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在低头的一瞬①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①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
①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
②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五彩壁龛中供奉的圣像无一不是镀金的,圣经故事的壁画绚丽得让人眼晕,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钩银,充满奢华之气。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的氛围与宗教精神有点相悖。
③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教堂中领略到了俗世中难以感受到的清凉与圣洁之气。比如安静地在圣洗盆前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在布道台上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但是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④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我看过关于这位画师的传记电影,所以相逢他的壁画,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我在心底慨叹:毕竟是大画师啊,敢于用单一的色彩、简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透过这些画作,我看到了安德烈·鲁勃廖夫故乡的泥土、树木、河流、风雨雷电和那一缕缕炊烟,没有它们的滋养,是不可能有这种深沉朴素的艺术的。
⑤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所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晳,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绝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虽然说几个世纪以来,上帝不断听到刀戈相击的声音,听到枪炮声中贫民的哀号。
⑥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坛上蜡炬无数。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
⑦如果我是个画家就好了,我会以油画,展现在教堂中看到的这一幕令人震撼的情景。画的上部是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中部是祭坛和蜡烛,下部就是这个扫烛油的老妇人。如果列宾在世就好了。这个善于描绘底层人苦难的伟大画家,会把这个主题表达得深沉博大,画面一定充满了辛酸而又喜悦的气氛。
⑧这样一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使弗拉基米尔之行变得有了意义。她的形象不被世人知晓,也永远不会像莫斯科街头伫立的那些名人雕像一样,被人纪念着,拜谒着。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心中!镌刻在心中的雕像,该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吧?
⑨我非常喜欢但丁在《神曲》的《天堂篇》中的几句诗,它们像星星一样闪耀在结尾《最后的幻象》中:
无比宽宏的天恩啊,由于你,我才胆敢长久仰望那永恒的光明,直到我的眼力在那上面耗尽!
⑩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这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
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   (作者:迟子建   有改动)
小题1:“我”的俄罗斯之行给“我”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4分)
小题2:“扫烛油的老妇”以怎样的特质感动了“我”?(4分)
小题3: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名人的雕像,这有什么用意?(4分)
小题4:文章第⑤段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小题5:文章划横线的句子,深有韵味,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案

小题1:雕像众多;教堂富丽堂皇;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深沉朴素;扫烛油的老妇人让人感动。                       
小题2:朴素善良、沉静安然,耐心虔诚,向往光明。   
