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向我诉苦:工作已五六年,苦于交不到一个真正的朋友。他说:“我曾经有过几个最要好的朋友,大家一起玩,一起吃;另外,我托他们办事,他们也托我办

       一位朋友向我诉苦:工作已五六年,苦于交不到一个真正的朋友。他说:“我曾经有过几个最要好的朋友,大家一起玩,一起吃;另外,我托他们办事,他们也托我办

题型:河北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一位朋友向我诉苦:工作已五六年,苦于交不到一个真正的朋友。他说:“我曾经有过几个最要好的朋友,大家一起玩,一起吃;另外,我托他们办事,他们也托我办事,反正是热闹了一阵,可是不多久就疏远了。玩过了,吃过了,事情办过了,彼此交情也差不多了!我国有句俗话:‘吃喝朋友不长久,相互利用无真友’就是这个道理吧!” 
       青年朋友讲过的这种情况,生活中确实存在,而且不是个别的。友情的深浅,要看是不是“志同道合”。志同道合的“君子之交”才是正确的交友之道。我国古代《礼记·表记》中有君之交淡如水之说。“淡如水”作何解释?古人有这样说的:“君子之接如水者,言君子相接,不用虚言,如两水相交,寻合而已。”这就是以诚相见,毫不虚伪。这样的交情就像两水相合,十分自然、融洽。《庄子·山水》云:“且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这就将君子之交与小人之交作了对比。“甘若醴”看上去甜甜蜜蜜,实际上不过是表面“亲昵”的朋友而已;交情不长久,弄得不好就经不起考验--“甘以绝”了。“君子淡以亲”,那是因为无利故淡,道合故亲。交情不是建筑在彼此狭隘的私利上,而是志同又道合,这就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崇高的“君子之交”表现在鲁迅和瞿秋白之间是十分感人的。当年秋白同志在鲁迅家做客时,头一天相见,鲁迅也没什么“盛宴”相迎。根据许广平同志回忆,不过是“小饮些酒”。平时总是粗茶淡饭,不是那么“甘若醴”的。然而,两位革命者、文学家之间的友情却是一见如故,志同道合,情同手足。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两颗炽热的红心,跳动在一起了。鲁迅说他同秋白的友情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许广平也说他们两位“真是海内存知己,神交胜比邻”了。为何能“神交”?正因为“同怀”!
       交友,贵在“神交”。看起来“淡如水”,实际上“深似海”。这一点,对我们青年人是有启发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吃喝朋友不长久,相互利用无真友。
    B.以诚相见毫不虚伪。
    C.交情不是建筑在彼此狭隘的私利上而是志同道合,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D.交友贵在“神交”。
2.本文第二段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属于何种论据?
                                                                                                                                                    
3.根据文意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同道合____________
     神交胜比邻___________
4.从第三段中找出能表明鲁迅与瞿秋白之间是“君子之交”的三个成语。
                                                                                                                                                
答案
1.D
2.引证法     道理论据
3.志向    精神方面的交往
4.粗茶淡饭    志同道合   情同手足
举一反三
中国需克制“亮剑”冲动
陶斯咏
       ①2010年新年伊始,民间有三种声音惹人注目:一是中国应该强力报复美国售台先进武器,二是及时出兵阿富汗和开放瓦罕走廊,三是设立海外航运补给基地。这说明不少人认为中国是时候展示肌肉了。但笔者认为,中国应当学会适当遏制和调节自己的“亮剑”冲动。       
  ②“亮剑”自然需要“两强相遇勇者胜”的豪气,但同样取决于自身实力强大与否。经过60年来的长期积累,尤其是近30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确实取得了一些值得自豪的成绩,比如2009年中国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出口贸易额位居世界第一,而且是美国最大债券持有国。然而,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类似数字并不能简单等同于中国实力强大。事实上,仅占美国GDP总量30%左右的中国,却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出口国,尤其是在考虑到中国外贸经济还大多处于全球产业利润链低端的情况下,本身就说明中国还仅仅是一个世界经济的“长工”。 
