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①初二那年,我从家中那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中,看到了一幢幢高耸的大楼直插云霄,一座座盘旋的立交桥雄伟壮观,一辆接一辆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①初二那年,我从家中那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中,看到了一幢幢高耸的大楼直插云霄,一座座盘旋的立交桥雄伟壮观,一辆接一辆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①初二那年,我从家中那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中,看到了一幢幢高耸的大楼直插云霄,一座座盘旋的立交桥雄伟壮观,一辆接一辆的小汽车井然有序的穿梭不停,大街上的霓虹灯闪着诱人的光彩,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
  ②我目瞪口呆,原来城市是这样的美好啊!
  ③年少的我由此陷入了深深的忧伤。
  ④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我想,父亲如果是城里人该有多好,那我也就是城里人了。
  ⑤暑假,几名城里的大学生到我们这座大山里写生,他们背着画夹,戴着大阳帽,洋气十足。其中有一个叫黄春草的女孩儿,就借住在我家。
  ⑥有一天早上,为了画日出,天刚蒙蒙亮她就起床了。我缠着要看她画画,就和她一起去了。我们一起登上了山顶,大阳升起来了,红彤彤的,将云彩映照得格外艳丽。黄春草支起画夹,神情专注地画着。等她画完画,我们就坐在一块石头上聊天。我说:“我真羡慕你,生活在大城市里,享受着富足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像我这样活着实在没有一点儿意思。”可她却说:“不要把别人的生活想得太美好,小小年纪不要如此多愁善感。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⑦于是她讲道:“在一座大山深处,有一个小女孩儿,十岁那年,母亲病逝;十二岁那年,父亲抬木头时被砸伤,从此干不了体力活儿。她每天背着个破布包,跑步去六公里外的学校上学。放学后,她还得割猪草,像男人一样在腰上缠根绳子,下到悬崖下面挖药材,挣点找补贴家用和交学杂费。后来她考上了大学,她一共贷了八千多元的助学贷款……”
  ⑧我想不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更不幸的人,我以为她在给我编故事,黄春草却说这个女孩儿就是她。
  ⑨我惊讶地看着黄春草,她的脸上非常平静。我想,比起黄春草,我幸运得多了,最起码,我还有爱我的爸爸和妈妈。
  ⑩黄春苹的手指向远处,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惊讶地发现,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那块岩石像伸出的房檐一样,严严实实地遮挡住了阳光,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她说:“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
  是呀,我们不能选择自己出生的时间和地点,但我们可以选择顽强,在艰苦的环境中一样能够茁壮成长,就像那朵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语言概括。(不超过50字,不计标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将本文分成三部分(在下列段落序号上划)。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填空。
(1)年少的“我”陷入深深的忧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第⑩段中黄春草的一段话想要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___
(3)文章成功地刻画了黄春草的坚强性格,所用描写方法,除语言描写外,_______描写起了重要作用。
4.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生活在大山里,羡慕城里人的生活。听了黄春草在逆境中奋斗的经历后,认识到了只有选择顽强,才能茁壮成长。(意同即可)
2.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3.(1)要点:“我”看到了城市生活的美好,而“我”却不是城里人。
   (2)要点:看到了美好生活,就有了希望和梦想,就要去追求、奋斗。(大意如此即可)
   (3)神态
4.要点:暗喻了在逆境中顽强奋斗的人。(或者“黄春草”)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老屋

  (1)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2)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岁月的磨蚀无情,让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
  (3)老屋真的“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4)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5)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此刻,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
  (6)老屋是心的归宿。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真的到家了。
  (7)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和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A】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B】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位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8)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
  (9)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
  (10)第二天一早起来,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11)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时尚气派的“小二层”。
  (12)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作者:周克武/本文有删改)
1.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请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可摘引或概括)
①站在村口远远望去→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默默地坐在堂屋里→⑤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⑥__________。
2.文章第(2)段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屋的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细腻感人。从第(7)段描写父亲的【A】【B】两个画线句中选择一句加以品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作者的眼里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12)段中加粗的句子卒章显志,耐人寻味。为什么说“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重庆市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留守寸土
  ①那是一天深夜,电话铃响。拿起听筒,是一个女人的声音:“老师,我是您班学生郑亮的妈妈——这么晚了打搅,真不好意思——有件事想问问您:郑亮这两天没出什么事吧?”我吓了一跳,忙问:“郑亮没有回家?”郑亮妈妈说:“回了,只是着了魔似的,反反复复地说:‘这是不公平的。’现在,他睡下了,我放心不下,就给您拨了这个电话。”
  ②——不公平?有什么不公平的呢?这几天我忙于跑自己调动的事,班里的工作有些放手,难道说我不在的时候,郑亮跟同学们发生过龃龉(jǔ yǔ,比喻意见不合)?