小题3:文章开头和结尾都表现了雕塑外表的高大,威严,受人景仰,膜拜,这与扫烛油的老妇人外表的平凡朴素形成鲜明对比, 表达了作者对老妇人沉静、善良、光明的内心世界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小题4:画线语句使用了细致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它生动形象的刻画了老妇人扫烛油时的专注、耐心、虔诚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老妇人沉静安然、善良光明的内心世界的赞赏和景仰之情。         
小题5:参考示例:光明的理想和信仰不是用来顶礼膜拜去供奉的,而是应该脚踏实地去践行;精神偶像的树立,不是靠高大的形象,而是要深入灵魂,感受到内心的震撼。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审题后从前向后读文章,可找到切题的语句,如第一段“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可知,教堂多、雕像多。第二段“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可知,教堂富丽堂皇。第三段“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教堂中领略到了俗世中难以感受到的清凉与圣洁之气”“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可知,印象较深的有清凉与圣洁之气、扫烛油的老妇人。第四段还提到“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深沉朴素”。根据分值四分,至少写出四点。
点评:从文中提取信息,一定要在审清题目要求的基础上,找准范围,然后从前向后找寻完整,根据理解借助原文语句把切题的答案提取或概括出来。
小题2:试题分析:审题后确定范围,五至八段,精读五至八段,从前向后找,能找到关键语句,如“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表情沉静”“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几个明显的句子,另外根据十段中的“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这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可知,作者感受到了她的安然与永恒的光明等特质。从中提取出答案即可。
点评:从文中提取信息,一定要找到答案的提取范围,然后从前向后找寻,找寻时要能抓住其中的关键词,根据理解借助原文语句把切题的答案提取或概括出来。
小题3:试题分析:开头写“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表现了雕塑之多,且高大、威严、受人景仰、膜拜,但作者还写到“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结尾写到“一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使弗拉基米尔之行变得有了意义。她的形象不被世人知晓,也永远不会像莫斯科街头伫立的那些名人雕像一样,被人纪念着,拜谒着。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心中!镌刻在心中的雕像,该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吧”把雕塑与扫烛油的老妇人形成鲜明对比,雕塑的高大、威严但没有灵魂反衬扫烛油老人的沉静、善良、心向光明,表达了对她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点评:理解语段的内容与写法一定要结合全文,有时还要结合文章的主旨综合分析,这样才能准确而清晰地分辨出它在全文中的地位与作用。
小题4:试题分析:“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绝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是对老妇人的描写,描写了她的动作和神态,刻画了老妇人扫烛油时的专注、耐心、虔诚,从而表达了作者对老妇人沉静、安然、虔诚的赞赏之情。         
点评: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 拟人 夸张 反问 设问 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 动作 心理 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对于修辞,不仅能判断,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一般要写出角度、内容与情感。
小题5:试题分析:“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句中的“仰望的时刻”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是指人们对雕塑的敬仰、膜拜,结合文章内容尤其是对老妇人的描写,及文章最后的议论“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这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可知“低头的一瞬”指虔诚之心、沉静之态、安然之行。因此整体感知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要想获得真正的光明,不能停留在对偶像的崇拜上,而是要付诸虔诚的行动中,要用心灵去感受去追求。
