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阿来的如花世界(15分)迟子建①阿来与花,是否有着前世的姻缘?至少,我没见过像他那么痴迷于花的男子!我与他多次同行参加中外文学交流活动,无论是在新疆、黑龙江

阅读阿来的如花世界(15分)迟子建①阿来与花,是否有着前世的姻缘?至少,我没见过像他那么痴迷于花的男子!我与他多次同行参加中外文学交流活动,无论是在新疆、黑龙江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
阿来的如花世界(15分)
迟子建
①阿来与花,是否有着前世的姻缘?至少,我没见过像他那么痴迷于花的男子!我与他多次同行参加中外文学交流活动,无论是在新疆、黑龙江,还是在俄罗斯、意大利或是阿根廷,当一行人热热闹闹地在风景名胜前留影时,阿来却是独自走向别处,将镜头聚焦在花朵上。花儿在阳光和风中千姿百态,赏花和拍花的阿来,也是千姿百态。这时的花儿成了隐秘的河流,而阿来是自由的鱼儿。印象最深的是他屈膝拍花的姿态,就像是向花儿求爱。
②未认识阿来之前,读了令他名声大噪的《尘埃落定》,判定写它的人一定是个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的人。比起他的小说,阿来不高大,但他气质不俗,面上总是洋溢着平和的微笑,走起路来微微踮脚,富有喜剧色彩,整个人就像一首精短的抒情诗,与他热爱的花朵相得益彰。他幽默、睿智、豪爽、率性,与他同行,就是与快乐同行。记得在阿根廷,一个月色很美的夜晚,在一家乡村旅馆里,阿来请全团的人喝酒,他喝兴奋了,歪戴着帽子,拍手舞蹈着,唱起藏族的《祝酒歌》,那是我那一年听到的最动人的旋律。阿来如果不写小说,一定是个出色的歌手。他的歌声深情而忧郁,把我们深深感染了,大家情不自禁地跟着他唱起家乡的歌谣。那个夜晚的阿根廷的月亮,一定成了扩音器,把来自大地的歌声,播撒到了天庭。
③阿来是个会享受生活的人。他常带上钟爱的相机,带上书和茶,独自驾车出游。他的博客和微博,像花园,也像森林氧吧,你走进那里,总能看到花儿的影子,嗅到植物的清新之气。他的作品,也是这样的充满了生机,大气而唯美,绝无顾影自怜的小伤感,更无貌似深刻的装神弄鬼。他有一支开阔而富有韵致的笔。众生在他笔下,都是平等的。如果说好小说是露珠的话,阿来的文字幻化成的就是露珠,熠熠闪亮,有着经典的光泽。《尘埃落定》之于阿来,是一顶沉重的桂冠。如果是一个心在庙堂的作家,可能会就此迷路,不知所向,失去创造力。而阿来是个被山峦照耀着的作家,是被河流滋养着的作家,这样的作家,本身就是一座山,就是一条河,在他自己的疆域驰骋,永不疲倦,留下艺术的脚步。所以我们能在《尘埃落定》之后,仍然能听见《空山》的回音,能看见闪光的《格萨尔王》。
④阿来出生于四川省阿坝州的藏区,有藏族血统。记得他在墨西哥,为母亲买了一串珊瑚项链。他提着项链对我说,一串好的珊瑚项链,就是一个藏族女人的梦。阿来写过诗,他的话充满诗意。他对藏族的感情,除了融汇到作品里,还体现在他的言论上。记得他写过一篇关于西藏的文章,没有那种强加于人的说教,他褪去了西藏那层“外人”幻想的神秘色彩,还原了一个历史的西藏,现实的西藏,文化的西藏。按照他的说法,就是把一个越来越形容词化的西藏,客观地厘清,成为一个名词的西藏。这样的西藏立场,深刻,全面,充满人性。
⑤阿来喜欢读书,今年我们在意大利参加首届中意文学论坛,在听完阿来的演讲后,同样饱学诗书的清华大学教授格非,高度赞扬他的演讲。说从同行者的发言中,能看出他们的边界在哪里,而阿来的却看不到,他是不可限量的。我想,他骨子里流淌着藏族血液,在山里长大,早年有过“游走”经历,对历史有着独到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文学有着自觉的审美追求,的确,他的天空是没有边际的。
⑥中国能够真正走向世界的作家并不多,阿来是其中的一个。走向世界,在我眼里,并不仅仅是你的作品被翻译的语种多,更不是你的译本多么畅销。因为在这个时代,那往往是政治的投机或是商业的迎合所带来的热闹。真正的文学,还是有它自己的尺度,有它自己的价值。阿来的作品,因为唱诵着本民族独有的歌谣,因为那股与生俱来的神性色彩,因为作品漫溢的人性光辉,真正代表了中国文学。要知道,不论什么样的出版商,在面对着能给读者带来心灵泉水的作品时,都不会无动于衷的,而阿来的作品就具有这种品格。
