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我和白求恩同志见过一面。②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③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④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⑤现在大家纪念他,可

       ①我和白求恩同志见过一面。②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③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④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⑤现在大家纪念他,可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①我和白求恩同志见过一面。②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③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④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⑤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⑥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⑦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⑧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________的人,一个有________的人,一个________的人,一个________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全段八句话,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从表达方式看,这两部分分别是[     ]
A.叙述和议论
B.叙述和抒情
C.议论和叙述
D.叙述和描写
(3)第八句的四条横线上的词使用正确的是[     ]
A.纯粹、高尚、道德、脱离了低级趣味
B.纯粹、高尚、脱离了低级趣味、道德
C.高尚、纯粹、道德、脱离了低级趣味
D.高尚、纯粹、脱离了低级趣味、道德
(4)第七句的“这点”是指[     ]
A.共产主义
B.国际主义
C.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D.对技术精益求精
(5)第八句的修辞方法是[     ]
A.夸张
B.排比
C.比喻
D.无修辞
答案
(1)B
(2)A
(3)C
(4)C
(5)B
举一反三
专家和“砖家”
李 日
     ①现代社会的专家是多多了,各式各样的专家像过江之鲫,密度非常大,走路若不小心,一脚下去可能踩到两三个。因为国家在这方面也没有个像产品一样的QS,巫婆神汉可称周易专家,关于小学生吃冰棍之危害的就是教育专家,关于洪都拉斯或者梵蒂冈蚂蚁进出口的就是国际问题专家,关于打翻油瓶之责任认定问题的就是法律专家。若有人出了大价钱多发表了几篇,那他就是大师了。  
       ②物以稀为贵。东西多了,也就不值钱。别的先不说,单是各类广告、宣传中出现的专家,比如在医疗广告中,这些专家最初出现的时候,人们还是期待和信赖的,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些专家华佗扮相的背后是天大的骗局,他们幼小脆弱的心灵无法承受如此千钧重创,从此打死也不相信什么专家了。专家的成分如此复杂,公信力如此苍白,因此专家被定义为“挨板砖的家”。可即使挨板砖,“砖家”们也义无反顾,前仆后继,只要板砖砸不死,“砖家”依旧笑春风。  
       ③一颗老鼠屎,搞臭一锅汤。人们对于专家的芥蒂首先来源于有些专家的自贱。但因此就排斥所有的专家,那也是不可取的。毕竟专家也是一个群体,有的确实在蝇营狗苟,但不能否认还有一些正直的专家,他们只是为了公理和公利。因此不问青红皂白,戴着有色眼睛,一竿子打倒一片,在专家问题上虽有情可缘,也是不值得提倡和鼓励的。  
       ④报载,郑州举行公捕大会,场面宏大,震撼人心。消息一出,全国上下欢呼一片。而此时一位法学博士在不恰当的时间不恰当的场合说了恰当的话。他反对这种做法,因为根据“无罪推定”原则,未经法院最终宣判前,犯罪嫌疑人除了在羁押期间被剥夺人身自由外,还享有所有与普通公民同等的权利,对其名誉权、稳私权和人格尊严,司法机关都有保护之义务。在这样的法治原则之下,对嫌疑人的示众和公开逮捕,有悖司法精神的本意。  
       ⑤这位博士的看法立即遭到了铺天盖地的“砖头”,估计现在已经很受伤了。按理,博士的话真的没错,他希望任何公民和组织都要按照法律程序来办事,任何违反法律程序的事情都是要避免和纠正的。这是从现实开始中国法制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思维和习惯。然而,许多人一方面抱怨法律的不公,一方面却为打破司法公平的行为喝彩欢呼,这是一个悖论和笑话。  
       ⑥沙石里面掩埋着金子,但金子的数量总是很小,如果我们总是这样不加选择,不加辨析地一起倒掉,我们将永远得不到宝贵的东西。同理,“砖家”群里有专家,但是专家确实不多,我们还是耐着点性子,在对“砖家”“死啦死啦”的心情的时候,对专家高抬贵手、高看一眼吧。 
1、以“专家和‘砖家’”为题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段作者列举了种种的“专家”,有什么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一例使用举例论证的例子,并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你的生活中曾遇到过哪些专家呢?你是怎么看待这些专家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两种生命观
       ①年少时读过一个故事:越战期间,一架羌国直升飞机被击落,名叫史密斯的飞行员被越南人民军抓获后,赶忙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连连叫道:“我投降!我投降!”据说参战的美国军人都带有这样一张纸条。
       ②换成日本人或中国人,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他们只有两种选择,战斗至死或者自戕。杀身可成仁,而投降则是一种莫大的耻辱。
