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23分)(一)有事喊董三儿董三儿不是我们公司员工,是蹬“倒骑驴”的闲散打工人员。在东北铁岭,称人力三轮车为倒骑驴。董三儿每天比员工来得早,推着倒骑驴

现代文阅读(23分)(一)有事喊董三儿董三儿不是我们公司员工,是蹬“倒骑驴”的闲散打工人员。在东北铁岭,称人力三轮车为倒骑驴。董三儿每天比员工来得早,推着倒骑驴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现代文阅读(23分)
(一)有事喊董三儿
董三儿不是我们公司员工,是蹬“倒骑驴”的闲散打工人员。在东北铁岭,称人力三轮车为倒骑驴。董三儿每天比员工来得早,推着倒骑驴站在公司前。见往来的员工笑着打招呼。上班啦!问候里浸淫了无限羡慕。四十余岁高大的汉子,脸上挤满了谄媚的余韵,就格外引人注意了。
公司是较大的国有企业,员工十三年未涨过工资,普通员工一千三百多块的月薪,与国民经济发展极不适应。公司就像一根鸡肋,仅仅拴住大家的身子,员工身在曹营心在汉。如果多了分外的工作,一次两次三次四次就罢了,时间长了就吹胡子瞪眼,不给领导们好脸色看。大小领导都深感惭愧,多不好意思指手画脚。这样就给了董三儿机会。比如,抬桌子、搬椅子、送货物等,员工都懒得多伸一下手。大家顺嘴一句话:找董三儿来。有人到楼下找董三儿,有的甚至推开窗户就喊一声。董三儿乐颠颠地来了,穿着脏的旧衣服,铁塔一样横在办公室门前。大家七嘴八舌指派。董三儿记下说声好嘞。一会儿的工夫就做好。末了余兴未尽的样子,问,还有活儿干没?这热情和态度多么像雷锋。给董三儿的报酬形式多样,也许是半车旧报刊,也许是一些劳保用品,比如皮手套、胶皮靴等。这些东西物超所值,远高于董三儿的劳动价值。
公司有家属区的物业管理,疏通下水维修上水等,都是班组员工干,后来员工嫌工资挣得少,怠工,停工,罢工。班组长就带头干活儿,后来班组长也撂了挑子,抄着手大眼瞪小眼。物业公司经理没有办法,某次蓦然想起散工董三儿来,他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董三儿喜欢干水暖维修,卸下的钢管作为废品卖掉,足以抵几天的工钱。董三儿做活儿不偷懒不嫌脏,一位退休工人家下水道堵塞,董三儿挽起袖子用手掏,脏水脏物挨着鼻子嘴巴,老工人感动得什么似的,用红字写了感谢信送到公司。公司多年没有受过表扬,狠狠地把物业公司表扬一番。物业公司经理恍然大悟,再有苦脏累的活儿,就叫人喊董三儿过来。董三儿来了,似乎什么活儿都能做。物业公司经理说,你自己干不了。董三儿说,俺再找几个人来。操起手机喊了几嗓子,一会儿,几辆倒骑驴匆匆赶来,都是市场上打散工的汉子。
董三儿笑嘻嘻地对经理说,你老人家看这些活儿,我们哥们儿要养家糊口,蹬倒骑驴也赚个三十五十的,是不是给俺定一个标准?
