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完成下面各题。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层蚕丝般的云 幕,不一会,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

阅读理解,完成下面各题。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层蚕丝般的云 幕,不一会,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

题型:福建省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理解,完成下面各题。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层蚕丝般的云 幕,不一会,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 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做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 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探究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 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年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 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至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选文说明的对象是                      
2.选文第①段从哪两个方面说明晕和彩虹的不同?这是             的说明方法。
(1)                                                                           
(2)                                                                            
3.选文第③段中的“这一发现”指的是(       )。
A.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B .对晕的成因做出科学解释的实验。
C.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这种光象。    
D.折射角不同,它们才显出各自不同的本色。
4.对选文第④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晕是阳光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B.晕是阳光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
C.晕是光线经 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D.晕是光线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
5.选文第⑤段举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                                                                          
6.选文第⑥段把晕分成哪两种?简要说说这两种晕对天气各有哪些影响? 
答:                                                                          
7.仿写例句:人们对“ 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
                                                                                   
8.选文依次从几个方面来说明“晕”,下面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说概念    追溯历史    解释成因    说明作用
B.解说概念    追溯历史    记述实验    划分种类
C.描摹色彩    解说概念    解释成因    说明作用
D.描摹色彩    记述实验    解释成因    划分种类
答案
1.晕。 
2.作比较。(1)鲜亮程度(2)色彩排列顺序。 
3.A   
4.A     
5.晕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 
6.短晕:会出现风雨等天气变化;长晕:不会有风雨天气变化。 
7.“略”。 
8.A 
举一反三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③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⑤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⑦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为这段文字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2、以上四个层次,分别说明了卢沟桥的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是什么?用简洁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①、⑥句话分别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各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对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北京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梁劲舟的《丹佛国际机场》一文,完成1~3题。  ①世界上哪个机场最大?是美国芝加哥的奥梅尔、德国的法兰克福,还是英国伦敦的希思罗?都不是!如今,坐头把椅子的是新建成的美国科罗拉多州首府丹佛的国际机场。
  ②它究竟有多大?吓你一跳:137.27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边长12公里的正方形(约359个天安门广场般大小),能容下一座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而纽约市最繁华的曼哈顿区面积还不足80平方公里,丹佛机场之大,可想而知。除中央票务大楼(旅客在此办理购票、登机及托运领取行李手续)外,丹佛机场还有A、B、C三座候机登机综合楼(大堂)。各幢楼之间有地铁到中央大楼,只需5分钟,地铁列车能保证把旅客迅速送到10多个登机闸口、行李认领处、出入境口岸等任何一个地方。
  ③高峰期间,丹佛机场能够接受三架飞机在几条平行的跑道上同时着陆。跑道的间距不少于1.3公里,所有起降飞机跑道和滑行道均互不交叉。
  ④丹佛国际机场大,但是它绝不是“憨大”,无处不在的高新技术使它成为当今世界上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机场。通过800台摄像机,控制中心对机场上所有飞机、车辆和旅客的动态了如指掌;气象多普勒雷达和其他精密仪器能有效地测出机场周围的一切变风及微气旋的变化和发展,并及时反馈到控制中心。为了避免电磁场对信息传输的干扰,所有设施都不用电线而用光纤相连接,光缆总长度达8500公里。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最大限度地保证飞行安全。 
  ⑤机场中央大楼气势恢弘,明亮宽敞。大厅正中挂着丹佛市长韦勃的大幅灯箱彩照,整座大楼的墙壁与地面均装嵌着产自落矶山深处的红色花岗石,一副皇者的高雅气派。屋顶上那一顶顶白色大帐篷状的饰物,乍看上去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但离开机场从稍远的地方望过去,则令人不禁拍手叫绝:那不是落矶山脉一座座皑皑雪峰在艳阳天下熠熠生辉吗?
  ⑥人们也许会问,丹佛有必要建造这么一个硕大无比的国际机场吗? 
