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5题。爱从未停止张翔        ①那天,我在小区门口的理发店里理发,遇到了那个满头银发的老人。        ②那个老人我是认得的,姓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5题。爱从未停止张翔        ①那天,我在小区门口的理发店里理发,遇到了那个满头银发的老人。        ②那个老人我是认得的,姓

题型:福建省月考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5题。爱从未停止
张翔
       ①那天,我在小区门口的理发店里理发,遇到了那个满头银发的老人。
       ②那个老人我是认得的,姓刘,据说是汽轮机厂的退休员工,就住在我们隔壁的小区。以前我下班的时候,经常能碰到他,他总是很悠闲地坐在小巷里跟老人们下象棋,他的笑声总是很爽朗。尤其是那稀疏银白的头发特别惹眼。那头发白得发亮,每次有车从小巷中飞驰而过,他的头发就像风中的麦浪一样飘了起来。让人不禁开始羡慕起这迟暮的美好。
       ③然而,有一天他来到理发店,要店老板将他的头发染成全黑。我暗自有些吃惊和惋惜,就连店老板都有些惊讶,问他:“您老要染成全黑?染成薄黑行不?”
       ④老人很坚决地说:“要全黑!”
       ⑤店老板笑着说:“好的!全黑就全黑,保证让您年轻二十岁!”
       ⑥老人的脸上浮起一丝笑意,说:“这样最好,越年轻越好!”
       ⑦店老板哈哈地笑了起来,问:“您老这是老来少啊,是不是要搞银婚纪念啊?”
       ⑧老人没有回答,只是微微地笑了笑,很神秘的样子。倒是我们周围的人听了这句话,忍不住笑了起来。 
       ⑨自从老人染了头发之后,我下班是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也许他的白发变成黑发,不再那么醒目了吧。
       ⑩直到有一天,我又见到了他。 
       那天,我去附近的一个工地办事。办完事后,我在工地的简易房门口站着抽烟。这时,我看到了远处一个捣砂浆的人,那身影怎么这么眼熟?我远远地凝视着他,我看到他咬着牙在捣着砂浆。办事的工头问我看什么,我指着那个身影问:“那个人叫什么?” 
       工头说:“那个人,大刘啊!怎么,你认得?”
       “大——刘?”我看着这个约莫四十来岁的工头,猛然悟到了一点什么,就在我准备回避的时候,工头已经喊了一声:“大刘——” 
       我看到他丢下工具走了过来,他摘下草帽看到我时,眼神慌乱起来,顿时手足无措。 
       我连忙憋出了一句话:“大——刘,你不认得我了?”
       他马上会意,一把拉住了我的手,说:“小张啊……” 
       我离开的时候,他送我出了工地,欲言又止。待我身边无人的时候,他吞吞吐吐地说:“小张,谢谢你,请你继续保守这个秘密。我孙子得了重病,家里有些紧,我……我想出来多赚两年钱……”
       我转头看见他眼角已经凝了一颗泪珠,于是连忙点头,勉强地微微一笑,眼角也有些湿润了。我拍拍他身上的尘土说:“那您多保重!” 
       工地上已经有人在向这边吼叫了,他望着我不停地点着头,像内心在颤抖,又像是想确认什么,然后,扭头回去了。在他踏进工地大门的时候,我看到他苍老而疲惫的身影忽然挺了挺,然后径直跑了进去…… 
       那一刻,隆隆的机器声响了起来,他白发苍苍和黑发满头的样子在我的眼前交替出现,继而模糊起来……
       回去的路上,我想:原来在这个世界上,有人真的不会老去,因为他的白发可以染黑,因为他的工作可以重来,因为他的心永不放弃,因为埋藏在他心中的爱从未停止!(选自《人生与伴侣》2008年12月上)
1、文中主要叙述了老人的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事例一:                                                                                                
     事例二:                                                                                                
2、第段写道:“我看着这个约莫四十来岁的工头,猛然悟到了一点什么”,联系全文,想想“我”究竟悟到了什么?
                                                                                                                                   
