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敬畏自然》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小题①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

阅读《敬畏自然》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小题①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敬畏自然》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①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②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那些高级的生命形态正是从这“死”的物质中产生的,换言之,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③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④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小题1:下面是对第①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个问句都是反问句,比用一般陈述句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
B.用了拟人的手法,说宇宙硕人无比的、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
C.低级生命形态,即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隐藏着生命”,也有“生命的萌芽”。
D.石头里有“生命的呐喊”其实是作者的想象,因为石头确实没有生命,也不可能活转过来。
小题2:“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中的“它们”所指的内容最精确的一项是(   )
A.宇宙的其他部分、其他生物。
B.宇宙智慧的创造者。
C.宇宙之美的展示者。
D.宇宙、自然。
小题3:对选文得出的结论表达的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应该敬畏自然。
B.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
C.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D.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
小题4:结合全文,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敬畏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
B.自然界有不可战胜的神力,人类在其面前是渺小的,不能对它轻举妄动,多少透露作者的消极情绪。
C.“敬畏自然”就是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D.自然界的奥妙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一切事物生成都太神奇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创造是无法同大自然相比的,要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地一个组成部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A
小题1:B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第一段的内容来分析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筛选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加点词前后的内容来筛选所需要的信息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根据文段的内容来概括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本文的内容不能反映作者的消极情绪。
举一反三
⑴疲倦的时候,往往习惯地想看书,可是如果倦透了,那就大多数书都看不进去,这时候我有最后一招,拿出一本雷杜德的《玫瑰图谱》。立即,恍若走进了一座玫瑰园,心旷神怡,百虑全销。
⑵这一天,不知道第几次手捧《玫瑰图谱》,突然想,如果一生只做一件事,其实很好。比如这位法国画家雷杜德,他一生就是画花,尤其是玫瑰。任凭法国大革命、政权更迭,人头落地血流成河,他只管画他的玫瑰,整整二十年,以一种“将强烈的审美加入严格的学术和科学中的独特绘画风格”记录了170种玫瑰的姿容,成就了《玫瑰图谱》。他本人因此被称作“花卉画中的拉斐尔”、“玫瑰大师”、“玫瑰绘画之父”,这本图谱被誉称为“最优雅的学术,最美丽的研究”、“玫瑰圣经”,在此后的180年里,以各种语言和版本出版了200多种版本,平均每年都有新的版本芬芳降临人世……雷杜德,他只做了一件事:画玫瑰,但他的玫瑰成了巅峰,无人逾越,甚至不敢生这样的念头。
⑶一生做好一件事,真的很了不起。这样在单一、狭小的领域达到难以企及的高度,突然让我想起另一个人:简·奥斯汀。就是那个写了《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总是关心一家子的女孩子如何出嫁的简·奥斯汀。有人嘲笑她所写的都是小地方的小事情,都是茶杯里的风波,但是,在她那些绝不广阔的世界里所发生的感情事件、择偶标准、生活趣味,那些鲜活的主人公们,是多么有趣、迷人,其中展现的情感世界,和尘俗人间时而搏击时而妥协,更是何等丰富和跌宕起伏。最后的大团圆又是多么善解人意、抚慰人心。
⑷简·奥斯汀的作品经久不衰,喜欢简·奥斯汀的人遍布全世界,以至于美国有一部故事片就叫《奥斯汀书会》,说一群她的粉丝成立一个专门讨论她的作品的书会,到了今年还有一部新片叫做《成为简·奥斯汀》。奥斯汀一生写了6部长篇,写的全是男婚女嫁,她就这样一路写了下来,丝毫无意于“突破”或者“转型”。但她的作品被当作了“婚恋圣经”,成为毫无争议的经典,流传至今。
⑸一生只好一件事,做好一件事,多么好,多么值得。如此专一,如此宁静,如此恒久,如此完满。
⑹如今的许多人,最好身怀十八门技艺,然后同时挖几口井,头顶三四个职务或者身兼五六个身份。如果可以,恨不得将自己大卸八块,分别扔进不同专业的领地里去占个地盘,等而下之的也要卖给不同的老板。还恨不得会土遁术、分身术、离魂术,好同时出现在几个城市,同时干几件完全不同的事情。是丰富,还是仓促,芜杂,混乱?杂乱无章,心无定所,轰轰烈烈一场乱忙,最后往往所获有限甚至导致身心崩溃。如果是生存所迫倒也可悯,但似乎更多的是出于流行性的浮躁和自身的贪欲和妄念,那就可忧甚至可惊了。
⑺在这样的时代和氛围里,格外怀念一种纯粹:自知,自制,心无旁骛,一生只挖一口井,直到清泉涌出,源源不断。
小题1: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观点?用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
                                                                               
