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1-3题。三思而行季羡林  ①“三思而行”,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是劝人做事不要鲁莽,要仔细考虑,然后行动,则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碰壁的可能性

阅读下文,回答1-3题。三思而行季羡林  ①“三思而行”,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是劝人做事不要鲁莽,要仔细考虑,然后行动,则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碰壁的可能性

题型: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回答1-3题。三思而行
季羡林
  ①“三思而行”,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是劝人做事不要鲁莽,要仔细考虑,然后行动,则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碰壁的可能性会小一些。     
  ②要数典而不忘祖,也并不难。这个典故就出在《论语?公冶长第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日:‘再,斯可矣。”’这说明,孔老夫子是持反对意见的。吾家老祖宗文子的三思而后行的举动,二千六七百年以来,几乎得到了历代天下人的赞扬,包括许多大学者在内。查一查《十三经注疏》,就能一目了然。《论语正义》说:“三思者,言思之多,能审慎也。”许多书上还表扬了季文子,说他是“忠而有贤行者”。甚至有人认为三思还不够。《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注》中说:有人劝恪“每事必十思”。可是我们的孔圣人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批评了季文子三思过多,只思二次(再)就够了。     
  ③这怎么解释呢?究竟谁是谁非呢?     
  ④我们必须先弄明白,什么叫“三思”。总起来说,对此有两个解释。一个是“言思之多”,这在上面已经引过。另一个是文子自己说的,君子无论谋划什么事,开头、中间、结局都要考虑到。(见《左传?哀公二十七年》)然而孔子以及上万上亿的众人却不这样理解,他们埋解,一直到今天,仍然是“多思”。     
  ⑤多思有什么坏处呢?又有什么好处呢?     
  ⑥根据我个人几十年来的体会,除了下围棋、象棋等等以外,多思有时候能使人昏昏,容易误事。平常骂人说是“不肖子孙”,意思是与先人的行动不一样的人。我是季文子的最“肖”子孙。我平常做事不但三思,而且超过三思,是否达到了人们要求诸葛恪做的“十思”,没做统计,不敢乱说。反正是思过来,思过去,越思越糊涂,终而至于头昏昏然,而仍不见行动,不敢行动。我这样一个过于细心的人,有时会误大事的。我觉得,碰到一件事,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记得当年在德国时,法西斯统治正如火如荼。一些盲目崇拜希特勒的人,常常使用一个词儿Darauf - galngertum,意思是“说干就干,不必思考”。这是法西斯的做法,我们必须坚决扬弃。遇事必须深思熟虑。先考虑可行性,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然后再考虑不可行性,也是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做出决定,立即行动。如果你考虑正面,又考虑反面之后,再回头来考虑正面,又再考虑反面,那么,如此循环往复,终无宁日,最终成为考虑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⑦所以,我赞成孔子的“再,斯可矣”。 (选自《季羡林谈人生》,有删改)   
1.根据作者的考证,“三思而后行”的“三”有哪几种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这样评价本文:
(1)本文立论有依有据,令人信服;
(2)本文阐述道理亲切平和。请你选择其中一种,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才达到这样的效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是泛指“多”;二是指谋划事情的“开头、中间、结局”。
2.先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证明多思有时会使人糊涂而误大事;接着举出当年德国法西斯信徒“说干就干,不必思考”的材料,说明绝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最后阐明遇事必须深思熟虑,从正反两面充分考虑以后,就必须做出决定,立即行动。
3.(1)在中国,孔子是权威的思想家,作者引用并赞同孔子“再,斯可矣”的观点,对“三思而行”的批评便有了坚实的依据,因丽令人信服。  
 (2)作者用亲身体会作为阐明观点的主要材料,如谈家常般娓娓道来,这就使读者心悦诚服,自然而然地接受作者的观点。 (意思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议论文,完成1—7题。熬住就是一切
张颐武
  ①我们经常用竞技来比喻人生。在漫长的人生竞技中,什么都不是一眼能看得到头的,一时的春风得意算不了什么,一时的失败也不能算数。林彪与越南的国防部长武元甲会见时,他告诉武元甲,与美国对抗只有一个字:熬!这一个字的确道出了人生的一种真谛,美国那么强大,和它对抗当然不容易,但因为“熬”住了,最后越南还是赢了美国。但真正熬得住又谈何容易。林彪自己经过了“熬”,成了接班人,最后却到底没“熬”住,闹到“抢班夺权”,遂有温都尔汗的一劫。     
  ②“熬”住其实非常重要。人生中进进退退是寻常事,关键是能够“熬”得住。所谓“熬”就是对于自己认准了的事情不轻易放弃,不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就在那里一步一步地努力,有时候就好像龟兔赛跑中的那只乌龟,未必跑得快,但“熬”得住,却笑到了最后。     