3、第段写道:“他摘下草帽看到我时,眼神慌乱起来,顿时手足无措。”,老人见到“我”时,为什么会显得“眼神慌乱”、“ 手足无措” 呢?
                                                                                                                                   
4、请从下面两句子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的点评。
      A.那头发白得发亮,每次有车从小巷中飞驰而过,他的头发就像风中的麦浪一样飘了起来。让人不禁开始羡慕起这迟暮的美好。
      B.在他踏进工地大门的时候,我看到他苍老而疲惫的身影忽然挺了挺,然后径直跑了进去……
                                                                                                                                  
5、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谈谈你对亲情的感悟联想。写一则8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有一位母亲给孩子留下了短信。这位母亲双膝跪地、双手撑地,用脊梁为她三四个月大的孩子挡住了垮塌的房屋。在离世前她用手机给孩子留下短信:“亲爱的宝贝,如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永远爱你。”
                                                                                                                                  
答案
1、事例一:老人到理发店要求把满头的银发染成全黑。
     事例二:为了给孙儿治病,老人到工地打工。
2、“我”悟到了老人先前把头发染黑,是为了让自己显得年轻,以便于找到工作。
3、老人担心“我”如果说出他染发的秘密,会让他失去这份工作,不能继续挣钱为孙儿治病。
4、参考示例:这句话通过“头发”这一细节描写,运用了“白得发亮”、“飘”等词,展现了一位满头银发老人的飘逸形象,“羡慕”则从侧面反映了老人银发的魅力,也为下文写众人对老人要求把银发染黑的不解与惋惜作了铺垫。
5、“略”
举一反三
那个孩子
朱萍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小的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孩子懊悔,为什么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父母哪怕是医生或是老师也好啊。于是孩子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果然,孩子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 
     孩子早晨醒来,母亲和邻居正拉家常,嗓门很高,充满喜悦和激动,说孩子如何如何有出息。孩子很烦,他忽然感到这个家的狭窄,还有粗鲁。他心头火起,冲到厨房,大声对母亲说:“你怎么这么烦?”母亲炒菜的手一下子僵在那儿。孩子发过火以后又回到了房里。母亲一如往常地炒菜,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出的滞重。这一刻,孩子很后悔自己对母亲的态度。但他是个沉默的孩子,从来不会说抱歉的话。  
        父母就要送孩子上火车去外地了。孩子本来不要父母送的,但或许是因为那一次他对母亲莫名其妙地发火以后,心里总有歉疚,便同意父母和他同去了。  