⑦虽然认识阿来很多年了,但交往并不多。相信他也有不为人知的忧伤,有他的脆弱,有他在文学之路上的困惑和彷徨,那是每个好作家都必然经历的。写他的这篇印象记时,恰好读到阿来写果洛的一篇散文,我非常喜欢其中的这段话:“风景从地平线上升起来,敞开,逼近,再敞开……然后,是我这个旅行者,以及载着我的旅行工具,从其间一掠而过。风景从身边一掠而过:缓缓起伏的丘岗,曲折萦回的溪流,星星点点的湖沼,四散开去的草滩,还有牧人,和他们的帐幕,和他们的牛羊……再然后,那些风景在身后渐渐远去,闭合,滑落到天际线下。”
⑧阿来不知道,他穿行于这样的风景当中时,自己也成为了风景。他的如花世界,在尘埃与云朵之间,如此绚丽!        —选自《中华读书报》;2011年11月9日。
小题1:根据全文的内容,概括介绍阿来其人。(80字左右)(4分)
小题2:结合文意,根据要求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1)这时的花儿成了隐秘的河流,而阿来是自由的鱼儿。
这个句子运用了   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3分)
(2)阿来的文字幻化成的就是露珠,熠熠闪亮,有着经典的光泽。
划线词语“经典”的含义是                                      (2分)
小题3:简要分析第⑦、⑧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3分)
小题4: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标题“阿来的如花世界”巧妙道出了作者对阿来其人的总体印象及评价。
B.全文结构安排匠心独运,清晰有序,让读者对阿来的认识由表及里,不断深入。
C.本文熔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语言质朴平实,篇章隽永,耐人寻味。
D.“他穿行于这样的风景当中时,自己也成为了风景”化用自卞之琳的《断章》中句子“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答案

小题1:(4分)阿来,四川阿坝人,藏族作家(1分)。为人乐观、平和,幽默、睿智、豪爽、率性;内心丰富,热爱生活,喜欢读书,痴迷于花(1分)。作品有《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等(1分),价值独特,能代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1分)。(评分意见:能扣住籍贯、性格、代表作品、作品价值四个采分点即可。)
小题2:(1)(3分)比喻。将徜徉在花间的阿来比作嬉游在河中的鱼儿,形象生动地描摹出了阿来对花的痴迷依恋和其赏花拍花时的欢快自由。(2)(2分)阿来的作品充满生机,大气,唯美,有恒久的艺术魅力。
小题3:(1)卒章显志,赞美阿来的人生和作品都如花一般绚丽美好,丰富多彩;(2)与第②段的“未认识阿来之前”(或前文)相呼应,使行文严谨;(3)照应题目;(4)使读者对人物的认识更为完整真实。(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
小题4:(3分)C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文章中凡提到有关“阿来”的信息,都要点出来,籍贯、年龄、性格爱好、成就,地位影响等。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不太清楚介绍一个人要从哪些方面梳理信息,往往只是像分析人物一样只是从思想品质上来概括,其实这样的题目就是要求学生梳理文字信息,而不是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小题2:
