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共11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共11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欹(qī)嵌盘屈:错斜嵌插、曲折盘旋的样子。 佳:美好。 荫:遮蔽。 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 裨:使。) (选自元结《右溪记》)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2分) 1.折蛇行 蛇: 2.凄神寒骨 凄: 3.悉皆怪石 悉: 4.为之怅然 怅然: 小题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缚者何为者也∕为溪在州右 | B.乃记之而去∕遂命之曰“右溪” | C.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 D.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以裨形胜 | 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2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小题4:【甲】文中,作者描绘了小石潭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个景致。(2分) 小题5:请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比较两篇文章作者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之处。(3分) |
答案
小题1:①蛇:像蛇爬行一样 ②凄:使……感到凄凉 ③悉:全、都 ④怅然:失意、惆怅的样子 。 小题2:( B ) 小题3:译文: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小题4:水、石、树、鱼 小题5:【甲】【乙】两段文字都为借景抒情。【甲】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较为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乙】文中作者借右溪无人赏爱,作者为其刻石铭文,实则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明显地流露出抑郁不平之气。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蛇”的用法,名词作状语。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中的为可解释为:就是;在C项中的而解释为:但是,然而;D项中的以解释为:因为,凭着。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翻译时要注意“蒙络摇缀”四个字。 小题4: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甲文,注意找全所描写的景物。 小题5: 试题分析:要求从写作背景,写作方法等方面,写出其心情、抒发的感受。 |
举一反三
阅读《三峡》与《答谢中书书》,。(1 5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芨.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乌乱呜;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5分) (1)虽乘奔御风( ) (2)哀转久绝( ) (3)四时俱备( )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5)至于夏水襄陵(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____ 小题3: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 句子。(2分) 小题4: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4分) |
(8分)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翻译(2分) (1)从流飘荡 从:__________ (2)天下独绝 绝: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2分)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小题3:(2分)分析“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中“竞”“ 争”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小题4:(2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阅读下文,完成完成后面题目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小题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我们在初中阶段还学过他的文言文有_______(课文名)。(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和用法。(3分)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则寓言主要描写的对象是黔之驴,所以作者对驴详写。 | B.这则寓言旨在讽刺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又外强中***人物。 | C.运用大量细节描写,表现老虎一步步认清驴的过程。 | D.这则寓言故事后来演化为成语“黔驴技穷”和“黔驴之技”。 |
|
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5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2分)A.浩浩汤汤( tāng ) | B.衔远山( xián) | C.互相轩邈( miǎo) | D.泠泠作响( líng) | 小题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朝晖夕阴 (2)或异二者之为 (3)猿则百叫无绝 (4)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3:翻译句子。 (4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译文: 。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 。 小题4:在景物描写方面,甲段主要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突出洞庭湖的景色 特点。乙段则从视觉和 角度进行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 的特点(用原文作答)。 (3分) 小题5:乙文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甲文作者也写了迁客***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2分) |
文言文阅读(20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两项(4分) 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学而时习之 |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雕栏相望焉 | C.惟长堤一痕惟有乳下孙 | D.上下一白尝贻余核舟一 | 小题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两项(4分)A.有两人铺毡对坐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 B.是日更定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 C.及下船及其日中如探汤 | D.湖中人鸟声俱绝满座宾客……以为妙绝 | 小题3:选出对下列句子省略成分补充错误的一项(2分)A.(铺毡对坐的两人)拉余同饮。 | B.(余)问其姓氏。 | C.及(铺毡对坐的两人)下船。 | D.(铺毡对坐的两人)客(于)此。 | 小题4:翻译句子(6分) A、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小题5:“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句有什么作用?联系文章写作背景,说说作者在文章中表现了何种感情?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