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贬值的财富       ①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村里可是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乡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左邻右

永不贬值的财富       ①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村里可是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乡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左邻右

题型:期中题难度:来源:
永不贬值的财富
       ①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村里可是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乡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左邻右舍,张王李赵的婶子、大娘们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10元,他家8元地往我家里送钱,帮我筹学费。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着。
       ②但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启程。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喊:“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见了,赶忙去开门。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老人家一生没有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场,两眼便失明了。平常只好握着竹竿,摸索着向左领右舍要地瓜皮子度日。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1元钱,对我说:“山子呀,我这个瞎眼老婆子也没钱,这2元钱是我用地瓜皮子从小贩手里换来的,两毛钱一斤,我共卖了十斤,你别嫌少,添着买本书吧。”
       ③怎么,2元钱?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1元钱呀!望着这1元钱,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多么奸诈的小商人,他们竟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婆子!要知道,这十斤地瓜皮子,瞎婆婆要风里来,雨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哇——“怎么,你嫌少?”瞎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2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④许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1元钱,我却一直珍藏着。因为在我眼里,它已不再是普通的1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1、本文名为《永不贬值的财富》,表面上看这笔财富是指                      ,而实际是指                    
2、本文采用了                       的记叙顺序,在围绕“帮我筹学费”这件事上,略写了父老乡亲往我家送钱,详写了瞎婆婆来我家送钱。这样安排是为了                                               。
3、揣摩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的含义,说说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
(1)(瞎婆婆)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1元钱。
                                                                                                             
