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回答下列问题。你遗失了感动吗? 我问学生:“感动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感动的本质和内核是善,你们曾经感动过别人吗?” 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
题型: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
你遗失了感动吗? |
我问学生:“感动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感动的本质和内核是善,你们曾经感动过别人吗?” 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 “那么,你们曾经被别人感动过吗?比如读到一篇文章,认识一个人,或者说听一首歌。”我继续启发孩子们。他们零零星星的再次回答:“没有,老师!”这个答案,让我的心情沉重起来。我真难以置信。真的没有什么让他们感动吗? “你们的父母为你们付出那么多,也不曾让你们感动吗?” “天天读书,周末补课,晚上自习,哪有时间感动呀?” 我的心,仿佛被什么敲打着。倘若,青春的回忆只剩下书本和试卷:那将多么乏味!面对值得感动的事件无动于衷,又是多么遗憾! 清晰记得,多年前的那个正月十五,我提着行囊走出家门,对母亲的絮叨保持抵制的沉默。外面正是鹅毛大雪,很冷。我坐上车,催促母亲赶紧回家,她却忽然记起了什么,让我等等,立刻转身回家。不一会儿,她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塞给我一只热乎乎的热水袋:“刚刚灌的,焐着就不冷了。”车子发动了,我一直没有回头,抱着热水袋,泪水流了一脸。 那天,我第一次懂得感动,懂得了风雪中的母亲。 我曾经待业,想读书,又没有钱交电大的学费。有一位好友来看我,不厌其烦地劝我振作,陪了我一个下午。临走时,她将一张50元的票子(那时可不是小钱)搁到桌上,看见我的惊愕,她微笑着说:“不要拒绝,去买书吧,快乐地生活!” 感动就这样悄悄延伸。 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我紧张慌乱,嗓子也莫名其妙地哑了。后面听课的一位优秀教师却一直微笑着,给我鼓励的目光。下课后,她走到我身旁,真诚地说:“比我当年强多了!” 即使一面之交,感动也会不期而至。 不久前,我在“感动中国”的晚会上看到徐本禹——一位放弃读研而到贫困山区支教的大学生。他说:有一次我给学生们布置作文,其中一位同学写道,2008年,如果能去看一看奥运年的北京,住一住北京的平房,他就是最幸福的人……看到这里我流泪了。很多次面对着孩子们我都流下了眼泪,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我知道徐本禹的眼泪为何而流。这绝非脆弱,而是大爱。正是这大爱,才能让他有勇气,扛住倾颓的教室,扛住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就不属于他的责任。即使素不相识,我跟许多人一样。也被徐本禹深深感动。 如果没有感动,我们心灵将盛放些什么?我们的辛福如何延伸?肖复兴曾在文章中写道:“我们还能不能够被哪怕一丝微小的事物而感动得流泪,这是检验我们心灵品质的一张PH试纸。”感动,其实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检测。如果你的心灵刀枪不入,坚硬无比,那就是一块什么都不长的盐碱地了。 生活中难免存在欺骗、背叛、诽谤和冷漠,但是,请让自己依旧被感动,为某个人、某个故事、某个瞬间流泪,而且被这力量催促着去做点什么……只有懂得感动,才会相信这个世界有干净的奉献,有纯粹的温暖;才会懂得世间万象,何为表里。 1、本文以“你遗失了感动吗?”为题,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六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七自然段中“外面正是鹅毛大雪,很冷”这一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谈谈第十四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三个“扛”字应当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十六自然段中加粗的词“表里”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概括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本文,联系实际,围绕“感动”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1)用提问方式使文章标题醒目,引起读者兴趣。(2)说明了文章的话题内容。 2、假如青年时代的回忆里仅仅只有苦读和考试等情景,而没有被别人感动或感动别人的珍贵记忆,人生是不够完美的。 3、铺垫作用,为描写提供合理依据,以天气的寒冷来突出被母爱所感动的温暖。 4、形象地表现出了徐本禹尽其所能,用爱心和责任心为改变山区贫穷落后的面貌,为山区孩子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所做的努力和奉献,同时抒发了作者被徐本禹所感动的思想感情。 5“表”指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欺骗、背叛、诽谤、冷漠等现象;“里”指善良、美好、奉献、温暖等人生的本质。 6、在生活中人们应该学会感动,保持着善良的人性,并用善良的心对待别人,多做让人感动之事,也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感动缺失的遗憾。 7、“略”。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6题 |
走一步,再走一步 |
(1)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2)“嗨!”内德说,“我们很久没有爬悬崖了。” (3)“我们现在就去爬吧!”有个孩子叫道。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而去。 (4)我一时拿不定主意。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 (5)“来呀!”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对我叫喊,“别做胆小鬼。” (6)“我来了!”我一面应着,一面跟着他们跑。 (7)我们最后来到一处空地。那座悬崖就耸立在空地的另一边。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8)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朝着一块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进发。