点评:理解句子一定要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把句子放到原文的语段中,并结合上下文内容与文章主题进行综合分析,分析时要注意句子中的突破点,在文章中理解出它们的意思,然后组织通顺的语句做答。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完成小题。(13分)
捡来的手机 周广华
①散步的时候,我在地上发现一部手机。没等我反应过来,儿子已经蹦过去一把捡起来。是款崭新的黑色手机,很漂亮。四处看看,还真不好说是谁丢的,决定等失主自己打电话过来联系。我觉得稀罕:“我还以为咱家只有丢手机的命呢。”
②看着捡来的手机,儿子问:“要是没有人打电话联系呢?”我似乎猜到他的心思,给了他三条提议:第一、通过存在手机里的电话号码寻找失主。第二、次日把手机交给老师,由学校处理。第三、如果确实没人来找,这部手机就归他所有。
③儿子歪着脑袋想想:“第一条可以考虑。第二条无聊透顶。我们班同学有次和他妈妈在外面捡到手机,也不理别人打电话过来,硬是等第二天带到学校交给老师。联系到失主后,还要人家写感谢信。开校会时校长拼命表扬,还说这是学校的荣誉。绕来绕去就是为了让别人都知道。第三条……”他没继续说,我也不问。知道他心里的那个结:说起来全家前前后后丢了5部手机,都没能找回来。最可气的就是儿子的那款苹果绿的手机,那是他的儿童节礼物,喜欢得不行。用了还没半个月,落在出租车里,发现时那车都没走远,打过去居然关机。倒是他对把手机交给学校的那番评论,出乎我预料。我很惊讶,也很欣慰。
④果然,儿子有些想不通:“为啥别人捡到我们的手机都不还,我们捡到了却要还给别人?”我想都没想就说:“我也想不通。我只是相信:人不能贪小便宜,贪小便宜的人肯定会吃大亏。也赚不到钱。我丢手机那次,打过去听到关机,气得我可劲诅咒那个拿我手机的人。被人诅咒可不是件好事,除非你问心无愧。做过亏心事,就算别人不知道,还有苍天在看着呢。”儿子不再言语。
⑤总算等到失主的电话,告诉他我们所在的位置。很快就看见一个小伙子急匆匆地从远处奔过来。估计是附近院校的学生。看他急成那个样子,真替他庆幸他遇到的是我们。儿子把手机递给他时,可能是没想到手机如此轻易地失而复得,他竟愣在那里不知所措。好不容易缓过神,只知道冲着我们不停地说:“谢谢您啦,叔叔!谢谢阿姨!谢谢这位小弟弟。”挥挥手和他道别。直到我们走远,他还呆呆地站在那里。儿子心情很好,拉着我们有说有笑,还不时模仿那丢手机的小伙子语无伦次的样子。
⑥快到家时,儿子忽然不好意思地说:“其实,刚捡到手机那会儿,我还在想:要是没人打电话过来联系就好了。”我牵紧他的手:“不管怎样,你真的很棒。你比好些成年人都做得好。最起码,你不仅善良,而且不虚伪。”
⑦正是因为怀有世俗的心态,所以能够懂得高贵。
小题1:本文安排故事的结构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围绕手机展开故事情节;二是围绕儿子的情绪展开故事情节。请你依据文章思路填空:(4分)
①故事情节:(       )手机——讨论如何处置手机——(     )手机——回顾还手机情景
②儿子的情绪:惊喜 ——(       )—— 心情很好 ——(       )
小题2:文章第⑤段对小伙子的描写主要运用了哪一种手法?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我”表扬儿子“善良”“不虚伪”, 请你写出儿子的“善良”和“不虚伪”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3分)
小题4:课外链接:南京的彭宇在街上扶起摔倒的老人,却惹官司上身,被一审法院判赔老人损失,让不少人觉得好人难做,那么,当遇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会选择怎么做?请说说你的想法。(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3分)
信 赖(孙道荣)
黄昏,几个男孩子,在小区的草地上玩耍,不时听到他们快乐的叫声。
一个胖胖的男孩,拘谨地站在一边。他们不带他玩,因为他是“傻子”。有时候,他们的球踢到路那头了,他们就喊他:“傻子,帮我们去把球拣回来。”他就像得到命令的士兵一样,乐呵呵地跑去拣球。球拣回来后,他们继续玩,他则张着嘴巴,站在一边有滋有味地观看。偶尔帮他们拣下球,或者帮他们递下饮料。他很乐意做这一切。
男孩子们玩倦了。有个男孩提议,玩背摔吧。就是一个男孩往后摔下去,另外几个男孩用手臂搭成梯接住。大家轮流来做,比比谁最勇敢。
提议的男孩先做。男孩站在一个小土坡上,闭上眼,身体笔直地向后倒去。在即将完全倒下的时候,另外几个男孩的手臂,牢牢地将他接住了。
大家齐声喊好。“傻子”羡慕地看着他们,兴奋地哇哇直叫。
又一个男孩站了上去,在往后倒之前,不放心地回头对伙伴说,你们千万接住哦,别丢手啊!众人答应。男孩犹豫着,慢慢倒了下去。
又是一阵掌声。“傻子”崇拜地看着他们,拼命地拍手。
男孩们一个接一个站在土坡上,勇敢地往后摔倒。在即将倒地的瞬间。被伙伴们牢牢地安全地接住。
有个男孩忽然看了一眼站在一边的“傻子”,然后,和其他几个孩子嘀咕了几句什么。男孩们向“傻子”招手,示意他过去,问他,你愿意来做一次吗?