       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两种生命观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大平洋战争初期,驻守东南亚的英军发现自己不是日军的对手,主动投降了。战争后期,美国在取得了绝对的制空和制海权之后,步步进逼日本本土。日本人不是傻子,他们应该明白,两个欧洲伙伴已经被盟军的炮火碾碎,他们也大势已去,战败只是时间问题。但他们还是要战,为了太阳旗和《君之代》,为了日本皇军的“尊严”,无数日本飞行员和飞机一起在琉球附近的海域“玉碎”,还有一些日本兵在另外的地方,把军刀插进了自己的肚里。
       ④世界上唯一使用过原子弹的国家是美国,唯一吃过原子弹的国家是日本。日本要用国民的生命换得“体面”的战败,而美国则希望用更少的牺牲赢得更实惠的胜利,一个拼命似三郎,一个惜命如金,于是“胖男孩”降临广岛和长崎。在玉碎瓦碎肢体碎之后,天皇这才面红耳赤地走出来,宣读了无条件投降书。战争的结果具有讽刺意味,“怕死”的美国人打赢了,不怕死的日本人反而输了。 
       ⑤两种生命观体现了两种文化,一种文化重义重气节,一种文化重利重生命。日本文化之根在中国,但又有别于中国,茶道之外,又加上什么武士道、文士道。
       ⑥中国文化十分看重气节。有的气节是真气节,如“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抗金英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抗元英雄文天祥,收复台湾的抗荷英雄郑成功。有的气节只是无谓的牺牲,如“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以及为“贞”而死的诸多“烈女”。
       ⑦有时候,气节是装出来的,一旦发现有利可图,马上便会弃节保利。当日本人打进来以后,无数人做了与鬼子“并肩作战”的汉奸;二次大战期间,美奸英奸俄奸法奸波奸捷奸挪奸加在一起,也远赶不上汉奸的人数。这足以证明,真正有气节的人凤毛麟角。
       ⑧一国国民需要有英雄气,英雄是国家的骨头,是国家的精神财富。但是,当国家还需要无数人牺牲生命的时候,说明国家面临的不是好日子。好日子从哪里来?靠长年累月的,无需付出生命代价的创造。其实,如果一国之民、之官、之军人,都能做到恪尽职守,不做蝇营狗苟之事,国家就大有希望。
1.给文中划线字注音。
(1)凤毛角(   )  
(2)尽职守(   )
2.由第④段画横线的“拼命似三郎”你会想到《水浒传》中的一个好汉,绰号为_______________,名字为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和现代史知识,说说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是源于一次什么事件(只需写出事件的名称)?第④段的“胖男孩”指的是什么?此命名是指事物的什么特征而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题目为“两种生命观”,这两种生命观体现在文化上分别是什么(可用文中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从分析两种生命观得出自己的观点,请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使用得最多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认为岳飞、文天祥、郑成功等人是“真气节”,你还知道中国历史上哪些人也是具有“真气节”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为了使国家富强起来,为了有“好日子”过,作者认为要“靠长年累月的,无需付出生命代价的创造”。作为中学生的你,目前应该怎样付出自己的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狡诈者(    )学问,愚鲁者(    )学问,唯聪明者善于(    )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智慧乃在书本之外这是技艺,不体验就学不到。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的原理。为挑剔辩驳去读书是无聊的。但也不可过于迷信书本。求知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1、“羡慕”“轻鄙”“运用”三词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两种不同求知目的的短语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解释文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①这是技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运用的智慧乃在书本之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吹嘘炫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为挑剔辩驳去读书是无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答下面问题。
     ①写出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说明这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归纳这两段文字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美国中学生奥林匹克比赛中有一道竞赛题,要求参赛学生设计一种水上运载工具,但要打破常规造型,强调求异思维,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学生绞尽脑汁,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运载工具,可总摆脱不了大家熟知的船的形状和结构,惟独有一位学生构思奇特,他设计的作品像一只硕大的“水蜘蛛”,不像船那样在水上航行,而是像水蜘蛛那样在水面上“爬行”。这件作品在所有参赛作品中独树一帜,引人注目。虽然这一设计最后在实际操作中失败了,但几乎所有的评委都给他亮了最高分。 
       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实例。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到了异常突出的地位。因为创造活动是人类生存与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人类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那么,怎样培养创造力呢?