  ③我心里没底,可嘴上却故作轻松地劝慰了郑亮妈妈一番。
  ④第二天一早,我到班里组织晨读。按着头一天晚自习预习时分配好的角色,大家开始兴致勃勃地朗读新课文——《雷雨》第二幕。我却无心听取“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精彩对白,只是思忖着晨读后如何“提审”郑亮,再如何编织一个新理由请假出去,到那个我梦寐以求的大单位去拜望一下据说是对我颇感兴趣的老总。
  ⑤突然,同学们哄笑起来。抬眼看时,见郑亮脸孔红红地从座位上站起身——轮到他读了。他分到的是周冲这个角色。只听他大声读道:“爸爸,这是不公平的。”读罢,带着成功的欣悦坐下了。
  ⑥我忙埋头看书——可不是么,周冲就只有这一句台词!
  ⑦猛然间,我彻底明白了昨天晚上发生在郑家的一幕。原来,这男孩领到自己的角色之后,一直在“着了魔”般地诵读那仅有的一句台词。他没有因为自己角色的卑微而沉郁失落,也没有因为台词太少而掉以轻心,他用心揣摩着,玩味着,掂量着,把握着,他要给这至短的台词注入无比丰沛的情感啊
  ⑧我听不清“周朴园”和“鲁大海”在争执些什么,只管用激赏的目光直视着那个只分到了一句台词的男孩,我想对他说:谢谢你,谢谢你教会了我如何倾全力去诵读自己人生的台词,谢谢你教会了我如何把哪怕仅有一寸的灵魂圣土也侍弄得美艳芳香。
  ⑨……“雷雨”远去了,男孩远去了,至今仍留守在三尺讲台的,是我一颗暖暖的心。(张丽钧/文有改动)
1.联系语境,解释上文③④段加粗的词语。
(1)心里没底:_______________
(2)提审: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⑦⑧段,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⑦段中的“猛然间,我彻底明白了昨天晚上发生在郑家的一幕”这个句子中的“一幕”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⑦段的划线句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你对第⑧段中的“谢谢你教会了我如何把哪怕仅有一寸的灵魂圣土也侍弄得美艳芳香”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文写的是“我”被郑亮认真执著地对待一个小任务的行为所感动,而最终留守在三尺讲台的故事。
B.上文①至③段主要写郑亮妈妈打电话给“我”,向“我”反映郑亮在家里的奇怪表现。
C.上文④至⑤段主要写“我”第二天早上如何认真地组织学生朗读《雷雨》第二幕这件事。
D.上文最后一段以“我”“留守”讲台收束全文,升华了主题。
4.本文以“深夜,电话铃响”开篇,让读者带着疑问迫切地想把文章读完。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⑧段有这样一句话:谢谢你教会了我如何倾全力去诵读自己人生的台词。你作为一名中学生,现在的“人生台词”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倾全力诵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西自治区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寻找一颗善心
  我曾一度怕人瞧见我跟父亲在一起。他身材矮小,而且走起路来跛得厉害。我们时常一道外出,他的手要撑在我的胳膊上才能保持身体平衡,由此引来路人的注视。那种讨厌的目光,让我内心痛苦辗转,而父亲却镇定自若。
  让我们两人的脚步协调起来比较困难,他蹒跚而行,我又缺乏耐心,正因为如此,我们一起行走的时候从不多说话。但每次一旦出了门,他总免不了交代:“你定步伐,我努力跟上。”
  我们通常在家和地铁之间来去,这是他上班的必由之路。他是个工作狂,哪怕天气再恶劣,他也决不旷一天工,而且他总能按时抵达办公室。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碰上冰天雪地的日子,即使有人搀扶,父亲也走不稳。这样的时候,姐姐或者是我就用孩子玩的雪橇拉着他穿过纽约市布鲁克林的街道,把他送到地铁站口。他总是紧紧抓住入口阶梯边缘的栏杆,一步一步往下走,直到温暖的地铁隧道里冰融的地方。
  在昔日的言谈中,他从不觉得自己是个令人怜悯的对象;对那些幸福而健全的人,他也从未流露出任何忌妒之情。他在别人身上寻找的是一颗善心,他发现如果谁拥有这样的一颗心,谁就会对他表现友好和善良。如今我也长大成人,我相信那是一个评判人的合适的标准。
  现在我才明白,他总是通过我——他惟一的儿子,来间接地参与许多事情。我打球,他在一旁喝彩;我加入海军,就是他“加入”了海军。我回家度假,他便安排我参观他的办公室。对同仁介绍我的时候,他由衷地说:“这是我的儿子,也是我自己,要不是情况不同,他做到的也是我能做到的。”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声音总是很轻。
  父亲已经去世多年了,但我越来越多地想起他。我不知道他昔日是否感觉到我同他一起行走时的不情愿。如果他清楚这一点,我为自己没能告诉他我有多内疚、多卑俗、多懊悔而深感愧疚。
  当我为琐事而抱怨时,当我忌妒别人的好运时,当我缺乏一颗善心时,我都不由得想起父亲。而在这样的时刻,仿佛是我把自己的手放在他的胳膊上来恢复一种平衡,并且我在心里说:“你定步伐,我努力跟上!”