“傻子”不相信地张大了嘴巴,激动得连连点头。
“傻子”学着他们的样子,站在了土坡上。然后,A. 在众人“一二三”的呼喊声中,毫不犹豫地向后倒去。
站在他身后的男孩子们,突然抽回手,一哄而散。“傻子”胖胖的身躯,重重地摔在了草地上。
片刻的沉静。“傻子”哇哇哭了起来。
从附近的居民楼上,飞快地跑下一个中年男人。他是“傻子”的爸爸。刚才,他站在自家的阳台上,目睹了这一切。
男孩子们吓得四处逃散。
都是一个小区的孩子,“傻子”的爸爸认识他们。
晚上,“傻子”的爸爸一家一家去敲门。男孩子们看到“傻子”的爸爸找上门来,都吓得躲进房间,不敢出来。他们想,完了,“傻子”的爸爸一定是来找家长告状的。
“傻子”的爸爸一遍遍地向男孩的家长说明事情的经过,家长们听了之后,一边向“傻子”的爸爸道歉,一边就要将孩子揪出来揍一顿。“傻子”的爸爸阻止了他们。他对他们说,自己只有一个请求,就是请你们的孩子明天黄昏再到草地上,和自己的孩子玩一次背摔游戏。家长和孩子们都答应了“傻子”的爸爸。
第二天黄昏,几个男孩子又聚集到小区的草地上。“傻子”和他的爸爸,也过来了。看到男孩子们,“傻子”往爸爸的身后缩了缩。
男孩子们继续玩背摔游戏。最后一个,轮到了“傻子”。
“傻子”躲在爸爸的身后。爸爸蹲下来,和他交流。男孩子们也鼓励他再玩一次,并承诺绝不逃开,绝不松手。
B. “傻子”迟疑地站在了土坡上。“一二三”,在爸爸和众人的鼓励声中,“傻子”闭上眼睛,慢慢地向后倒去。
众人的手,稳稳地接住了“傻子”。在众人的臂弯中,“傻子”哈哈大笑。
“傻子”的爸爸搂着儿子的头,激动地对男孩子们说,谢谢,谢谢你们还给他信赖。
(《做人与处世》2010年第12期)
小题1:围绕着“背摔”游戏,“傻子”对男孩子们的感情发生着变化,请用简明语言概括出来,填写下表。(4分)
事件
旁观游戏
受邀参与
遭到捉弄
重玩游戏
感情
 
 
 
 
小题2:运用对比增强表达效果是本文的一个显著特色。请在文中至少找出三组对比。(3分)
小题3: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两个划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  这篇文章告诉了读者哪些人生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小说《听出心灵的杂音》一文,完成小题。(15分)
去年夏天,从省医科大学毕业后,经朋友介绍,我随五六个同学一起,来到本市一家三甲医院实习。院长告诉我们,三个月实习期满,如果我们表现良好,就可以成为医院的正式人员。
实习第一天,我们来到心脏科报到。早听说心脏科主任医师吴春玉是一位全国赫赫有名的冠心病专家,人很亲切。果然,见到我们的第一眼,他便和蔼可亲地说:“年轻人,往后,心脏科就是你们的家了。好好努力吧,这可是好多医科大学生梦寐以求的事儿哟!”
听了吴大夫的鼓励,我们都暗暗攒足了劲儿,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领,应对每一个病人。终于,三个月实习期到了,我们得到了吴大夫的夸奖和赞赏。吴大夫说,我们将要应诊最后一位病人,如果不出现任何差错的话,我们便全都可以得到医院的正式聘用。
那是一位五十上下的中年人。吴大夫将我们上下打量一番,说:“这是一位心脏僧帽瓣硬化症患者,从农村来的,你们可以先听听他心脏的声音。”
关下心脏僧帽硬化症的病理知识,我们在书本中早就学过。我知道这种病的心跳规律是先有一阵清晰的强音,接着是两下微弱的杂音。
但就在我们准备取出以往都随身携带的听诊器时,才想起今天不知何故,听诊器早已按吴大夫的吩咐放在办公室了。
“用我的听诊器吧。”吴大夫笑笑说,“这是一具特制的听诊器,它可以听出任何来自心灵深处的杂音。你们要仔细地听,这个病患的心跳强音一向都很明显。”
接过那具听诊器,我们依次凑近了病患的心脏。“嗯,没错,果然他的心脏具有很重的强音!”我的同学们听过后,都得出这样的结论。
我是最后一个听诊的。我仔细地聆听,但半分钟后,一丝失望的表情浮在我脸上:我没有听到半点儿声音!