       ③更为主要的是,中国经济发展尚未及时与合理的转化为社会福祉。相反,环境恶化、资源耗竭、生态失衡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脆弱环节。在这种情况下,百姓最为关心的恐怕还是自己能否买得起房、上得起学、找得到工作以及有一个舒心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国需要为解决国内民生问题而争取和平的国际空间。
       ④此外,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说法,依据军事装备和军事人员的数量和规模,中国军力位居世界第二。这种认定方法科学与否另当别论,但即使中国综合军力确实位居世界第二,与美国军力相比也根本不在一个层级上。坦言之,中国还不具备与美国打一场战争的能力和胜算。须知,在高科技战争形态下,仅凭“拼刺刀式”的“亮剑”勇气,是远远不够的。
       ⑤当然,国家利益不容侵犯,“以直报怨”合情合理。但是,强力报复乃至军力对抗并不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唯一方式和手段。事实上,在全球化愈来愈迅猛、人类联系愈来愈紧密的今天,灵活运用与充分发挥“巧实力”的作用,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维护国家利益的不二法门。
       ⑥要求“亮剑”的呼声,实际上正中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下怀。美国售台先进武器等举动,不仅意在阻挠中国统一大业,还意在激起中美军事对抗和竞赛,从而重演上个世纪美苏军备竞赛进而拖垮苏联帝国的一幕。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气候问题、联合国会费问题特别是出兵阿富汗等问题上,承担所谓“更大的世界责任”,正是其求之不得之事。但是,美国“拉屎”,中国何必为其“擦屁股”呢?
       ⑦笔者认为,“韬光养晦”是中国长治久安的发展大计。或者说,中国必须全力专注于国内的发展与和谐,而对于国际问题和外交问题,也需要本着“修文德以来之”的传统文化精神,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加以解决之。换而言之,中国需要通过改变自身来改变世界——这不是“文弱”,而是“文德”,符合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国的国家道德指向。
1、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选文第②—④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出相应的内容。
    “亮剑”需要实力再强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亮剑”需要中国军力再上层级
3、2010年2月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和多次交涉,在白宫会见了第十四世达赖喇嘛。我们是否可以展示“亮剑”精神予以反击?请简要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对手·敌人
     (1)赛跑是一种美丽的竞技。
     (2)运动员们你追我赶,不失为一道靓丽的风景。运动员上场,心情或许紧张,但脸上蓄满春意。枪声一响,他们在各自的跑道里,飞奔如箭,彼此互不侵犯,互不伤害。胜利了,自然心花怒放;失败了,也是心迹坦然。
      (3)拳击是一种遗憾的交锋。
      (4)拳击手们你来我去,令人心悸魄动。因为胜利的标准是击中对方次数的多少,甚至击倒对方,所以拳击手上场,总是横眉冷对,恨不得将对方一口吞下去,各自使出浑身解数,以击中对方而后快。失败者自然遍体鳞伤,胜利者也是鼻青脸肿,然后高举着拳头,迎接下一场更为激烈的挑战。
      (5)赛跑这种竞技之所以美丽,是因为运动员们都把对方视为竞争对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活好比赛跑。每个人的人生之路,应该是一条跑道,对手们奋力疾飞,奔向胜利的终点。然而,也有一些人却把生活视为拳击赛,把对方当作劲敌,虎视眈眈,不择手段,攻击对方,整垮对方。这样,两虎相斗,非死即伤。
      (7)1952年,史蒂文森在与艾森豪威尔的竞选中失败,但他仍然得意地对自己的朋友说:“毕竟,除了我还有谁会与艾森豪威尔较量呢?”四年后,他与艾森豪威尔较量又告失败,他的朋友给他发来电报:“现在怎么样?”史蒂文森回电说:“除了我,还有谁会与艾森豪威尔作两次较量?”