(2)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2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4、在第③段中,“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什么? 
                                                                                                          
答案
1、瞎婆婆给的“两元钱”或一元钱 / 取之不尽,用之不谒,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或者让我懂得了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2、倒叙 / 更好地表现出“永不贬值的财富”或主题表达的需要。
3、(1)说明瞎婆婆年事已高,动作缓慢,同时这也是瞎婆婆对这来之不易的“两元钱”作出重大决策的表现。
      (2)我被瞎婆婆的举动感动了,深知瞎婆婆送这“两元钱”的深情厚意,所以这是不能自已的表现。 4、都明白了瞎婆婆说的“两元钱”为什么会变成手中一元钱的缘由;或者明白了小商贩欺骗瞎婆婆,说好是两元钱,而实际只给了一元钱的事情。 (意思对即可)
举一反三
为我唱首歌吧……
[英]安德里安
      (1)柔和的阳光暖洋洋地洒进小小的病室,绿色的藤蔓爬上窗台,探头探脑的打量着病室里的7个孩子。 
      (2)在伦敦儿童医院,这7个小病人,除伊丽莎白外,全都患了不治之症。
      (3)伊丽莎白热爱音乐,热爱唱歌,她的歌圆润舒缓,婉转去动听。但她耳朵后面做了一个复杂的手术,一个月后听力就会完全消失,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了,这将使酷爱音乐的她前景更加悲惨。不过,在伙伴们面前,她从不唉声叹气,只是当她以为没有人看见她时,沉默的泪水偶尔才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两眼,扑簌簌地流在苍白的脸蛋儿上。
     (4)伙伴们为伊丽莎白的境况焦急不安,他们决定做一些事情使她快活。一天傍晚,孩子们带着一个秘密去见他们喜欢的朋友——护士柯尔比。
     (5)“你们想为伊丽莎白举办11岁生日音乐会?还有3周的时间,来得及吗?”
     (6)这时候,她看见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被感动了:“好吧,我来帮助你们!”
     (7)柯尔比找到了全市最著名的音乐辅导老师玛丽,玛丽老师感动地说:“好吧,我去,我去!”
     (8)在玛丽老师娴熟的指导下,孩子们每天练习唱歌,当然是在伊丽莎白接受治疗的时候。真是不可思议,仅仅3周的时间,柯尔比和玛丽老师就把6个快要死去的孩子组成了一支优秀的合唱队,尽管他们中没有一个具有出色的音乐天赋。
     (9)同样出色的是,这个秘密的保守也十分成功。在伊丽莎白生日的这天下午,当她坐在一辆手摇车里,被推进医院的礼堂时,她的惊奇显而易见,激动使她苍白、漂亮的面庞涨得绯红。她身体前倾,一动不动,聚精会神地听着。 
     (10)尽管我们都坐在离舞台仅3米远的地方,却仍然难以清楚地看见每个孩子的面孔,因为泪水遮住了我们的视线;但是,我们能够毫不费力的地听见他们的歌唱。在演出开始前,柯尔比告诉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伊丽莎白听力已经非常非常的微弱,因此,你们必须尽力大声地唱。”
     (11)音乐会获得到极大成功。伊丽莎白欣喜若狂,一阵浓浓的、娇媚的红晕在她苍白的脸上闪闪发光,眼里闪耀出奇异的光彩。她大声说:“这是我最最快乐、最最快乐的生日!”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又蹦又跳,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
     (12)谁都知道,这些患不治之症快要死去的孩子,要成功举办这次音乐会,得忍受多么巨大的病痛啊!我们这些人的心都快要碎了。这是我有生以来从未听过,也不希望再听到的无比动人的音乐。即使到了今天,倘若我闭上眼睛,仍然能够听见那每一个震颤人心里的音符。
     (13)如今,那6副幼稚的歌喉已经静默多年,那6名合唱队的成员正在地下安睡长眠,但在伊丽莎白记忆的耳朵里,至今仍然能够听见那6个幼稚的声音。这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声音。
       [注]:①扑簌簌(sù),形容掉眼泪的样子。
1、伙伴们做了一件什么事使伊丽莎白“快活”?从中表现出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2、揣摩名中划线词语,体会它们表达上有什么妙处。
(1)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清,不由自主地被感动了:“好吧,我来帮助你们!”
                                                                                                         