       父母好像得到恩赐一样,非常兴奋。但不敢把这种兴奋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只在边上听孩子和同学高谈阔论,不插一句嘴,生怕惹笑话,让孩子没面子。父亲承担了泡水的任务,这些同学的茶杯都是他给装满水的。他一趟趟地跑开水房。几个同学开始过意不去,后来就无所谓了。孩子本来也无所谓,但看到同学以略带轻慢的口气和父亲说话,就有些愤怒,有些酸,还有一些……大概是来自血缘的天然亲密,让他觉得自己受到侮辱似的。在下一个同学让父亲去开水房时,他坚决地冷冷地说:“你自己去。”那个同学怔了一怔。父亲看有些僵,忙说:“我来我来。”“不,让他去,他有手有脚,为什么不去?”孩子一点儿都不让步。那个同学便自己去了。在后来的旅程中,孩子还和同学一起打牌,父亲还为同学打开水,但这些同学变得很客气了。孩子好像第一次明白,同学对父亲的尊重来自他对父亲的尊重。望着相依相守的父母,他心里涌起了一股怜悯和抱歉,还有杂七杂八包含在一起的感情。 
     到了学校,父母很起劲儿地帮他报名找宿舍。他又觉得他们烦了,说了他们几句。他们也不回嘴,还是很起劲儿地跑前跑后。到了宿舍,父亲帮他挂帐子,把床量了又量,孩子觉得烦,还有些害羞,好像他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似的。母亲说:“这床没有护栏,你晚上会不会摔下来啊?”他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便不回答。母亲又说:“你翻身小心些啊,你小时候曾经从床上滚下来过,把我吓死了。不过你嘴馋,看见手里还捏着吃的,便哭都不哭了。”孩子那一刻心变得很软,他想在他那样小的时候,必定很依恋父母,会笑着往父母怀里钻,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嫌这嫌那的。他的父母那时必定还很年轻,有乌黑的头发和活泼的笑。他看了看母亲掺着银丝的头发,心更加软了。便说:“我会当心的,我不会掉下来的。”母亲好像就等他这句话似的,神情一下子放松了。  
        孩子让他父母去招待所住。父母嫌贵,说不远的一个地下室很便宜,才4块钱一张床。孩子一定要他们去住招待所。最后发了火,他们才很不情愿地去住了。 
     第二天母亲告诉孩子,招待所有热水洗澡。“我和你爸洗得很舒服。好久没洗过这么舒服的澡了。”母亲的表情很舒畅。父亲却很紧张地告诉孩子,说其他学生家长说,食堂饭菜很差,“你千万不要省啊!”父亲说,“人是铁饭是钢,你吃不惯就到外面去吃,不要心疼钱,知道吧?”孩子答应了,父母就有些放心有些不放心地乘火车回去了。  
       晚上,孩子无论如何睡不着。他想洗了一个热水澡便如此快活的母亲,想殷殷关照他的父亲。孩子的家庭条件不太好,父母平时都很节俭。他们是那样平常,但是这世上最爱他的就是这两个人,贴心贴肺地爱他,甚至忍受他的不耐烦、冷淡。他想像、崇拜明星啊,市长啊,甚至医生啊、工程师啊,他在他们眼里什么都不是。但他小人物的父母,那般那般地爱他,爱得那样深。孩子又哭了,哭得好伤心。         后来,孩子长大了,工作了,有了一点成绩。他知道,他的这些成绩一半是给父母的,让父母可以骄傲。但孩子表面上对父母还是淡淡的,偶尔的关心也是粗着嗓门,但心里却很爱很爱他的父母。那种爱,或许与生俱来藏在心底,只是那个夏日方才浮出水面。
       那个孩子是他,是你,是我。(选自沈阳出版社《我曾把春天丢了》2003年4月版)
1.选文形象地描写了孩子成长的过程。请根据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母亲嗓门很高地和邻居说话时,孩子                          ;父亲给同学倒水受到轻慢时,孩子                                                                                 时,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心软了;父母殷殷关照乘车回去后,孩子                                                。
2.孩子对父母由烦到尊重的情感变化缘于哪件事?请把文中表现这一变化的句子写在下面。
                                                                                                                                                            
