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18分)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文言文阅读(18分)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18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 填空(3分)
《狼》选自《             》,作者                     (朝代)文学家。
小题2: 给加点字注音(2分)
屠大(     )  目似(     )  刻(     )  狼亦矣(     )
小题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行甚远                               ② 其一坐于前                  
③ 屠自后断其                         ④ 有剩骨                      
小题4: 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恐前后受其盖以诱B.一狼得骨有剩骨
C.暇甚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复投亦毙
小题5: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2分)
②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分)
小题6: 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3分)     
答案

小题1:(3分)《聊斋志异》蒲松龄 清
小题2: jiǒng    míng  qǐng  xiá 
小题3:(4分)①紧跟着 ②像狗一样 ③大腿④“止”通“只”,只有 。
小题4:  D(2分)
小题5:(4分)①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②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小题6: (3分)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名著名篇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词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判断。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小题3:
试题分析:先要大到了解全文的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如本题中“止”通“只”,“股”为古今异义,“犬”为名词作状语。
小题4: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各句中字词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用反选排除法,A项“敌”一为“攻击”一为“敌人”,B项“止”一为“停止”一通“只”,C项“意”一为“表情”一为“想”,故选D。
小题5: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积薪”“ 苫蔽”“ 黠”“变诈”“几何”,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6: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所记,抓住最后一句话,从运用“智慧”这个角度来谈。
举一反三
(一) (15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4分)
略无                                夏水                         
王命急宣                              乘御风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小题3: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出三峡的什么特点?(2分)
小题4:作者在描绘春冬之景时语言隽永,耐人寻味,试对其进行赏析。(2分)
小题5:三峡适合修建大型水力发电站,请你在文中找出依据填写下表。(3分)
理由
原因(先找出原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说明)
水量大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见水流速度迅猛。
落差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识记:根据提示按照课文内容填空。(13分)
1、《桃花源记》的作者用                          两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源中老幼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在《陋室铭》一文中,作者写出了自己在陋室之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之后又以                    两句抒发了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写景只有一句:                    、                。但却让人感觉清丽恬淡,实在是描写月色的绝佳之句。
2、杜甫诗之沉郁是他的主要诗歌风格,《春望》中                         两句以物写情借物抒情,感情哀婉沉痛。《使至塞上》                           一联是描写边塞风光的千古名句,读起来让人如临其境。《秋词》一诗的作者有别于一般诗词作者逢秋伤怀的情感,表达了:                          的乐观豪迈之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7分)
外婆的小河
谢志强
①“前边有一条小河。”外婆肯定地说。
②外婆昨天从乡下来到我们这里。她几次捎口信,说要到城里来,可乡下家里那一摊子又放不下,不放心哟。其实她无非是替晚辈操持零碎家务。养鸡养鸭,烧饭炒菜,都是她做媳妇起就忙乎着的事情,她却像头一回做那样新鲜、认真。我知道,农村那个院落门前淌过一条小河,她常在小小的河埠头洗菜、淘米、浆衣。
③“这是在城里,哪里有小河?”我懒懒地说。我猜她幻觉中仍惦记着乡村那条伴随着她生活的小河。我现在的住宅小区坐落在近郊,据说早先是一片菜畦。近几年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已辨别不出本来的面目了,像宣纸上滴落了一团颜料,迅速地浸润开来。
④外婆坚持道:“没错,是有条小河。”我笑了,说:“外婆,我已在这住了四年了,还没发现什么小河。何况,也不需要什么河,用水,拧开自来水龙头,水就会出来。”
⑤外婆走到阳台,似乎真看见了那条小河。可是,她面前耸立着楼房,楼房前边露出另一幢楼房的墙影,但她仍说:“是有条小河。”我不再跟她争辩,我每天出入这片新村,再熟悉不过了,我说:“大概……该有条小河吧。”
⑥外婆的目光仿佛要穿越楼群,她没回头,说:“一定有条小河,早晨,一个老太太端着一面盆衣裳往前头去了呢。”我倒是对断水特别敏感,关心的是一旦停水,楼内便陷入瘫痪,自来水已成了城市的血液,偶尔停水,会弄得我们束手无策,怨声载道。我想,这是城市的脆弱之处。我便说:“那位老太太的家大概没有自来水,她到邻家去洗衣服。”外婆回过头,像是讨厌一个孩子无知的固执——我儿时常领教外婆这种神情,说:“可老太太就住在旁边这栋楼里,我看见她走出走进。”
⑦我心不在焉地说:“那又能说明什么呢?”外婆长长地叹了口气。外婆是位威严却又不失随和的老人,她不再使用昔日的权威了,这大概与她初入城市的不适应有关吧!
⑧晚餐后,外婆要我陪她出去走走。是呀,我怎么忘了,一个闲不住的老人,整天待在混凝土建筑物里,到底憋闷得慌。外婆指指前边,说往那走走。我说:“那边是郊区,我也不大去。”外婆先走两步,停下来。于是,我想到了外婆提起的那条河——一条杜撰的河。我想,没错,人老了,更像老小孩,那好奇、执著,就似我孩提时要偷偷地去小河里玩耍。
⑨走过七幢楼房,面前展现出开阔的视野,一片片菜畦,绿油油的,十分醒目。果然,楼群尽头显出一条蜿蜒的小河,两岸的树丛草丛将河面遮挡得时隐时现,窄窄的河面还漂浮着水葫芦之类的植物。可是,小河就在我们眼前,静静地流淌,无声无息。
⑩外婆乐了,说:“是哦!”我疑惑了:“这么多日子,我怎么就没有发现它的存在呢?”外婆慈爱地笑了。我好像重新回到童年的天地,她颇有权威地向我介绍这个世界。这时我疑心自己陡然衰退了,我那天真、我那好奇、我那敏感,似乎都消磨在固定的生活程式之中。
我惊愕了,原来真有这样的一条小河。而我,曾一直那么自信。
小题1:文章主要写小河,但第②段却写外婆在乡下时的日常琐事,这样写会不会离题了?说说你的见解。
小题2:分别揣摩第⑤、⑩段画线句子所表现的人物的内心活动。(4分)
(1)“大概……该有条小河吧。”
(2)“是哦!”
小题3:第⑨段中画线部分对楼群尽头那条小河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请说说这篇小说中“小河”有什么象征意义?读过此文后你有什么“感想”?(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10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词。(4分)
①至于夏水陵(         )  ②乘奔御风(         )
多趣味  (         )     ④哀转久(          )
小题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小题3: 诗人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两句诗,印证了本文中哪些句子?(2分)
小题4: 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有什么作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
峭壁上的树(10分)
1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2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搏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
3它高不足尺,叶疏花迟。云缠它,雾迷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然而,酸枣树并没有被征服。它不低头,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炼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4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5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生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酸枣树默默地兀立肴,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月亲切交谈,天光地色,尽纳尽吮。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
6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为人们所不见。
7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颗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到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
小题1:.选文前四段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酸枣树生存条件的恶劣?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2分)
小题2:.从第五段中找出具体体现“不鄙位卑,不薄弱小”的语句。(2分)
小题3:.文中划线句子“像俯冲搏猎的雄鹰”, “像万仞峭壁的灵魂”,其中加点的“雄鹰”、 “灵魂”分别指什么?(2分)
小题4: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2分)
小题5:文中写酸枣树的同时,写了桃李杨柳四种树,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