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组文章,完成相关练习。(14分)(一)长征路是什么路?严格说是没有路。在沟壑纵横、激流咆哮的漫漫征途中,是红军用双脚踩出了一条路、用枪炮打出了一条路、

阅读下面一组文章,完成相关练习。(14分)(一)长征路是什么路?严格说是没有路。在沟壑纵横、激流咆哮的漫漫征途中,是红军用双脚踩出了一条路、用枪炮打出了一条路、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一组文章,完成相关练习。(14分)
(一)长征路是什么路?严格说是没有路。在沟壑纵横、激流咆哮的漫漫征途中,是红军用双脚踩出了一条路、用枪炮打出了一条路、用鲜血和身躯铺出了一条路。
在这条路上,作为一名军人,要挑战生理极限、心理极限,要忍受饥饿和伤病的折磨,要经受风霜雪雨和枪林弹雨。即使高级将领,也要随时准备牺牲。
在这条路上,作为一支军队,时刻面临着战斗考验,大仗、小仗、险仗、恶仗、遭遇战、伏击战……仗仗打得惨烈,战战生死攸关。
在这条路上,作为一个政党,要战胜教条主义桎梏,要经受党内路线斗争的考验,要领导中国革命走出危机,要为抗日救亡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寻找出路。
二万五千里长征,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豪迈地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有过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
长征路,是一座激励后人的镜子,是一面昭示后人的丰碑。
(二)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十送红军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    七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五斗江
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    江上(里格)船儿(介支个)穿梭忙
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         千军万马(介支个)江畔站
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光       十万百姓泪汪汪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              恩情似海不能忘红军啊
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革命成功(介支个)早回乡
九送红军上大道                十送(里格)红军(介支个)望月亭
锣儿无声鼓不敲,鼓不敲,       望月(里格)亭上(介支个)搭高台
双双(里格)拉着长茧的手        台高(里格)十丈白玉柱
心像(里格)黄连脸在笑          雕龙(里格)画凤放呀放光彩
血肉之情怎能忘红军啊         朝也盼来晚也想红军啊
盼望(里格)早日(介支个)传捷报  这台(里格)名叫(介支个)望红台
小题1: 第一则材料中有两个词颠倒了位置,请把这两个词找出来。(2分)
小题2:长征诗中主要抒发了红军战士的何种情怀?为了突出这种情怀,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小题3: 十送红军中军民之间的深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请你简单分析一下。(3分)
小题4: 仿照第一则材料写句子。(3分)
学习路是什么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这三则材料都是针对一个主题——长征而创作的,你认为这三则材料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
答案

小题1:(2分)镜子丰碑
小题1:(3分)①情怀:抒发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敢于挑战恶劣环境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②运用了对偶、夸张、对比的修辞手法。
小题1:(3分)《十送红军》最动人的应该是它优美流畅的旋律和情真意切的歌词。那种一咏三叹的旋律、低沉的和音可比《梁祝》的《长亭送别》,离歌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明知此去归期无期,却不得不别。这种离别比死别更令人揪心!死别是一种短暂的巨痛,而这种离别却是长久的痛,让人格外牵肠挂肚,欲罢不能。撇开长征崇高的目的不谈,这种浪漫的情怀令人十分动心!!再加上民歌衬托手法的恰当运用,如送别时的“绵绵细雨、载红军的穿梭的船儿、野鹿的哀号、落光的梧桐树、含泪送别的父老乡亲、停歇的锣鼓、送了一程又一程扶老携幼的人群”加强了歌曲的画面感,营造了一种悲壮的送别场景。整个歌曲竭力渲染了红军与江西根据地人民生死相依、鱼水情深的深情。
小题1:(3分)仿写:学习路是什么路?严格说是辛苦路。在荆棘丛生、惊涛骇浪的长长拦路虎中,是学子用双脚探出一条路,用手脑写记了一条路,用汗水和眼泪滚出了一条路。
小题1:(3分)不同:1、在修辞手法上有不同:第一则材料主要用了设问、排比、比喻;第二则材料主要用了对偶、夸张、对比;第三则材料主要用了夸张、反复、重叠起兴。2、第一则材料语言通俗,富有气势;第二则是采用古诗七律,对仗工整押韵;第三则材料采用了江西的民歌民调琅琅上口、也基本押韵,歌词注重细节描写,语言生活化,有方言拖腔,给人一种重叠反复、一咏三叹之妙。
解析

小题1:“昭示后人”应是“镜子”的功能;“丰碑”则更具有激励性。
小题1:了解常用的对偶、夸张、对比等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并明确其修辞手法在选文中的表达作用。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做具体分析。在这里对偶、夸张、对比的修辞抒发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敢于挑战恶劣环境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小题1:感知民歌内容,理解民歌形式,理解和分析民歌一咏三叹的结构特点和手法作用,分析合理即可。
小题1:开放性语言运用,没有统一答案。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
小题1:能从修辞和语体色彩角度来理解和组织答案,表述合理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25分)
春 光 美
周海亮
①街路划一条漂亮的弧线,探进公园深处。公园绿意盈盈,却有桃红粉红轻轻将绿意打破。柳絮纷飞,落满松软的一地。鸽子们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快乐地追逐,空气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春天属于山野,属于城市,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②公园的小径上走着一位女孩。女孩的棍子畏畏缩缩,慌乱且毫无章法。棍子戳戳点点,碰到了毫无防备的老人。
③老人轻微地“嘘”了一声。
④“对不起,”女孩急忙停下来,“对不起……戳痛你了吧……真的对不起,我是一个盲人……”
⑤“没关系的,”老人轻轻地笑,“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⑥“只是有些不便?”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可是我看不见了,永远看不见了……就像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欣赏春色,我却不能……”
⑦“可是孩子,春色只是为了给人看吗?春天里的一花一草,只是为给人欣赏而存在吗?”
