阅读下文,完成 l~4 题。别惹乌鸦陈    庚   有人认为鸟类的大脑根本没有容量可以用于思考,但实验证明,鸟类会思考,很有心计也具有较强的记忆力。  英国剑

阅读下文,完成 l~4 题。别惹乌鸦陈    庚   有人认为鸟类的大脑根本没有容量可以用于思考,但实验证明,鸟类会思考,很有心计也具有较强的记忆力。  英国剑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完成 l~4 题。别惹乌鸦
陈    庚
  有人认为鸟类的大脑根本没有容量可以用于思考,但实验证明,鸟类会思考,很有心计也具有较强的记忆力。
  英国剑桥大学的比较认知学教授妮可?克莱顿发现一种叫西丛鸦的鸟经常会从学生的饭盒里盗取食物,还偷偷地藏起来。而且通常很快又回到这些藏匿点,重新转移赃物。“它们做过贼,于是就疑心别的鸟也是贼。”更有趣的是它们藏匿食物时,如果当时有别的鸟在场,它们会趁那些鸟不注意迅速藏好食物,或把嘴插进地里欺骗对方。可见,“聪明”很大程度上是在要心眼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而最聪明的动物往往是社会性动物,它们要与生活在这个世界的其他动物、人类斗智并生存,竞争并发展,形成了适应环境需要的类似于社会中人的具有普遍性的习性和智力。
  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员做过一个实验,在校园里捉了一些乌鸦,做上标记,加以称量再把它们放走。之后他们发现,那些被放走的乌鸦在校园里一见到他们,就会冲着他们哇哇大叫,并用翅膀扑打他们。即便离开一段时间再回来,那些乌鸦仍然记得他们。所以,千万别惹乌鸦。
  不仅如此,人类对动物智力生活的研究表明,动物与人类分享智力的许多方面。在塞内加尔大草原上,黑猩猩用牙齿啃咬木棍制造出“飞镰”捕***小动物。瑞典动物园一只黑猩猩每天早上收集笼子外的石头,等吵闹的游客到了,就拿它当武器攻击他们。日本东京大学一只 7 岁的黑猩猩能在眨眼间识别并记忆电脑屏幕上闪过的数字的位置。《时代》杂志不久前有一期刊出一则封面故事,讲一只倭黑猩猩,自出生起就被当成人类小孩一样抚养长大,拥有 384 个单词,具有语言理解能力。采访时,它与记者边喝咖啡边聊天,显示了迷人的风度。
  然而,在制造工具方面,乌鸦比黑猩猩还复杂精细。比如南太平洋岛上的乌鸦,最喜爱的虫子生活在极窄的岩石缝里,它们便衔来一片尖尖的树叶,再用它的喙和爪子组成一个原始的钩子,将美餐钓上来。
  就长期记忆而言,一些鸟类更加惊人。北美星鸦能在方圆 12 平方英里数百个地储存3万多颗种子,并且在 285 天之后仍然记得,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灵长类动物可以与之媲美。     
  乌鸦的智商令人叹为观止。在英国,一 只秃鼻鸦用冒烟的雪茄屁股把藏在它们翅膀下的虫子给熏了出来。伊索寓言里的故事,几千年后,在剑桥大学的实验室里变成了现实:事先没有做任何训练,一 只秃鼻鸦气定神闲地挑了一块石头扔到瓶子里,大小重量都恰到好处。我们不得不说它们具备一些基本的物理常识。在日本,乌鸦们发明了一种绝妙的吃果仁的办法:把坚果丢到车道上后飞到一边等汽车开过,等红灯亮时,他们再飞到马路中央安全地衔走那些被车碾碎了的果仁。
  或许并不奇怪,2004 年克莱顿仔细比较了乌鸦与黑猩猩的大脑,并得出结论:两者大脑与身体比例相当,智力上足以比肩。
  可见,人类与动物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清晰,那些只属于人类的智力或情感特征,动物也有。
  人类能理解黑猩猩的智力,毕竟我们有大部分的基因是一样的,一 样拥有前额叶皮层(这一区域一直被认为是智力产生的生物学基础),只不过小一点。即使海豚、大象、狗、老鼠这些哺乳类动物展现出不同寻常的认知能力时,人们也不至于太惊讶, 毕竟他们的大脑与人类有相似之处。但鸟类的大脑却是一种与人类完全不同的丛状结构,没有人类那种层层叠叠的大脑皮质,却有这样高的智力,其中深藏奥秘。2.8亿年前,鸟类与猿类的进化就已经分道扬镳,两者的大脑结构完全不同,却各自独立进化出了相似的高级认知能力。比如使用工具、想象他者思维的能力等。这推翻了传统的智力进化论——智力进化的终极是人类的大脑皮层。生命之树上,智力的构建单位很可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枝干上长出了不同的形状。
  今天人类统治地球也许只是一次进化的偶然,我们可以做另一种假想:我们有可能生活在一个由乌鸦统治的星球上,而入类只是鸟类主人的聪明玩偶。
1. 从文中看,动物与人类分享智力的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生命之树上,智力的构建单位很可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枝干上长出了不同的形状。”这个结论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试作简要叙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一种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索精神方面,你从本文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会制造工具;长期记忆能力强;具有语言理解能力;具有高智商。
2.黑猩猩和人类有着大部分相同的基因,海豚等哺乳类动物的大脑与人类有相似之处。因此,传统的智力进化论认为:“智力进化的终极是人类的大脑皮层。”但是鸟类的大脑是一种与人类 完全不同的丛状结构,却进化出了高级认知能力。由此推翻了传统的智力进化论,进而推导出“生命之树上,智力的构建单位很可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枝干上长出了不同的形状”这一新的论断。
3.示例一:举例子。举出乌鸦偷藏食物、被捕捉做实验对实验人员的报复的事例,既具体生动、饶有趣味,又能有力地突出乌鸦社会性动物的特征。
      示例二:作比较。将乌鸦与猩猩在制造工具、记忆力、智商等方面作比较,一方面突出了乌鸦等鸟类所具有的高级认知能力,另一方面为 进化理论的创新提供前提。
4. ①需要长期细致地观察、大量反复地实验;
       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联想、科学的比较、缜密的分析;
       ③需要具有挣脱传统思想束缚的创新精神。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动物的眼睛
欧阳军
  夏天傍晚,一 只蚊子悄然进屋,围绕着屋里的人们伺机下口。在它的眼中. 前方是充满诱惑的晚餐,后方则是自己振动的双翅,这两个景物同时出现在它的视野里——这让我们感到惊异,囡为当我们注意前方的时候无法看到自己的后背——但蚊子可以做到。
  我们都知道,有些昆虫有一类特殊的眼睛被称为“复眼”,顾名思义,就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这些小眼睛独自感光成像,使得各个方向的物体都可以在视网膜上成像,这种眼睛可以获得超大的视野和清晰的图像,比我们使用的广角照相机更加厉害。
  蜻蜓的复眼是由许多“眼睛”简单地并列在一起工作,每只“眼”单独成像,但是它们只需要把图像的一部分传给大脑即可,而不用将看到的所有信息都交给大脑处理,这样蜻蜓有限的大脑就能迅速处理环境中瞬息万变的信息。因此蜻蜓具有极强的机动能力,在高速运动时,能敏锐地捕捉到同样高速运动的猎物,被称作昆虫中的“战斗机”。
  蝴蝶在花间穿梭,我们可以看见它美丽的外形和鲜艳的色彩。可是反过来,蝴蝶眼里看到的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当蝴蝶看到你的脑袋,它会认为是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你的头发就像一捆绳子,每一根绳子都粗粗的,足以让它停得住脚。但如果蝴蝶不飞,或者入不动,那么蝴蝶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动物所看见的主要是物体的动作。
  一只蛤蟆一动不动地呆在草地上。一只苍蝇飞了过来,等苍蝇飞近时,蛤蟆突然发起攻击,射出它的舌头攫住苍蝇送进自己嘴里,接着它又一动不动地呆着,看上去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对一只蛤蟆来说,花园就是一张灰色的屏幕,只有这张屏幕上的东西轻轻晃动的时候,蛤蟆才看得见。当蛤蟆跳跃的时候,它自身的运动让它看到了周围的景象,当它停下来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又会变成一片空白。
  动物的眼睛与它们的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狐狸的瞳孔是上下长、左右窄。因为它更需要看清它上方和下方的东西,比如树丛里的一只鸟,草地里的一只鸡。
  马的瞳孔是左右宽、上下扁,像一个平放着的纺锤体。由于马大多生活在开阔的草原上,这种左右宽上下扁的瞳孔能够帮助它们老远就能看见两边的敌人