小题2:文中引述人们对雷杜德和简·奥斯汀的作品的评价,一是“玫瑰圣经”,一是“婚恋圣经”,请细读文章⑵⑷自然段,解释“圣经”的含义?(3分)
                                                                               
小题3:本文在转载的过程中,出现过两个标题,分别是“一生只做一件事”和“因为纯粹,所以美”,根据文体特点,你觉得哪个标题更好?请简述理由。 (3分)
                                                                                               
小题4:人生是否应该“只做一件事”,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请结合以下材料中的一则写出你的认识和思考。 (4分)
⑴作家池莉说: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有做好一件事。……傻一点儿,笨一点儿,懒一点儿,冷一点儿,就做一件事——写作——我这一生。
⑵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建树广泛的通才形象:苏东坡是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工程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①“校车优先”,不仅是解决当前校车问题之需,更传递出强化“孩子优先”国家理念的信号。
②1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接送幼儿、小学生的应是专用校车,还赋予校车三项优先权:交警指挥疏导校车优先通行;校车可以在公交专用车道以及其他禁止社会车辆通行但允许公交车辆通行的路段行驶;校车在道路上停车上下学生,后方车辆应当停车等待,不得超越等。
③ 尽管只是征求意见,但条例牵动人心。对孩子来说,这是交通优先的一小步,也是校车安全的一大步。虽然这“优先”,是一次次惨痛的事故倒逼出来的,但终于迎来的实实在在的制度赋权,既是对天堂里孩子们的告慰,也是对更多孩子和家长的宽慰与安全保障。
④而对于转变社会观念来说,条例则跨出了让“孩子优先”的一大步。
⑤我们有过刻骨铭心的记忆:17年前,在克拉玛依大火中,就是一句“让领导先走”,令孩子们错过了逃离火场的最佳时机;我们无比心疼地看到,在一些地方,成年人的活动,还在用未成年人作道具:顶着烈日出席企业庆典,穿着单衣雨中夹道欢迎领导视察……虽然是极端少数现象,但也折射出,“孩子优先”的理念并没有成为社会共识,也未获制度上的保障。
⑥因此,校车安全条例征求意见稿里的那些“优先权”,不仅是一种解决当前校车问题之需,更重要的是,它传递出强化“孩子优先”国家理念的信号。
⑦保护孩子,是一个文明国家的重要事情之一。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这是法律规范,也是道德准则。而刚刚颁布实施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也把保障儿童的优先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⑧当然,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将这些规定、要求,从纲要里、法律上落实到与孩子们相关的方方面面工作中,特别是落实到政府部门的相关制度设计中。
⑨对当前牵动人心的校车安全条例来说,“孩子优先”,体现在赋予校车种种“特权”;而对各级政府机构来说,“孩子优先”,是校舍的“安全防震”,午餐的“免费保障”,是不再让孩子们在透风漏雨的教室里读书,不再让孩子被拐离散、流浪街头,不再让留守儿童缺乏生活保障;对全社会来说,树立“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人文关怀,坚持“孩子优先”,应该成为一种社会的共识与责任。
⑩“校车之痛”带来了“校车优先”。希望“孩子优先”不要再用“痛”才能换来。一个坚持“孩子优先”的国家,一个“呵护未来”的社会,才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
小题2:第二段列举“校车三项优先权”有什么作用? (2分)
小题3:用自己的话举三个例子证明全社会正在践行“孩子优先权”。(3分)
小题4:“对孩子来说,这是交通优先的一小步,也是校车安全的一大步。”这里用了“一小步”和“一大步”是否相互矛盾,为什么?(3分)
小题5:⑤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什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错过》选段,回答问题(12分)
①没有意识到错过,或许能产生一种自足感,但那意味着灵魂堕入了颟顸的渊薮。
②能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愫,则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
③有的所错过的,还有机会再次相遇,正因为对错过有了痛切的感受,当机遇再次呈现时,你便会有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也许,那最后的结果,是与其在上次侥幸抓获,不如这回你冷静而成熟地驾驭……恰恰是因为你上次的错过,才导致了你这次的获得硕果!
④有的所错过的,时不复返,机不再来,属于永远的错过,但因为你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竟能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更有厚度;你的心灵,或许反更有虹彩。
⑤一念之差中,失之交臂了吗?有时我们虽然错过,只要我们立刻意识到了,并立刻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问题是我们往往在立即意识到了以后,竟滞涩、凝结住了我们的行动;这样的错过,则几近于过错。
⑥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
⑦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⑧(A)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⑨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B)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住了最关键最美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小题1: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品味“错过”。(3分)
                                                                               