“怎么样?”跟那几个同学一样,吴大夫又例行地问我,“心跳强音是不是很明显?”
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他。我怀疑到底是我的耳朵出了问题,还是我根本就不是块做医生的料?就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吴大夫又对我说:“再给你一次机会,再听一次吧。”
我又凑近了病患者的心脏,结果,依然没有一丝声音。
“怎么样?”吴大夫对我投过关切的眼光,那几个同学全都向我使眼色。
犹豫了半天,我终于实话实说了:“对不起,大夫,我什么也没听到。”同学们发出了一阵不屑的笑声,吴大夫的脸上也出现一种怪怪的表情。
我想我是彻底没希望了.一个失去听觉的人,还有什么资格做一名医师?就在我灰心地转身离去时,没想到身后传来院长的声音:“王贞虎,你被录用了。”
我惊诧地转身,不知何时.院长已站在吴大夫的身旁,两人正微笑着注视着我。
“为什么?”我讷讷地问道。
“就为这个。”吴大夫笑了关.从怀中掏出一把镊子,竟从听诊器里夹出一团棉球。
天啊,闹了半天,原来这根本就是一个没用的听诊器!
院长瞄了一眼那几个面红耳赤的同学,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我跟吴大夫事先商量好的一堂特珠的听诊课,目的是想听听来自学员内心深处的杂音。也许,为了能正式留在医院,你们一个个假装清醒地撒谎,的确可以蒙过主管人员的眼睛,但在应诊的过程中,你们将要结束的,却极有可能是一个患者的生命啊!”终于,仅我一人,成了留用在这家三甲医院的幸运儿。在往后的人生履历表上,我写下了这样一句座右铭:“做一名心无杂音的人,去听诊每一个生命!”
小题1:本文标题“听出心灵的杂音”有哪两层含义?(4分)
小题2:选文写道“我的同学听过后,都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样的结论”指什么?为什么他们“都得出这样的结论”呢?(4分)
小题3:在“我”整个听诊过程,“几个同学”和吴大夫的表情表达丰富的”潜台词”,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全都向我使眼色”的潜台词是“还不快跟我们一样说,你太不够哥们意思”。
B.“发出了一阵不屑的笑声” 的潜台词是“你这个傻冒,榆木脑袋,你会吃亏的”。
C.“脸上也出现一种怪怪的表情”的潜台词是“人家都听到了,你耳朵肯定有问题”。
D.“面红耳赤”的潜台词是“吴大夫,你怎么骗人,我们可是为你撒慌,你害苦我们”。
小题4:如果你是落聘的实习生,你会喜欢吴春玉大夫吗?请谈谈对它的评价。(3分)
小题5:制作读书卡片是一种很好的阅读积累方法。下面是一张尚未完成的读书卡片,请将其填写完整(启示应围绕摘句内容并联系实际去谈)。(2分)
做一个心无杂音的人,去听每一个生命。
启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农具的眼睛
迟子建
农具似乎与树木有着亲缘关系,农具的把儿几乎都是木柄制成的。你能从光滑的农具把儿上,看到树的花纹和节子。那些大大小小的木节个个圆圆的,有黑色的,也有褐色的,好像农具长了眼睛似的。
