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阅读的愉悦李国文  古人说“开卷有益”,这是绝对真理。古人还说“敬惜字纸”,在他们眼里,凡有文字的纸张,都应珍惜。据说仓颉造字时,天地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阅读的愉悦李国文  古人说“开卷有益”,这是绝对真理。古人还说“敬惜字纸”,在他们眼里,凡有文字的纸张,都应珍惜。据说仓颉造字时,天地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阅读的愉悦
李国文
  古人说“开卷有益”,这是绝对真理。古人还说“敬惜字纸”,在他们眼里,凡有文字的纸张,都应珍惜。据说仓颉造字时,天地鬼神都为之呼喊哭泣,说明文字所具有的强大震撼力量,这种神话当然未必可信,但反映了人们在印刷物不普及时代的文化崇拜和惜物心态。
  应该看到这种书籍信仰,是中国知识分子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是中国文化数千年赖以不坠的物质基础,也是古往今来所有焚书者遭到全体中国人诅咒的根本原因。
  但后来,尤其到了今天,中国有太多的书,而这些太多的书里,有着太多的糟粕,也是令想读书的人颇感挠头的烦恼。如果无所适从、茫然失措、因噎废食,糟粕固然没了,精华也随之而去。其实,不去其糟粕,何来精华?读书的全部愉悦,就在这种抉择之中。好和坏,自己判断,糟粕和精华,自己说了算,予取予弃的生***大权,自己把握。这种不受别人干涉,不看别人脸色,不以别人的意志为意志,不以别人的标准为标准,在阅读中所得到的自由,便是无与伦比的快乐了。
  我的阅读主张,说来简单,与胃口的好恶决定多吃、少吃,或者不吃,是差不多的。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那些没有什么学问也没有什么用处的书,也许在某些正经人和革命者看来,不属大雅的书,视若敝屣的书,我就用吃石榴的办法来阅读了。固然,石榴这东西,能食的部分极其少,不能食的部分尤其多,但此物之苦之涩之酸外的,偶然一得之甘旨,忽然意外的清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口味。
  有时,阅读闲书的愉悦,所带来的身心充实,胜过很多灌输的学问。所以,碰上这类闲书,我总是要拿起来翻一翻的。不惮吹灰之力,也许获益其中,哪怕分文不值,弃之也不嫌迟。当然,阅读,有快乐,也有不快乐。有读得兴起,拍案叫绝的愉悦;也有读得没劲,大倒胃口的不愉悦。有广告做得极红火,评论捧得极热烈,拿在手中,看在眼里,不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不愉悦;也有不见报章介绍,也无名家推荐,随意买来,便中翻阅,倒能提高修养,裨益身心的愉悦。因此,阅读各式各样的书籍越多,识别好坏良莠的能力越高,从精神食粮中摄取的营养就更丰富,获得的愉悦也更广泛。
  鲁迅说:“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由此可见,求知求生,是同样的道理。春华秋实,你付出的多,你收获的也多,只要读书,就有收获。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多读一本书,便多一分智慧的光亮。(选自2010年2月2日《人民日报》)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明了怎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概括文章是从哪些方面阐述“阅读的愉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阅读中,我们如何获得自由,享受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篇文章中,你获得了怎样的阅读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答案:阅读能够摄取丰富的营养,获得广泛的愉悦。
2.答案:要有选择地阅读,吸取精华,去其糟粕;要广泛阅读,提高识别良莠的能力;要多读书,多读一本书,便多一分智慧的光亮。
3.答案:不受别人干涉,不看别人脸色,不以别人的意志为意志,不以别人的标准为标准,在阅读中所得的自由,便是阅读的快乐。
4.答案: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阐明了对不同的书应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5.答案:要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要选择地阅读,在阅读中提高自己识别好坏良莠的能力,摄取丰富的营养,获得读书的真正愉悦。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低碳与城市生活
