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15分)天上的星星①大人们快活了,对我们就亲近;他们烦恼了,却要随意骂我们讨厌,似乎一切烦恼都要我们负担,这便是我们做孩子的,千思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15分)天上的星星①大人们快活了,对我们就亲近;他们烦恼了,却要随意骂我们讨厌,似乎一切烦恼都要我们负担,这便是我们做孩子的,千思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15分)
天上的星星
①大人们快活了,对我们就亲近;他们烦恼了,却要随意骂我们讨厌,似乎一切烦恼都要我们负担,这便是我们做孩子的,千思万想也不曾明白的。天擦黑,我们才在家捉起迷藏,他们又来烦了,大声呵斥,我们只好蹑蹑地出来,在门前树下的竹席上,躺下去,纳凉是了。
②闲得实在无聊极了。四周的房呀、墙呀、树的,本来就不新奇,现在又模糊了,看上去黝黝的似鬼影。我们伤心了,垂下了脑袋,不知道这夜该如何过去,痴呆呆的守着瞌睡虫爬上眼皮。
③“星星!”妹妹突然叫了一声。
④我们都抬起头来,原本是无聊得没事可做,随便看看罢了。但是,就在我们头顶,出现了一颗星星,小小的,却极亮极亮。我们就好奇起来,数着那是四个光角儿呢,还是五个光角儿。但就在这个时候,那星的周围又出现了几颗星星,就是那么一瞬间,几乎不容察觉,就明亮亮地出现了。呵,两颗、三颗……不对,十颗、十五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愈数愈多,再数亦不可数,一时间,漫天满空,一片闪亮。
⑤夜空再也不是荒凉的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学狗的,有操勺的,有挑担的,也有的高兴极了,提了灯笼一阵风似的跑……
⑥我们都快活起来了,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星星们似乎很得意,向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
⑦过了一会儿,月亮从村东口的那个榆树丫子里升上来了。它总是从那儿出来,冷不丁地,常要惊飞了树上的鸟儿。先是玫瑰色的红,像是喝醉了酒,刚刚睡了起来,蹒跚地走。接着,就黄了脸,才要看那黄中的青紫颜色,它就又白了,极白极白的,夜空就笼上了一层淡淡的乳白色。我们都不知道这月亮怎么啦,却发现那些星星怎么就少了许多,留下的也淡了许多。这使我们大吃了一惊。
⑧“这是怎么了?”妹妹慌慌地说。
⑨“月亮出来了。”我说。
⑩“月亮出来了为什么星星就少了呢?”
11我们面面相觑,闷闷不得其解。坐了一会儿,似乎就明白了:这漠漠的夜空,恐怕是属于月亮的,它之所以由红变黄,由黄变白,一定是生气,嫌星星们不安分,在吓唬它们哩!
12“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妹妹说。
13我们都没有了话说。我们深深懂得大人的威严,又深深可怜起星星了:月亮不在的时候,它们是多么有精光灵气;月亮出现了,它们就变得这般猥琐了
14我们再也不忍心看那些星星了,低了头走到门前的小溪边,要去洗洗手脸。
15溪水浅浅地流着,我们探手下去,才要捞起一些来,但是,我们差不多全看见了,就在那水底,有着无数的星星。
16“啊,它们藏在这儿了!”妹妹大声地说。
17我们赶忙下溪去捞,但无论如何也捞不上来,看那哗哗的水流也依然冲不走它们。我们明白了,那一定是星星不能在天上,就偷偷躲藏在这里了。我们就不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让它们静静地躲在那里好了。
18于是,我们都走回屋里,上床睡了。却总是睡不稳——那躲藏在水底的星星会被天上的月亮发现吗?可惜藏在水底的星星太少了,更多的还在天上闪着光亮。它们虽然很小,但天上如果没有它们,那会是多么寂寞啊!