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 (9)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10)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11)“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 (12)“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13)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14)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1.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瘦骨嶙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头晕目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单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中的 哪些语句表现了我胆小怯懦的特点?请列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9段中的“蹲”字可否改成“站”、“靠”或其他的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如何看待文中的杰利和其他孩子在“我”遇险后的言和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13自然段写“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请展开想象,用两三个句子描写他当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八月的一天下午,天气暖洋洋的,一群小孩在十分卖力地捕捉那些色彩斑斓的蝴蝶。这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童年时代发生的一件印象很深的事情。那时我才十二岁,住在南卡罗来纳州,常常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来放到笼子里,而那件事发生以后,我这种兴致就被抛得无影无踪了。 我家在林子边上,每当日落黄昏,便有一群美洲画眉来到林间歌唱。那歌声美妙绝伦,没有一件人间的乐器能奏出那么优美的曲调来。我想把画眉捉来养着,果然,我成功了。它先是拍打着翅膀,在笼中飞来扑去,十分恐惧。但后来它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站在笼子前,聆听我的小音乐家美妙的歌唱,我感到万分高兴,真是喜从天降。 我把鸟笼放到我家后院。第二天,它那慈爱的妈妈口含食物飞到笼子跟前。画眉妈妈让小画眉把食物一口一口吞咽下去。当然,画眉妈妈是知道这样比我来喂它的孩子要好得多。看来,这是件皆大欢喜的好事情。 接下来的一天早晨,我去看我的小俘虏在干什么,结果发现它已经无声无息地躺在笼子底层,死了。我对此迷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想,我的小鸟不是已得到了精心的照料吗? 那时,正逢著名的鸟类学家阿瑟·威利来看望我的父亲,在我家小住。于是,我就把那小可怜儿的可怕厄运告诉了他,听后,他作了精辟的解释:“当一只美洲画眉鸟妈妈发现它的孩子被关进笼子后,就一定喂小画眉足以致死的毒莓,它似乎坚信它的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我听了,大吃一惊。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来关进笼子里。因为我知道:任何生物都有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1.注音: 捕捉( ) 斑斓( ) 厄运( ) 精辟( ) 2.作者由“一群孩子十分卖力地捕捉那些色彩斑斓的蝴蝶”而想起“童年时代发生的一件印象很深的事情”,这种思维过程叫_______________,请用这种方式另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中,有一句话:“那件事发生后,我这种兴致就被抛得无影无踪了。”请问: “那件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兴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二、三自然段,“我”为什么要捕获一只小画眉放到笼子里?请你评价一下这种做法。现在依然有人捕鸟,请你对他们说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五自然段中,小画眉鸟“无声无息地躺在笼子底层,已经死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画眉妈妈为什么要毒死自己的孩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为什么“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来关在笼子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有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诗人认为,自由是最可贵的,为追求自由可以抛弃生命和爱情。本文中什么地方与此意思相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内精读】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这个句子中的“探”字能否改成 “站”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我”最后爬下了悬崖,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后,为什么“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对文中父亲的教育方法是赞成还是反对?请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美文阅读】 |
迷途笛音 |
