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⑴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⑵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影子依然很清晰。⑶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⑴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⑵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影子依然很清晰。⑶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⑴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⑵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影子依然很清晰。⑶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⑷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成了卷积云。⑸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⑹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温和的阳光,云块四周围散发出金黄的光辉。⑺积云都在上午开始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⑻在晴天,我们还会遇见一种高积云。⑼这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⑽卷云、卷积云、积云和卷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1.下列语段的第一层(用“/”表示)第二层(用“//”表示)划分准确的一项是(   )
A.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
B.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
C.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
D.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
2.四个小层的说明对象分别是: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   )
A.总分式
B.分总式
C.总分总式
6.这段文字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说明__________是现象,说明__________是本质。
7.这段文字的语言,既有平实说明,又有生动说明,各举一个例子。
平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⑸⑹两句中“一般”和“常”用得准确,简要说明这两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
3.第⑽句: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4.说明、描写;分类别、打比方
5.B
6.云的形态;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7.第五句;第九句
8.这两个词在句中都有限制作用,表明“一般”和“经常”是这样,排除了特殊情况,表达得很严密。
(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蝈蝈也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诚然,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见过像螳螂那样捕***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但是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者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吃普通的猎物一样。这并不是因为食物缺乏,而是因为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
  撇开这一点不谈,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的共居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从不争吵,顶多面对食物有点儿敌对行为而已。我扔入一片梨,一只蝈蝈立即占住它。谁要是来要这块美味的食物,出于妒忌,它便踢腿把对方赶走。自私心是到处都存在的。吃饱了,它便让位给另一只蝈蝈,这使它变得宽容了。这样一个接着一个,所有的蝈蝈都能品到一口美味。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腳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它们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天气炎热时尤其如此。
1.第一段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比较说明___________。
2.和第二段画线句子互相照应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人类只剩7年时间拯救地球
  英国著名自然灾难专家、世界知名环境科学家比尔·麦克古尔在其新书《7年拯救地球》中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那就是人类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那么2015年将成为地球命运的转折点。如果地球温室气体排放在这7年时间中无法得到控制,那么地球将在2015年7月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人类将被气候变暖引发的一系列大自然灾难所吞噬!
  麦克古尔教授在书中称,从现在开始到2015年,人类只剩下有限时间来减少有害温室气体的排放,如果人类的努力失败,那么地球将面临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地球造成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灾害威胁。
  麦克古尔教授说: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减少50﹪到80﹪。要做到这一点,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在2015年前就达到稳定状态,然后逐年下降。但这样仍然不够,如果人类不主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即使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90﹪,仍无法阻止危险的气候变暖。
  麦克古尔教授称,地球目前的气候距100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1摄氏度,如果人类烧光地球上剩下的其他化石燃料,那么地球的温度还将上升13摄氏度,当前的症况表明,自然环境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这种治理也将不是一人一国之力可以完成的,是需要世界各国协同一致、共同面对的。
