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小题。“中国粮仓”里的节水稻①上海世博园中国馆中,有一个“中国粮仓”,其中展示着一种“节水稻”。②你知道节水稻的身世吗?节水稻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小题。“中国粮仓”里的节水稻①上海世博园中国馆中,有一个“中国粮仓”,其中展示着一种“节水稻”。②你知道节水稻的身世吗?节水稻像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小题。
“中国粮仓”里的节水稻
①上海世博园中国馆中,有一个“中国粮仓”,其中展示着一种“节水稻”。
②你知道节水稻的身世吗?节水稻像青蛙那样既能在水中生,也能在湿润坡地活,真可与青蛙媲美而称为“两栖稻”。这种稻是由上海农业科学院的水稻专家为保护人类家园,根据遗传学规律,采用杂交技术,经过多年的辛勤劳动培育出来的。
③众所周知,全球性的水资源危机日趋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由于缺水造成的国民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元人民币。而我国的农业用水却占总用水量的80%,而种水稻的用水量占农业用水量的70%。国际水稻研究所早已发出警告,以稻米为主食的国家,到2025年将面临严重缺水。到那个时候,水稻就会因供水不足而减产,甚至绝收。目前,联合国已把中国列为13个缺水的国家之一。面对这种局面,未雨绸缪,上海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决定培育节水稻。
④目前地球上存在的“水稻”和“旱稻”有着共同的祖先,那就是生长在沼泽地带的“野生稻”。“野生稻”的子孙们,有的逐渐下水了,有的却跑上了岸,久而久之,在水与旱的条件长期影响下,各自适应了水或旱的环境条件,就成了在许多性质和形状(性状)各不相同的水稻或旱稻。水稻和旱稻虽然在性状上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可从决定性状的基本原因(基因)角度分析,真正的基因不同的不多,绝大多数基因还是相同的。基因相同,性状为什么会出现差异呢?这是因为水稻和旱稻为适应环境条件而基因表现不同或基因修饰造成的遗传性状,叫做“表观遗传”。因表观遗传不同的两种水稻,如果有机会进行基因交流就比较容易得到性状之间新组合的后代。科学家根据这个科学分析,从水稻和旱稻中选取了几个基本材料进行了水稻和旱稻的有性杂交,并且从杂交种第2代起就开始根据需要进行了严格的挑选。经过多年的努力,到2005年,他们终于得到了符合要求的“节水稻”。
⑤节水稻一生所需的水量只有水稻的一半,而且这种稻的产量能赶上原来的高产水稻,远远超过旱稻。节水稻不仅产量高,而且米质明显比旱稻好,与水稻相比也毫不逊色。节水稻根系比水稻发达而可在坡地种植,受到农民的欢迎。坡地上种植节水稻只要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它就可以完成正常生长周期。
⑥与水稻相比,节水稻无需成天在水中生活,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农药、肥料对水源的污染。不仅如此,水稻田因泡水过久而引发的甲烷排放也会因改种节水稻而被阻断。许多事实表明,节水稻不仅是名副其实的节水标兵,而且也是环境保护的模范。此外,节水稻从播种到收获,都比较容易实现机械化,减轻了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劳动效率。
⑦科学家们在培育出节水稻的基础上,经过几年的努力,又培育出了一批更高产量的节水杂交稻。现在,这些节水杂交稻正在陆续走向祖国大地。
(作者潘从光、曾溢涛,选自《科学画报》2010年第11期,有删节)
小题1:.根据文章第②段,给“节水稻”下个定义。(2分)
小题2:.根据第③段,回答为什么要研究培育节水稻。(2分)
小题3:.培育节水稻的主要原理是什么?(2分)
小题4:.中国节水稻有什么优势?(4分)
答案

小题1:根据遗传学规律、采用杂交技术培育出来的,可以在水中、湿润坡地种植的稻类。(或根据文章概括为“水稻和旱稻杂交而改变稻基因,可以在水中、湿润坡地种植的稻类”也给满分。)
小题1:全球包括中国在内水资源危机日益加重,(1分)以稻米为主食的国家将面临缺水而使水稻减产而缺粮。(1分)我国是缺水国家,种植水稻面临缺水问题(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0%,农业用水中水稻用水量占70%)。(答出2点即可)
小题1:从水稻和旱稻中选取几个基本材料进行水稻和旱稻的有性杂交,培育可水可旱的节水稻。或:从水稻和旱稻中选取“表观遗传”基因进行杂交,使它能适应旱地生长。
小题1:①节水,所需水只有普通水稻的一半;②优质,米质比旱稻好,与水稻相比毫不逊色;③产量高,能赶上原来的高产水稻;④根系比水稻发达而可在坡地种植;⑤种植节水稻可保护环境(少用农药、肥料,减少稻田泡水而产生的甲烷排放);⑥因在旱地种植,容易实现机械化生产,提高了劳动效率。(答出4点即可,每1点1分)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冰岛火山》一文,完成题。(14分)
                             冰岛火山
①来自冰岛的火山烟尘近日肆虐欧洲,迫使许多机场关闭,航班取消,国家政要被迫改变行程,甚至有可能影响全球气候。火山灰为何如此厉害?