(2)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又蹦又跳,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声音”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12)段写出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3)和(11)两段中描写伊丽莎白外貌的文字,并说说这些文字反映出她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简要谈谈你读了这个故事后获得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川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笨拙的梦想
羽毛
       前不久,单位举办了一次“迎国庆、展风采”的职工演讲比赛,我也去当听众。
       一共20人参赛,每人演讲不超过5分钟,题目内容自拟。男选手们西装革履,女选手们小立领配A字裙,表情庄肃,严阵以待。上得台来,个个都是口若悬河,手势丰富,不是歌颂改革开放30年的大好业绩,就是畅谈精彩的北京奥运,热情勾画着人生美好蓝图……看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真有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概。
       第16个人上台了,是个肤色白净的女孩,穿着普通的套头毛衣,牛仔裤,还没开口,脸就红透了。她鞠了一躬,说:“各位老师好!同事好!我来自出版社的编辑部,还是小学三年级参加过一次诗歌朗诵,普通话不过关,还请大家多原谅!”
       不少人笑了,报以鼓励的掌声。
       对比其他的演讲者的镇定自若,她有些紧张,表情不太自然,耳朵根都羞红了。整个演讲过程,她的双手都紧紧抓着桌沿,仔细看看,右手还在微微颤抖……他们部门能说会道的大有人在,为什么选送了有点害羞的她?
       她的演讲主题也不是气势恢宏的,讲了自己如何从小镇女孩成长为京城白领,从风和日丽的南方来到风大干燥的北方如何生活。
       她工作两年了,最初的岁月是孤独艰难的。人生地不熟,约稿也很艰难,常常吃闭门羹。头一个月,她毫无业绩。“那天回家时,我十分沮丧,故意仰着头,怕眼泪掉出来。那一仰头,恰好看见铁灰色高楼背后的一角晚霞。多么美丽热烈的光芒啊--从落魄的失意,到浪漫的诗意,有时,只需要仰起头生活”。
       瞧,她仍有初涉人世的浪漫。那种微笑,浅浅拂过我的心房。刚参加工作时,我不是也如此乐观积极吗?
       最后一段,女孩谈到了自己的梦想时,稍微自然了些。
      “我喜欢纪伯伦的一句话:生命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激励;一切的激励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一切的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梦想……我的梦想,是成为京城一名出色的编辑,和一流作家为友,编辑一流的经典好书。我也相信,只要有梦,就走在通往幸福的路上。最后,谢谢大家!”
        她的手依旧紧抓着桌子,诚恳地再次鞠躬,然后,飞快地跑下了台。我的视线不由跟随着她,她低着头,脸红得像朵玫瑰花,用手捂着仍在怦怦跳的小心脏——多么可爱的玫瑰岁月啊,即使害羞也能无所忌惮地畅谈梦想!
       谁不曾做过梦呢?包括我,然而……最终大多数人只能成为世俗的平庸者。
       比赛完毕,当场宣布结果。一等奖归属于一位声情并茂的男生,不出大家所料。二等奖两名,居然有那名女孩——细想一下,也是众望所归,大家都在热烈鼓掌。
       之后的环节,是大赛评委对获奖选手进行简短点评。其中一位评委,是出版行业威名赫赫的人物,谈到这位女孩时不由笑了:“这位选手一上台就脸红,让人印象深刻。的确,她欠缺一些演讲姿态,在选手中显得有些紧张,甚至笨拙,但是她的眼神和言辞,充满丰沛真实的情感。”
       这就是她的获奖理由?
       评委又补充道:“今天,我们为这位有梦想的女孩颁奖,也是鼓励大家做梦,永远有梦。在无法拥有从容优雅的姿态之前,这样真诚、老实的姿态也能打动你的裁判,甚至,今后能打动你自己的命运之神!”
        这句话,如同一道雷电霹雳,闪过我麻木低沉的心空。
        工作六年,我已经陷入职业低谷:遭遇事业瓶颈,薪水一再降低。激情和精力消退,懈怠和疲倦日甚……在同班同学位居高位、买高档车、出国旅游的时候,我仍然是一名小小的码字工。没有活得优雅的权利。
        我奢谈梦想,徘徊在灰色地带。我也淡忘了真诚、老实的姿态,浮躁度日……
        看一眼那玫瑰花般的女孩,竟有些什么重新在我心中流转鲜活。不应该像她一样吗?执著地向梦想高地出发,将失意变成诗意,哪怕姿态笨拙,也要精神优雅。
1.结合文章内容,你认为女孩的“笨拙”具体表现在哪里?她获得二等奖的原因是什么?        
     答:                                                                                 
2.联系语境,说说你对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理解。
(1)二等奖两名,居然有那名女孩。细想一下,也是众望所归,大家都在热烈鼓掌。
      答:                                                                                 
(2)工作6年,我已经陷入职业低谷:遭遇事业瓶颈……
      答:                                                                                  
3.在塑造人物方面,本文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情等描写方法,请选择一处你认为描写人物最精彩的语句,指出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精彩语句:                                                                  
(2)描写方法及作用: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的?
     答: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妈妈的手
琦君