      (8)史蒂文森两度失败,但仍然十分自豪,虽败犹荣。这是因为心态不同:败在敌人手下,谁都会咬牙切齿,伺机报复;而败在对手手下,则心服口服,要恨只恨自己“技”不如人。
      (9)生活是赛跑,不是拳击;与我并驾齐驱者,是对手而不是敌人。当我们在各自的人生跑道上竞技的时候,只求尽最大的努力,完成自己的使命,没有伤害别人,也未曾受到别人的伤害,即使败在对手手下,也会感到天高地阔,心平气和。(选自《中国青年报》)
1.联系上下文,将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赛跑这种竞技之所以美丽,是因为运动员们都把对方视为竞争对手;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下面的两个句子,试说说其表达作用:
(1)“毕竟,除了我还有谁会与艾森豪威尔较量呢?”
(2)“除了我,还有谁会与艾森豪威尔作两次较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1)-(5)段,单独看也是一篇精致的美文,其结构方式是:___________
4.将文章(7)(8)所叙述的这个故事用一句话讲出来,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主要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试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在阅读中成长
       ①“知识就是力量。”毫无疑问,读书是青少年获得全面成长的第一课。
       ②但今天的青少年学生花在读课外书上的时间越来越少,沉重的课业负担、内容丰富的电视节目以及日益普及的互联网挤占了青少年的大量课余时间。在这种形势下,青少年的阅读迫切地需要教育界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③与观看电视节目、浏览互联网媒体相比,读书是一种更为主动、更为有效、更具思考性的学习方式。勤于读书的学生,往往有更为扎实的功底、更好的文学修养和更强的思维能力,学习成绩也可能更好。在读书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灵获得了智慧雨露的滋润,获得了健康的成长。
       ④我们都知道,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很多杰出人物在青少年时代都酷爱读书,以书为友,以书为乐。毛泽东能够成为伟人,跟他喜欢读书是分不开的。他曾经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也是一个很喜欢读书的人,他曾经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渴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在青少年时代读起书来如饥似渴,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 
       ⑤微软公司的创始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是一位很爱读书的人。比尔·盖茨在少年时代感觉最有乐趣的事情,就是连续几个小时逐字逐句的读《百科全书》。所以,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把《百科全书》读了一遍。尽管后来比尔·盖茨没有读哈佛大学的课程,但他一直保持着勤于阅读的好习惯。比尔·盖茨的个人成就,很大程度上也是归功于读书。
       ⑥那么,对今天的青少年来说,应该读什么书呢?应该怎样读书呢?按照比较传统的看法,青少年读书除了课本以外,应该以中外文学名著为主。的确,读文学名著是非常必要的,但对青少年全面成长来说,仅仅读文学名著是远远不够的。除了阅读最好的经典作品,还要广泛地阅读,以开阔视野,而且要养成经常读书的习惯。哈佛大学的一位前任校长曾经说过:“要养成每日阅读有益书籍的习惯,几年后思想上将大有长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就会受益终生。
       ⑦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而美国《成功》杂志的创办人奥里森·马登博士甚至这样评价读书对于人生的价值:“很多人的一生是好是坏,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一本书决定的。年轻时读过的书对我们的影响最大。”
1.文章的论点是什么?
     答:                                                                                                                                     
2.青少年学生花在读课外书上的时间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3.作者认为对今天的青少年来说,应该读什么书?应该怎样读书?