张华
  ①低碳经济更需要城市居民的低碳生活方式,需要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②丹麦哥本哈根市是城市绿色能源和绿色出行的典范,市民摒弃汽车,习惯用自行车或地铁等环保方式出行。哥本哈根以其风力发电出名,城市内共有5600座风车,为丹麦提供了l0%的发电量。
  ③瑞典马尔默是“明日之城”住宅示范区,住宅区供暖空调利用海水和地下水能量,市内交通重点在于推广使用自行车,多条公共交通线路将市中心和城市边缘地带连接在一起,便利出行。马尔默已成为世界上不多的100%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的市镇。
  ④加拿大温哥华鼓励采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连垃圾压实机都采用太阳能为动力。温哥华限制建私人停车场,且停车库与住宅分开销售,以此鼓励居民多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者自行车。
  ⑤由此可见,低碳生活宜因地制宜,根据所在国家、城市的不同能源特点选择合适的低碳生活能源结构、城市交通规划和出行模式,促进居民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
  ⑥与低碳生活友好的电力来源可以是当地的核电、水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低碳能源,并且选择高效用电设备。
  ⑦人类活动需要交通工具,而交通工具也是能耗和排放大户,汽车的燃油只有13%用于牵引,另外87%被发动机本身、等红绿灯或者塞车所损耗。同样,选择交通工具也非常重要,乘坐出租车碳的排放量是坐公共汽车的7倍,是乘地铁的14倍。由此看来,城市的交通规划和人们的出行习惯也会影响碳排放。从能源消耗来讲,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更有利于减排。
  ⑧城市建筑能耗占城市用电的三分之一,建筑采暖空调、照明、办公设备等用电量大。工作场所尽量采用自然光和少开灯,夏季空调温度不要太低而冬季供暖室内温度不要太高等良好的工作习惯将减少建筑用能。
  ⑨借鉴国外城市发展经验,培育城市居民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②③④段运用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论证了___________的观点。
3、选文第⑥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味选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响应低碳生活的一些做法。(勿与选文内容重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纯真与练达
郭启宏
  ①纯真与练达是两种不同的素质,这两种素质在文学家身上,表现得尤为鲜明。
  ②纯真,指的是文学家胸中一片赤诚,有时竟如未曾入世的处子。《浮生六记》作者沈复绝无掩饰地敞露胸襟,是其纯真;鲁迅让爱子骑在脖子上,吟出“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是其纯真;郭沫若在抗战时期,为一曲《思乡曲》所动,竟于稠人广座之中失声恸泣,是其纯真;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的诗人田间,在日常生活中并非口若悬河的雄辩家,据丁玲所记,说话还有些腼腆,这也是其纯真。至于作家写作时异于常人的诸般表现,更令人见其肝胆。传说汤显祖写《牡丹亭》至“赏春香还是旧罗裙”,抑制不住,跑到染房里落泪;狄更斯伏在自己的手稿上哀哭;福楼拜为他笔下的包法利夫人服毒而痛苦***;果戈理突如其来的哈哈大笑……作家坦然披露胸怀,让世人一览无余。没有这种纯真,作者绝写不出真性情的文字,而免不了时有造假。
  ③练达,照字面上解,是熟练通达,实际上是对事情本质透彻的理解。《红楼梦》中有一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倘若剔除其世故的一面,便是很好的说明。上面列举的大作家都有各自的深沉,鲁迅的深刻固不消说,郭沫若又岂止热烈而已?对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恩格斯认为自己从中“所学到的东西要比从当时所有的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果戈理晚年为世界观所苦,终将《死魂灵》第二部手稿付之一炬,也是练达的曲折表现。没有这种练达,作家绝写不出深刻的文字,而难免要流于肤浅。