  ③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曾经看在大阪举行乒乓球世界锦标赛的电视转播,看到中国的刘国正和韩国的金泽洙在男子团体赛上异常激烈的比赛,刘国正几乎老是要输,但居然能够九死一生地“熬”下来,也笑到了最后。当然这仅仅是一场比赛,但他旁边的教练蔡振华的经历就更加让我感慨。当年我还是学生的时候,蔡振华就是乒乓球运动员,以旋转球拍著名,他能够将球拍在手中飞速旋转,使对方无法判断他两面不同的胶皮,接不住他的球。但那时我们大都是另外一位名将郭跃华的球迷,当时蔡振华多是赢不了郭跃华的。后来国际乒联限制了旋转球拍,蔡振华便黯然退役。那时,郭跃华的辉煌和蔡振华的黯淡恰成对比,、郭退役后开始从商,渐渐淡出了体育界,而蔡振华则始终在这一行里“熬”着,直到成了国家体育总局的副局长。     
  ④文人的生涯“熬”也不可或缺。我曾经听到一位知名老学者讲笑话,说他大学时同屋的三个人中,另外两个都才气逼人,他觉得远远在他之上,不过,天妒英才,一个在大学时因失恋自杀,才华还没有表现就死了。另外一个在五十岁就病故了,才华同样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他却身心健康,活到高寿。老先生说:现在几乎没有自己的同代人了,学生或者晚辈自然都捧场。于是乎水涨船高,就是泰斗了。老先生当然是说笑话,但仔细想想也非常有道理。     
  ⑤写小说也是如此。有些人偶尔才华一闪,就再也不见了,终究难以让人记住。我记得90年代初有位小说家薛勇,写都市人的心态写得非常妙,可惜作品不多,后来也不见再有作品问世。而贾平凹和莫言,从出道以来就没有中断写作,作品非常多,让人有了印象。未必他们每本书都写得好,我记得早年贾平凹还曾经被人批评过有粗制滥造的情况,但现在提起中国当代文学的大家,没有人能够绕过他们。这非常容易理解,在十部书中有两部杰作的概率总比仅写两部大得多。     
  ⑥所以我们只能像阿甘那样,在人生的马拉松中“熬”住。诗人里尔克曾说:“挺住就是一切。”但“挺”字没有“熬”那么传神,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成“熬住就是一切”。当然,人其实也有不出场比赛或者中途退场的权利,但只要选择参加,就不能不“熬”住。(选文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采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____________。
2.从第①段中摘抄一句有关人生辩证哲理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第②段中的“龟兔赛跑”的事例换为“守株待兔”好不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层次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你平时所积累的名言警句为本文补写一个道理论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第⑥段中最后一句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自己的话从文中所列举的事例当中提炼出你对 “熬”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4题。乐观
王清铭
  ⑴我曾经重新诠释“乐观”一词。乐观,就是从欢乐的角度去看待世界。     
  ⑵面对玫瑰花,说花中暗藏刺的是悲观者,乐观的人从棘手的刺上看到鲜艳的玫瑰花瓣。     
  ⑶生活是一面镜子,你涕泗滂沱,它也潸然泪下;你笑靥如花,生活中的花朵就全部变成你的笑容。
  ⑷一场弥漫的大火将爱迪生的实验室化为灰烬,爱迪生却伫立在浓烟和废墟中,平静地看着蔓延的火势,他的脸在火光摇曳中闪亮。他对家人说:灾难自有它的价值,我们以前所有的错误都被大火烧了个一干二净.感谢上帝,这下我们可以从头再来了!三个星期后,他着手推出第一部留声机。
  ⑸柳宗元的朋友王参元遭了火灾,柳宗元写信道贺——从另外的角度看,坏事何尝不是一件好事?乌云的上面,就是阳光。
  ⑹苏东坡被贬谪到黄州,道中遇雨,同行的人狼狈如落汤鸡,只有他竹杖芒鞋,犹如骑马驰骋,吟啸徐行,从容逍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有雨正好,可以雨中漫步,让料峭的春风醒酒。走过这雨,“山头斜照却相迎”。苏东坡从欢乐的角度来看待雨,所以能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⑺谁的人生没有碰上几场淋漓的雨呢?最重要的是要坚信前方的山头有太阳照耀。苏东坡用阳光一般的心情化解了人生历程中的磨难。
  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也是一个善于从欢乐的角度看待问题的人。一天,他的家里被盗,失去了很多东西,于是,不少朋友写信安慰他。而罗斯福则回答他们说:“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⑼生活,的确需要一些开朗和豁达,要善于在不利之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⑽作家契诃夫也有快乐绝招:如果火柴在衣袋里烧起来了,那你应该庆章——感谢上帝,多亏自己装的不是烈性炸药;如果手指被刺扎了,那你应该高兴——不错呀,这根刺没有扎在眼睛里……
  ⑾影响我们人生的:不是坚如磐石的环境,而是我们攀登的脚步。举步维艰的时候,我们还有最后的一种自由:选择自己的态度!把石头踩在脚下,你就比石头更坚韧。
  ⑿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把自己当成最高的山峰,不只是气魄,更是一种看待问题的角度。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⑷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为本文补充一个正面论据。(事例论据或道理论据,皆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谈谈你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交往的质量