     答:                                                                                                                                            
4.文章列举毛泽东、高尔基、比尔·盖茨的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
     答:                                                                                                                                         
5.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课外阅读的看法。
     答: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绝境是人生的醒悟和升华
  (1)生活的道路不可能永远是坦途,必然会遇到令人无奈的困境,甚至是人生绝境。 
   (2)如果你已经陷入绝境,那么就证明你已经得到了上帝的垂爱,将获得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如果你已经取得了成功,你要由衷感谢的不应是你的顺境,而应是你的绝境。  
     (3)顺境中,你收获的仅仅是代表财富的东西,然而大部分时间里,你是在不断地丧失,丧失着生命中原始的豪迈与激情。顺境是一种麻醉剂和腐蚀剂,让你完成从呼啸山林的兽中之王到懒猫的转化,让你经历从将军到囚徒的蜕变。  
     (4)绝境不仅仅是一场磨难,更是人生的一种醒悟和升华。  
     (5)置身人生绝境,你必然会饱受痛苦的煎熬,忍受非人的折磨。它迫使你不得不躲在一个偏僻的角落,反观自身的内心和灵魂,扫清思想上的障碍,触摸心灵中最脆弱的部分,对生命进行深层的、近乎本质的思考,正视这突如其来的人生绝境,把它当做一块磨炼人的砺石,锤炼自己,激发生命活力。  
     (6)越王勾践面对亡国的人生大耻,痛定思痛,卧薪尝胆,终成复国大业;音乐巨匠贝多芬面对双耳失聪的人生厄运,告诫自己,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于是演奏出了辉煌的《命运》绝响;海涅面对手足瘫痪、视力微弱的人生绝境,信念不倒,笔耕不辍,吟唱出了誉满人间的不朽诗篇……由此可见,在绝境中成功者往往会突破思想上的樊篱,超越世俗常规,书写连自己都不曾想过的神话。   
     (7)巴尔扎克说:“绝境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   
     (8)其实,要想取得成功,仅有清醒的认识还不够,要把想法变为现实,还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失败者并不是天生就比成功者差,而是在逆境或绝境中,成功者比失败者多忍耐了一分钟,多思考了一个问题,多走了一步路……因而,在不断地努力中成功者就多了一分坚强,多了一条途径,多了一次机遇……而失败者在逆境中怨天尤人,在绝境中慨叹命运不济,最终放弃了改变命运的努力。 
   (9)所以说,绝境是你错误想法的结束,也是你选择正确做法的开始。走出人生绝境就会迎来人生佳境。  
     (10)多一次逆境,就多一分成熟,多一分感悟;多一次绝境,就多一次机遇,多一次超越。(选文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段中作者为什么说“顺境是一种麻醉剂和腐蚀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6)段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章第(8)段来看,成功者和失败者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说“走出人生绝境,就会迎来人生佳境”,但实际上很少有人希望自己陷入绝境。可恰恰还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敢于为自己创设绝境,并最终获得了成功,创造了辉煌。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如:韩信的“背水一战”,项羽的“破釜沉舟”。(参见【相关链接】)  
       对于这种自断后路故设绝境的做法,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你的观点和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链接】 
(1)背水一战:韩信攻赵,让士兵背水列阵,置己方于前有强敌、后无退路的绝境,结果士兵个个奋勇向前,大败赵军。取胜后,有将士问背水列阵的缘故,韩信说:“大敌当前,只有后无退路,才能坚定战士拼死求胜的决心。”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  