②和所有火山烟尘一样,冰岛火山烟尘的根源是地底岩浆。
③冰岛的火山喷发不是什么新鲜事。冰岛位于大西洋中脊上。这个大西洋中脊位于大西洋中间,在北大西洋这部分,是分隔北美板块和欧亚板块的地方,可以说冰岛同时位于北美板块和欧亚板块上。这个中脊高出周围洋底不少,在冰岛这里,索性露出了海面,形成了世界上第18大岛。这里是板块运动活跃的地方,所以经常有火山爆发,冰岛自然也就有很多的火山。这个面积只有10万平方公里的岛屿,竟然有大约130座火山,自从冰岛有人类居住开始,已经有18座火山先后喷发过很多次。
  ④此次喷发的显著特点是冰火交融。除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外,冰岛境内还有许多冰川。近来喷发的火山位于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附近,火山上不少喷发口都覆盖着冰层。3月20日,火山开始活动时,还是在没有冰层的地方冒烟,4月1日火山却直接从冰层之下开始了大规模喷发。冰火交融的第一个结果是融化的冰川形成了洪水。其次,冰水与岩浆相互作用,产生了地质学上所谓的“射气岩浆喷发”。这种喷发导致火山烟尘中含有类似玻璃碎粒的物质。火山灰基本上是由非常小的岩石颗粒组成的,这些颗粒如此小而轻,以至于它们能够很容易的被空气托起来。所有的火山灰云柱都能堵塞飞机的传感器,并包住飞机,这样会增大飞机重量,并改变飞机微妙的平衡。这次的冰岛火山烟柱是特别危险的,因为其中含有类似玻璃碎粒的颗粒,这些颗粒在飞机极高的发动机环境温度下会融化,阻塞并损坏机械结构。喷气式飞机飞过这种灰云的话,发动机将会熄火,进而酿成空难。
⑤冰岛火山爆发带来的大量火山灰严重影响了欧洲各国航班的正常运行。不光是冰岛,连英国的所有进出航班都已经取消,从15号中午开始,英国除执行紧急任务的飞机之外,所有飞机都被禁止飞行,繁忙的机场变成了停机坪。与此同时,爱尔兰、挪威、瑞典北部飞往丹麦、荷兰和比利时的航班也已经全部取消。法国戴高乐机场等其他20多个机场都已经关闭,德国也采取了有关禁飞措施。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全欧洲大概有100万乘客的出行受到了影响。甚至俄罗斯总理普京也取消了前往北极视察的计划。因航班取消,挪威首相斯托尔滕贝格也被迫滞留在纽约机场。
小题1: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2分)
小题2:此次冰岛火山爆发的显著特点是什么?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4分)
小题3: 第④段中划线的“这种灰云”具体指什么?简要回答。(4分)
小题4:第⑤段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删去?请结合文段内容简析。(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努力实现低碳生活》一文,完成题。(16分)
努力实现低碳生活
①2009年12月7日至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15次缔约国大会在安徒生的故乡——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了新的协议。大会结束后,一个网络新词“低碳生活”风靡全世界。
②“低碳”(low carbon),意指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低碳生活”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③其实,人类早就为节能环保,实现低碳生活而努力了。上个世纪50年代,科学家研制出第一代光电池,并将光电池安装在汽车上,用它把太阳光不断地变成电能,使汽车开动起来,这便是新兴的太阳能汽车。据测算,如果让太阳能汽车取代燃油汽车,每辆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减少43% ~ 54%。
④目前,科学家正在加紧研制太阳能超导汽车,这是将太阳能和超导在汽车上进行完美组合。它用超大容量、能够装载足够汽车前进数千公里电力的超导蓄能电池,解决了太阳能汽车后备电力不足的问题,减少了太阳能板的面积。又因为有了超导电机,所以能减少能耗,提升动力,在相对较小的太阳能电力下保持较高的性能。更关键的是,普通超导汽车总还是需要充电,而电源如果依然是化学能发电,就不会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用上太阳能电池为超导汽车充电,这一切就更完美了,即使偶尔需要用一点超导电池中的后备电,也不会有太大的污染问题。