试题分析:鱼在水中是欢快自由的,第一句中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显然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情上开朗,富有浪漫的气质。作者又将阿来的文字比喻成露珠一般熠熠闪亮,用“经典”一词主是要赞美阿来文字的精彩纷呈。
点评:写人的句子,运用修辞,主要是为了突出人物某一特征,可外在形象上的,可内在情感上的,所以要结合人物形象来分析修辞的作用。
小题3:
试题分析:作者总是把阿来与花写在一起,在文章最后,作者再次热情洋溢的赞美阿来的品质,将阿来的完美的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
点评:本题不难度,学生对此类描述性语言的作用不太了解。写人的文章,作者在介绍完人物以后,在结尾往往要表达自己的情感趋向,评价人物,有时是议论性的语言,有时是描述性的语言,其目的都为了突出人物形象。
小题4:
试题分析:C句错在“语言质朴平实”这个表述上,本文的语言是非常生动别致的,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语言修饰性很强,并非质朴平实的风格。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文章语言特色了解不多。质朴平实的语言,是白描化的,没有过多的修饰,明白易懂是它的特点,而“耐人寻味”不是它的特点。
举一反三
阅读《在澄澈明净的天空下》(节选),完成小题。(共16分)
在澄澈明净的天空下(节选)
舒婷
这是一个普通的夜,白天刚下过阵雨。风特别湿潮。犹如海的呼吸,轻悄地穿过荒芜的花园,抚摸了我一下,脸上一阵凉意。
是什么使眼睛发潮?为什么会想起你?窗外黑黝黝的屋脊,像几条卧鲸。深深浅浅的灯光,似乎要从万千人生故事中,泄露一点什么消息。好比一本书的封面,引诱你去翻阅。不料记忆能及的那一页,竟是老朋友你。
学生时代你的外号叫蚂蚱。你长得尤其高又非常瘦,凸额头,又粗又硬的头发编成结结实实两条辫子,撅在耳后。
老师提问你,你茫茫然站起来。你那对视得很厉害的眼睛在老师看来是一种有辱师道的挑衅。你咕咕噜噜的回答虽然是正确的,但不耐烦的老师已从你的课桌里掏出一批罪证:精致的小鹿、花篮和水袖宫娥,全是用包糖纸编的。大家哄然大笑。我以为你会哭,会甩起书包回家。但一经允许坐下,你仍将凸额抵住桌沿,检视你的宝贝。它们像虫子一样在你课桌里衍生不息。
你父亲死时,我去看你。你家低矮潮湿的房间竟然用铁丝拦了一半,养着十几只珍贵的乌骨鸡。你家八九口人,原靠父亲做木匠活,现在要靠妈妈养的这些鸡了。房间的另一半是你的弟弟妹妹,他们在做游戏,他们的玩具我是太熟悉太熟悉了,那些玻璃纸在昏黑中,发出华丽的光彩。只是你的眼睛很忧郁。
我们的友谊究竟怎么开始?谁能说清草坪上的第一粒种子是鸟衔来还是风吹来的呢?早读时,我们班的女孩子总到后山找一棵最茂盛的相思树,分坐在各个枝丫上,远远看去,就像栖着一群叽叽喳喳的小相思鸟。你总要神秘地把我拉走,到林子深处去。我们把书摊开,做出早读的样子,而鸟儿们正开始真正的早读。诵读淡青色的风、无拘束的云。午休时,澄澈明净的天空下我们手拉着手满山摘草莓,把熟透了的随手塞进口中,将钻石一样完整的包在手帕里,直到我们的手,我们的唇全染得红艳艳的。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同学们中有人一改温良恭俭让的好孩子样,宽皮带把腰束得细细的,一只手拎着老师的领子去批斗。你是根正苗红的“红五类”,屡经动员和阶级教育,始终和我站在台下,不肯“造反有理”。加上你又瘦又黑又结实的样子,于是你又得了“铁杆”(保皇)的绰号。
插队时,我去看你,远远看见你张着大手飞奔而来,使出那么大的劲勒我,我们一起摔在地上,你的一只鞋甩到水田里去了。我们又叫又笑,互相捶打,又在田埂上坐了很久。满天清明,飞舞的蚊蚋在我们头上罩了一层银亮的雾。为什么有关我们共同的记忆总伴有澄澈明净的天空呢?我们真的把那些阴霾的日子躲过去了吗?