(2)破釜沉舟:项羽与秦军作战,领兵过河后,下令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弄沉,使士兵们陷于缺粮、无船、没有退路的绝境,以示不胜利不再回来的决心,最终大败秦军。  (据《史记·项羽本纪》)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语言是心灵的桥
周伟东
       精神的堕落是从语言开始的。如果一个时代的语言,除了偶尔玩弄一些新词汇以外,再也了无新意;如果生活中的对白都成了白开水,报纸上的社论成了死教条,作家 失去了想象力,学生的作文干瘪得像公文,主谓宾的搭配陈旧如生锈的链条,那么,指望这个时代富有激情和创造力,怕是痴人说梦了。
       灵感来自自由,文章出自随意,此为网络为文之道。缺乏思索是件很可怕的事情。所以,时下大是流行的网络文章的苍白便逐渐暴露了出来。原本试图通过网络用中文的砖石架一座思想的风雨 廊桥,让寻找情感彼岸的人们内心有所宣泄、寄托和自得的满足,而最终却只能是贫血、低智、啰嗦、车轱辘故事……
       语言的贫乏本质上是心智的贫乏,而心智的贫乏下的倾听与阅读就如同遥望风景时却满眼都是凡夫俗子呆滞的表情。一切深奥的思想都蕴涵于语言之中。思想不必仰仗理论,因为思想首先表现为语言。而那些网络文学中随意创作信手拈来的语言文字是否就是思想就另当别论了。
       当我们追溯着时间的河流,与先秦的那些智者们相遇,我们很难分清刻在竹简上隽永的话语哪些是思想哪些是语言。仅将语言视为一种载体,试图将语言从思想中剥离出来是可笑的。思想之美统一于语言之美中,对于精深奥妙的中文,对于听泉眠云、饮露餐菊的智者,尤为如此。语言与文化的其他 因素不同。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都有赖于某种物质形式才能得以保存,比如音乐离不开笙管笛箫,雕刻离不开泥土金石,物质的流失与毁灭对于文化的损害是难以避免的,惟有语言可以口口相传,并进入灵魂深处,被智慧的人们赋予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线索。当然,语言与文化的其他 层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毕竟,语言的对象是物。物质世界的嬗变,古典生活器具和生存方式的流逝,也必将导致语言本身及其传播媒体的变化。语言和传统的进化是历史必然。然而纵观时下作家 语言之邋遢,学者文句之夹生,又教人如何能够对眼下这些的时髦文本产生文化上的信赖?更何况那些所谓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宣泄,爱写不写,随心所欲,写自己,自己写,轻松的环境,轻松的心态,随意的潇洒……有人把这叫做进步,其实所谓的进步也只是一种好听的命名而已,我们完全可以命之以另外的名字。这使我想起梭罗的名言:“文明改善了我们的房屋,却没有改善房屋里的人。”很多人认为21世纪里中国文化是强势文化,却不知长此以往,丧失了民族智慧的中文将如何孕育思想,没有思想的文化又将在哪里着陆?
       真正好的语言是不能与思想分离的,五四时期,百花齐放,百家 争鸣,谁能说没敞开思想不表达情感?那些精微奥博、深透劲锐、惊心动魄之作,大都善于从文言中获取质感、力量、气韵与胸襟,而使人获得启迪的深思和激进的力量,时代要有生机,语文要有新意,否则山水人文转眼都老得优雅不起来了,也就失去生机失去生命。
       在文化意识上,我是如此的守旧,与此同时却也不甘心放纵自己化为故纸堆中的书蠹。我只希望在安装了空调设备的现代书房里,依然会有一盏传统的明灯照亮我的稿纸和电脑。新和旧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多少前朝旧宅的深深庭院里,处处是花叶掩映的古树。房子和树是老的,花和叶是新的。优雅的语文不可能洗尽铅华、摒绝丝竹。浓妆艳抹的时代固然已经远去,淡扫蛾眉的分寸又何尝不正是修养之所在。留住文字的绿意也罢,为传统文化招魂也罢,我却总以为从语言中能寻找到中国文化的精神,从语言的酒窖中伊始发酵出中华思想的醇绵。就从个人而言,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真实流露涌动的情感,精炼的句读背后,潜藏的正是睿智的心神。
1.“语言是心灵的桥”,作者以犀利的文字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还认为,能体现心灵睿智的语言应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特点。
2.文中加横线的“守旧”一词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文明改善了我们的房屋,却没有改善房屋里的人”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语言与文化的其他因素相比,他们与物质世界的关系是不相同的。语言与物质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认为,网络文学是思想“苍白”的,带给我们的是“贫血、低智、啰嗦、车轱辘故事……”,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你的亲身体验阐述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