⑤城市建设上,一座设计目标为“碳排放为零”的节能环保城市已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内兴建,它就是可供5万人居住的“马斯特尔市”。这是个布局有序,交通运输与居住和公共区域相分离,将被誉为“三级分层性”的城市。
⑥建成后的“马斯特尔市”,交通活动区域全建在离地面20英尺以上的支柱上,目的是增加空气循环,减少沙漠表土的热量转换。其次是它交通运输工具很奇特:城市中有数以千计的太空时代新颖运输工具——“个人快速运输舱”。它是一种可供4人乘坐的类似太空舱的无人驾驶电力车,这种车全部通过触摸屏和底部传感器来引导。此外,除了私人自行车和电力车外,其他会排放废气的交通运输工具一律不许使用。
⑦城市用水的主要来源是露天和太阳能海水淡化厂,5万居民每天需要8千立方米的水。如果没有先进的水处理系统、污水再循环系统和露水收集系统,每天就需要20万立方米的水。另外,经过处理的污水还可以用于灌溉。
全城的电力需求约为200兆瓦,仅为同等规模普通城市的四分之一。安装在城市外围的大面积太阳能光电板可提供取之不尽的电力,满足城市的用电需求。此外,从城市中回收的有机废物也用来转化为燃料用于发电。
⑨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换言之,实现低碳生活跟一个人的能力无关。我们应该养成自然而然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我们愿意约束自己,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就可以成为低碳生活的积极实践者。
(根据有关资料改写)
小题1:第③段中说“其实,人类早就为节能环保,实现低碳生活而努力了”。联系全文,概述人类为此做了哪些努力?(6分)
小题2:第⑦段中加点词“主要”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小题3:第⑧段画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第⑨段中说“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请联系生活实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17分)
黄蜂筑巢
到了霜降的时候,黄蜂陆续坠落阳台了。一只又一只,总是不断地出现。却又不会大批地同时死亡,有时候扫地,扫帚前面就蠕动着一两只。
  秋日的阳光温厚无力地照耀着,像摊开四肢时缓缓输送的血脉。秋的日子将尽,前面似有一堵无力逾越的无形的墙,在秋风的驿马来往传送急件的时候,挡住了那些没有办好移民文件的小生命。
  黄蜂的家族里。大部分没有办好移往冬天的手续。在阳台上,我听见一个细嗡嗡的声音说:生活着多么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我听见了这声音,不忍把这只蜂扫进尘土和枯叶里,便用扫帚挑起它,轻轻放到窗台上,它像一个打秋千的小孩一样紧紧抓住扫帚尖,然后落在一片宁静的秋天里。
  A秋天的阳光罩住这个小小生命。仿佛舞台的灯光罩住一个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它的翅膀像裙子般垂落,透明地遮住它的小身躯,身躯在阳光下异样地鲜明美丽。
  B那样的金黄上印着那样的黑纹,仿佛是出自名家之手的套色版面,那金黄应该是晚熟的金皇后玉米颗粒的黄,浸透了阳光的纯金之色,而那黑纹斑,却是无月之夜的浓黑。这两者套印在它的身上,就是夜与昼、生命与死亡,温柔和峻厉,无限与短暂。
它蠕动,欲飞,颤抖,然后停住。仿佛它已经明了生命的期限似的,开始整顿自己。用毛茸茸的两只小手收拾整理自己的触须,像吕布拨弄两根长长的花翎那样,认真而又骄傲。那是两根多么漂亮的触翎啊,它捋着它,一遍又一遍,如同一个清洁的爱美的人儿。
小家伙!
你原来是如此自爱呢!
可是我们原来是怎么认识你的呢?我原来还以为你是个四处寻衅的亡命之徒呢!你的屁股后面总是挂着一支毒箭,随时准备刺向仇敌,我以为你是好斗的。黄蜂尾上针么,我至今记得童年捅鸟蜂窝时,几只毛茸茸的小爪子紧紧抠住鼻子上的毛孔,然后狠狠一刺,……至今鼻子还大着。
黄蜂就是马蜂,春天时竟在阳台的墙缝里筑了巢,嗡嗡营营,不时地有起飞和返航,小小阳台一下成了热闹的空军基地,给一家人造成威胁。如果要想毁掉这个基地和里面的众多“歼击机”也很容易,晚上用一团泥巴糊住墙缝,就全数“闷”死在里面了。但是……何苦呢,毕竟是一些没有攻击过人的小生命,即便是黄蜂,也不忍去荼毒无辜。“到了秋天它们自己就完了。”我说。
从春天到夏天,它们天天从我们的头顶、脸前飞来掠去,人无伤害之心,蜂子也决不主动攻击,连误会也没发生。相安无事之下,我忽然发现了这些小家伙是非常有灵性,非常善解人意的,它们仿佛看得见你的心里没有存着歹意。
后来,我越看越觉出它们的可爱、团结、忙碌,甚至把观察它们的活动当做了我每天的乐趣。金色蜂群仿佛是阳光锋芒变幻孵化而出的生命,连同那嗡嗡的声音也像是夏日阳光的声音呢……这些一粒一粒的、飞翔的小光芒啊!