你是最后一批回城的,安排在市政局修整马路。后来听说你谁也不通知就结婚了,又听说最近你有了一个女儿。屡次托你妈转口信去,你始终不回答。
命运使我成了“文人”,而你默默戴着草帽跟着压路机劳动,这似乎是我们的差别。但现在我有了儿子,我们同是母亲。我不知道我的儿子和你的女儿会不会相识在蔚蓝清澈的天空下?会不会手拉着手在我们寻找草莓的地方采摘鲜花?
今夜天空深远沉静,铁杆,我们望的是同一颗星星吗?
①[插队]“文化大革命”时期曾将大批中学生送到农村生产队去劳动,称为“插队”。这些知识青年集中居住的地方称为“知青点”。
②[阴霾]空气中因悬浮大量烟尘而形成的浑浊现象。也用来形容社会生活的阴暗、浑浊。
小题1:为什么文中“我”朋友的外号叫“蚂蚱”,又叫“铁杆”呢?(3分)
小题2:作者眼中的“铁杆”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举例说明其中的一个特点。(4分)
小题3:结合全文,谈谈文中哪些地方照应了文章的标题。(4分)
小题4:作者舒婷是著名诗人,她的散文也用诗意的语言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文中划线句子运用比喻的手法,用“草坪上的第一粒种子”来比喻友谊的开始,用“鸟衔来”,“风吹来”比喻友谊开始的方式,表现了作者对这段纯真友谊的美好回忆。请你也从文中找出一处使用同样手法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6分)
车前草
百草中我最钟爱的是车前草。它实在普通得很,山沟里,小路旁,任意牛羊践踏,随便路人嫌弃。夏天,爷爷在骄阳里,一遍又一遍地扯路旁的车前草。“扯这些莫名堂的草干啥?”爷爷不回答我,把扯了的车前草拿到太阳坝里去晒。爷爷不说,含笑的眉目间隐藏着庄重和严肃,我还是说:“这是一味药哦?卖了可以换钱。”爷爷不说,把一束车前草放在我的手里:闻闻。我闻,青豌豆角的气息,深绿的色彩。
当时,我注意到了那从绿叶中抽出的花穗,独独的一枝花穗,绿白色。在原野上,它的花一点不惹眼,但很干净,就像乡村女子那间干净的闺房。秋天的时候,花穗就结蒴果,这时候它的心情很好,偶尔抿嘴一笑,果内细小,溜圆的种子就会一一滚出。哈哈,就像乡村在草丛里遗失的一颗颗绣花针一样,再怎么找,也是找不见的了。只有等第二年春天,新长的车前草会告诉你当年它遗落的地方。
我在这个城市能想起乡村的车前草。就一个下午,我从城市里的边缘进入乡村,在那个乡村的一块菜地里,我看见了车前草,它和那些白菜、小葱相处在一起。我很感激菜农没有把车前草当野草一样除掉。我蹲在那棵车前草前,想起许多的心语。这么多年,我还不知道我心里对车前草还有那么多的牵挂。我以为,乡村铺油路了,水泥房子立起来了,车前草也就消失了。但车前草还在生长,它们仍然爆发出生殖的力量,见证着乡村的贫穷和富有。这么简单的一种草,遍地生长,伸手可触。当然,今天没有像《诗经》:“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①”那样歌唱车前草的了,但我们可以想象:在那些春天的旷野之上,风和日丽,成群的妇女一边欢欢喜喜地采着车前草的嫩叶,一边唱着那“采采芣苢”的歌儿,那该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采完车前草,回家做一碗车前草汤,不加油,也不加盐,就那么一种苦苦的味儿,就那么一种涩涩的甘甜,让早春的阳光撒进汤里,让早春的晨露渗进汤里,然后,把这五彩缤纷的一碗车前草汤端给锄地的男人,那又该是多么含蓄和温暖的过程。