小题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③④两段阐述的内容,并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这两段在论证上的相互关系。(3分)
                                                                               
                                                                               
小题3:选文中画线句子通俗而含义深刻,请选择其中的一句作点赏析。(3分)
选(   )句,赏析:                                                        
                                                                               
小题4:文章告诉我们,“错过”可以转化为“掌握”,也可能几近于“过错”。你可能有“错过”转化为“掌握”的情况,也可能有“错过”转化为“过错”的情况,你从中悟出了什么?请简要说说你的经历和感受。(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谈礼貌
季羡林
①眼下.即使不是百分之百的人.也是绝大多数的人.都抱怨现在社会上不讲礼貌。这是完全有事实做根据的。前许多年.当时我腿脚尚称灵便.出门乘公共汽车的时候多.几乎每一次我都看到在车上吵架的人.甚至动武的人。起因都是微不足道的:你碰了我一下.我殊了你的脚.如此等等。试想.在拥拥挤挤的公共汽车上.谁能不碰谁呢?这样的事情也值得大动干戈吗?
②曾经有一段时间,有关机关号召大家学习几句话:“谢谢!”对不起!”等等。就是针对上述的情况而发的。其用心良苦.然而我心里却觉得不是滋味。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堂堂大国竞要学习幼儿园孩子们学说的话.岂不大可哀哉!
③有人把不讲礼貌的行为归咎于新人类。我并无资格成为新人类的同党.我已经是属于博物馆的人物了。但是.我却要为他们打抱不平。在他们诞生以前.有人早着了先鞭【注】。不过.话又要说了回来。新人类确实在不讲礼貌方面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他们发扬光大了这种并不美妙的传统.他们(往往是一双男女)在光天化日之下.车水马龙之中.拥抱接吻.旁若无人.洋洋自得.连在这方面比较不构细节的老外看了都目瞪口呆.惊诧不已。古人说:闺房之内.有甚于画眉者。”这是两口子的私事.谁也管不着。但这是在闺房之内的事.现在竞几乎要搬到大街上来.虽然还没有到“甚于画眉”的水平.可是已经很可观了。新人类还要新到什么程度呢?
④如果一个人孤身住在深山老林中.你愿意怎样都行。可我们是处在社会中.这就要讲究点人际关系。人必自爱而后人爱之。没有礼貌是目中无人的一种表现.是自私自利的一种表现.如果这样的人多了.必然产生与社会不协调的后果。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个人小事而掉以轻心。
⑤现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不讲礼貌的恶习所产生的恶劣影响已经不局限于国内.而是会流布全世界。前几年.我看到过一个什么电视片.是由一个意大利著名摄影家拍摄的.主题是介绍北京情况的。北京的名胜古迹当然都包罗无遗.但是.我的眼前忽然一亮:一个光着膀子的胖大汉子骑自行车双手撒把做打太极拳状.飞驰在天安门前宽广的大马路上。给人的形象是野蛮无礼。这样的形象并不多见。然而却没有逃过一个老外的眼光。我相信.这个电视片是会在全世界都放映的。它在外国人心目中会产生什么影响.不是一清二楚了吗?
⑥最后.我想当一个文抄公.抄一段香港报纸上的话:
⑦富者有礼高质.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社会有礼祥和。                                                                              
(有删改)
[注]着先鞭:比喻先人一步。
小题1: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对有关部门的“用心良苦”感到“不是滋味”。(2分)