农具当中,我最憎恨的就是犁杖了。由于家中没养牲口,用犁杖耕田的,爸爸就把我们姐弟三人当成牛,套在犁杖上,让我们拉犁。我一拉犁就有屈辱的感觉,常常是直着腰,只把绳子轻飘飘地搭在肩头。这时父亲就会在后面叫着我的乳名打趣我,说我真不简单,能把绳子拉弯了。我父亲是山村小学的校长,曾在哈尔滨读中学,会拉小提琴。他那双手在那个年代既得写粉笔字,又得摸农具,因为我们上小学时,学工学农的热潮风起云涌,我们每周都要到生产队的田地里劳作一两次。而且家家户户又都拥有园田,种植着各色菜蔬,自给自足,所以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没有没摸过农具的。
农具当中,我不厌烦的是锄头和镰刀。锄头的形状很像道士帽,所以你若把它倒立着,俨然是一个清瘦的道士站在那里。锄头既可用于铲除庄稼中的杂草,又可给板结的田地松土。我扛着锄头去田间劳作,一般是到土豆地里去了。土豆地一般要铲三次,人们称之为“头趟、二趟、三趟”。铲头趟,苗才出齐不久,上豆秧矮矮的,杂草极好清除。铲二趟呢,是在土豆打垄之后,粉的白的蓝的土豆花也开了,杂草与土豆秧争夺生长的空间,这时就得抡起锄头“驱邪扶正”。铲三趟的时候,稗草疯长,有的和秧苗缠绕在一起,颇有“绑票”的意味,这时候为土豆清除“异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铲三趟的时候最累,有时候你得撇下锄头,亲手二下一下地把纠缠在土豆秧身上的杂草摘除。我喜欢铲二趟,我爱那些细碎的土豆花,它们会招来黄的或白的蝴蝶,感觉是在花园中劳作。干活乏了小憩的时候,躺在被阳光照耀得发烫的泥土中,感受着如丝绸一样柔曼滑过的清风,惬意极了。清风拍打着土豆花,土豆花又借着风势拍打着我的脸颊,让我脸颊发痒,那是一种多么醉人的痒啊!渴了的时候,我会到田边草丛中采上几枝酸浆来吃。它长得跟竹子一样,光滑的身子,细长的叶片,它的茎能食用,酸甜可口,十分解渴。我铲地时就不背水壶,因为酸浆早已存了满腹的清凉之汁等着我享用。
我喜欢镰刀,是因为割猪草的活儿在我眼中是非常浪漫的。草甸子上盛开着野花,割草的时候,也等于采花了。那些花有可供观赏的,如火红的百合和紫色的马莲花;还有供食用的,如金灿灿的黄花菜。用新鲜的黄花菜炸上一碗酱,再下上一锅面条,那就是最美妙的晚饭了。我打猪草归来,肩上背的是草,腰间别的是镰刀,左手可能拿的是一束马莲,右手握的就是黄花菜了。所以我觉得猪的命运也不算坏,它一天到晚除了吃就是睡,窝里絮的草还来自于芳菲的大草甸子,比耕田的牛马要有福气,可惜它的命太短太短了。
我父亲是个知识分子,他伺候庄稼的本事与他的教学本领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我们家的地不是因为施肥过少而使庄稼呈现一派萎靡之气,就是垄打得歪歪斜斜,宽的宽,窄的窄。进了我家园田的庄稼,很像是被送入孤儿院的弃婴,命运总是不大好。我们家的农具,也比别人家的要邋遢许多,锄头上锈迹斑斑,镐头和犁杖上携带的尘土足够蓄一只花盆的,镰刀钝得割草时草会发出被剧烈撕扯的痛苦的叫声,如乌鸦一样“呀呀呀”地叫。而那些地道的农家,农具总是被磨得雪亮,拾掇得利利索索的,不似我们家的农具,一律被堆置在墙角,任凭风雨侵蚀,如一群衣衫褴褛的乞丐。即便如此,我还是热爱我们家的农具,热爱它们的愚钝和那满身岁月的尘垢。
我们家使用过的那些农具早已失传了。但我忘不了农具木把儿上的那些圆圆的节子,那一双双眼睛曾见证了一个小女孩如何在锄草的间隙捉土豆花上的蝴蝶,又如何在打猪草的时候将黄花菜捋到一起,在夕阳下憧憬着一顿风味独具的晚饭。我可能会忘记尘世中我所见过的许多人的眼睛,那些或空洞或贪婪或含着嫉妒之光的眼睛,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农具身上的眼睛,它们会永远明亮地闪烁在我的回忆中,为我历经岁月沧桑而渐露疲惫、忧郁之色的眼睛,注入一缕缕温和、平静的光芒。