⑧“难道不是吗?”
⑨“当然不是。”老人说,“比如我面前就有一朵花。这朵花很小,淡蓝色,五个花瓣。也许它本该六个花瓣吧?那一个可能被蚂蚁们吃掉了……花瓣接近透明,里面是鹅黄色的花蕊……我可以看得见这朵花,然而你看不到。可是这朵花因为你没有看见它而开得松懈吗?还有那些有残缺的花儿,比如被虫儿吃掉花瓣,啃了骨朵,比如被风雨所折断,被石块所挤压,它们可曾因为它们的残缺和大自然给予它们的不公就拒绝开放吗?”
⑩“孩子,你要知道,当秋天来临,所有春天开过的花儿,都会结成种子。就像我眼前的这朵小花,它也会结出它的种子……这与它的卑小无关……更与它的残缺无关……它是一朵勇敢的花儿,勇敢的花儿都是快乐和幸福的。”
⑪“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为什么闷闷不乐呢?为什么要放弃开放的机会呢?为什么要放弃整个春天呢?”
⑫“我没有放弃春天……可是我看不到春天……”
⑬“你还可以去触摸春天。孩子,你可以触摸花草,触摸鸽子,触摸阳光与柳絮……其实盲人也是可以看到这世界的,却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觉,甚至,用爱……”
⑭“您是说,用爱吗?”
⑮“是的,孩子。只有用爱才能真正感受春天,读懂春天。我知道你看不见春天,可是你的心里,难道不能拥有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春天吗?只要你还相信春天,那么对你来说,这世上就还有春天,你的心中就会万紫千红。我说的对吗,孩子?”
⑯“可是我不知道这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奶奶,你愿意把你看到的告诉我吗?”
⑰“当然可以,孩子,我很乐意……你的面前有一朵花儿,蓝色的花儿,五个花瓣……你的旁边有一棵树,树长出嫩绿色的叶子……再旁边有一个草坪,碧绿的草坪,有人在浇灌……再往前,是一条卵石甬道,鸽子们飞过来了,轻轻啄着人们的手心……”
⑱女孩听得很是痴迷。她的表情随着老人的讲述而变化,每一种变化,都是天真和幸福的。似乎,女孩真的看到了整个春天。
⑲女孩是笑着离开的。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打出清脆的声音。她步履轻松。她像春的精灵。
⑳然后,老人轻轻拍拍她身边的导盲犬。她说:“虎子,我们该回家了。”她戴着很大的墨镜,悄无声息地走向春的深处。
——选自《青年博览》(有删改)
小题1:细读全文,题目“春光美”中的“美”,除了景色美之外,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小题2: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6分)
(1)(春天)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2)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
小题3: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6分)
(1)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2)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
小题4:文中的女孩,是因为明白了什么道理,才由先前的“畏畏缩缩”变得“步履轻松”的?(4分)
小题5:文章独具匠心,直到最后才告诉读者,老人也是一位盲人。说说这样结尾有哪些妙处?(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题目。(13分)
摸书
冯骥才
  ①名叫莫拉的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她认真地对我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裕。”我说。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我收藏了4000多本书,每天晚上必须用眼扫一遍,才肯关灯睡觉。”
  ②她真有趣。我说:“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她大叫:“我也这样,常摸书。”她愉快地虚拟着摸书的动作。烁烁目光真诚地表示她是我的知音。
  ③谈话是个相互寻找与自我寻找的过程。这谈话使我高兴,因为既找到知己,又发现到自己一个美妙的习惯,就是摸书。
  ④闲时,从书架上抽下几要新新旧旧的书来,或许是某位哲人文字的大脑,或许是某位幻想者迷人的呓语,或许是人类某种思维兴衰全过程的记录——这全凭一时兴趣,心血来潮。有的书早已读过,或再三读过,有的书买来就立在架上;此时也并非想读,不过翻翻、看看、摸摸而已。未读的书是一片密封着的诱惑人的世界,里边肯定有趣味更有智慧;打开来读是一种享受,放在手中不轻易去打开也是一种享受;而凡读过的书,都成为有生命的了,就像一个个朋友,我熟悉它们的情感与情感方式,它们每个珍贵的细节,包括曾把熄灭的思想重新燃亮的某一句话……翻翻、看看、摸摸,回味、重温、再体验,这就够了。何必再去读呢?