那年我6岁。离我家仅一箭之遥的小山坡旁,有一个早被废弃的采石场,双亲从来不准我去那儿,其实那儿风景十分迷人。 一个夏季的下午,我随着一群小伙伴偷偷上那儿去了。就在我们穿越了一条孤寂的小路后,他们却把我一个人留在原地,然后奔向“更危险的地带”了。 等他们走后,我惊慌失措地发现,再也找不到要回家的那条孤寂的小道了。像只无头的苍蝇,我到处乱钻,衣裤上挂满了芒刺。太阳已经落山,而此时此刻,家里一定开始吃晚餐了,双亲正盼着我回家……想着想着,我不由得背靠着一棵树,伤心地呜呜大哭起来……// 突然,不远处传来了声声柳笛。我像找到了救星,急忙循声走去。一条小道边的树桩上坐着一位吹笛人,手里还正削着什么。走近细看,他不就是被大家称为“乡巴佬”的卡廷吗? “你好,小家伙,”卡廷说,“看天气多美,你是出来散步的吧?” 我怯生生地点点头,答道:“我要回家了。” “请耐心等上几分钟,”卡廷说,“瞧,我正在削一支柳笛,差不多就要做好了,完工后就送给你吧!” 卡廷边削边不时地把尚未成形的柳笛放在嘴里试吹一下。没过多久,一支柳笛便递到我手中。我俩在一阵阵清脆悦耳的笛音中,踏上了归途…… 当时,我心中只充满感激,而今天,当我自己也成了祖父时,却突然___到他用心之良苦!那天当他听到我的哭声时,便___我一定迷了路,但他并不想在孩子面前____“救星”的角色,于是吹响柳笛以便让我能发现他,并跟着他走出困境!就这样,卡廷先生以乡下人的淳朴,保护了一个小男孩强烈的自尊。 1.文中横线上依次应填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感受 知道 表演 B.领悟 判定 表演 C.领悟 判定 扮演 D.领悟 知道 扮演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卡廷笛音的指引下找到了回家的路,“我”对他这一做法持什么态度?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卡廷先生为什么不直接带“我”出采石场,而是用笛声引导迷路的“我”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并回答问题。 |
敲雪 |
(1)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也许,外面下雪了。我想。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睁开眼,天亮了,透进屋的亮光,冷冷地泛着朦胧。 (2)好久没见过雪了!我顾不上睡觉,一骨碌爬起来,小跑着跨出门。屋檐下,我极目远眺,整个世界全是一片白,白得晃眼。慢慢收回目光,我就看见了父亲。 (3)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我知道,托着雪的,是密密麻麻的树枝。每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出一堆一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一片花的海洋。花一天一天地谢了,青涩的果子藏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下。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丫,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出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家雀跃着向全家人报喜;后来,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本”。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它收入,读书全靠它。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样落下的果子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好价钱。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书。所以,只要我们目不转睛盯着父亲担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桃呀的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的头说:“馋了吧?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我们一起点头:“想读!”“还想吃吗?”“不想!”我们一起咽口水,狠狠摇头。从此,我们就把那些杏呀、李呀、桃呀叫书本了。 (4)可是,这不是果树开花、结果的季节呀,父亲看那些雪树做啥呢?我很是不解。 (5)走到父亲面前,父亲看了看我,说:“星期天,多睡会吧?” (6)我不回答父亲的话,不解地问:“你看这树干嘛?春天还早。” (7)“真的还早么?快了快了!可是——”父亲顿了顿,脸上露出了忧郁,“这雪太大了,你看,树枝压断了好多。” (8)我细细一看,真的,一些断枝落在地上或是横在树上,全被雪掩住了,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9)“回去拿根竹竿来吧。”父亲沉吟了一阵,对我说。 (10)我怔了怔,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于是,忙不迭地回家找来一根稻田里赶鸭子用的长竿。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几十棵果树,父亲整整敲了一个上午。父亲回家,头上、脸上,身上,全是雪。给体温融化的雪水,湿透了父亲的衣服。我连忙烧起一堆旺旺的柴火,父亲骑在火上,还在瑟瑟发抖。 (11)这天晚上,父亲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 (12)“下呀,老师说‘瑞雪兆丰年’,下得越大越好!”我说。 (13)“我娃儿有长进了,好,那就下吧!”父亲抚摸着我头,频频颔首。 (14)晚上,果真又下起了大雪。父亲怎么也睡不着,他耳朵支楞着,听着外面的风吹草动。“睡呀,你怎么了?”母亲不耐烦了。“你懂啥?这叫听雪!”父亲的声音很大,传进篱笆墙另一边的我们的耳里,我和弟弟就吃吃地笑,笑父亲不会用词,雪,是能听的么? (15)半夜,父亲突然翻身跳下床,惊醒了我们。我们问他怎么了,父亲说:“我听到树枝又断了,一声连一声,我得敲雪去。”我们说这么远,听不到,你那是幻觉,睡吧睡吧。可是父亲不理会我们,拖着竹竿,打着手电就出了门。我们穿了衣服撵出去,在屋檐下看见的已是一束在树下晃来晃去的亮光了。看了一会,冷得不行,我们只得跑进了被窝。 (16)天亮,父亲回家,把我们全都摇醒,高兴地说:“一根树枝也没断,你们又能上学了,又有书本了。”父亲的牙齿咯咯直响,磕得不听使唤。 (17)第二天,父亲就病了。 (18)冬天完了,春天来了,夏天也来了,杏呀、李呀、桃呀,比哪一年都大,都红。父亲的病却一直不见好转。我挑了两个又大又甜的桃,捧到父亲床前,说:“爸,你尝尝,好甜呢!” (19)父亲挣扎着撑起身子,劈手打掉我手里的桃,怒气冲冲地吼:“谁叫你们吃?这是你们的书本哪!不想读书了?” (20)“想!”我哭着说,“我们没吃,只想你吃一个,你的口味不好!” (21)父亲叹了口气,拉过我,给我擦了一把眼泪,说:“拣起来吧,我吃一个!” (22)我看见父亲咬了一口桃,父亲的眼泪也一下子流了出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3)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11)段中,父亲为什么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选文中加粗词的表达效果。 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18)段划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分析选文中“父亲”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