  ④纯真与练达这两种不同素质,乍看来似若冰炭,然而,它们却应该而且能够和谐地统一起来,其实两者本来就是事物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是一个对立统一体。文学创作要求文学家既纯真又练达。这是因为:只有纯真而无练达,任情感泛滥起来,文字自然缺乏深度;反之,练达有余纯真不足,又容易变得圆滑,文字也会失却光泽。我们看到,古往今来的大手笔总是两种素质兼而有之。我特别敬佩伟大的曹雪芹,你看,一部《红楼梦》,通篇是真情流露,“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同时又通篇蕴涵哲理,“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⑤文学家既要纯真,又须练达,二者间充满辩证法:对待生活既充满热情,又能冷静进行剖析;立身处世既心无诡诈,又胸有准绳;不论何种际遇,既能深入进去,又能超脱出来;在创作过程中,既能如痴如醉,走火入魔,又能冷心铁面,不断战胜自己;灵感之强烈,如霹雳经天,而思维之缜密,又如水银泻地;一篇写就,既能感情浓烈,色彩斑斓,又能鞭辟入里,力透纸背;甚至行文上疏密有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凡此种种,推而广之,都是纯真与练达之间的辩证法。
  ⑥时代寄厚望于既纯真又练达的全素质文学家。(选自《云梦生涯》,有改动)
1.请在下列段落序号间用“‖”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答:①②③④⑤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②③段中提到的人物有几个是重复的,如鲁迅、郭沫若、果戈理,换成其他人物的实例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揣摩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另外选取恰当的事例,写一段能够替代它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④⑤两段都是阐述“纯真”和“练达”之间关系的,能否删掉其中一段?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关于文学家素质的论述,带给你怎样的启迪?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安徽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国庆阅兵,谁是观众
  60周年国庆是一件大事。国庆阅兵和群众大游行尤其令人期待。这次阅兵和大游行主要是给谁看的,是给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这个问题十分有趣,因为中国人和外国人看国庆阅兵未必是一致的,外国人当然不会因为我们的骄傲而骄傲。但这个问题又是荒谬的,因为在大广场上进行的阅兵,注定是以全世界为观众的。种种迹象表明,这次阅兵很快就会像北京奥运会一样,成为一个热点。因此,阅兵不仅是对中国军力,也是对国人心态的一次检阅。
  中国人无疑希望看到最先进的武器装备,看到中国军人昂扬的斗志。中国人也愿意听到世界对中国发展的赞扬、理解和鼓励。但外国人对中国的武器和军事现代化的心态肯定是复杂的。
  这些年来,我们在与世界的交往中体验到,外界的反映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有时总想从外界得到一个简单的反馈,而且最好是我们愿意接受的反馈。但事实却常常相反:中国人的奥运热情曾被外界揶揄;恢宏壮丽的开幕式也被西方媒体诬成是“极权主义的表现”。
  很多时候,无论中国人具有多么良好的愿望,又是多么的努力,世界对中国的看法仍然会非常复杂。由于中国本身是复杂多样的,所以只要有外国人愿意,他们就能从今天的中国,为他们那套看待中国的传统思路找到证明。
  世界很多人都想通过阅兵,从我们这个连续30年高速发展的国家中,把握世界经济、政治和军事的脉搏,看清楚我们的走向。阅兵和国庆大游行,给它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六十年的成就和进步将在这里定格;六十年的不足,或者别人认为的不足,也会在这里“露出马脚”。现在,我们还不清楚,国庆阅兵会出现怎样的新式武器,群众游行又会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国庆阅兵当然不可能完美无缺,可能会出点纰漏。所有这些,外界会怎样去评说呢?我们现在很难猜想得到,我们尤其不知道,国外媒体,特别是那些善于捕风捉影又别有用心的西方媒体,会做出什么样的反映。那么,对于这些来自外界的评说,我们又该如何去应对呢?
