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13分)     小议“慎独”①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

阅读下面文章。(13分)     小议“慎独”①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章。(13分)     
小议“慎独”
①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②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③“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④“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扬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⑤“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⑥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⑦“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⑧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⑨“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自省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科学家们这种勤于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⑩“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踏实做事。坦荡为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小题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小题2:结合选文内容,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述一下“慎独”的含义。(3分)
小题3:选文以“慎独”为论题,主要论述了关于“慎独”的哪两个方面的内容?(4分)        
小题4:下面三句话均出自选文结尾段,请你选择其中一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4分)
(1)“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
(2)“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是非曲直;
(3)“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
答案

小题1: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2分)
小题2:“慎独”就是在没有任何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格自律,坚守道德规范。(意思接近即可)(3分)
小题3:一是为什么要恪守“慎独”,二是如何才能做到恪守“慎独”。 (4分)
小题4:要针对句子,联系实际,说出感悟,表达通顺。示例:现实生活中,人们会遇到种种不良的诱惑,如对金钱的过度渴求、对物质生活的贪婪追求,一些人为利用你或许满足你的这些***,从而使你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如果坚持“慎独”,就会抵挡住这些不良诱惑。(联系实际2分,感受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本文在开头摆出生活现象之后便引出了论点,抓住第二段“由此可见……”这样总述归纳性的语句概括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解题思路同上题,抓住第二段“由此可见……”这样总述归纳性的语句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其意思即可。
小题3: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抓住第二段“‘慎独’是必要的”和第六段“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两句话来分析概括。
小题4:
试题分析:这三句话都是讲“慎独”对人的身心的作用,内容不难理解。根据文中所提到的“慎独”的含义,从三句中选一句,结合现实生活,谈谈“慎独”对人的身心健康良好的影响。
举一反三
(4分)
①在这个世界上,浮躁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往往为了追求名利、权势、地位等身外之物,急于求成,把不该缩短的过程缩短了,甚至想到什么就想立马得到。因此,在这个过程里,投机取巧、不择手段等行为就应运而生,更有甚者,为此铤而走险。
②在这些浮躁面前,我们应该认识到,沉淀自己的心灵,对于整个人生是多么必要。
③当年,著名学者王叔岷考入北大文研所后,所长傅斯年曾问他:“你想研究什么课题?”他说:“《庄子》。”所长点了点头说:“要把才气洗净,三年之内不许发表文章!”这话让他很纳闷,为什么三年内不许发表文章呢?但他没有跟所长去争辩,而是按照所长的要求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学术研究上,从校勘训诂入手研究《庄子》,后来终于成为20世纪在《庄子》字意训诂方面最权威的学者。有了成就的王叔岷,才明白了所长当初的良苦用心——做学问最忌目光短浅、心浮气躁,“板凳要坐十年冷”。