物业公司经理手里有小金库,拍了板子说一天六十元,中午管一荤两素盒饭。没有工钱给董三儿时,就用钢管弯头水嘴子等充抵,都是从总公司领来的消耗品。这个标准就延续了下来。董三儿熟悉家属区的管路系统,就像掰着自己的手指头。董三儿听从指挥随叫随到,一个普通员工也能指使,从来没有怨言和二话,满心满意乐呵呵的样子。
2011年秋天,供热系统年久失修瘫痪了,公司招标请有关公司维修。董三儿穿着工装来报名。招标人员问:“你来干什么?”董三儿说:“俺来投标。”招标负责人说:“别胡闹,你投标也不能给你。”董三儿问:“为啥?”招标人说:“啥也不为,就是不行。”董三儿讪讪地离开了。后来一家维修公司中标,这家公司做了充分准备,了解整个供热的运行系统。
作业现场出现了董三儿,公司负责安全人员好奇。董三儿说,招标时我授权别人去投标。
负责安全的人想起来,说:“有一个法人代表叫董浩然。”
董三儿说:“俺就是董浩然。”
小题1:请简要概括董三儿的形象特点。(4分)
                                                                      
小题2: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任意找出两处,分析其作用。(4分)
                                                                     
小题3:请简要回答最后一自然段的作用。(3分)
                                                                          
小题4:从这篇小说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简要回答。(2分)
答案
                                                                                                                                                                                                      
小题1:身材高大,衣着脏旧;对人热情;做活儿不偷懒不嫌脏,认真负责;对别人的指使不抱怨;喜欢干水暖维修工作;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任意答四点即可,一点1分
小题2:企业员工身在曹营心在汉和董三儿对他们的羡慕对比;企业员工偷懒和董三儿积极热情对比;企业员工怠工、停工、罢工和董三儿不嫌脏什么活儿都能做的对比。(三点,一点1分)
小题3:结构上有出人意料的作用;使董三儿形象更加丰满;使主题得到了升华。(三点,一点1分。如学生答成“余味无穷,有韵味,意蕴丰厚”等也可给1分)
小题4:对工作要积极、要热爱;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当事不如意时不要怨天尤人;有志者事竟成。(任意回答两点即可得4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分为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和间接描写(侧面描写)两大类。直接描写又分为肖像描写(也称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结合文段内容分析即得。
小题2:
试题分析:对比手法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主要人物是企业员工和董三儿之间的比较。
小题3:
试题分析:文段的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结构上是最后一自然段,结合文段在文末的作用解答即可。
小题4:
试题分析:发散思维:从董三儿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表现上可以学到热爱生活,从他不嫌弃环境、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个小事,可以学到不怨天尤人,从一个蹬“倒骑驴”的闲散打工人员到公司的负责人更多的有抱负。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16分)
一碗糁的尊严
叶倾城
早春二月,还冷得很。我在泰山脚下、岱庙的山墙上,迎面长风像太极拳,柔中带刚,令人立足不稳。
快中午,出了岱庙,我在泰安后街小巷逛来逛去,一眼看见招牌“泰山名吃正宗传统独一家糁馆”。糁是什么?下面一行中号字:面食2.5元即吃。
这家糁馆是要自己去窗口端餐的,吃完算钱。我端着托盘走到近门,看到一位老先生独个儿占了张桌子。我向他笑笑,坐下来。
老先生庄重地向我点头:“吃饭呀?”伸手招呼我,“吃点儿菜。”他正在自斟自饮,自得其乐:小盅白酒偶尔抿一口,一碟花生米,一盘韭菜炒蛋。我客气地谢谢他。
糁是健康小麦色,类似粥也像面糊,汤上微微荡漾着蛋花。专注喝一口,鸡汤的清鲜,胡椒的微辣,暖暖地下了肚,口感似稠而稀,汤薄而味浓。老先生一直在留意我,此刻徐徐问:“好喝吗?”我说:“好喝呀。”他满意地点头,伸出三根手指:“我每天喝三碗。这个好,养人,增寿,美容。你看我像多少岁?我都六十了。”语笑皆朗朗,确实更像个中年人。
有人过来,老先生站起来,拉着人家的手:“吃好了吗?吃什么了?”俯耳过去,似说悄悄话,但原来只是体贴地算账,“两碗糁,两份面食,10块。”我才反应回来,老先生是老板。给钱找钱,他真诚地道别,“明天见。”从容坐下,整个一气呵成,仿佛就是寻常人家送客。
同行的朋友端着油条过来,还没坐定就跟我说,“这大妈真好,怕我不知道,告诉我,吃多少都是2块5。”我一愣:“什么?”