  算了吧,还是别太累了。60年一甲子,这才是中国发展的重要节点。新中国奋斗了60年,经历了无数风雨,我们完全有理由给自己一个奖励,充分表达我们想表达的、展示想展示的、快乐想快乐的。至于外界怎么看,就让他们去说吧。中国30年来一直在适应世界,同样,世界也该对适应我们做一些努力了。
1.下面对文章9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国庆阅兵——让我们坚守信念,当好观众。
B、国庆阅兵——让别人说去吧,走我们自己的路。
C、国庆阅兵——让我们自己给自己一个奖励。
D、国庆阅兵——务必让全世界都来适应我们。
2.国庆阅兵“也是对国人心态的一次检阅”,作者认为国人对待阅兵的“心态”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网民认为,在60周年国庆的阅兵和群众大游行队伍中,应该要有这样的方队代表:①抗震救灾子弟兵;②北京奥运会志愿者;③城市农民工。你认为最应该出现的方队是哪一个?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议论文阅读,完成问题。小善大爱
  (1)母亲常常告诉我们:看见人家的墙要倒,如果不能扶起来,不推也是一种善良;看见别人喝粥,你在吃肉,如果不想让,那么不吧唧嘴巴发出声音炫耀,也是一种善良;看见人家伤心落泪,如果不想安慰,那么不幸灾乐祸,也是一种善良;看见别人过断桥,如果你不经过,但提醒一声也是一种善良。
  (2)这些话是朴素的,如同泥土,却厚德载万物:这些举动是细小的,如同白雪,颗粒晶莹衬高洁。
  (3)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看见别人践踏规则和公德,如果你无力抵抗,但恪守自己做人的准则,也是一种善良;看见一只小鸟受伤,如果你不能治疗,但能把它轻轻放回原野,也是一种善良;身为人师,如果不能满腹经纶,那么不误人子弟,也是一种善良;建筑一座高楼,如果不能建成丰碑样板,但不偷工减料,保持自警的心,为自己的良心负责,也是一种善良。
  (4)这些,都是小小的善,就像在夕阳下随风缓缓流动的金色沙粒,尽管渺小,但它们流动的弧线却能交错辉映出晚霞中最美的波纹。这些小善。其实很简单,琐碎而又平常,世俗而又平凡,仅仅是付出那么一点点人生底线,容忍那么一点点小过错,保持那么一点点廉耻之心,秉承那么一点点古老传统即可。这些小善,宛如寒冬墙角的朵朵腊梅,唤起我们内心的希望,让我们对温暖的春天保持信仰和力量。
  (5)古人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古人还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这些小善是一种日积月累形成的习惯,如同台阶,一步一步把做人的美德送往高处;那些小恶,亦如隐藏在雪山中的一两块小石头,重要关键部位稍微有所松动,就能乘着歪风,导致整座雪山的坍塌,心灵底线的溃烂。
  (6)生活常常是这样,有时候你对一个人做十件善事,他不一定记得住,但是只要你有一件恶举。他或许就记住了你。这是本性释然,所以,一个人若要改变自我形象,当从改变内心开始,积累小善成大善,树立口碑,当从戒恶做起,“不以恶小而为之”即是此理。
  (7)乾坤琅琅,芸芸众生,我们不是孤立的个体,生活的每时每刻与身边的人事、草木、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偶然和必然的联系。也可以这样说,看得见的小善,是让自己活得快乐的一种涓涓细流,也是让身边的人活得无忧的一种社会责任。自我的小善产生的小快乐,常常带动了周围世界的快乐,而周围世界的幸福也渲染和扩大了我们个体的幸福。
  (8)小善是一种爱的衍射、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涟漪。善良、其实很简单,如同最简单的那道数学题“1+1=?”,在不同的心灵世界就能产生不同的答案,但我始终相信:只要每个人付出一份小善,我们就能得到多于两份的爱以及这些爱所散发出来的独特光辉。(选自《读者·乡土人文版》2008年第3期)
1.解释文段中加粗的词语。
(1)炫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恪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善大爱”是本文所阐明的中心论点,本文是怎样概括“小善”的具体内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5)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运用这种论证方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阅读选文第(1)段和第(3)段,然后用自己在生活中亲自做过或亲眼看到别人做过的“小善事”,为本文中心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西自治区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章,完成问题。 【甲】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1)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2)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3)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4)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5)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6)“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7)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人,有拼命硬***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8)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9)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乙】中国人的自信从何而来
芮成钢
  [1]从哪里寻找自信
  一所大学请我去演讲,我问了大学生一个问题:作为中国人,你有自豪感吗?大家一致回答,有!我问:那到底是什么让你产生这种自豪感呢?有人回答是长江、长城,也有回答是经济的高速发展、5000年的文明、文字,奥运、火箭升空……
  我紧接着又问:假如清晨醒来,你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菲律宾人,你还会为自己感到自豪吗?或者,你变成了一个卢旺达人,生活在非洲,经历过种族屠***,经常处于饥饿状态,此时,你还能够自信地面对全世界吗?