周国平
  ①使一种交往具有价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价值。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它的实质是双方互相由衷的欣赏和尊敬。因此,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有价值,配得上做一个高质量的朋友,这是一个人能够为友谊所做的首要贡献。
  ②人们常常误认为,那些热心于社交的人是一些慷慨之士。泰戈尔说得好,他们只是在挥霍,不是在奉献,而挥霍者往往缺乏真正的慷慨。     
  ③那么,挥霍与慷慨的区别在哪里呢?我想是这样的:挥霍是把自己不珍惜的东西拿出来,慷慨是把自己珍惜的东西拿出来。社交场上的热心人正是这样,他们不觉得自己的时间、精为和心情有什么价值,所以毫不在乎地把它们挥霍掉。相反,一个珍惜生命的人必定宁愿在孤独中从事创造,然后把最好的果实奉献给世界。     
  ④交往为人性所必需,它的分寸却不好掌握。帕斯卡尔说:“我们由于交往而形成了精神和感情,但我们也由于交往而败坏着精神和感情。”我相信,前一种交往是两个人之间的心灵沟通,它是马丁·布伯所说的那种“我与你”的相遇,既充满爱,又尊重孤独;相反,后一种交往则是熙熙攘攘的利害交易,它如同尼采所形容的“市场”,既亵渎了爱,又羞辱了孤独。     
  ⑤对于人际关系,我逐渐总结出了一个最合乎我的性情的原则,就是尊重他人,亲疏随缘。我相信,一切好的友谊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我还认为,再好的朋友也应该有距离,太热闹的友谊往往是空洞无物的。     
  ⑥从一个人如何与人交往,尤能见出他的做人。这倒不在于人缘好不好,朋友多不多,各种人际关系是否和睦。人缘好可能是因为性格随和,也可能是因为做人圆滑,本身不能说明问题。在与人交往上,孔子最强调一个“信”字,我认为是对的。待人是否诚实无欺,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人品是否光明磊落。一个人哪怕朋友遍天下,只要他对其中一个朋友有背信弃义的行径,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他足否真爱朋友,因为一旦他认为必要,他同样会背叛其他的朋友。“与朋友交而不信”,只能得逞一时之私欲,却是做人的大失败。     
  ⑦在一次长途旅行中,最好是有一位称心的旅伴,其次好是没有旅伴,最坏是有一个不称心的旅伴。(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第⑦段说“最好是有一位称心的旅伴”,请阅读全文,概括出“称心的旅伴”的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了道理论证,第③段还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举出一个能证明“一切好的友谊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的论据,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具体说明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4题。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
梁晓声
  我曾多次被问到“人生有什么意义?”往往,“人生”之后还要加上“究竟”二字。古今中外,解答可谓千般万种,形形色色。我也回答过这一问题,可每次的回答都不尽相同,每次的回答自己都不满意。
  一般而言,儿童和少年不太会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的话,他们倒是很相信人生总归是有些意义的,专等他们长大了去体会。老年人也不会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的话,问谁呢?中年人常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相互问一问,或自说自话一句,一切都似乎不言而明,于是相互获得某种心理的支持和安慰。因为他们是有压力的,压力常常使他们对人生的意义保持格外的清醒。人生的意义在他们那儿的解释是——责任。
  是的,责任即意义。责任几乎成了大多数寻常百姓的中年人之人生的最大意义。对上一辈的责任,对儿女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单位对职业的责任。人只有到了中年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从小盼着快快长大好好地追求和体会一番的人生的意义,除了种种的责任和义务,留给自己的即纯粹属于自己的另外的人生的意义,实在是并不太多了。他们老了以后,甚至会继续以所尽之责任和义务尽得究竟怎样,来掂量自己的人生意义。
  而在一些年轻人眼中,人生的意义就是享受,他们还没有受什么苦,也没有经历大的波折磨难,在他们看来,世界是美好的,人生要享受眼前的美好。如果他们经历了点什么困难,他们更有理由了——人活在这个世界这么苦,不好好享爱对不起自己。
  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我有一种结论,所谓“人生的意义”,它至少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纯粹自我的感受;一部分是爱自己和被自己所爱的人的感受;还有一部分是社会和更多——有时甚至是千千万万别人的感受。