1.麦克古尔关于拯救地球的观点是哪一年提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麦克古尔认为人类拯救地球应采取什么行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自然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举例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段中“地球目前的气候距100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1摄氏度”,句中“大约”能删除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麦克古尔的观点,请你提一条拯救地球的具体措施,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①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②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③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④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⑤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结合上下文说说“招牌”一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句所照应的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
3.①句和⑤句在选文中分别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选文用“美丽”和“_______”,“白云朵朵”和“_______”相对比,说明云“____”的特点。
5.用“‖”划分选文的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段文字的结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听天气预报别只注意温度
  关心天气变化的人每天都收听天气预报,_______不少人往往习惯只以气温的高低作为判断环境冷热的惟一指标,这是片面的。
  气温适中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对人体冷热感觉的影响较小。所谓气温适中,是指使人既不觉得热,又不感到冷,这个温度叫做“不感温”。人们对环境的“不感温”是不同的,如人体对空气不感温为24℃,对水的不感温为34℃,这就是说在24℃的空气和34℃的水中,人们会觉得不冷不热,十分舒适。因为人正常体温为37℃,在空气中,24℃的空气会带走人体一部分热量,而体内产生的热量则会弥补空气带走的那部分热量,使得人体向外散失的热量与体内产生的热量正好相等,人体保持了相当的热平衡,使人们感觉良好。当环境温度低于或高于“不感温”时,人们就会有明显的冷感或热感。这时,相对湿度便会对人体冷热感起很大的作用。比如,当气温25℃、相对湿度30%时,人体没有什么冷热的感觉(即舒适);同一气温,若相对湿度增大到95%时,人体就感觉闷热了……
  人体的冷热感与风力也有重要的关系。冬季当你静止或徒步行走时,本来穿着衣服感觉冷暖刚好适宜;如果坐上奔驰的卡车或窗户大开的汽车、电车,立刻就会觉得风声大作,周身寒冷。这是因为风能把人体周围的空气保温层吹散,把热量带走的缘故。一般风力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快、越多。从实验中,大致可以计算出这样的结果:当气温在0℃以上时,风力每增加2级,人的寒冷感觉会下降3℃~5℃;气温在0℃以下,风力每增加2级,人的寒冷感觉会下降6℃~8℃
1.第一段空缺处应填的关联词语是___________。
2.本文通过指出“人们一贯以气温的高低来作判断环境冷热的惟一指标”这一说法的片面性,说出人体的冷热感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在24℃空气中,人们会感到不冷不热,十分舒适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意在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本文运用下定义说明方法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般风力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快、越多”中“一般”一词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小品建筑》,完成问题。小品建筑
  ①小品,是一种文体的名称,凡属随笔、杂感、散文一类的小文章统称为小品。“小品建筑”是借用文体“小品”之名,专指那些小而简的建筑。
  ②中国古代建筑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古代建筑相比,有它鲜明的特点:除了以木构架为主要的结构体系以外,建筑的群体性也是重要特点之一。中国古代建筑的群体性表现为一个建筑往往是由许多单幢建筑组合而成的,从老百姓的住宅到皇帝的宫殿莫不如此。明清两代紫禁城中的太和殿,作为当时地位最重要、规模最大的建筑也就是一幢平面为长方形、内部也没有分割的单层大殿。然而,就是这些简单的单幢建筑组合成了紫禁城这个建筑群体。
  ③这些建筑群体除了有连成一体的殿堂、廊屋、门楼等,还有不少形形色色的相对独立的小建筑与之相配。例如,一座宫殿、一组寺院或者坛庙,甚至大型的住宅,人们都可以看到在建筑群的最外面往往竖立着牌楼;在建筑群大门的前面立有华表、石狮子;在建筑群的主要殿堂前面排列着香炉、日晷[注1以及龟、鹤等兽像。人们熟悉的天安门是明清两代皇城的大门,九开间的大殿坐落在高大的城台之上。它的形体已经够宏伟的了,但是还不够,在天安门前金水河上有几座金水桥,在桥的左右两边又各安放了一尊石雕狮子和一根华表。正是这威武的狮子、高耸的华表,装点了这座气势恢弘的皇城大门。可见,这些小品建筑在整个建筑群中虽然不是主要部分,但确实起着重要的作用。
  ④自然,所谓小品建筑,只是相对大建筑而言,二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例如,在重要建筑群中,作为标志的牌楼应属小品。而一般建筑群的一些院门虽然形体并不大,也有一定的装饰作用,但是,因为这类院门都附在院墙上,并非独立存在,所以不属于小品建筑。中国古代众多的小品建筑都有着特殊的形态和特定的文化内涵,它们在我国古代建筑发展中也是相当有成就的。(有删改)  【注】日晷(guǐ):古代一种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
1.文章开头从一种文体的名称“小品”写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的说明层次是:先说明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再说明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最后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3.阅读下面介绍“宁寿宫”的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出“宁寿官”中哪一个建筑属于“小品建筑”,为什么?   
【链接材料】
  北京紫禁城内的宁寿宫,是清代乾隆皇帝准备退位后当太上皇时居住和使用的宫殿。这是一组有相当规模的宫殿建筑群。这些建筑的布置很注意显示皇家气魄。主建筑宁寿宫建于单层石台基之上,与皇极殿相接。宁寿宫建筑群的入口是面向南的皇极门,皇极门气宇轩昂。皇极门的南面,立着一座很长的影壁,影壁上有九条用琉璃烧制的巨龙,这就是有名的“九龙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