                                                                                                                                                           
      
3.简要概括文中父母的性格特点。
                                                                                                                                                           
                                                                                                                                                           
    4.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划线词的含义。
(1)母亲一如既往地炒菜,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出的滞重。
                                                                                                                                                            
(2)母亲的表情很舒畅。 
                                                                                                                                                                                    5.文章表现手法独特,虽然通篇都以孩子的视角叙写故事,但结尾却说:“那个孩子是他,是你,是我。”如果将这句话改为“那个孩子是我”好不好?为什么?
                                                                                                                                                           
                                                                                                                                                          

6.从文中孩子的情感经历中,你一定明白了许多道理。请把你的理解和感悟简要地写在下面。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一生最爱你
常草
       ①亲情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难割舍的,也是我们最重要的感情,在这个物欲泛滥的世界里还存在那么一部分真挚的情感的话,那就是亲情,所以你永远是我一生的最爱!
       ②家在一个偏僻的山村,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我有一个小我3岁的弟弟。有一次我为了买女孩子们都有的花手绢,偷偷拿了父亲抽屉里5毛钱。父亲当时就发现钱少了,就让我们跪在墙边,拿着一根竹竿,让我们承认到底是谁偷的。我被当时的情景吓傻了,低着头不敢说话。父亲见我们都不承认,说,那两个一起挨打。说完就扬起手里的竹竿,忽然弟弟抓住父亲的手大声说:“爸,是我偷的,不是姐***,你打我吧!”父亲手里的竹竿无情地落在弟弟的背上,肩上,父亲气得喘不过气来,打完了坐在炕上骂道:“你现在就知道偷家里的,将来长大了还了得?我打死你这个不争气的。”当天晚上,我和母亲搂着满身是伤痕的弟弟,弟弟一滴眼泪都没掉。半夜里,我突然嚎啕大哭,弟弟用小手抚着我的嘴说,姐,你别哭,反正我也挨完打了。 
       ③我一直在恨自己当初没有勇气承认,事过多年,弟弟为了我挡竹竿的样子我仍然记忆犹新。那一年,弟弟8岁,我11岁。
       ④弟弟中学毕业那年,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同时我也接到了省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天晚上,父亲蹲在院子里一袋一袋地抽着旱烟,嘴里还叨咕着,两娃都这么争气,真争气。母亲偷偷抹着眼泪说争气有啥用啊,拿啥供啊!弟弟走到父亲面前说,爸,我不想上了,反正也念够了。父亲一巴掌打在弟弟的脸上,说,你咋就这么没出息?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你们姐俩供出来。说完转身出去挨家借钱。我抚摸弟弟红肿的脸说,你得念下去,男娃不念书就一辈子走不出这穷山沟了。弟弟看着我,点点头。但是我已决定放弃上学的机会了。
       ⑤没想到第二天天还没亮,A弟弟就偷偷带着几件破衣服和几个干馍头走了, 在我枕边留下一个纸条:姐,你别愁了,考上大学不容易,我出去打工供你读书。 
      ⑥我握着那张字条,趴在炕上,失声痛哭。那一年,弟弟17岁,我20岁。
      ⑦我用父亲满村子借的钱和弟弟在工地里搬水泥挣的钱终于读到了大三。一天我正在寝室里看书,同学跑进来喊我,梅子,有个老乡在找你。怎么会有老乡找我呢?我走出去,远远地看见弟弟,穿着满身是水泥和沙子的工作服等我。我说,你咋和我同学说你是我老乡啊?
       ⑧他笑着说,你看我穿的这样,说是你弟,你同学还不笑话你?
       ⑨我鼻子一酸,眼泪就落了下来。我给弟弟拍打身上的尘土,哽咽着说你本来就是我弟,这辈子不管穿成啥样,我都不怕别人笑话。
       ⑩B他从兜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用手绢包着的蝴蝶发夹,在我头上比量着,说我看城里的姑娘都戴这个,就给你也买一个。我再也没有忍住,在大街上就抱着弟弟哭起来。那一年,弟弟20岁,我23岁。 
      一次回家,看到家里掉了多少年的玻璃安上了,屋子里也收拾得一尘不染。我问妈,咋把家收拾得这么干净啊?母亲老了,笑起来脸上像一朵菊花,说这是你弟提早回来收拾的,你看他手上的口子没?是安玻璃时划的。
      我走进弟弟的小屋里,看到弟弟日渐消瘦的脸,如同干瘪的丝瓜,心里很难过。
      我给他的伤口上药,问他,疼不?
      他说,不疼。我在工地上,石头把脚砸得穿不了鞋,还干活呢……说到一半就把嘴闭上不说了。 
      我把脸转过去,哭了出来。那一年,弟弟23岁,我26岁。
      几年后,在弟弟的婚宴上有人问他,你最敬爱的人是谁,他想都没想就回答,我姐。我说,我这一辈子最感谢的人是我弟。在我最应该高兴的时候,我却止不住泪流满面。(摘自美文阅读网,有删改)
1.本文按照________顺序,以“我的哭”为线索,抒写了今人感动的姐弟情。请你阅读全文,在横线上填入准确的词语,完整表现“我”对弟弟的感激之情。
                             →                         →抱着弟哭 → 转身而哭
2.弟弟骗父亲和“我”同学的原因各是什么?
      ①骗父亲的原因是                                                                                              
      ②骗“我”同学是                                                                                              
3.文章的题目是“一生最爱你”,谈谈你的理解。
                                                                                                        
