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1.第一段中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
2.两段文字分别先从________部说明了________,再从________部说明了________。
3.太和殿的特征是________,殿内装饰以龙为主题的含义是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
5.选文对太和殿的说明体现了故宫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列数字
2.外 太和殿的外观 内 内部装饰
3.最大 皇帝是龙的化身
4.描写
5.庞大壮丽、建筑精美。
(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闻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选自《故宫博物院》)
①语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语段突出说明了大殿里的“龙”,说说这样写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石头是怎样“烂”掉的》,回答问题。石头是怎样“烂”掉的
  2200多年以前,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他为了夸耀自己;在他游过的名山胜地,总要叫人在石头上刻一篇颂扬自己的文字。他以为石头是永远不会“烂”的,他的丰功伟绩可以永远让后人知道。但是到现在,这些石碑只剩下了山东琅琊山保存的断片,断片上的字迹也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
  原来石头也会慢慢“烂”掉的。
  石头为什么会“烂”呢?
  几十年前,在列宁格勒博物馆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1843年帝俄时代从埃及搬来的两座人面狮身石像,身体变得愈来愈“瘦弱”了,它们原来在埃及住了好几千年,身体却一直是很结实的。
  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科学家诊断,原来是列宁格勒的气候不适宜远方的客人居住。
  石像受不了列宁格勒潮湿的空气。潮湿的空气中含有很多水分,水联合了氧气和二氧化碳,一齐来向石像进攻,把石头中的一些物质溶解了,使另一些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这样,石像内部的结构就变得愈来愈疏松了。
  石像还害怕列宁格勒的寒冷。它的身上有无数缝隙。冬天,漏进缝隙里的水就冻成了无数的小冰碴儿。水冻成冰,体积要增大1/11。小冰碴儿只好用力往外伸张自己的身体,这个力量可不能小看,能使指头尖大的面积上受到2500千克的压力!这样就把缝隙愈挤愈大,使石像变得更加疏松了。
  “病根”找出来了,科学家就“对症下药”,给两位客人全身涂满油脂,把缝隙全都堵死,不给空气和水分有进攻它们的机会。从此,两位客人的身体才没有继续坏下去。
  这么说,在气候干燥温暖的埃及,石像是不是就永远不变呢?不,在大自然里,没有永远不变的东西。埃及的石像一样在变,只不过变得慢一些罢了。经过了几千年,那里的石像面貌也已经模糊了,那里的金字塔高度也减低了。
  埃及虽然气候干燥温暖,却有冷热的变化,而只要有冷热的变化,石头就会受到破坏。
  白天,太阳出来,把石头的表面晒热了,表面的热迟迟地传不到石头里面去,里面就比外面冷。等到表面的热传到里面去的时候,太阳下山了,空气变冷了,石头表面也变冷了。这时候,里面的热又迟迟地传不到外面来,里面又比外面热。
  铜和铁会热胀冷缩,石头同样会热胀冷缩。
  白天,石头表面热,要膨胀,里面冷,要收缩;黑夜,又反过来,石头表面冷,要收缩,里面热,要膨胀。就这样一部分要胀,一部分在缩,拉来扯去,日子一长,多大的石头也会给拉扯碎的。
  石头还受到生物的进攻。
  ……
  这许多破坏者常常是联合起来向石头进攻的,科学家把它们的联合进攻叫做“风化作用”。
  在风化作用的攻击下,没有不“烂”的石头。
1.石头慢慢“烂”掉的原因是什么?请概括地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头慢慢“烂”掉的破坏者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秦始皇的石碑、列宁格勒博物馆的狮身石像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浇筑水泥场地时,在浇筑后常用切割机沿纵向和横向分别切割几条伸缩缝。试说说人们这样做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物种灭绝
谢小军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淘米水的妙用
阅读《上海新地标——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完成问题。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核心建筑之一的中国馆,位于世博园区南北、东西轴线交汇处的核心地段,由国家馆、地区馆和港澳台馆三个部分组成。中国馆将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形象,让世界更直观地了解中国。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保有了中国的文化底色和色调,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外形上极像斗拱,有四根粗大的方柱,托起斗状的主体建筑。远处眺望或在下面仰视的话,也会发现它像一个古代的冠帽,也像一个装粮食的斗,所以有人称它为“东方之冠”“天下粮仓”,它从中国古代建筑的斗拱中直接获得了艺术灵感和精神依托。外墙参照了故宫外墙的颜色,保留了“故宫红”色调,保持了最为世人所理解的中国建筑元素。与国家馆相呼应的地区馆平卧其下,则引入江南园林的理念,以现代园林空间来软化主体建筑与城市周边的关系。整个设计一寓“天”,一寓“地”,体现出东方哲学对于“天地”关系的理解,以及对理想人居环境的憧憬。
  地区馆的设计也极富中国气韵,借鉴了很多中国古代传统元素。地区馆以“叠篆文字”传达出中华人文历史地理信息。在地区馆最外侧的环廊立面上,将用叠篆文字印出中国传统朝代名称的34字,象征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但无论国家馆还是地区馆都不是一味复古,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从而体现了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结合,以及国家和地区的和谐一致。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的中国展馆设计很好地体现了这一主题。例如,中国“主题馆”的屋面铺设了3万平方米的太阳能板,这些太阳能板年发电量可达250万度,每年至少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500吨;地区馆平台上厚达1.5米的覆土层,可为展馆节省10%以上的能耗;国家馆顶上的观景台也可能引进最先进的太阳能薄膜,储藏阳光并转化为电能;顶层还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净化用于冲洗卫生间和车辆。主体建筑的挑出层,构成了自遮阳体型,已经为下层空间遮阴节能了;所有管线甚至地铁通风口都被巧妙地隐藏在建筑体内。
  世博会后,中国馆将作为我国中华历史文化艺术的主要展示基地,为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留下一座纪念碑式的建筑,也给今天和未来的上海留下一座新的城市地标,雄踞于浦江之滨,给上海和中国带来新的光荣和自豪。
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文化底色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分析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1)每年至少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500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馆将作为我国中华历史文化艺术的主要展示基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划线句改为“地区馆平台上厚厚的覆土层,可为展馆节省不少能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的理解。
  材料:中国“主题馆”的屋面铺设了3万平方米的太阳能板,这些太阳能板年发电量可达250万度,每年至少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500吨。“瑞士馆”是一个用幕帷覆盖的开放空间,这种幕帷是用大豆纤维制成的,在展出结束后可被天然降解,不污染环境。“阿联酋馆”采用“沙丘”造型,展厅中有花床、树木、溪涧,令人仿佛置身于沙漠中的绿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