  ⑦打开地图,一眼就能看出,丹佛正处在美国东西两岸的连接点,同时,它也是欧洲大陆到西太平洋沿岸的中心。由于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能与美国东西两岸、西太平洋沿岸、欧洲、非洲及拉丁关洲在同一个工作日内进行通讯联络。此外,丹佛又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向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进行一次性中转及一次性反射卫星转播的大城市。把终端设在丹佛,可以大大降低数据、电话和电视传输成本。
1、通读全文,说说丹佛国际机场具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丹佛又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向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进行一次性中转及一次性反射卫星转播的大城市。”句中加点词“唯一”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1—4题。  北宋时扬州的“州城”,只略向南稍加扩展,而蜀岗上的“子城”已成为废墟。  
  南宋期间,扬州成了江淮地区抗金、抗元的主要战地之一。朝廷命扬州知州吕颐浩在“州城”的基础上修建“宋大城”。西城墙南起砚池经保障河北至长春桥,全长2860米;北城墙在漕河南,西起长春桥,东至高桥以西,全长2100米;东城墙在古运河西岸,北起高桥,南接康山街,全长2950米;城南墙沿用唐“罗城”南城,沿古运河北岸,全长2200米。这座宋大城全部用大砖砌造。
 数十年后,为适应军事需要,又在原蜀岗“子城”的废墟上修筑土城“堡寨城”,也称“堡城”。它的西、南、北城垣(yuán墙)大部沿用原“子城”的城垣加以修筑,只另筑了东墙。这座城的周长约5000米,面积1.6平方公里。堡城与“宋大城”相对,其间相隔约一公里,又筑“夹城”以通往来。所以这时扬州一地有三城,即“宋大城”、“堡城”和“夹城”,总称“宋三城”。又因三城形似蜂腰,所以又名“蜂腰城”。宝祐年间堡城重建,因此堡城改名为“宝祐城”。
  扬州出土的宋城遗址城砖中,有不少印有“大使府造”的字样,还有不少城砖印有韩世忠抗金部队的番号和后来抗元部队的番号,正反映了南宋时建城的军事目的
1.“宋三城”的布局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介绍“宋大城”时是按________________顺序说明的。
2.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3.用划线处文中加粗的“这”所指代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本段说明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原蜀岗“子城”废墟上修筑的“堡城”和“宋大城”一样,全部用大砖砌造。
B.“堡城”城墙是在原“子城”四周的城垣上修筑起来的。
C.“宋大城”和“宝祐城”是应军事的需要——抗金、抗元而修筑的。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完成1~10题。  ①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③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④没有修剪的像宝塔那样的松柏 ,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是不足取的。⑤有几个园林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⑥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给文中的画线字加粗注音。   
眼(    )    相(    )   嶙峋(    )
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________句。
3、对这段文字的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4、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   
A、从整体到部分                
B、从主要到次要   
C、从概括到具体                
D、从原因到结果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的结构是总——分——总。  
B、“盘曲嶙峋”中“嶙峋”是用形容山石突兀的词来形容藤萝的美。  
C、文中的冒号的作用是表示解说。  
D、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有摹状貌、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
6、对文段开头画线句子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栽种和修剪”是并列短语,在这里可以互换位置。  
B、“也”字表示强调,其含义是“更加”。  
C、从这句可以看出全段文字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D、“着眼在画意”是全段表达的中心。
7、对这段中的部分此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一句写出事物的动感和层次。
B、“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中两个“花”的含义一样。  
C、文段中“这”(已加粗)是指景物配合的自然之趣。  
D、文段中“中国画的审美观”是指追求自然美。
8、本段中以苏州园林与___________作比较,突出说明了_______________。
9、文中加粗词“多种”用得准确,简要说明这个词在中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两加粗字“这”分别指代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茅以升的《桥梁远景图》选段,完成1~8题。  将来的桥不一定是直通通的,而是可以弯曲的,车子过桥就转个大转弯。这是因为桥两头的路都与河身平行,与桥身垂直,如用笔直的桥,桥两头的引桥就不易布置了。现在公园里有“七曲桥”、“九曲桥”等,一段曲向左,一段曲向右,为的是点缀风景,并非使桥转弯。将来的弯曲桥可就大不同了。问题在于桥孔的长度。每孔桥搭在两头桥墩上,如桥身弯曲过甚,桥墩就支持不住了。可以设想,这种弯曲的桥身,不靠下面的桥墩支持,而靠空中的缆索悬挂(缆索是固定在两岸的石山里的),不就可以自由转弯了吗?
  将来也会有很小很轻便的桥,可以随身携带,遇到小河,随时架起来,就可在上面走过河。这种“袖珍”桥也许要用一种极轻极软、强度又极高的塑料做材料。先把这种材料制成极薄的管子 ,用打气筒打进空气,这管子就成了非常坚硬的杆件。再把这样的杆件造成桥的形状,折叠起来,放在身边,如同带雨衣一样,在走到河边时,打打气就可以架起一座桥。这样,岂不是不用“望洋兴叹”了吗?
  将来还会出现“无梁飞渡”。那时的车子装有利用高压空气的浮力设备,在高速度时,车子就会稍微离开地面,不靠地面支持而飞速前进,遇到小河,就能一跃而过。这种长了“翅膀”的车子,越来越多,将来在大河修桥时,只要在水里造几个桥墩,当车子跳上第一个桥墩,由于桥墩的反弹,再跳上第二个桥墩,不论河面多宽,多跳几跳,也就跳过去了,这样的“无梁桥”,该算是最进步的桥吧!
1、给文中加粗的字注音。  
缀(   )   桥(    )   索(    )  
2、选文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在原文上画出标志这个特点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三个自然段中的将来的桥有什么特点?概括地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下边的句子,说说哪句说明的效果好,为什么。
A、可以设想,这种弯曲的桥身,不靠下面的桥墩支持,而靠空中的缆索悬挂,不就可以自由转弯了吗?
B、可以设想,这种弯曲的桥身,不靠下面的桥墩支持,而靠空中缆索悬挂,就可以自由转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为一个著名的桥梁专家,还要对未来的桥梁也进行大胆的设想,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未来的桥梁和造桥业,作者进行了哪些大胆的想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给我们展示了未来桥梁发展的远景,透露作者的智慧和才华。我相信你也是有着丰富的想象、喜欢幻想未来并且充满智慧的人。请你展开想象,对生活中某一方面作大胆而新奇的预测并简要说一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