④沉淀自己的心灵,就是让心灵变得日益纯粹、明净,滤去那些杂质——诱惑、欲念等。“降魔先降心,心伏则群魔退”,这也正是《菜根谭》里的智慧的忠告。
⑤生活中,我们常说,缓一缓、静一静、忍一忍,让一让、做一做……其实这些都是沉淀,因为它们,我们保证了最真实的自己。心灵需要足够的时间去沉淀,那些人格的魅力就是沉淀的结果。
⑥台湾作家琼瑶曾说:“人生如河,人要沉到河的底部。”所以,一个人如果达不到一定的深度,一些“急流”随时会扰乱他,甚至“冲走”他。因此,为了那深度,就必须耐心地去沉淀自己的心灵。只有这样,我们才活得问心无愧,真实而高贵。   (有删改)
小题1:请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2分)
小题2:结合文意,说说你对“降魔先降心,心伏则群魔退”的理解。(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
王丽
①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自甲骨文起,三千年间,凡中国历史、文化、文学、政治、军事、医卜、农业、算学等所有重要典籍均为文言。文言是打开这个宝藏的钥匙。身为中国人,不懂文言,很难真正了解自己的历史文化,也很难做到“鉴古知今”。
②我们的前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学经典,如《离***》《出师表》《陋室铭》《兰亭集序》《桃花源记》……这些用文言撰写的经典之作像一条永不枯竭的河流,滋养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这些经典与其他典籍一起化为文化基因融入炎黄子孙的血脉里,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
③曾经有人说,文言难懂难学,不够大众化。可是,人类是一种具有高级精神活动的动物,需要有一座精神殿堂,而在这座殿堂里,需要用一种更深沉、更庄严、更典雅、更具仪式感的语言来表达。文言文,以及用文言文所撰写的赋、表、记、铭、传、碑、祭文、对联等,便是这种需求的具体体现。
④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像时代。众所皆知,图像是平面的,它让我们直接面对所谓的实际存在,而语言的抽象性却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比之白话的直白和浅露,文言的高度凝练及其特有的含蓄、蕴藉,具有无穷的“言外之意”和“韵外之致”,为读者提供了巨大的再创造的语言空间,其品读过程本身就是想象力的展开与激活。并且,文言所特有的节奏和音韵,即在表达上所造成的一唱三叹、回环婉转、起伏跌宕、抑扬顿挫等等,使它具有白话所无法比拟的语言张力。晚年在台湾的于右任先生曾写下《望大陆》一诗----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⑤放眼古今中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千千万。唯有用古老的文言,才能唱出如此回肠荡气、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⑥面对如此绝唱,某些对文言持有偏见的人应当要深刻地反思:时下国人语言之粗鄙低俗,整体文化教养之令人失望,是否与文言传统的断裂有某种关系?
(选自2013年5月15日《 中国青年报 》,有删改)
小题1:第①段中加点的“这个宝藏”指代什么?“这个宝藏”对中华民族产生了什么影响?(2
小题2:比之图像,语言的优势在哪里?比之白话,文言具有哪两个特点?(3分)
小题3:在作者看来,画线句“文言难懂难学,不够大众化”的观点,导致了怎样的结果?(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请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共17分)
⑴“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至理名言,历来被视为有逃避变节的嫌疑,其实不然。小到个人的自我设计,大到国家的大政方针,随着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难免要作出调整,改变,甚至于不得不放弃。
⑵学会放弃,放弃不是舍弃,是一种等待,等待更好的时机。“义”字化身的武圣关公,不也有过“降汉不降曹”的经历?可他“人在曹营心在汉”,心中总想着扶刘复汉,最终就有了“千里走单骑”的壮举!
⑶学会放弃,放弃不是退避,是一种贮蓄,贮蓄更大的勇气。古语谓“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屈”不是懦弱,是一种长远的策略,是为了“伸”得更远。拳头收回来,是为了更有力的打出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取得大败吴国的战绩。
⑷学会放弃,不要硬挺着坚持,这样只会消磨你的意志,终究会迷失自己。一味地坚持再坚持,只能作出无端的牺牲,这是一种愚蠢者的傻与痴。孔明出山有出山的辉煌。约玛.奥利拉使诺基亚放弃电视机制造、机械以及其他产业,专心搞好电信业和移动电话业务,自有他的奥妙之处。握住手中最后一张牌固然美丽,那得看看你的脸上挂满泪水还是写着笑意。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弃了荣华富贵,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放弃了懦弱苟且,闻一多便有了面对敌人枪口傲然挺身,大义凛然发表最后一次讲演的壮举;放弃了美国面粉,朱自清用死诠释了一个中国男儿的骨气。正确地选择放弃,会有一种更多的得到、更大的自豪!