4.弟弟是个言语不多的人,但他的形象却感动着我们,请赏析文中的划线句子。
                                                                                                        
题型:山东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那枝枯萎的康乃馨
       在我的日记本里夹着一枝枯萎的康乃馨,那是5年前的母亲节,我为母亲准备的礼物。
       那年我刚从乡村到县城读书,从同学们的谈论中我得知,母亲节最好的礼物就是送一枝康乃馨。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已经很懂事了,知道父亲身体不好,家里的重担都压在母亲单薄的肩上,供我和姐姐上学很艰难。生平第一次我做出决定,要像城里的同学那样,在母亲节,送一枝康乃謦给我劳累的母亲。我不禁为这个决定而自豪,于是提前两周我就开始节食了。
       母亲节那天的阳光特别灿烂,中巴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不停,我只得小心地把花捧在胸前,生怕把它弄坏。康乃馨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我多想此刻就让这丝清香飘到母亲的身旁,让它表达孩儿的一点心意;但母亲是一个十分节俭的人,我该怎样和她说呢?经过几个小时的漫长的煎熬,总算到站了。
       下了车,走了好长一段山路,那熟悉的村庄才映入眼帘。为了避免不知情的人笑我一个大男孩还买花,于是,我把康乃馨藏入书包里。刚到村口,恰好碰到母亲从地里回来,背上背着沉重的柴火,手里还拿了两把锄头,不用说有一把是帮父亲拿的。中午天气很热,现在才回家吃饭,想必地里的活儿一定很多。看着母亲疲惫的身影,想到节日中的她还是跟往常一样忙碌,我不禁鼻子一酸,连忙跑过去接锄头。母亲乍一见我,先是愣了一下,接着紧张地问道:“二娃!怎么回来了,没钱花了吗?”我忙摇头说:“不是,我是回来看您的。”母亲这才舒展开眉头正色道:“看啥子哟,车费蛮贵的!快去后面接你爸爸,让他歇会儿。”说着又把锄头从我手里拿了回去。看着母亲满是汗迹的脸庞,一身粗布衣服,沾满泥巴的布鞋,想到此刻城里那些母亲正在孩子的陪同下逛公园,(a)心里又充满了酸涩。要不是为了送我到城里最好的学校上学,母亲也不会这样辛苦。今天是母亲节,在我看来,就算把花店的康乃馨全买来,母亲也是受之无愧的。
       那段时间正是农忙,到了晚上母亲才闲下来,在院子里乘凉的时候,我刚准备把康乃馨拿来送给母亲,她却摸着我的头说:“二娃,头发这么长了,妈妈给你剪一剪,这样又可以省下3块钱来自己用了。”我无奈地笑笑,母亲的理发技术很业余,可这10多年来,她从我头上也练出了些手艺,虽然没有城里师傅剪得好,但笑我“发型”的人也不如小时侯多了。看我有些不乐意的样子,父亲在一边指着自己的头插话说:“去吧,你母亲的技艺又提高了不少呢。”我只好坐下,母亲一边剪一边又唠叨开了:在学校要好好学习,钱要花在刀刃上;又说今天我不应该回来,往返的车费就够我一周的生活费了……(b)我听着听着,泪水情不自禁的润湿了双眼:“妈,我没有乱花钱,今天是母亲节,我真的是专门回来看您的,难道这也错了吗?”母亲的剪刀在我头上停了好一会,我不敢回头,但是我猜想她脸上肯定满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出乎意料的,母亲没再责怪我,只是轻轻地叹了一声,语重心长地说:“二娃,只要你惦记着妈就行了,咱们家不兴这个,什么母亲节,只要你有出息,天天都是妈妈的节日。”
       那天,我最终没有把从城里带回来的康乃馨送给母亲,因为从那轻轻的叹息声中,我体会到自己并未真的懂事,也没能读懂母亲的心,爱有许多种,但亲情却尽在不言中。或许对别人而言,母亲节送一枝康乃馨意味着温馨,但对于我来说却意味着不成熟。
       我把那枝康乃馨夹进了日记本,并在旁边写了一句话——献给深爱着我的母亲。以后每年的母亲节,我都会把那枝枯萎的康乃馨翻出来看看,每一次耳边都萦绕着母亲那句朴实的话:“只要你有出息,天天都是妈妈的节日。”
1、第三段划线词“总算”一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2、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的(a)(b)两处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
    (a)处:                                                                                                                                       
    (b)处:                                                                                                                                       
3、第六段写“但对于我来说却意味着不成熟”,句中“不成熟”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4、如果那天我把康乃馨拿出来交给母亲,你认为母亲会有怎样的表现?为什么?
                                                                                                                                                           