我蹲在城市边缘的一个乡村菜地里,看完车前草后,我顺手扯起它,想带它回家。在回家的路上,我把扯在手里的一束车前草,一次又一次地把它放在我的鼻尖下,平静地享受着那种气息
我静静地享受着爷爷讲述的那个故事。知道车前草吗?那是当年汉将马武领兵伐匈奴,不料兵败被困,军中粮尽水竭,将士们患上“血尿病”,倒的倒,死的死。惟有三匹战马因常啃路上车辙边的无名小草,而幸免遇难。细心的车夫发现后,便挣扎着从车道旁扯来那种无名小草,生嚼吞食,不料腹泻竟然好了。他忙将此事禀告马武,马武即下令全军服用,几天内,患者全愈,终于杀出重围。后来马武为了纪念那种野草,就叫车前草。爷爷还说:人不分贵贱,草不分贵贱。车前草与百草有着一样的气息
在爷爷的精神世界里,车前草是一种圣草。
每个夏天,他总要积攒着几麻袋干车前草。也不见他拿到街上去卖,就那么攒着。在缺草的冬天,爷爷就解开麻袋,在干车前草上撒些盐水,作为黄牛的饲料。一把干车前草,代替粮食喂养了牲畜的胃。每次爷爷到地里,看见车前草,他都会多望上几眼,甚至俯下身子拔一株放在手上,抚摸一阵子。有时,他会扯了车前草的叶子,放在嘴里咀嚼。脆亮的咀嚼,一股清香亮闪在那个乡村的早晨或者黄昏。哦,爷爷,现在回想起来,这些动作,就像一个幸福的人,闪烁着温暖质朴的品质,心怀感恩,平静如水。
也许我平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记住这些车前草,记住这些给我恢复体力的青草。我能活在这种记忆里,在某个早晨或者黄昏,回想一下车前草的气息,也许生命中难解的问题,会在那个早晨或者黄昏化作一掬微笑、一阵微风、一声鸟鸣或一款月光,也许这就是我一生的幸事了。
[注释]①芣苢(fúyǐ):车前草。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小题1:文章题目是《车前草》,为什么取名“车前草”?描写的车前草具有哪些特征?(4分)
小题2: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内容。 (4分)
①一次又一次地把它放在我的鼻尖下,平静地享受着那种气息
②车前草与百草有着一样的气息
小题3: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秋天的时候,花穗就结蒴果,这时候它的心情很好,偶尔抿嘴一笑,果内细小,溜圆的种子就会一一滚出。哈哈,就像乡村在草丛里遗失的一颗颗绣花针一样,再怎么找,也是找不见的了。
②每次爷爷到地里,看见车前草,他都会多望上几眼,甚至俯下身子拔一株放在手上,抚摸一阵子。
小题4:文中最后一段写“也许我平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记住这些车前草”,你认为作者记住车前草是平生最幸福的事情吗?(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12分)
⑴记得七八岁时,我写了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
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⑵整个下午,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放在餐桌上.