       科学巨匠牛顿说,他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巨人”可以理解为无数前人所创造的知识的化身。积累知识是基础,融会贯通更重要。现代科学技术正朝着既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方向发展,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出现在学科的边缘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处。学文科的学生应懂一些理科知识,学理科的学生也应涉猎文学艺术。法国化学家利希腾贝格说过:“一个只知道化学的化学家,他未必真懂化学。”广泛涉猎,博学多识,学贯古今,触类旁通,应该成为当代有志中学生共同的追求。
       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容易产生新的联想、新的见解、新的创造;但我们对某一事物的传统意义知之太多,又会阻碍思维的灵活性,使我们不由自主地被前人牵着鼻子走,从而形成智力屏障,导致创造能力的僵化。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勤奋刻苦,但终其一生,有积累而无创造,为知识所累,为知识所困。同学们要学会把心智的“杯子”空出来,为思路的开拓变化留有充分的余地,使知识能灵活地聚合、置换、跳跃、碰撞,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善于捕捉热线,随时记录灵感。“热线”就是酝酿成熟了的想法和思路.一旦有热线闪烁就要抓住不放.深入挖掘。当然也要善于抓住转瞬即逝的“一闪之念”,对于那些突然闯入脑际的新思想、新概念、新形象,要定期整理,随时摘记,激发创造,深入思考。化学家诺贝尔就是受到笔记本中“硝化甘油掉在沙地上随即凝结起来”这句话的启友,成功地解决了硝化甘油的运输问题。每一位学生都要为自己准备一本思想记录本,当新的思想、新的灵感在头脑中闪现的时候,及时把它记下来,长期坚持,养成习惯,敏捷的思维品质和出众的创造才能就能逐渐培养出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文章第一段的内容,分析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文章回答,怎样才能培养创造力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问题?请指出来并加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为文章再补写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读“磨脑子”的书》
       书有许多种。有的明白晓畅,使人轻松;有的艰深晦涩,让人费解。而真正值得我们阅读的,往往是那些“磨脑子”的书。
       与一般的书籍比较起来,“磨脑子”的书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往往是前人思想的精华、阅历的浓缩。它不是那种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而是不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就不能理解的书,是要经常在笔记本上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的书。读这种书的感受就好像啃骨头,费劲,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读“磨脑子”的书,能够提高人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生物学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用进废退的。能否经常给自己出难题,面对困难超越自我,本身就是一个人素质高下的集中表现。(甲)。常读一览无余的书,会使原本聪慧的头脑退化。
       人的愉悦程度大抵与其付出的劳动量和劳动时间成正比。读“磨脑子”的书有点像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不花上吃奶的力气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惟其如此,它所带来的快乐才非同一般,它赐给我们的礼物才格外珍贵。(乙)
       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是一次与智者的对话。它使人暂别琐碎与平庸、浮躁与虚妄,而变得神清气爽,心灵宁静。对于这样一种难得的体验,聪明人是不该长久疏远的。真正的读书人都有同感,好书一定要精读。一目十行的读法或许适合一般读物,但对于“磨脑子”的书绝不适宜。真正的好书甚至使我们有意放慢阅读速度,就像一个贪婪的孩子舍不得一口吃完手中的糖果一样。
       要真正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要学会适当地拒绝。著名作家李敖先生夜晚从不看电视,全用来阅读那些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老书”。拒绝,还意味着,既不为某些时髦的写作分心,也不对人为的热点动心,更不为虚假的创造操心。不仅如此,网络的精彩,球赛的热闹,(丙)等等,都是应该适当拒绝的。否则的话,什么时候“磨脑子”呢?
1、全文的论述重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两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两处,构成比喻论证。合理的是甲处填第(          )句,乙处填第
    (          )句。
     ①燕雀安于暖巢,只有雄鹰才能在风雨中翱翔。
     ②试想,上珠穆朗玛峰的快乐岂是随便踏上哪个土包儿可以比拟的?
3、联系生活,你认为文中丙处空格里还可以填入哪些“应该适当拒绝”的内容,请写在下面的空格内,语言形式与上文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最后两节文字的前面补一个设问句,你认为该怎么问?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黑龙江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