5、读了本文,你对怎样表达爱母之情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天使的声音
       ①当我第一次教女儿使用“谢谢”这个词的时候,她好奇地问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这是一种礼节。”“什么是礼节?”“礼节就是各种惯用形式。”我用字典上的解释来敷衍她,然后很快岔开了话题。“大人们的事情,我老是想不明白。”女儿叹了口气,没有再问下去。不过,从那以后,她还是很乖地在各种场合说着“谢谢”。
       ②一天下午,过马路的时候,她突然问:“是不是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都应该说声‘谢谢’?”“那当然!”,穿过斑马线,她拉住我的手,让我在路边站住,问道:“那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谢谢警察叔叔为我们指挥交通?”“是的。”“可是,他每天指挥这么多人,为什么却没有一个人去谢谢他呢?”“因为没有人认为有这个必要。”我真想这么说,然而想了想,还是笑到:“因为他要工作,要是每个人都跑去谢他,他还怎么工作呢?”“可是,好多天好多夭,我都没有看见一个人去谢谢他呀!”女儿郑重地说。“妈妈,我想谢谢他。”“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去谢他。”我小心地斟酌词语,“要是这么说,我们要感谢的人就太多了。纺织工人为我们织衣料,我们应当感谢;老师教我们知识,我们也应当感谢;医生为我们看病,我们也要感谢。这一辈子要谢的人,谢都谢不完了。”我又好笑,又担心,又充满了不耐烦,可是我又能怎么时她讲,告诉她“这是个功利世界,你谁都没有必要去感谢”,我不能。
       ③“妈妈,其实我一直想谢谢您。”女儿突然说。望着她小小的面容,我突然意识到了自己对“谢谢”这个词的理解和使用一向是多么呆板和可笑。多少年了,我已经不懂得“感谢”的核心意义了。我所谓的感谢不过是一个单纯的社交词语。它是一蓬覆盖在实惠和利益上的轻飘的茅草,微风一吹,就会全裸出冰冷的钢筋骨架。
       ④谢谢,为什么要感谢?你为我做了什幺呢?你给我多少好处?你能帮我什么忙?你为了我,还是为了你自己?紧张而繁华的生活渐渐让我们淡漠了一切、怀疑一切、利用一切、也玷污了一切。我们不知感恩,没有激情,机械地随波逐流。我们常常感叹找不到葜.实的东西,却不明白是我们心中的噪音,掩盖了耳边天使的歌声。
       ⑤“妈妈,我可以向他说声谢谢吗?”女儿又问,“可以,不过要等他换过岗。”我认真地答应她,她高兴地点了点头。
       ⑥我们站在路边的柳树下等了半个小时,那位警察终于下岗了,我领着女儿走到他的面前。“什么事?”他问。““我要谢谢你,你指挥交通太辛苦了。”女儿说。警察愣愣地看着我们。许久,他“噢”了一声,笑道:“你看,你看,这有什么,这有什么,天天这样的,天天这样的。” 
        ⑦我们默默地走在街上,我忍不住对女儿说:“妈妈也想谢谢你。”“为什么?”“不为什么也可以谢的。”我说。
        ⑧是的,不为什么也可以感谢的。或着说为了爱,为了感觉,为了彼此存在的需要,为了一些简单而朴素的事情,甚至仅仅为了活着本身,我们就可以有无数感谢的理由。而我之所以感谢女儿,也许仅仅是因为她的话语,像是出自天使的声音。
1.标题“天使的声音”,在文中有哪些含义?
                                                                                                                                                           