小题2:作者对“有人把不讲礼貌的行为归咎于新人类”持什么态度?为什么?(3分)
小题3: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满分17分)
做人当有底气    (桑林峰)
①一个人立身行事,当有底气支撑。底气足,则事业兴、道路广。
②与人交往,缺少人缘,这是人气不足,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他人。任务面前,有人不敢接,能推则推,这是因为才气不足。遇到困难,需要克服,有人退缩,这是豪气不足。总之,人气、才气、豪气构成了做人的底气。
③底气决定着一个人的魄力和办事风格。底气足,则处事雷厉风行、果断有力,做人昂扬向上、独领风***;底气不足,则畏畏缩缩、优柔寡断,让人不可信、不放心,必失之于软、流之于俗、毁之于形。因此,做人需要底气,做事更需要底气。
④有没有底气,取决于有没有下真工夫、苦工夫、实工夫。一个人博览群书、知识丰富,而不是头脑空空,就有底气;艰苦奋斗、以苦为乐,而不是贪图安逸,就有底气;遵规守纪、以身作则,而不是违法违纪,就有底气;正气凛然、刚正不阿,而不是曲意逢迎,就有底气;胸怀全局、顺应大势,而不是井底之蛙,就有底气。底气,实质是良好品德的表现,是能力素质的体现,是严格自律的彰显。
⑤底气从何而来?
⑥底气从高尚的人品中来。人生在世,德为第一。没有良好的人品道德,就会失去为人行事的根本,底气自然缺失。试想,如果做了亏心事,整天魂不守舍,战战兢兢,何谈底气?只有自觉加强人格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地位观,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则必然底气充盈,行为世范。
⑦底气从高超的本领中来。“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山之下,必有深谷。”深厚的理论素养、丰富的知识内蕴、成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人不断前行的底气支撑。欲增强为人做事的底气,必长于学习、精于学习。学习不仅是自我的精神追求,更是益气强能的根本途径。只有拨冗潜学,立足于勤、持之以恒、根植于博、专务于精,并注重学习,做到思考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不断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才能学富五车,底气十足。
⑧底气从高度的自律中来。底气也是一种气节,节高则气壮,节破则气消。如今,我们面临的诱惑与日俱增,如果没有严格的自律,一有好处就无所顾忌,心役于名缰利锁,丧失气节,自然也会失去底气。因此,保气节、增底气,必洁身自好。公道正派,自觉做到坚持真理不退步,面对矛盾不却步,把握原则不让步,无论何时何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襟怀坦荡,正义凛然,敢于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懈的斗争。如此,“任尔红尘翻滚,我自清风明月”,心有浩然之气,底气自从心生!
⑨总之,做人需要有底气。一个有底气的人,才算得上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才能创造美好的人生。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小题2:底气从哪里来?选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写在下面。(3分)
小题3:选文第⑦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选文第⑥、⑦、⑧段的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是什么?(3分)
小题5:请为“底气从高度的自律中来”的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
小题6:结合文意以及你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底气”的看法。(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