  整个会场鸦雀无声。我能体会到,学生们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过“自信”的含义,大多数人都不能从自我中寻求自信。
  [2]自信最本质的来源是什么
  我刚到耶鲁大学时,同班同学互相做自我介绍,有一位来自菲律宾的同学给我印象很深。他在介绍自己时,讲解得特别详细:“我的名字(VincentPerez)由两个词组成,第一个词是典型的英语名,第二个词是典型的西班牙语名,我的名字包含着菲律宾曾作为殖民地国家受多国文化影响的痕迹。”
  他没有感到自卑,用平和的音调回顾了菲律宾的历史。他的自信来自于一种信念:没有人可以因为非我以外的东西来贬低我,没有人可以因为我的国家、我的家乡、我的贫穷来轻视我。
  2007年,我参加了北京宏志班的新年联欢会。孩子们各有各的故事,经济上的困难不但没有能带走他们的笑容与快乐,反而造就了他们超人的毅力和勤奋、朴素的态度与性格。在他们教室的墙角,小山似的堆满了空可乐瓶和饮料罐,这些都是从不喝饮料的他们大大方方地到其他班级和学校捡来的。这些废品让他们攒出了几百块钱的班费,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显示出了一种自信。
  差异既然客观存在,我们就应该坦然地面对。在人格上全世界的人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真正的自信应该来自于深植于心的这种信念。
  [3]中国人的自信
  一个人的自信和自尊,以及独立的人格是自然流露出来的,不是通过强调历史,强调遗产,甚至强调完全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得来的。四大发明怎么样,有四百大发明又怎么样?请到镜子中去看一下自己,从外套、上衣、裤子,到衬衣、内裤,上上下下,都不是我们发明的。因此简单地比较谁发明了多少东西没有意义。泰山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就在我的家乡,我热爱黄山,但是,我知道世界上还有比黄山更壮观、更雄伟的,难道因为世界上还有黄石公园、乞力马扎罗山、富士山,我就自卑了?
  我们不用依赖历史的传承,不用依赖多么惊人的GDP增长速度,我们完全可以追求能够让自己幸福的目标。只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世界上的人不因背景不同,文化不同,是否有悠久的历史,也不因为人口多少,国土面积的大小而在自信上有所差异。自信最本质的来源是相信平等,相信自己。我们不用太在意美国人、欧洲人、日本人如何评价我们。将目光转向自己,自信也许更加长久和坚实。(选自《青年文摘》2009。4,有改动)
1.甲、医两文都谈到“中国人的自信”问题,但论证的重点不同。两文的论点分别是:
甲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原文,辨析甲、乙两文句子中的“中国人”所指的对象。
甲文中“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中国人的自信从何而来”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时代背景和协作对象不同,甲、乙两文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第(2)部分列举了两个例子(自菲律宾同学的自我介绍和宏志班孩子们的表现)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乙文,谈谈你对文中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将目光转向自己,自信也许更加长久和坚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乙文,请你对那些因为生活不如别人,或学习成绩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的同学说几句鼓励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西自治区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