  当一个青年听到一个他渴望娶其为妻的姑娘说“我愿意”时,当一个姑娘听到一个她渴望嫁其为夫的青年问道“你愿意嫁给我吗”时,他或她由此顿觉人生饱满、有意义了,那么这是纯粹自我的感受。爱迪生之人生的意义,体现在享受电灯、电话等发明成果的全世界人身上;林肯之人生的意义,体现在当时美国获得解放的黑奴们身上;而我们国家的人民,一定会将温家宝总理之人生的意义,书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权力、财富、地位、高贵得无与伦比的生活方式,这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单一地构成人生的意义。而勇于担当的人,即使卑微,对于爱我们也被我们所爱的人而言,其人生意义可谓大矣!因为他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他承担起了属于自己的义务。,这样的人,尽管平凡渺小,但值得钦佩。(文章有改动)
1、在作者看来,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起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段中说只有中年人常问“人生行什么意义”,他们这样问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6段列举三位名人事例所要论证的观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5题。我们为什么活着
卫平
  ①2008年华尔街金融风暴袭来,美国一家电器制造公司倒闭,公司总裁卡莱尔来到多伦斯湖准备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当他的身子快沉到湖底时,已被医生下了“死亡判决书”的老朋友比尔的话突然响彻耳畔:“不!你仍然活着,至少还拥有生命,你没有权利轻易放弃!”比尔几乎用尽生命的全部力量发出的叫喊拯救了卡莱尔。卡莱尔回到公司,重新点燃了生命的激情,一切从头开始,像骄傲的雄鹰搏击于金融风暴的长空。
  ②卡莱尔的新生,让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我们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问题。有的人活着是为了物质的享受,有的人则更看重生命本身的美好;有的人追求名誉地位,有的人则寻求生命更深广的意义……
  ③我们为什么活着?活着就是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珍惜生命。正如比尔所说,只要我们仍然在人世间活着,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就得对生命本身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谁也没有权利轻易地结束生命,哪怕这生令属于你自己  同时,活着也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  水清鱼读月,山静鸟听风,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活着能观看潮涌大江的壮阔,能欣赏鱼翔浅底的怡然,能领悟山月对话的静谧,能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
  ④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呢?这也是我们活着应该思考的另一个严肃的问题。
  ⑤我们活着,就要坦然地面对人生,积极美好地生活,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沐浴着生命的阳光春雨,体验生命的幸福欢乐。
  ⑥当然,如果只满足于物质需求,一味沉湎享乐,对酒当歌,游戏人生,不惜青春赌明天,这样的活着,就只是一种猪栏理想了,这无异于使蓬勃的生命在污泥浊水中一点点朽烂,会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霉味,因此,我们活着,就要点燃生命的激情,调动心灵的力量,激发人生的智慧,尽其所能,做些对自己对他人有积极意义的事。正如西方一位哲人说:“假如人仅仅为活着本身而活着,那就是纯粹的动物需求。”
  ⑦我们活着,就要认认真真地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我们活着,就要脚踏实地去做自己想做而又有积极意义的事。胡适曾说:“生命本身没有什么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会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⑧活着,就要使快乐的阳光洒满生命的每个清晨;活着,就要让幸福的泉水滋润生命的每个时刻;活着,就要让向上的姿势昂扬在生命的整个历程。
1、对“我们为什么活着”的问题,第③段从哪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请简要回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加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的活着,就只是一种猪栏理想了,这无异于使蓬勃的生命在污泥浊水中一点点朽烂,会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霉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段的排比句有哪些作用?    
  活着,就要让快乐的阳光洒满生命的每个清晨:活着,就要让幸福的泉水滋润生命的每个时刻;活着,就要让向上的姿势昂扬在生命的整个历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具体说说第④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认为,人要“珍惜生命”“谁也没有权利轻易地放弃”生命,请结合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  据报载,韩国一位年轻女明星因生活中的一点挫折而服毒身亡。     
【材料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