2.“我”第一次教女儿使用“谢谢”这个词的时候,用字典上的解释来敷衍她;女儿要向警察叔叔说声“谢谢”的时候,“我”却认真地答应了她。“我”的态度为什么变化如此之大?
                                                                                                                                                             
                                                                                                                                                             

3.女儿是怎样理解和使用“谢谢”这个词的?由此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很有表现力,请联系具体内容赏析该句的表达效果。 
                                                                                                                                                             
5.阅读本文。联系生活,请你说说对“感谢”的核心意义的理解。
                                                                                                                                                            
题型:山东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手铜
       在实验中学教毕业班的老师,人人都有自己的***手锏。正因为这样,才任教两三年的姚老师,就被调到毕业班任课并兼班主任。
       这天,全县的语文老师都来听姚老师的公开课。上课时同学们反应热烈,积极参与,一个个踊跃发言,气氛十分活跃,可以说是一节非常成功的示范课。但是,就在这时,姚老师发现我们班的王小路正低着头往抽屉里看什么,看得很专心,一时间似乎把这节语文课都忘了。于是,她沉着地点名:“王小路,请你站起来。”
       王小路毫不在乎地站起来,手中竟然还拿着一个本子,那分明是一本代数作业本。 
       姚老师说:“小路,你对老师这一节课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吗?”我们都很惊讶,一般的老师是不会这样问的,这好像在暗示学生来挑老师的毛病。小路要是真说对你的课不满意,你不是给自己制造麻烦吗?王小路看看四周,低下头不说话。
      “没关系,大胆说出采,只要你讲真心话,其它一切都无所谓。”
      “我对这一节课非常满意,姚老师。”
        姚老师感到意外:“那你上课怎么还做小动作呢?”
        王小路说:“我没有做小动作,我是在做数学作业”说完还扬了扬数学作业本
       “为什么要在语文课上做数学作业呢?”姚老师问。
       “老师,我不是每节语文课都做数学作业的。这一次我做数学作业,是因为昨天上数学课我妈有病,我请假耽搁了。”
       姚老师想了想,让王小路到讲台上,给了他两段粉笔,说:“你左手在黑板上画个方框,右手在黑板上画个圆形。注意,两只手要同时动作同时开始,同时结束。”
       听课的老师发出了细微的议论声,我们发现本校校长、教导主任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王小路走到黑板前,两只手同时动作,一手画方,一手画圆,居然同时画完,没有一点破绽!我们都睁大眼睛,一会儿看看王小路,一会儿看看姚老师。在下边听课的老师也发出了窃窃私语声。
       姚老师灿烂地笑了。她说:“小路,那么你是说,这节语文课你也完全掌握了?”王小路站了起来,他把这节课的时代背景、重点词语、佳句赏析、意境感悟说了一遍,简练而又全面。姚老师得意地走下讲台,来到王小路的课桌前,拉着他的手高兴地说:“好,好!小路,你有特殊的才能!对你就应该用特殊的教学方法。同学们,多条大路通罗马,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具有某种才能,一定要珍惜,千万不要放过!但是,如果你不能一手画圆一手画方,那么,还是要专心致志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课堂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1.读完全文,请你说说姚老师的***手锏是什么?
                                                                                                          2.文章以“课堂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结束,“热烈的掌声”包含的意思是什么?
                                                                                                           
3.“王小路看看四周,低下头不说话”,请你揣摩当时王小路的心理。 
                                                                                                           
4.读了本文,你一定会喜欢姚老师的,请你谈谈对她的评价。
                                                                                                            
5.批注是一种良好的读书方法。仿照文中例句,给文中划线的语句和自选句作点评。
     语句:姚老师灿烂地笑了。
    我的点评:                                                                                        
    自选句子:                                                                                        
    我的点评:                                                                                        
题型:山东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