小题1:阅读全文,概括作者回忆了童年中的哪几个劳动生活片段?(3分)
小题2:本文的语言清新纯朴,又幽默风趣。试从文中找出一处简要赏析。(3分)
小题3:根据文意,你认为文题“农具的眼睛”包含哪几层含义?(2分)
小题4:作者在文中结尾一段说“我永远不会忘记农具身上的眼睛”。请结合全文,说说这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内涵。(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说绍兴》,回答问题(9分)
绍兴这座城市,仿佛是名家笔下的一幅水墨画。斑驳的青瓦白墙有些岁月了,但墙头的树枝爆出了可爱的新绿;旧石桥与乌篷船分明很有沧桑感,但老店里的茶是新茶,陈年的“女儿红”更令人心醉。
我去过绍兴三五次了,却总是看不够。我觉得绍兴有两大看点,一是名人古迹,悠悠历史勾起游客诸多游兴;二是湖光山色,让人在心旷神怡中浮想联翩。
绍兴最出名的古迹是“兰亭”。书法是中国人的创造,古往今来好书法者不计其数,但只有王羲之才配得上“书圣”的桂冠。右军祠、流觞亭、鹅池都是讲王羲之挥毫的。王羲之当年与40多位文朋书友在流觞曲水处吟酒赋诗,何等意气风发,于是便有了千古流传的《兰亭集序》。绍兴第二处古迹是“沈园”。这座江南小园虽比不上姑苏园林丰姿精雅,但也古意盎然,有几分苏式园林的韵味。陆放翁触景生情在此写下《钗头凤》。今日沈园成了有情人的伤心地。绍兴第三古迹是“青藤书屋”。徐文长是“文学畸人”,才华高绝,聪颖过人,长于书画。清代大书画家郑板桥居然宁愿在徐文长门下当走狗,可见徐文长艺术魅力四射,我在“青藤书屋”里泡一杯茶,可以看到一个景致清幽的小竹园,多少物是人非,令人嗟叹不已。
绍兴名人古迹还有很多,大禹陵景区、王阳明基、蔡元培故里、鲁迅故居与“三味书屋”,都很有看头。参观完了,去“咸亨酒店”喝酒剥茴香豆,享受一下绍兴人的生活乐趣。
①东湖仿佛是精致的天然盆景。②东湖还有稷寿楼、霞川桥可赏玩。③湖中有陶公洞、仙桃洞、揽越亭、碧容亭、静趣亭、白玉长堤。④我那年游东湖是初夏,乘乌篷船入湖,只见湖清如镜,峭壁投影,待小舟入洞,顿时阴凉无比,不由悄声耳语,引得回音震荡,众人大喊妙哉!⑤绍兴的湖光山色最美的是东湖。山有吼山,其形如狗,故又名狗山。其山以石取胜,有石亭、石碑、石柱、石栏、石洞、石桥、石阶、石墙、石坊……待到桃花盛开时,艳红一片,好景致也。
绍兴下属有诸暨、嵊州、上虞、新昌,四处皆妙不可言。诸暨乃西施故里,以五泄最为有名;嵊州有百丈飞瀑;上虞有曹娥孝女庙;最吸引人的新昌大佛寺,香火袅袅不绝,其佛建于南北朝,比乐山大佛还早了200多年。穿岩十九峰峰峰斗奇,可近玩亦可远观也。
小题1:(2分)文章分别从(              ) 和(              )两个方面介绍了古城绍兴。
小题2:(2分)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⑴ 东湖仿佛是精致的天然盆景。 (          )
⑵ 其佛建于南北朝,比乐山大佛还早了200多年。(         )
小题3:文章倒数第二段的五句话排列顺序混乱,请重新排列(填序号)(3分)
小题4:文章既是写绍兴,又为何在结尾介绍其他古镇?(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