⑶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简直急不可耐了。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⑷“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⑸“亲爱的,发生了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⑹“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⑺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小时。
⑻“我看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⑼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⑽“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着,  “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⑾“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⑿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在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着。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了一篇我新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12周岁。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因为我有个慈爱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我想这个糟糕透了。”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
小题1:文中划横线处时间词语连用,是为了表现巴迪             的心情。(1分)
小题2:文章⑴—⑿小节以“我”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其大体表现为:
                                                       (3分)
小题3:为什么说“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2分)
小题4:“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是父母对“我”的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是:(2分)
母亲对“我”                                                
父亲对“我”                                                
小题5:如何理解“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一句话? (2分)
小题6: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述。(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小扇轻摇的时光(12分)
  放暑假了,母亲一直盼望我回乡下住几天。她知道我打小就喜欢吃些瓜呀果的,所以每年都少不了要在地里种一些。待我放暑假的时候,那些瓜呀果的正当时,一个个在地里静静地躺着,十分诱人,专等我回家来吃。
  天气炎热,我赖在空调间里怕出来,回家的行程一拖再拖。眼看着假期已过一半了,我还没有回家的意思。母亲沉不住气了,打来电话说:“你再不回来,那些瓜果都要熟得烂掉了。”
  再没有赖下去的理由了。于是带着儿子,顶着烈日,坐了几个小时的车,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小村庄。
  村里的人是看着我长大的,看见我,亲切得如同自家的孩子,远远地就递过话来:“梅,又回来看妈了?”我笑着答应。就听到他们在背后说:“这孩子真孝顺,一点不忘本.”我心里涌满羞愧。我其实什么也没做啊,只是偶尔把自己送回来给想念我的母亲看看,就被村里人夸成孝顺了。
  母亲知道我回来,早早地把瓜摘下来,放在井里面冰着——那可是我最喜欢吃的梨瓜和香瓜。母亲又把家里唯一的一台大电扇搬到我儿子身边,给他吹风。
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母亲兴奋地说:“地里面结得多着呢,你多呆些日子,保证你天天有瓜吃。”
我笑笑,有些口是心非地说:“好。”
儿子却在一旁大叫起来:“不行不行。外婆,你家太热了!”
  母亲诧异地问:“有大电扇吹着还热?”
  儿子不屑了,说:“大电扇算什么?我家有空调。你看你家连卫生间还没有呢。”
  我立即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了儿子,对母亲笑笑:“妈,别听他的,有电扇吹着,不热的。”
  母亲没再说什么,走进厨房,去给我们忙好吃的了。
  晚饭后,母亲把那台大电扇搬到我屋里,有些内疚地说:“让你们热着了,明天你就带孩子回去吧,别让孩子在这里热坏了。”
  我笑笑,执意要坐在外面纳凉。先是一上写笑意。她忙不迭地搬了躺椅到外面。我仰面躺下,望着天空,手上拿一把母亲递过来的蒲扇,慢慢摇着。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起,南瓜花在夜里静静地放。月亮升起来了,皎的月光洒寂静的小院。恍惚间,月下有个小女孩儿,手拿小扇儿,追扑流萤。依稀的,都是儿时的光景啊。
  母亲在一旁开心地说着话,唠唠叨叨的,都是些让她怀恋的旧时光。母亲在那些旧时光里沉醉。
  月色如水,我放松的心似水中的一根柔柔的水草,迷迷糊糊地就睡过去了。母亲的话突然喃喃地在耳边响起:“冬英你还记得不?就是那个跟男人打赌,一顿能吃二十个包子的冬英。”
  “记得,长得粗眉大眼的,干起活儿来,大男人也赶不上她。”
  “她死了。”母亲语调忧伤地说,“早上还好好的,还吃两大碗粥呢。准备去地里锄草的,还没走到地里呢,突然倒下,就没气了。”
  “人啊!”母亲叹一声。
  “人啊!”我也叹一声。心里面突然警醒:这样小扇轻摇,与母亲相守的时光,一生中能有几回呢?暗地里打算好了:明天,是决计不回去的了,我要在这儿多住几天,好好把握这小扇轻摇的时光。
小题1:说说选文标题“小扇轻摇的时光”具体指什么时光?  (2分)
小题2:加波浪线句子是用什么人物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请你说说母亲当时的心理活动。(3分)
小题3:选文中加横线部分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分)
小题4: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我很地捧着瓜果,母亲在一旁意足地看。
小题5:选文中叙写冬英这一人物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风筝》。完成小题。(共17分)
风筝
①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②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③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④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⑤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⑥但心又不竞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⑦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⑧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啊。”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啊。”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⑨“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⑩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⑪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⑫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小题1:本文选自___________所著的《__________》。(2分)
小题2:第①段中的“惊异”和第⑨段中的“惊异”分别指什么?(4分)
小题3:第③段画线句子中的“这些”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5分)
小题4:第⑤段中,“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怎样理解“精神的虐杀”?(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