        忙完了一天的家务,感到手膀一阵阵的酸痛,靠在椅子里,一边看报,一边用右手捶着自己的左肩膀。儿子就坐在我身边,他全神貫注在电视的荧光幕上,何曾注意到我。我说:“替我捶几下吧!”
      “几下呢?”他问我。
      “随你的便。“我生气地说。”
      “好,五十下,你得给我五毛钱。”
       于是他几拳在我肩上像擂鼓似地,嘴里数着“一、二、三、四、五……”像放联珠炮,不到十秒钟,已满五十下,把手掌一伸:“五毛钱。”
       我是给呢,还是不给呢?笑骂他:“你这样也值五毛钱吗?”他说:“那就再加五十下,我就要去写功课了。”我说:“免了、免了,五毛钱我也不能给你,我不要你觉得挣钱是这样容易的事。尤其是,给长辈做一点点事,不能老是要报酬。”
       他噘着嘴走了。我叹了口气,想想这一代的孩子,再也不同于上一代了。要他们鞠躬如也地对长辈杖履追随,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作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老年人,第一是身体健康,吃得下,睡得好,做得动,跑得快,事事不要依仗小辈。不然的话,你会感到无限的孤单、寂寞、失望、悲哀。      
       我却又想起,自己当年可曾尽一日做儿女的孝心? 
       从我有记忆开始,母亲的一双手就粗糙多骨的。她整日的忙碌,从厨房忙到稻田,从父亲的一日三餐照顾到长工的“接力”。一双放大的小脚沒有停过。手上满是裂痕,西风起了,裂痕张开红红的小嘴。那时哪来像现在主妇们用的“萨拉脫、新奇洗洁精”等等的中性去污剂,洗刷厨房用的是强烈的碱水,母亲在碱水里搓抹布,有时疼得皱下眉,却从不停止工作。洗刷完毕,喂完了猪,这才用木盆子打一盆滚烫的水,把双手浸在里面,浸好久好久,脸上挂着满足的笑,这就是她最大的享受。泡够了,拿起来,拉起青布围裙擦干。抹的可没有像现在这样讲究的化裝水、保养霜,她抹的是她认为最好的滋润膏——鸡油。然后坐在吱吱咯咯的竹椅里,就着菜油灯,眯起近视眼,看她的《花名宝卷》。这是她一天里最悠闲的时刻。微弱而搖晃的菜油灯,黄黄的纸片上细细麻麻的小字,就她来说实在是非常吃力,我有时问她:“妈,你为什么不点洋油灯呢?”她摇摇头说:“太贵了。”我又说:“那你为什么不去爸爸书房里照着明亮的洋油灯看书呢?”她更摇摇头说:“你爸爸和朋友们作诗谈学问。我只是看小书消遣,怎么好去打搅他们。” 
       她永远把最好的享受让给爸爸,给他安排最清净舒适的环境,自己在背地里忙个没完,从未听她发出一声怨言。有时,她真太累了,坐在板凳上,捶几下胳膊与双腿,然后叹口气对我说:“小春,別尽在我跟前绕来绕去,快去读书吧。时间过得太快,你看妈一下子就已经老了,老得太快,想读点书已经来不及了。”
       我就真的走开了,回到自己的书房里,照样看我的《红楼梦》、《黛玉笔记》。老师不逼,绝不背《论语》、《孟子》。我又何曾想到母亲勉励我的一番苦心,更何曾想到留在母亲身边,给她捶捶酸痛的手膀? 
       四十年岁月如梦一般消逝,浮现在泪光中的,是母亲憔悴的容颜与坚忍的眼神。今天,我也到了母亲那时的年龄,而处在高度工业化的现代,接触面是如此的广,生活是如此的匆忙,在多方面难以兼顾之下,便不免变得脾气暴躁,再也不会有母亲那样的容忍,终日和颜悦色对待家人了。