  ⑤当一本古旧书拿在手里,它给我的感受便是另一般滋味。不仅它的内容,一切一切,都与今天相去遥远。那封面的风格,内页的版式,印刷的字体,都带着那时代独有的气息与永难回复少的风韵,并从磨损变黄的纸页中生动地散发出来。也许这书没有多少耐读的内涵,也没有多少经久不衰的思想价值,它在手中更像一件古旧器物。它的文化价值反成为第一位了,这文化的意味无法读出来,只要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
  ⑥莫拉说,她过世的丈夫是个书虫子。她藏书及其嗜好,一半来自她的丈夫。她丈夫终日在书房里,读书之外,便是把那些书搬来搬去,翻一翻、看一看、摸一摸。每每此时,“他像醉汉泡在酒缸里,这才叫真醉了呢!”她说。她的神气好似看到了过去一幅迷人的画。
  ⑦我忽然想到了一句话:“人与书的境界是超越读。”但我没说,因她早已懂得。
小题1:莫拉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作者却说“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请你联系实际,谈谈这两句话分别蕴涵着什么意思。(2分)
小题2:文章第③自然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1分)
小题3:作者在文章第④段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对未读和已读过的书的具体感受,你对读书有过什么样的感想,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3分)
小题4:围绕着“摸书”这一线索,作者记叙了他和莫拉之间的一次思想上的交流,你认为他们为什么都喜欢“摸书”?是不是他们就不读书了呢?(3分)
小题5: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对 “人与书的境界是超越读”的理解。(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社戏(选段)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小题1:品味文中画线句中加点的“踊跃”一词的表达效果。(3分)
小题2:结合《社戏》全文,说说这两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着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小题1:读了这段文字,你一定被老英雄的壮举所感动,你觉得老英雄身上有哪些高贵的品质?(3分)
小题2:“老头子”的船为什么要划来划去?在船头放大捆莲蓬是为了自己吃吗?文中一个比喻句“举起篙来……老玉米一样”,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小题3:二菱目睹了老头子的英雄行为,请你想象一下她此时的心理,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3分)
转身·遗憾
(1)有时候一转身,我们就会彼此天涯;有时候一转身,那个身影就会被算月冲刷。然而,那个雪夜,那支玫瑰花,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淡远,只会因流年的脚步而涌上心来……
(2)去年的12月25日,是一个冰花弥漫的雪天。那纷纷扬扬的雪,装点着已经洋洋喜气的圣诞,让人感到一阵狂热的雪色浪漫。
(3)夜晚,我们一家人去就餐,一直吃到了10点。
(4)从餐厅的侧门出去,是一条僻静的几乎未经人踩过的雪路,路面在冷清的月光下闪着暗光,不禁给人增添了几分寒意。
(5)忽然一个手拿数枝玫瑰花的年轻男人走到我的身旁,递给了我一枝玫瑰花。
(6)我摇摇手说:“谢谢,你的花很漂亮,但是今天我并不需要它。”
(7)那个年轻男人微笑着说:“不管你买不买,这枝花就当是我送给你的,今天是圣诞节,祝你快乐!”
(8)我不禁有些愕然了,在这个寒冷的的圣诞节,居然有一个陌生人送我一枝玫瑰花!正是因为有了他的真挚祝福和他的花,我也有了别样的幸福和暖意。
(9)心里幸福、感动和温暖的我,走着走着,心里顿时萌生了一种愧疚。我想,一个人走在这样寒冷的冬天卖花,是多么的不易呀,而我呢,不但是白白接了这枝花,也没有多在问候和感谢他。当我意识到,转身再寻找他时,在我眼前的,只有一片白茫茫的小路和飘飘扬扬的雪花!
(10)夜,一次比一次深了,但都市的舞台仍是人影绰绰,灯火通明;那一棵棵缀满雪花的无名树,像是一对对情侣,享受着美丽浪漫的夜空。可是年轻人,为什么你不能再等一等、等一等我,哪怕再让我转一下身、再让我回一下头、再让我跟你说一声谢谢呢?
(11)带着满怀的遗憾走在归家的路上,我把手中的玫瑰花拿到脸庞前:她的花瓣已经不再鲜艳;她的气味已不在芬芳。是因为寒冷的天气吞噬了她的美艳,还是因为我的遗憾使她面容憔悴?
(12)回到家,我迅速地将花插到了水里,恳切地希望她能多吸一点水,重新获得自己的靓丽,从而获得一点心理安慰。我想我现在能够做的,也只有奋力挽留住这仅有的美好了吧,错过了以后还能做些什么呢?
(13)我望着这朵花,想着发生夜晚的一幕幕,突然感概万分:有些人有些事,错过了就是永远,一转身就是一辈子。每当我们转身回望,才发现曾经的日子已经走远,无法追寻;才感到自己对逝去生活的力不从心,怀有遗憾。亲爱的朋友,请珍惜你的时时刻刻,不要再因转身而错过!
(本文作者郭文琛,选文有改动)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