再后来,就是寒露、霜降了。
它们挣扎在季节的墙边,坠落在时限的海关前,无限珍惜,异常温柔。它们当中没有一个使用过上天配发给自己的箭。我听见这些陆续坠落阳台的小生命说:生活着多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明日立冬。明年请务必再来聚会呵,小家伙!
(选自《周涛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小题1:文中两次较详细地写黄蜂走向死亡时的“举动”,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情感。阅读文章,填写表格。(4分)
 
黄蜂的“举动”
作者的情感
第一次
 
 
第二次
 
 
小题2:文章写黄蜂“筑了巢”的生活?突出了黄蜂哪些性格特点?此间,作者对黄蜂的认识发生了哪些变化?
小题3:把黄蜂的生命历程与人类联系起来看,你认为作者告诉了我们什么?(至少写两点)(4分)
小题4:文章A、B两处画线语句写得很精彩,请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8分)
①春夏秋冬,阴晴雨雪,风云变幻,气象万千。天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而天气的变化自有它的征兆。现在,请你把目光投向天空,看看那飘浮的云彩,这大自然的文字,这天气的“招牌”,该怎么解读?
②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③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温和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在晴天,我们还会遇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④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要转阴。接着,云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着云看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新的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
(选自《看云识天气》,有删改)
小题1:第④节文字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了各类云?(2分)
                                                                                    
                                                                                   
小题2:文中使用“你”“我们”这样的称谓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说明。(2分)
                                                                                     
                                                                                   
小题3: 比较文中画线的句子和《百度百科》对“高积云”的不同说明,结合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分析它们的语言特点、表达效果有何不同。(4分)
【甲】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看云识天气》)
【乙】高积云:云块较小,轮廓分明,薄的云块呈白色,能见日月轮廓,厚的云块呈暗灰色,日月轮廓分辨不清。大多数云块的视角宽度在1°——5°。
(《百度百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保护臭氧层就是保护人类
①我们知道,氧气中的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可还有一种气体叫臭氧,它的分子由三个氧原子构成,它是在太阳紫外线辐射的光化学作用下造成的。臭氧处于地球上空约10至50千米平流层内,其浓度最大处在离地面约20到25千米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臭氧层。别看臭氧在大气中所占比例很小,但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却很大。臭氧层能“吞没”掉99%以上的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从而避免了紫外线对人体及地球上所有生物造成的伤害,可以说是地球上生命的保护伞。
②科学家最近的研究观察表明,从全球来看,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正在逐年减少。科学家们通过卫星的观察计算,在全球范围内,年减少率为1%。其中,以高纬度和极地地区下降速度最快。这样,相对其他地区,就形成了臭氧稀薄区域,科学家形象地称之为“臭氧空洞”。早在1985年,科学家就观察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变薄了,大约2000万平方千米范围内的臭氧浓度降低了一半,罩在整个地球上空的这块“面纱”被扯破了一个洞,这个空洞大概有中国国土面积的2倍那么广阔。科学家们还发现,目前甚至在北极、欧洲的上空也出现了“臭氧空洞”。
③影响大气中臭氧含量变化的因素很多,除了天文因素即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关外,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也可影响到臭氧含量变化。如火山喷发可使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而核爆炸、卫星发射、喷气式飞机的飞行及工农业生产、生活、机动车辆等所排放的大量废气和氟里昂致使大气中的臭氧大量地被分解成氧分子,也可使臭氧含量减少。不久前美国科学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世界各地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速度使用各种化学品,排放各种有毒化学气体,21世纪臭氧层还将被消耗16.5%。
④臭氧层被破坏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这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紫外线辐射到地球,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专家们研究测算表明,大气中臭氧每减少2.5%,就会给世界带来47万个皮肤癌患者,其发生率增长近20%,将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臭氧层被破坏,会改变农作物生长的地球环境,从而造成农作物的大幅度减产。臭氧含量减少会给整个地球气候带来变化,可使气候变暖,雨量增多,加速极地冰块的融化,海平面上升,使大片海滨地区有被淹没的危险。
⑤面对臭氧层变化的趋势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科学家们发出呼吁:世界各国必须携手加强合作,刻不容缓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臭氧层免遭进一步破坏,以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
小题1:根据第①段内容,试用准确、简明的语言给“臭氧层”下定义。
小题2:臭氧层对人类生存环境起哪些作用?
小题3:影响大气中臭氧层含量变化的人为因素是什么?
小题4:简要回答臭氧层被破坏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的三个威胁。
(1)                    (2)                    (3)
小题5:请你设计一种防止臭氧层被破坏的措施。(提倡有创造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