1.“我曾一度怕人瞧见我跟父亲在一起。”中的“一度”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一度”与第四、五段中哪些话有联系?
第四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我们一起行走的时候从不多说话。”“我从不多说话”是因为________(用文中的话作答);父亲“从不多说话”的原因是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3.从文中的哪些话能看出“他从不觉得自己是个令人怜悯的对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父亲说“你定步伐,我努力跟上”,父亲要“跟上”的是什么?结尾处“我”说“你定步伐,我努力跟上”,“我”要“跟上”的又是什么?
(1)父亲要跟上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子要跟上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同仁介绍我的时候,他由衷地说:“这是我的儿子,也是我自己,要不是情况不同,他做到的也是我能做到的。”请分析一下,父亲的话表现了怎样的心理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本文,你从“父亲”和“儿子”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这些对你将来的学习生活有哪些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家里养着月亮
姜仲华
  (1)正在专心上网,突然屏幕漆黑,我陷入无边的黑暗。阳台上传来小女儿的尖叫。停电了。别的楼上都黑洞洞的。我慢慢摸索着找打火机,心想,好好的怎么就停电呢?真烦人!
  (2)忽听女儿惊喜地喊:“爸爸,快来!”
  (3)我借着外面淡淡的天光走到阳台,问:“怎么啦?”她指指地面,有一个清晰的影子。停电了怎么有影子呢?
  (4)我才发现阳台比屋里亮得多,而外头没有灯。疑惑地找,最后,发现天空有一盏极大的灯,明月浩浩地把万里清辉泼向大地,无声无息,气势磅礴而写意,色彩华丽而奢侈。我被这充满神迹的月光镇住了。夜空洗过一样洁净而深邃,发着微光,像黑色绸缎那样柔滑而有质感,使我想伸手触摸。星星只三五个,随意地散落在夜空,相隔很远,似乎在说着我听不到的神秘对话。月亮玉一样白,灿灿地发出光辉,那光辉又有一种恬静、幽雅、亲切,明亮而不刺眼,使我可以正视。我的心慢慢沉静,沉静,融化在月光里,心底渐渐有一种柔软、润湿的东西漫上来。蓦然想起好久没看到月亮了,多久了?记不起。
  (5)我喃喃自语:久违了,月亮!生活在城市,不知何时忘记了月亮。要不是停电,谁知道月亮正在天上呢?月光下,女儿像罩了一层轻纱一样朦朦胧胧,光与影十分和谐,如童话里的小天使。我蹲下身抱抱她,女儿喊了声“爸爸”,便不说话了。妻子过来,看看我们,抬头看看月亮,大家很默契地不说话。
  (6)忽然,女儿说:“爸爸,咱家养着月亮呢!”“嗯?”“咱家养着月亮!”女儿拉拉我的手,“爸爸,看!”
  (7)她指着窗下的鱼缸,果然,水面浮着一枚小小月儿,酥酥地颤。鱼儿吐的泡泡在月影里绽开一朵朵金色小花,不断长大的花儿,织成一张金光潋滟的网。
  (8)女儿拍拍小手,说:“爸爸,这月亮是咱家养的吗?”“是,是。”我有些激动。家里养着月亮,这是一句浑然天成的诗啊。
  (9)家里养着月亮,我是月亮的主人吗?蓦地想起苏轼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这话说得真对。意识到自己可以养月亮,做月亮的主人,使我有了一种憬悟。月亮在我们家里养着,是一笔无法计算的财富,使我知道自己生命的背景除了单位、小城,还有天上明月,浩瀚夜空;我生活的内容除了衣食住行、工作家庭,还有仰望明月,静对星空。是的,我的生活还该有这些内容,我还能做春风、夏花、秋雨、冬雪的主人,可以捡一片落叶收藏秋色,可以抬手扯一朵白云装点心情,可以烹一盏晚霞细品,就像今夜,我静静地温一壶月光轻斟浅酌。月光照着我,我却没有看到月光,实在愧对造化。这盎然的天趣,怎么被孩子发现而大人不知道?是大人只看到眼前的东西了吧。孩子的眼光有时更接近本质。我们三人在月光里静默着。一会儿,女儿双手伸进鱼缸,小心掬起一捧水,欣喜地说:“我捧起月亮啦!”月亮在她手心,鱼缸里依旧有月亮。叮叮咚咚,她手里的月亮落在水面,溅起一颗颗金色的水珠,每个水珠里都闪烁着一枚月亮。
  (10)我们在月光下无所事事地闲玩,心里飘逸着一种清淡的趣味,有时抬头看看月亮,月亮也有笑意;有时低头看家里养的月亮,月光荡漾,荡到心里。
  (11)睡觉了,女儿盖好被子,又舍不得鱼缸里的月亮,跑去看了一会儿,回来悄悄地说:爸爸,月亮养得好好的,和鱼儿逗着玩儿呢!我对她说:我们家养着月亮,发财啦!