老先生点头:“没错,面食一人2块5,不管多少。”又给朋友让菜,“你吃点儿,别客气。”
不断有人结账,每次老先生都站起身,与人寒暄数句,是熟客,还说些家长里短。也有我似的生客,老先生一视同仁,问几句:“哪里来的?有机会再来呀。”郑重在对方臂膊上轻拍一下,是一种无声的嘱托。
朋友吃完了,居然还打算起身去拿:“2块5任吃。”我一把按死他:“你打算把人家吃破产呀?”举目一看,真有人桌上一簸箩满满的,油饼、油条、卷饼、馅饼……吃得十分惬意。我心里暗道:要我开餐馆,这种吃货直接叉出去。
老先生居然站在朋友一边:“去吃去呀。随便吃。”我惭愧于他的胸襟:来了就管饱,相信你不会为了占小便宜撑着自己。我们光顾他的店,成为他的客人。他于是以主人的自信与热情,邀我们入座,嘘寒问暖,为我们吃得饱吃得好真心喜悦。他不是在服务,而是在待客,周身上下,都是一种饱经世事后的洒脱,对自己的店,对自己的饭食,他有百分百的底气。
老先生的店让我想起《水浒传》里常用的“主人家”:客栈主人、饭馆主人、赶脚主人……这是他们的产业,他们的店,也是他们的家。他不是在服务,只是待客。
他对于我们,如遇大宾,我们对他,视为东道主。我们和他萍水相逢,互相成为对方生命中的一刻的温暖,人生大宴中,不是每一次主宾,都能这般好聚还散。
我与朋友,一人一碗糁,2块5的面食,我还另外要了一小碟牛三袋子(疑似牛胃),3块。一共13块,完成了泰山脚下一顿简单的中餐。
出了门,再回头看一眼,招牌上写着:早上5:——下午2:00.这招牌与老先生一样,都有着既不傲慢也不讨好的姿态。
一碗糁的尊严,让人感动。
小题1:谈谈文章题目“一碗糁的尊严”的含义。(3分)
小题2: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也有我似的生客,老先生一视同仁问几句。
(2)举目一看,真有人桌上一簸箩满满的,油饼、油条、卷饼、馅饼……吃得十分惬意
小题3:结合文章分析第一段中划线句的作用。(3分)
小题4:你认为糁馆老板是个怎样的人?作者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3分)
小题5:结合“我们和他萍水相逢,互相成为对方生命中的一刻的温暖,人生大宴中,不是每一次主宾,都能这般好聚还散。”一句,谈谈本文对你的启示。(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谁能润泽我们的生命(13分)
尤今
①书对我而言,犹如空气。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我,时时刻刻都需要它。
②自童年开始,我便明白,肚子饿了,找食物吃;眼睛饿了,找书看。我的双眸,时时都处在饥饿的状态中,只要一书在手,我便如蚁附膻,既有“蚕吞桑叶”的快乐,亦有“蜂儿采蜜”的满足。
③略识之无,我便发现,屋子里的每一寸空隙,都漂浮着一缕一缕的书香。视线所及之处,有书;视线不及之处,亦有书。高高低低地叠着、密密麻麻地堆着;疏疏地散放着、齐齐地排列着。书和屋子,你依我依地化成了一个圆满的整体。在那如饥似渴地从书籍汲取营养的童稚时代,我们的物质生活是捉襟见肘的。书却为我营造了一个金光灿烂的世界。
④父亲总是买书,不是一册册地买、而是一摞摞地买,当他把书提进门时,忙家务的母亲总是很快地把湿漉漉的手抹干了,把那一摞书当成瑰宝一样,小心翼翼地捧过来,欢天喜地地拆看。
⑤万籁俱寂时,母亲在荧荧灯火下执卷而读的样子,真是美丽。微鬈的睫毛静静地在眸子下方印着扇形的影子,脸上浮着一抹蜻蜓点水式的、若有若无的笑意。
⑥她低头看书。我仰头看她。她快乐地沉浸在文字那个神秘莫测的世界里,而我,向往那个世界。于是,跌跌撞撞地闯了进去。最初,一知半解,等一进入情况,便痴痴地迷上了,书,自此成了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⑦成家之后,整间屋子氤氤氲氲都是书香。我站着读、坐着读,躺着也读。我读书的时候,孩子也人手一册地读。一家大小静静地、齐齐地读书的那种感觉,美好到了极致,幸福到了极点。