  猫的眼睛一日三变。在白天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它的瞳孔可以缩得很小,像线那样;在黄昏中等强度照射下,瞳孔又会变成枣核般形状;在晚间昏暗的条件下开放得像满月那样圆。(选自《知识窗》2009 年第 12 期,有改动)
1、请简要说明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蝴蝶和蛤蟆“看世界”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嫱的瞳孔晚间变得很圆是为了适应什么样的需要和环境?请仿照文中画线句的句式回答这一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说明动物眼瞎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们身边的辐射
  ①最近一段时间,因受日本 9.0 级大地震影响,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一时间“谈核辐射而色变”,辐射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人们当下最为关心的话题。     
  ②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放射线照射的强度、时间、和照射的人体部位有关。辐射是无色、无味、无声,看不见和摸不着的,但可用仪器来探测和度量。度量辐射剂量的单位是西弗 (Sv),1 西弗 (Sv)= 1 000 毫西弗 (rnSv)=1 000 000 微西弗(μSv)。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下表列出了放射线不同强度照射对人体的影响: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照射剂量( 单位:毫西弗)
对人体的影响
小于 100
对人体没有危害
100~500
没有疾病感觉,但可引起白细胞数量减少,患癌症的可能性为
1/130
600~1 000
出现各种辐射疾病
2 000~4 500
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2至6周内死亡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 l~5题。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①2010 年 8 月 7 日,一 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 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 1000~2000 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⑤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J,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 200 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 2 次,分别是 1973 年 7 月 12 日的 57.2 毫米暴雨和 1994 年 8 月 8 日的 63. 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 40 分钟内突降 97 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圄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⑦20 世纪 50 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 67%锐减到 20 %。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 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10 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 55 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⑧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1. 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③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作比较、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③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加点的“往往”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③段文字,在结构上起着_____________的作用,在语言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_____________的特点。
5. 为了避免悲剧重演,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对泥石流易发生的山区的居民提出两条预防泥石流的建议。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节选自《看云识天气》)
1、本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用文段中的原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云的不同光彩,云可以分为哪四种?它们的色彩是怎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天气规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分析
  ⑴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
  ⑵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①)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了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②)的,外层是(③)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出现在卷层云上,当卷层云后面有一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时,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出现朝霞,表明(④);出现晚霞,表示(⑤)。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第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的结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段文字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说明云的形态之多,一连用了多个比喻,这些比喻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二段中①处应填的词语是(  )
A、断定  B、推定  C、推测  D、猜想
7、第二段②处应填的颜色是 ,③处应填的颜色是________。
8、第二段④处填天气状况是 ,⑤处填天气状况是________。
9、“……是大风雨的征兆”中“征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二段文字第一句话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B、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11、第二段文字采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12、第二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13、《看云识天气》一文中写了很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请将你积累的关于天气的谚语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