⑹学会放弃,放弃是一个更新的起点。鲁迅是万人敬仰的大文豪。当初他曾经选择了学医救国的道路。但当他认识到要拯救中华,只有先拯救国人那麻木的灵魂时,便毅然放弃了他的最初选择,弃医从文,拿起笔杆子同敌人作殊死斗争。试想,如果没有他的放弃,无数的国民能战胜愚昧,争来今天的幸福生活吗?可见,放弃可以使生命得到升华,甚至可以造福万民。
⑺学会放弃,放弃是一种智慧的美丽。懂得放弃,才更懂得拥有,懂得珍惜。
小题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3分)
小题2:选文第⑶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根据选文表达的基本观点,结合第⑸段内容,为文章空白处补写一句恰当的话,写在答题卡上。(3分)
小题4:简要分析选文第段⑹的论证思路,写在答题卡上。(3分)
小题5:生活中你肯定有过“放弃”之举,请结合实例谈谈自己的体会。(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知乐者常足
(1)“知乐者常足”与“知足者常乐” ,虽然只是两个字互换,内涵却大相径庭。
(2)“知足者常乐” ,这句话多用在自我安慰和劝勉他人的时候,相比别人,自己没有得到更多,或者生活中有了这样那样的缺憾时,一句“知足者常乐”挂在嘴边或响在耳边,的确可以让一个人的内心平衡很多,轻松许多。但这样的平衡、轻松,多缘于“木已成舟”的现实和无奈。本来是“不足”,却要强迫自己“知足”,就算你自欺欺人地咧开嘴一笑,也只能算是苦笑或者皮笑肉不笑,至少是,笑的不真实吧。
(3)“知乐者常足”却不一样。知乐者常足的程序是“乐”在前,“足”字在后。这其中,既暗含了生活的秩序,也揭示了人生的意义。“乐”本应是一种生活态度、生存手段;“足”是人生的远景,是“乐”的结果。人生路长,“乐”是向导,“足”是我们要去的景点。因为心中有快乐,远方有目标,“足”的愿景自然不难实现。
(4)实际上,“乐”是人生的一种主动选择和智慧。如果一个人一生态度乐观,心胸豁达,目标高远,那么,对于哭看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他而言,最终得到的东西是“足”还是“不足”。其实并不那么重要,因为他走过了一个完美的过程。倘若倒过来,每个人都要等心圆意满了,也就是说“足”了才会“乐”,才能“乐”,那么,一个人要等到何时才能“乐”起来?对照古人“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概算,这世上,又有几人能乐起来?
(5)“乐”和“不乐”,心态不一,结果也就迥异。现实的教科书告诉我们:快乐的笑脸,可以春风化的,可以广结人缘,可以事半功倍。成功的过来人告诉我们,快乐的心态,能够逢凶化吉,能够奠定胜局。心里贮满快乐的人,常常比眼里流着忧伤的人获得更多的机缘,产生更高的效率。在竞争压力和生存压力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学习快乐应当是我们的必修课程。
(6)如果说生活的种种“满足”是点点铁屑散落于我们的人生旅途,那么,“快乐”便是我们身上用不失去磁性的大磁铁。人生有了“快乐”的磁性,“满足”才容易被吸收。
(7)如同“知足者常乐”曾为古人津津乐道,“知乐者常足”理应成为我们现代人立身处世的格言。
小题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小题2:第(5)段是怎样展开论述的?(3分)
小题3:选文(6)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 结合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2分)
小题5:结合本文论点,分析下面的事例,写几句议论的话。(不少于40字)。(2分)
张海迪,从小高位截瘫,最近几年又做了三次鼻咽癌手术。在这特殊的人生经历中,她的心里始终洒满阳光。脸上永远带着微笑。年轻时她靠自学翻译了英文小说《海边诊所》。现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
小题6:“知足者常乐”和“知乐者常足”是两种人生态度,你会选择哪一种?请谈谈你的理(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系列文字。(8分)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痀瘘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我从前看见一位法国学者著的书,比较英法的两国国民性质,他说:“到英国人公事房里头,只看见他们埋头执笔做他们的事;到法国人公事房里头,只看见他们衔着烟卷像在那里出神。英国人走路,眼注地下,像用全副精神注在走路上;法国人走路,总是东张西望,像不把走路当一回事。”这些话比较得是否确切,姑且不论;但很可以为“敬业”两个字下注脚。若果如他所说,英国人便是敬,法国人便是不敬。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摘自《敬业与乐业》,有改动)
小题1: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小题2:作者用“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这句话来论证什么道理?(2分)
小题3:文中划线部分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运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