⑧站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突然想起青少年时代的一件往事。那时,零用钱有限,想买书,只能将钱一点一滴地储存起来,存够了,才得以一偿夙愿,那一回,看中了赛珍珠的译著《大地》,翻来覆去地看,爱不释手,可是,没有钱买。一连两三周,上书局时,总先去看看那部小说还在不在,如果还在,便抽出来,用手轻轻摩挲一番,才恋恋不舍地放回去。后来,学校考试,忙着温习功课,没上书店。考完试后,钱也储够了,便风风火火地赶往书店。可是,那部朝思暮想的书没了。我觉得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疼痛,在书架旁晃来晃去,像个无主孤魂。
⑨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许多散文和小说,都不着痕迹地蕴藏着隽永可贵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它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地流入读者的内心深处,那种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过:“要成为出色的漫画家,非得喜欢读书不可。画只是技巧,出色的漫画,出自无穷的想象。不读书,就表示没有好奇心,怎么可能画出精彩的漫画?”
⑩实际上,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它足以将水面上的一个小涟漪化为滔天巨浪,从而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⑾阅读带来的大快乐,是任何其他的活动都难以相比的。当它让你哭时,那种感动,能够进入心坎很深的地方;当它让你笑时,那种快乐,像是融化在心上的一块糖。它时而像铁锹,在你心叶上挖出一个个痛楚的窟窿;时而像辣椒,辣得你汗如雨下却又拍案叫绝。有时,它像雷像电,狠狠地劈下来,将迷糊混沌的你震醒;有时,它又像云像雾,让你腾云驾雾、浑然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
⑿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以书为种子,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了一株快乐的树。这树,永不枯萎。                                                              (本文原题为《书》)
小题1:“我”认为读书有哪些益处?(用原文回答)(3分)
小题2:读选文简述:书对“我”一家三代人有怎样的影响?(3分)
小题3:简要回答第②段画线句为什么优美。(3分)
小题4:为什么“我” 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以书为种子,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了一株快乐、永不枯萎的树?(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习题。(16分)
东京某晚的事
丰子恺
我在东京某晚遇见一件很小的事,然而这件事我永远不能忘记,并且常常使我幢憬。
有一个夏夜,初黄昏时分,我们同住在一个“下宿”里的四五个中国人相约到神保町去散步。东京的夏夜很凉快。大家带着愉快的心情出门,穿和服的几个人更是衣袂飘飘,徜徉徘徊,态度十分安闲。
一面闲谈,一面踱步,踱到了十字路口的时候,忽然横路里转出一个伛偻的老太婆来。她两手搬着一块大东西,大概是铺在地上的席子,或者是纸窗的架子吧,鞠躬似地转出大路来。她和我们同走一条大路,因为走得慢,跟在我们后面。
我走在最先。忽然听得后面起了一种与我们的闲谈调子不同的日本语声音,意思却听不清楚。我回头看时,原来是老太婆在向我们队里的最后的某君讲什么话。我只看见某君对那老太婆一看,立刻回转头来,露出一颗闪亮的金牙齿,一面摇头一面笑着说:
“lyada,iyada!”(不高兴,不高兴!)