19大人们又骂我们不安生睡觉了,骂过一通,就打起了鼾。我们赶忙爬起来,悄悄溜到门外,将脸盆儿、碗盘儿、碟缸儿都拿了出去,盛了水,让更多更多的星星都藏在里边吧
小题1:第②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2:第13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月亮不在的时候,它们是多么有精光灵气;月亮出现了,它们就变得这般猥琐了。”请你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小题3:文章19段中划线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3分)
小题4:赏析下面句子。(3分)
先是玫瑰色的红,像是喝醉了酒,刚刚睡了起来,蹒跚地走。接着,就黄了脸,才要看那黄中的青紫颜色,它就又白了,极白极白的,夜空就笼上了一层淡淡的乳白色。
小题5:文章以“天上的星星”为题有何作用?(3分)
答案

小题1:(3分)渲染环境的单调。(1分)写出了孩子们的无聊,(1分)为下文看星星作铺垫。(1分)
小题2:(3分)表面上是写月亮的霸道、威严,还有星星的委屈、无奈,同时借写月亮与星星,写出了大人和小孩的关系。(1分) “精光灵气”写出了孩子在没有束缚下的天真浪漫,充满活力;(1分) “猥琐”写出了大人们过多的管束限制了孩子的天性发展,扼杀了他们的活力。(1分)
小题3:(3分)运用了动作描写。(1分) “爬”、“溜”、“拿”、“盛”这些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动作快速、心情急切,也写出了他们小心翼翼的情态,(1分)表现了孩子们对星星的喜爱之情和善良的本性。(1分)
小题4:(3分)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眼中看到的月亮升起时色彩的变化,写出了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可爱的童真童趣,(1分)与后文“它之所以由红变黄,由黄变白,一定是生气,嫌星星们不安分,在吓唬它们哩”相照应。(1分)
小题5:(3分)贯穿文章始终,起到了线索作用;(1分)烘托主旨,表现孩子们对星星的喜爱、珍惜,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对大人专制的不满;(1分) 富有童趣,增添了文章的诗意美感。(1分) (意思对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以抓住“不新奇”“黝黝的似鬼影”写出了环境的单调,衬托孩子“闲得实在无聊极了”的心情。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精光灵气”“猥琐”,两个词语,两种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月亮与星星如此,大人和小孩的关系更是如此,从“深深懂得大人的威严”可以看出大人对孩子天性的限制。
小题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根据“爬”、“溜”、“拿”、“盛”等词语看出是动作描写,“赶忙”写出了孩子动作迅速,“悄悄”“溜”写出了孩子的小心翼翼,“藏”体现了孩子的善良和爱心。
小题4:
试题分析:从“像是喝醉了酒,刚刚睡了起来,蹒跚地走”可以看出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变化过程,与后文中“它之所以由红变黄,由黄变白,一定是生气”呼应。
小题5:
试题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全文都在写“天上的星星”,所以是文章的线索,作者站在孩子的角度写来富有童趣,通过星星和月亮的关系,揭示了孩子对大人的专制的不满。
举一反三
阅读《三峡》选段。(16分)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小题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 略无处(                )   ② 沿溯阻绝(              )
③ 乘御风(                )   ④ 飞漱其间(              )
小题2: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① 至于夏水襄陵   ② 自非亭午夜分
小题3: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小题4:三峡的山有什么特点?(写出一点即可) 并结合语段试做分析(3分)
小题5:美丽的三峡,雄伟的三峡工程,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课文段落,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②骑在牛背上手握短笛的牧童,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小题1:文段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1分)
小题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出来。(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7分)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3分)
夏 蚊 成 雷 私 拟 作 群 鹤 舞 于 空 中 心 之 所 向 则 或 千 或 百 果 然 鹤 也 昂 首 观 之 项 为 之 强。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项为之(          )         ②喷以烟(          )
出神(           )          ④数十(         )
小题3:请用讲述大意的方法,解释文中的成语。(4分)
示例:庞然大物:体积非常大的东西。
明察秋毫:                                                                           
②怡然自得: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小题5:概括写出文中体现“物外之趣”的两件事。(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桃花源记》(15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林 尽 水 源 便 得 一 山 山 有 小 口 仿 佛 若 有 光 便 舍 船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语(4分)
(1)便还家 (        )    (2) 渔人甚之(             )       
(3)病终 (        )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4:表现桃花源中人们热情好客的句子是(用原文写两句)                                                                        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3 分)
小题5: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两处语句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各小题(13分)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嗟夫!予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范仲淹《岳阳楼记》)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⑴翳(       )⑵谓(       )(3)尝(       )(4)微(       )
小题2:翻译下面语句(4分)
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⑵是进亦忧,退亦忧。
小题3:【甲】段写太守日暮醉归,这一段有描写、叙事、更融入了               两种表达方式,表现出全文主旨。(2分)
小题4:【乙】文中画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1分)
小题5:【甲】【乙】两文都是作者在被贬期间所写,请比较其在思想感情上异同。(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