       有一次,我在洗碗,儿子说:“妈妈,你手背上的筋一根根的,就像地图上的河流。” 
      他真会形容,我停下工作,摸摸手背,可不是一根根隆起,显得又瘦又老。这双手曾经是软软、细细、白白的,从什么时候开始,它变得这么难看了呢?也有朋友好心地劝我“用个女工吧,何必如此劳累呢?你知道吗?劳累是最容易催人老的啊!”可不是,我的手已经不像五年前、十年前了。抹上什么露什么霜也无法使它们丰润如少女的手了。不免想,为什么让自己老得这么快?为什么不雇个女工,给自己多点休息的时间,保养一下皮肤,让自己看起来年轻些?
       可是每当我在厨房炒菜,外子下班回来,一进门就夸一声“好香啊!”孩子放下书包,就跑进厨房喊:“妈妈,今晚有什么好菜,我肚子饿得咕嘟嘟直叫。”我就把一盘热腾腾的菜捧上饭桌,看父子俩吃得如此津津有味,那一份满足与快乐,从心底涌上来,一双手再粗糙点,又算得了什么呢?
       有一次,我切肉不小心割破了手,父子俩连忙为我敷药膏包扎。还为我轮流洗盘碗,我应该感到很满意了。想想母亲那时,一切都只有她一个人忙,割破手指,流再多的血,她也不会喊出声来。累累的刀痕,谁又注意到了?那些刀痕,不仅留在她手上,也戳在她心上,她难言的隐痛是我幼小的心灵所不能了解的。我还时常坐在泥地上撒赖啼哭,她总是把我抱起来,用脸贴着我满是眼泪鼻涕的脸,她的眼泪流得比我更多。母亲啊!我当时何曾懂得您为什么哭。
       我生病,母亲用手揉着我火烫的额角,按摩我酸痛的四肢,我梦中都拉着她的手不放——那双粗糙而温柔的手啊!
       如今,电视中出现各种洗衣机的广告,如果母亲还在世的话,她看见了“海龙”“妈妈乐”等洗衣机,一按钮子,左旋转,右旋转,脱水,很快就可穿在身上。她一定会眯起近视眼笑着说:“花样真多,今天的妈妈可真乐呢。”可是母亲是一位永不肯偷懒的勤劳女性,我即使买一台洗衣机给她,她一定连连摇手说:“别买别买,按电钮究竟不及按人钮方便,机器哪抵得双手万能呢!
       可不是吗?万能的电脑,能像妈妈的手,炒出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菜吗? (选自《三更有梦书当枕》)
       [注释]:①接力:方言,指点心。②外子: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1)滋(             )
(2)受(             )
(3)憔(             )
(4)暴(             )
2.结合语境,解释划线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于是他几拳在我肩上像擂鼓似地,嘴里数着“一、二、三、四、五……”像放联珠炮,……
                                                                                                                                                               
