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

  (15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潭中鱼百许头 (2)犬牙差互 (3)其境过清 (4)波澜不(5)斯人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分)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分)
小题3:【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写到了水,它们的写法有何不同?(3分)
小题4:【甲】【乙】两文都写了悲与喜,联系全文,请对两文作者的悲喜忧乐之情作出比较。(3分)
答案

小题1:(1)大约  (2)交互错杂,参差不齐  (3)因为  (4)起,动  (5)没有(各1分)
小题2:(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只见)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2分)
(2)不因为外物的好坏与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2分)
小题3:【甲】文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侧面描写潭水的清澈,【乙】文直接描写春日洞庭湖水的平静、宽广。(3分)
小题4:【甲】文作者被贬,心中自然忧伤凄苦,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忧伤的心情;但这种从自然景色中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凄苦的心情就会流露出来。【乙】文表达了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3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可”“差互”等字的释义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翻译时要注意第一句注意“斗”和“蛇”名词作状语的用法。第二句注意“以”是因为之意。
小题3:
试题分析:注意仔细阅读文段描写水的方法,描写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之分,具体分析即可。
小题4:
试题分析:结合两篇文章的主题分析此问题。甲文中的流露的是因被贬而悲伤,而乙文流露的尽管不再庙堂依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感。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问题。(14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小题1: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沿溯阻绝。绝:     ②或王命急宣。或:    
③不以疾也。疾: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      
小题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4分)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答: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答:                                              
小题3: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
答:                                                 
小题4: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4)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金色花》。(14分)
看见人家阳台上五彩缤纷,煞是惊羡,我也有了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
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1)它总是绿而挺拔,每一根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的啄食着阳光、空气。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
许久后的黄昏,我无意瞥见了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戢般的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忍不住的大笑起来。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的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说那绿色的掌面吧,就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
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以后,竟发生了奇迹。
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淡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光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2)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的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的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此刻,仙人掌骄傲的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神奇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的心血。
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美丽辉煌的金色花,我竟流下了酸楚的眼泪。我想起过去曾无所顾忌地痛笑过它的丑陋,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而惭愧。
它并非只是一朵宁静亮丽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美,一但和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小题1: 细读全文,请回答文章的主旨是什么。(用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小题2: 我开始“不喜欢”“不关心”仙人掌的原因是什么?(3分)
小题3: 文中说“谁想夏天以后,竟发生了奇迹。”联系上下文,你能说说这“奇迹”究竟指什么吗?为何称之为“奇迹”? (3分)
小题4: 作者为什么“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作者对仙人掌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小题5: 文中有许多描写仙人掌的精美句子。请从划线句中选择一句(或另选你认为美妙的句子),说说它美在哪里?(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8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 填空(3分)
《狼》选自《             》,作者                     (朝代)文学家。
小题2: 给加点字注音(2分)
屠大(     )  目似(     )  刻(     )  狼亦矣(     )
小题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行甚远                               ② 其一坐于前                  
③ 屠自后断其                         ④ 有剩骨                      
小题4: 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恐前后受其盖以诱B.一狼得骨有剩骨
C.暇甚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复投亦毙
小题5: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2分)
②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分)
小题6: 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 (15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4分)
略无                                夏水                         
王命急宣                              乘御风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小题3: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出三峡的什么特点?(2分)
小题4:作者在描绘春冬之景时语言隽永,耐人寻味,试对其进行赏析。(2分)
小题5:三峡适合修建大型水力发电站,请你在文中找出依据填写下表。(3分)
理由
原因(先找出原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说明)
水量大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见水流速度迅猛。
落差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识记:根据提示按照课文内容填空。(13分)
1、《桃花源记》的作者用                          两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源中老幼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在《陋室铭》一文中,作者写出了自己在陋室之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之后又以                    两句抒发了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写景只有一句:                    、                。但却让人感觉清丽恬淡,实在是描写月色的绝佳之句。
2、杜甫诗之沉郁是他的主要诗歌风格,《春望》中                         两句以物写情借物抒情,感情哀婉沉痛。《使至塞上》                           一联是描写边塞风光的千古名句,读起来让人如临其境。《秋词》一诗的作者有别于一般诗词作者逢秋伤怀的情感,表达了:                          的乐观豪迈之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