  (12)明月自照人,把天上的美无偿地给我们,我们缺的是养月亮的情怀。如果有这样的情怀,平凡岁月,寻常巷陌,也是花香满径。这样想着,我均匀地呼吸着,静静地睡去。(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09年第4期)
1、阅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情节发展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鱼缸养月亮→__________
2、阅读第(4)段,品味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理解第(12)段中“我们缺的是养月亮的情怀”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文中“我”的女儿表现,说说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你从作者的经历中获得了哪些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奥地利·茨威格
  ⑴我那时大约二十五岁,在巴黎研究与写作。许多人都已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得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
  ⑵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一个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⑶有一晚,在比利时名作家魏尔哈仑家里,一位年长的画家慨叹着雕塑美术的衰落。我年轻而好饶舌,热炽地反对他的意见。“就在这城里,”我说,“不是住着一个与米开朗琪罗pì美的雕刻家吗?罗丹的《沉思者》、《巴尔扎克》,不是同他用以雕塑他们的大理石一样永垂不朽吗?”
  ⑷当我倾吐完了的时候,魏尔哈仑高兴地指指我的背。“我明天要去看罗丹,”他说,“来,一块儿去吧。凡象你这样称赞他的人都该去会他。”
  ⑸我充满了喜悦,但第二天魏尔哈仑把我带到雕刻家那里的时候,我一句话也说不出。在老朋友畅谈之际,我觉得我似乎是一个多余的不速之客。
  ⑹但是,最伟大的人是最亲切的。我们告别时,罗丹转向了我。“我想你也许愿意看看我的雕刻,”他说,“我这里简直什么也没有。可是礼拜天,你到麦东来同我一块吃饭吧。”
  ⑺在罗丹朴素的别墅里,我们在一张小桌前坐下吃便饭。不久,他温和的眼睛发出的激励的凝视,他本身的淳朴,宽释了我的不安。
  ⑻在他的工作室,有着大窗户的简朴的屋子,有完成的雕像,许许多多小塑样——一支胳膊,一支手,有的只是一只手指或者指节;他已动工而搁下的雕像,堆着草图的桌子,一生不断的追求与劳作的地方。
  ⑼罗丹罩上了粗布工作衫,因而好像就变成了一个工人。他在一个台架前停下。“这是我的近作,”他说,把湿布揭开,现出一座女正身像。“这已完工了。”我想。
  ⑽他退后一步,仔细看着,这身材魁梧、阔肩、白髯的老人。
  ⑾但是在审视片刻之后,他低语了一句:“就在这肩上线条还是太粗。对不起……”
  ⑿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滑过软和的粘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他健壮的手动起来了;他的眼睛闪耀着。“还有那里……还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下,他走回去。他把台架转过来,含糊地吐着奇异的喉音。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他捏好小块的粘土,粘在像身上,刮开一些。
  ⒀这样过了半点钟,一点钟……他没有再向我说过一句话。他忘掉了一切,除了他要创造的更崇高的形体的意象。他专注于他的工作,犹如在创世的太初的上帝。
  ⒁最后,带着舒叹,他扔下刮刀,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地把湿布蒙上女正身像上。于是,他又转身要走,那身材魁梧的老人。
  ⒂在他快走到门口之前,他看见了我。他凝视着,就在那时他才记起,他显然对他的失礼而惊惶。“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记了,可是你知道……”我握着他的手,感谢地紧握着。也许他已领悟我所感受到的,因为在我们走出屋子时他微笑了,用手抚着我的肩头。
  ⒃在麦东那天下午,我学得的比在学校所有的时间都多。从此,我知道凡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好而又值得的。
  ⒄再没有什么像亲见一个人全然忘记时间、地方与世界那样使我感动。那时,我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弛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
  ⒅于是,我察觉我至今在我自己的工作上所缺少的是什么——那能使人除了追求完整的意志而外把一切都忘掉的热忱,一个人一定要能够把他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没有——我现在才知道——别的秘诀。
1、给第⑶段中的拼音写出汉字。pì________美
2、从人物形象描写的角度体味文中划线句子,并作点评。
(1)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扔下刮刀,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地把湿布蒙上女正身像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易于弥散的思维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人还有很多,请你再举一例,并谈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雕塑家罗丹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你从这个启示中得到哪些教益?
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