(2)我就把一盘热腾腾的菜捧上饭桌,看父子俩吃得如此津津有味,…… 
                                                                                                                                                             
3.“ 我生病,母亲用手揉着我火烫的额角,按摩我酸痛的四肢,我梦中都拉着她的手不放——那双粗糙而温柔的手啊”一句中为什么将“粗糙”和“温柔”两个词语并列使用?
                                                                                                                                                              
4.文章记叙了母亲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母亲在性格上有哪些优秀之处影响了“我”?
                                                                                                                                                              
5.文中“手上满是裂痕,西风起了,裂痕张开红红的小嘴”一句视角独特,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
                                                                                                                                                               
6.本文运用插叙的方法,以“我却又想起,自己当年可曾尽一日做儿女的孝心”一句引起回忆。请你从文中找出与之相照应的一句话,并说明其作用。
                                                                                                                                                              
7.作者在文中说:“给长辈做一点点事,不能老是要报酬。”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题型:吉林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父亲,你是座耸立的山
胡章平
     (1)小镇的汽车站到了。父亲放下肩上一直背着的我的行李,说道:“到学校给家里写信。”这是走了十几里山路后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我答应了声,木讷的父亲就再没开口,只是默默地看车来的方向,手中拿着我简单的行李。我从侧面看了一眼父亲,内心一阵酸楚。父亲太苍老了,但我却要离家远行去读大学,他那已经布满皱纹的脸上又不知要爬上几道皱纹了,我这长子能给这个家带来什么,弟妹小,母亲身体又不好。父亲肩上的担子……我忍不住又看了眼父亲瘦小有些干枯的身体,我担心他会被艰辛的生活压垮。车来了,我跳上汽车,父亲在扎得结实的行李上又仔细地察看一遍,挨个儿拍了拍,才递给我。我站在车门口,等着父亲还有什么话,但他只是眯着眼睛,看了我几眼,终于没说一句话。车开了,父亲还站在那儿,直到变成了一个黑点,被汽车掀起的漫天尘土裹住。
      (2)放寒假了,又回到了熟悉的山村熟悉的家。山村的生活依然重复单调,平平静静。父亲去山上干活还没回来,母亲正在屋内张罗着给鸡喂食。我没有听从母亲的话坐在屋里,找了把锄头上山去找父亲。
      (3)村子四周都是山,山上向阳的一面开垦着许多梯田。我忘了问父亲在哪座山上,只得一个个山去寻找。我爬上一道山梁,站在高处向四周张望,见对面一个山脊上有一个人正躬着腰。那背影是我十分熟悉的,远远看去,父亲显得那么瘦小,要不是正挥着锄头,真疑心那不过是山上的一棵树,-块石头,一点也不起眼。我走过去,父亲直起腰看清是我,笑着问:“回来啦?”“回来啦。”“回去吧?”“不,锄一会儿吧。”父亲便没再坚持,我又像从前在家一样跟在父亲旁边锄起地。山坡上很静,我们都没有说话,像从前干活一样,能听见有节奏的锄地声。
      (4)天渐渐黑了,山脚边的村子里炊烟袅袅,传来女人唤鸡和狗吠的声音。父亲站起身,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拍拍身上的尘土,说道:“回去吧。”我扛起锄头,沿着小路,慢慢向山脚走去。父亲走得很慢,头上的咖啡色毡帽上有些尘土,我几次想替他掸去,但终于停住了手,我不想打搅正在专心走路的父亲。
      (5)几年过去了,到了四年级,研究生考试开始报名了。但我却犯起了踌躇,左思右想总下不了决心,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那双疲惫的眼睛,还有几个年幼正在上学的弟妹的满是热切盼望的眼睛,然而放弃多年的心血……我有些濒于绝望了,但我终于决定回家去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对我的突然回家只略微有些惊讶,却没有问。吃过晚饭,收拾好后,父亲和我坐在厨房里的桌边,母亲在一旁纳着鞋底,小弟弟坐在旧桌边做他的作业。我艰难地开口了:“我想读研究生,特地回家来商量,我只是担心……”我没有说下去,看着眼前苍老的双亲,看看古旧被烟熏得昏暗的墙壁,我突然想骂自己。父亲长时间地沉默着,脸上仍是那平静的表情,母亲停止了纳鞋,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看看父亲,嘴张了几下终于没说。屋子里一阵凝固般地寂静,我的心悲哀起来,为父亲也为自己。
     (6)父亲打破了沉默,声音很安详:“考吧,别担心家里。”我刚想张嘴,父亲又说:“读书是好事,不能误了。坐了一天车,早点歇吧。”母亲纳鞋的声音又响起来了,屋内又沉默了。我没有再说什么,站起来向里屋走去。
     (7)第二天父亲送我上路了,我们一前一后走着,和第一次送我上大学一样,所不同的是,没背行李,但我却多了份重压。车来了,父亲道:“到学校好好考。”我使劲点点头。车已经开得老远了,我还能看见父亲仍站在那儿。
     (8)父亲,回去吧。
1.“父亲放下肩上一直背着的我的行李”句中,将“我的”去掉是否影响原意?为什么?
                                                                                                                                                       
2.“我忘了问父亲在哪座山上”干活,是“我”的粗心吗?
                                                                                                                                                       
3.在第⑤段中哪些文字说明了“我”的“踌躇”和开口的“艰难”?
                                                                                                                                                      