似乎趋避后面的什么东西,大家向前挤挨一阵,走在最先的我被他们一推,跨了几脚紧步。不久,似乎已经到了安全地带,大家稍稍回复原来的速度的时候,我方才探问刚才所发生的事情。
原来这老太婆对某君说话,是因为她搬那块大东西搬得很吃力,想我们中间哪一个帮她搬一会儿。她的话是:“你们哪一位替我搬一搬,好不好?”
某君大概是因为带了轻松愉快的心情出来散步,实在不愿意替她搬运重物,所以回报她两个“不高兴”。然而说过之后,在她近旁徜徉,看她吃苦,心里大概又觉得过意不去,所以趋避似地快跑几步,务使吃苦的人不在自己眼睛面前。我探问情由的时候,我们已经离开那老太婆十来丈路,颜面已经看不清楚,声音也已听不到了。然而大家的脚步还是有些紧,不像初出门时那么从容安闲。虽然不说话,但各人一致的脚步,分明表示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
我每次回想起这件事,总觉得很有意味。我从来不曾从素不相识的路人受到这样唐突的要求。那老太婆的话,似乎应该用在家庭里或学校里,决不是在路上可以听到的。这是关系深切而亲密的小团体中的人们之间所用的话,不适用于“社会”或“世界”的大团体中的所谓“陌路人”之间。这老太婆误把陌路当作家庭了。
这老太婆原是悖事的、唐突的。然而我却在想象,假如真能像这老太婆所希望,有这样的一个世界:天下如一家,人们如家族,互相亲爱,互相帮助,共乐其生活,那时陌路就变成家庭,这老太婆就并不悖事,并不唐突了。这是多么可憧憬的世界!
1925年
(选自《丰子恺散文选集》)
小题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东京某晚的事。(3分)
小题2:“穿和服的几个人更是衣袂飘飘,徜徉徘徊,态度十分安闲”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个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文章倒数第三段最后一句中,“这样的感觉”具体指什么?(2分)
小题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有哪些可贵的品质。(4分)
小题5:从全文看,作者运用的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有哪些?请简要说明。(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28分)
父亲的鞋子(14分) 李汉荣
那年,记得是深秋,父亲搭车进城来看我们,带来了田里新收的大米和一袋面条。“没上农药化肥,专门留了二分地给自己种的,只用农家肥,无污染,保证绿色环保有机,让孙女吃些,好长身体。”父亲放下粮袋,笑着说。我掂量了一下,大米有五十多斤,面条有三十多斤。鼓鼓囊囊两大麻袋,不知他老人家一路怎么颠簸过来的。老家到这个城市有近一百里路,父亲也是快八十岁的老人了。看着父亲一头的白发和驼下去的脊背,我没有说什么,心里一阵阵温热和酸楚。
父亲看着我们刚刚入住的新房,墙壁雪白,地板光洁,说,这辈子当你的爹,我不及格,没有为你们垫个家底,你们家里,连一块砖我都没有为你们添过,也没有操一点心,也没帮过一分钱,我真的不好意思。只要你们安然、安分,我就心宽了。我不住地说,爹你老人家还说这话,我们长这么大就是你的恩情,你身体不错好好活着就是我们的福分,别的,你就别多想了。
父亲忽然记起了什么,说,嘿,你看,人老了忘性大,鞋子里有东西老是硌脚。昨天黄昏在后山坡地里搬苞谷,又到林子里为你受凉的老娘扯了一把柴胡和麦冬,树叶啦,沙土啦,鞋子都快给灌满了,当时没抖干净,衣服上头发上粘了些野絮草籽,也没来得及理个发,换身像样的衣服,就这么急慌慌来了。走,孙女儿,带我下楼抖抖鞋子,帮我拍拍衣服上的尘土。我说,就在屋里抖一下,怕啥,何必下楼。父亲执意下楼,说新屋子要爱惜,不要弄脏了。
楼下靠墙的地方,有一小片长方形空地,还没有被水泥封死。父亲就在空地边,坐在我从楼上拿下来的小凳子上,脱了鞋子仔细抖,又低下身子让孙女儿拍了衣服,清理了头发。上楼来,我帮父亲用梳子梳了头发,这是我唯一的一次为他梳头。我看清了这满头的白发,真有点触目惊心,但我又怎能看清,白发后面积压了多少岁月的风霜?