4.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新的认识,请结合生活经历谈谈。 
                                                                                                                                                           
题型:广东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只是一个普通人
      (1)圣诞节的下午,大雪纷飞,一位老妇人在雪中踽踽独行。
      (2)一对年轻的夫妇谈笑风生,抱着满怀的圣诞礼物,他们没有注意到那位老妇人。一位母亲领着两个孩子,在前往孩子祖母家的路上匆匆走过,他们也没注意到老妇人。一位牧师右手拿着《圣经》神气十足地走过去,像一个全副武装的基督战士。然而,他的思维定格在神圣的事情上,并没有留意到她。
     (3)如果这些人注意一下,他们就会发现那个老妇人没有穿鞋,光着脚走在冰天雪地里。她双手紧紧地攥着没有纽扣、破旧不堪的外套衣领,抵御寒风。
     (4)到了汽车站,她停了下来,弓腰驼背,红蓝相间的围巾裹在头上。她在等候去市中心的公交车。一位绅士拿着一个看起来挺重要的公文包,在她边上等车,不敢靠得太近。毕竟,她可能会有某种传染病。一个十几岁模样的女孩也在等车,她看了好几次老妇人的脚,但什么也没有说。
     (5)公交车来了,老妇人慢吞吞地、费劲地上了车,坐在司机身后靠边的座位上。绅士和女孩都冲到了车尾。与老妇人坐在一起的男人坐立不安,抚弄着大拇指。 
     (6)一个小男孩指着那个老妇人说:“快看呀,妈妈,那个老奶奶光着脚!”尴尬的母亲把他的手拽了下来说:“不要指着别人,蕾德鲁!那样不礼貌。”接着,她的目光投向了窗外。“她肯定有成年的子女,”一位穿着皮大衣的女士说,“她的孩子们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她有一种道德优越感,因为她把自己的母亲照顾得很好。一位老师坐在汽车的中部,扶着她膝上的礼物袋,对坐在她旁边的朋友说:“难道我们交的税还不够处理这种情况吗?”“人们应该学会存钱。如果她在年轻的时候存了钱,现在就不会受苦了,这是她自己的错。”一个衣着得体的年轻大学生补充说。
     (7)所有人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因为他们都发表了如此精辟的分析。
     (8)这些同胞对人漠不关心的态度,引起了一位善良商人的反感,他从钱包里取出一张崭新的20美元钞票,走过过道,上前塞进老妇人颤巍巍、满是皱纹的手中。“拿着,夫人,给您买双鞋。”老妇人点点头作为答谢。商人大踏步地走回自己的座住,对自己十分满意——因为他不是一个光说不做的人。
     (9)到了下一站,一个年轻人上了车。他穿着一件厚重的蓝夹克,脖子上还围着一条围巾,灰色的羊毛帽罩住了耳朵。一根线在他的帽子下绕着一直到耳朵里,与一个随身听连着,他的身体随着只有他自己能听到的音乐摇摆。付过车费后,他一屁股坐在一个靠过道的座位上,正好与老妇人斜对角。
     (10)但当年轻人瞥见老妇人光着的双脚时,他身体立刻停止了晃动,一下子僵住了。他的目光从老妇人那里移到了自己的脚上,他穿着一双崭新的、昂贵的名牌运动鞋。年轻弯下腰,开始解他的鞋带。他脱掉了他抢眼的新鞋子,又脱掉了袜子,然后在老妇人面蹲了下来。“夫人,”他说,“我看见您没穿鞋,那就把我的鞋给您吧。”慢慢地,轻轻地,他双手抬起老妇人那长着厚茧的双脚,把自己的鞋袜给老妇人穿上。老妇人使劲地点点头表示感谢。
     (11)汽车到了下一站。年轻人下了车,光着脚走在雪地里。乘客都涌到窗前,看看他光脚艰难地在雪地里走远。
     (12)“他是谁?”一个人问道。
     (13)“他一定是一位先知。”一个人说。“他一定是个圣人,”另一个人说。“他一定是位天使。”又有一人说。
     (14)但那个指过老妇人的小男孩说:“不,妈妈,我看得很清楚,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1.阅读选文后,补全故事情节。
(1)                                                 
(2)老妇人乘车,众人反感漠视。
(3)                                                
(4)年轻人赤脚下车,众人揣测赞叹。
2.选文第(1)段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9)段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你觉得小伙子“普通”吗?为什么?
题型:北京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