第二年春天,楼下那片空地上,长出了院子里往年没有见过的东西,车前子、野茅草、蓑草、野薄荷、柴胡、灯芯草、野蕨秧、野刺玫,在楼房转角的西侧,还长出一苗野百合。 大家都感到惊奇,有个上中学的孩子开玩笑说,这不就是一个百草园吗?
大家都说,新鲜,真新鲜。也有人说这个院子向阳,有空地就不愁不长苗苗草草。议论一阵也就不再管这事了。
只有我明白这些花草的来历。它们来自父亲,来自父亲的头发、衣服和鞋子,来自父亲的山野。
是的,父亲也许没有带给我们什么财富、权力和任何世俗的尊荣。清贫的父亲唯一拥有的就是他的清贫。清贫,这是父亲的命运,也是他的美德。
但是,比起他的没有留下什么,父亲更没有带走什么,连一片草叶、一片云絮都没有带走。
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
连我对他的感念和心疼,他也没有带走,全都留在了我的心里。这么说来,我的所谓的感念和心疼,说到底还是我从父亲那里收获的一份感情,直到他不在了,我仍然在他那里持续收获着这种感情。而他依然一无所有地在另一个世界孤独远行。
是的,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我看着大地上的一切,全是一代代清贫的父亲们留给我们的啊。
何况,我的父亲,曾经,他把他的山野、他的草木、他的气息都留给我们。
他清贫的生命,又是那般丰盛和富有,超过一切帝王和富翁。在他的衣服上拍一下,鞋子里抖一下,就抖出一片春天
那么,我们这些自以为是地活着的人们,又能给世界留下什么呢?我们敢于践踏一切的鞋子里,除了欲望的钉子和冷酷的铁掌,还有别的可以发芽开花的种子吗?
父亲越去越远,越去越远,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
小题1:这篇散文以“父亲的鞋子”为题,用意何在?
小题2:通读全文,简析父亲的形象特征。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好在哪里?请赏析。
小题4:本文用了不少的笔墨对父亲的形象进行了正面的刻画,同时,也有侧面的表现。请分析其中两处是怎样对父亲进行侧面刻画的?
小题5: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说父亲“没有留下什么”,是指父亲的清贫,父亲辛勤劳碌一辈子,却没有留下什么钱财;说父亲“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是指他栽种的花草。
B“父亲越去越远,越去越远,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这里借草木比我们这些晚辈,呼应前文关于春天院子里长出花草的描写和议论。
C.写“我们这些自以为是地活着的人们”的目的是以“我们”的冷漠、功利反衬父亲的热情、朴实,批判当代人冷漠、功利的生活态度,使文章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D.本文采用象征手法,父亲没有什么财富、权力和尊荣,因此文章用“草木”象征父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16分)
父爱陷阱 郑成南
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
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周,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
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用地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象,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接受。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
他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作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
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
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
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扎。他没想到父亲竟然如此冷漠绝情。
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
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
父亲伸出的手僵住了,愣了愣,显得很愧疚。父亲说,对不起。
他说,你知道,我在井里多么期盼着你来救我;而你,竟然就一直守在井口看着我痛苦。
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幸运的是,昨天晚上一直没有任何动物出现。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
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他扑进父亲怀里,说,爹,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了。
那年,他才十三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小题1:从“不慎掉进陷阱”到“爬到井口”,“他”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   _______——警觉地应对危险——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中说,第二天早晨父亲已是“满脸憔悴”,结合故事情节说说父亲“满脸憔悴”有哪些原因。(4分)
小题3:父亲说, “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文章在前面为此埋下了哪几处伏笔?(4分)
小题4:文中父亲教育孩子采用的是什么态度?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种教育方式的看法。(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