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捕蛇者说》,完成后面小题(18分)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三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捕蛇者说》,完成后面小题(18分)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小题1:请用“/”为下面语句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2分) ①几死者数矣 ②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①当其租入 ②乡邻之生日蹙 ③时而献焉 ④往往而死者相藉 小题3:下列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专其利三世矣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 B.时而献焉余闻而愈悲 | C.故为之说野语有之曰 | D.告之于帝苛政猛于虎 | 小题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②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小题5:文中加点部分蒋氏的两次“戚”,各因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什么而“悲”?请用自己的话叙述。(4分) |
答案
小题1:①几死者/数矣 ②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小题2:)当 抵 日 一天比一天 时 到时候 藉 铺、垫 小题3:C 小题4:① 把他们的土地上出产的粮食和家里收入的财物全部交出去。 ②谁知道赋税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呢? 小题5:蒋氏第一次“戚”是为自己一家三代饱受捕蛇之苦而戚.第二次为“我’,若帮他更役复赋将带来更大的不幸而戚,作者第一次“悲’,是对蒋氏一家三代以捕蛇为生,遭遇悲惨深表同情,第二次是为百姓深受苛政之苦而痛心. |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读该句,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小题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日”字的释义,“一天比一天”属于词类活用。 小题3:A中的两个“其”,前一个是“抓了蛇后就不要纳税的权利”,后一个是“这,那,代词”。 B中的“而”前一个是就,表修饰,后一个是进而。C中的“之”都是“这,这样”的意思。D中的“于”前一个是“向”,后一个是“为介词,表示比较”,因为。所以答案是C。 小题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第一句注意“出”“ 入”。第二句注意“甚”的翻译。 小题5:试题分析:要求学生细读文段,找出两次“戚” 作者的两次“戚”,语境从而找出原因。其原因就在“戚”“ 戚”的前后句中。 |
举一反三
读《捕蛇者说》中的几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①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②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③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小题1:下面哪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 )A.若毒之乎 | B.几死者数矣 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 C.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 D.悍吏之来吾乡 |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小题2:“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和“吾尝疑乎是”两句中的“是”指代的内容是否相同?请作具体说明。(2分) 小题3:蒋氏说“其余,则熙熙而乐”,但是作者听了蒋氏的陈述后却“愈悲”,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2分) 小题4:文段中蒋氏要表述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作者借蒋氏之口极力铺陈其乡邻的生存状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
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后面题目。(17分) 芦苇,激荡人心的大美 李汉荣 ①绿树拥岸、蜿蜒流淌的河是很美的,要说河的最美的地方,那肯定是芦苇荡。 ②对河流的审美并不需要多高的美学修养,河流有一种天生的打动人的美的力量,她闪烁的波光,她婉转的河岸,她或激越或温柔的流水的声音,她的周围和上空旋绕的鸟的身影,她的波光里明灭起落的星星的倒影、银河的倒影和云的倒影,从她身上弥漫而来的湿润清爽的空气……这一切,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全方位地感染你、渗透你、浸润你,河流很快就笼罩和充满了你,此时,你没有别的感觉,你只有一个感觉:河流真好,真爽,真美啊。 ③你不想再远离河流了,你就入迷地站在河风里,站在河的絮语里,你举目四望,河流太好看了,目光都不知该停放在哪个地方,因为每一个地方都是美景,都是亮点。 ④你该把目光投向哪里呢?你知道了“美不胜收”这个词的来历,要是古人不造这个词,面对了河流,你也会在此时此刻造出这个词来的,不然,你会觉得对不起河流。 ⑤这时,你看见了河湾里那大片大片的芦苇荡。 ⑥那么浓郁热烈的绿,像旗帜招展在河流的身体上。微风吹来,苇浪就开始有节奏地起伏,那么绵软、优雅、节制,那么美好的动作。也许只有芦苇能做出这么美好的动作。风大起来了,苇浪起伏的弧度明显放大了,眼看要匍伏在地上,然而并没有完全伏下去,你也不愿意看见可爱的芦苇做出这么委屈的姿势。芦苇们互相依托着、呼应着,只把柔韧的腰弯到有几份悲壮的程度,就又挺起来,然后随了风继续那哀而不伤、伏而不倒的动人舞蹈。 ⑦是的,水在流动,风在跑动,岸在移动,在变动不居的河流里,在变动不居的岁月里,芦苇们不知听到了谁的暗示,不声不响地在低处做着准备,然后集结成浩荡的军队呼啦啦开出来,就在流动的河里,流动的时间里,流动的生活里,切割了这么一些安静的、绿色的岛屿,宣告美的征服和温柔的占领。让我们看到:许多东西在不停地变化、流逝,许多事物在无可挽回地快速远离我们,但是,仍然有一些东西没有变,仍然有一些可爱的事物停留了下来,并且远远近近地陪伴着我们,它们时时眺望着我们,也被我们时时眺望,比如:你正在凝视的那一片片芦苇,此时,它在接受你投去的目光,它那么安静,深邃,它似乎要把你清澈、深情的目光收藏起来,把你的美好年华收藏起来,若干年后,当你老眼昏花了,它再把它收藏的你青春的情怀,把它收藏的你早年的目光,都还给你,重新放进你的瞳仁。 ⑧到了秋天,苇花如弥漫的白雪,被覆盖的河滩成了起伏的雪原,走近它,你能听见大地深长、细微的呼吸,你能感受到一种只有从风浪和霜寒中一路走来才会有的那种深沉、忧郁、而依然保持着纯真情操的成熟之美和内在之美。在苇花的雪浪里行走,你会重新发现你内心深处原来有一片柔软地带,此时它正在落雪,正在不断展开灵魂的空阔和洁白。 ⑨许多个秋夜,我来到苇花飘曳的河滩,月亮小心地、踮着脚轻轻从上空走过,生怕让这唯美、柔弱的梦受惊。月光落下来,一层层落在苇花上,天上的雪与地上的雪相遇了,尘世的梦与天国的梦汇合了,我目睹并参与了两个梦的交接仪式和汇合过程,并荣幸地成为那超现实梦境中的一个细节。我在大地的一隅邂逅了天堂。 ⑩不止一次,我在秋日里看见过这样的情景:一对对情侣在苇花的白雪里走着走着,置身于大自然纯美的诗的意境,即使再没有诗意的人,这时候看过去,也有了几分空灵和超凡气息。我想,也许他们都是很普通的人,以后也将过着庸常甚至琐碎的日子,然而,这一刻,大自然的诗意使他们凡俗的岁月有了经典的记忆,雪白的苇花漫过他们初恋的时光,即使到老了,什么都忘记了,也许他们仍记得那雪白的苇花,以及那贴着苇花飞过的雪白的鹭鸟,还有头顶那雪白的云。这记忆的底色,将漂白时光里沉积的灰暗,在纷繁甚至浑浊的色彩里,他们一生里都将坚持对洁白的崇拜。当他们在尘世间走出去很远,停下来回望,总能望见过去的白雪,那是多么纯真的雪啊。 小题1:文章第③段讲“每一个地方都是美景,都是亮点”,请联系上下文概括一下文章都写了哪些美景和亮点?(4分) 小题2:文章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河流真美”?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3分) 小题3:请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第⑧段中划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 小题4:文章第⑨段“月光落下来,一层层落在苇花上,天上的雪与地上的雪相遇了,尘世的梦与天国的梦汇合了”这一句中“尘世的梦”与“天国的梦”分别指什么?(2分) 小题5:文章的结尾说“当他们在尘世间走出去很远,停下来回望,总能望见过去的白雪,那是多么纯真的雪啊。”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这一结尾的表达作用。(4分) |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共12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小题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或意义相同?(2分)A.急湍甚箭 | B.猛浪若奔 貌若甚戚者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 C.奇山异水 | D.从流飘荡 | 渔人甚异之 无从致书以观 小题2:下列加点的“者”字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中加点的“者”字意思和用法不相同一项是哪一项?(2分)A.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 | B.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 C.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 D.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 小题3:上文划线句子都写了猿猴的叫声,下面的句子也是写“猿”的,请分析它们在文中各自起什么作用?(2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渔者歌谣) 小题4: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一文中写了在看小石潭幽美景色之后的一种“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心境。请思考,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各有什么不同? (2分) |
阅读下面的语段文言文,回答问题。(4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阅读《梧桐摇落故园秋》一文的节选,回答问题,共17分。 ①记忆总是泛黄的,就像秋桐的叶,一片片地与季节、岁华和情怀同在风中摇落。我对于旧居的记忆总与巷口的几株梧桐牵扯在一起,挥之不去拂而又来,时间愈长,那几株老桐愈清晰地成了家的意象。 ②小巷在古城的东隅,巷口植着梧桐树,秋风起时,黄叶越过围墙落在我家的庭院。学校在巷尾,从家里走去不过十分钟的路,就在这条巷子里走过了我的童年和少年。巷的中间是一座名园,整条巷子呈回字型绕在它的周围,那是我孩提时常去的地方。园林的管理员与我外公熟,对我向来是不收门票的,甚至有时带几个小朋友同去也无妨。园中的人文碑刻亭台楼阁对于孩子是毫无吸引力的,感兴趣的只是池中的红鲤,后院的假山和一步跨得过的石桥。听大人说,曾经有个画师在园中豢养过一头猛虎,唤作“虎儿”,月黑风高之时,园中仍依稀可闻虎啸之声。我听了不禁有些悚然。事隔多年,我对园中草木建筑犹能不差分毫地画出,只是偶尔买了票进去,留意更多的却是郑燮的联对,还有何绍基的字了。外公每天清晨都要去园中喝茶,茶具茶叶是自带的,老茶客也就那么几个。临出门时,外婆拣两个青橄榄,用菜刀背在砧板上拍几下,放在外公杯中。即便是寻常的粗茶,冲泡出来清香四溢,甜甜的,涩涩的。 ③银黄色的月光,透过浓绿桐叶的隙缝泻在院子里。一个孩子躺在竹榻上数着天上的星星,说着和星星一样多的傻话,他的外婆坐在身边慈爱地望着他,轻轻的挥着蒲扇,怕孩子热了,怕他给蚊子叮着……孩子央着外婆讲故事,那是个老得掉了牙的故事,不知讲了多少遍了,外婆笑吟吟地依了,娓娓地讲着,孩子静静地听着,可总是快讲到故事的结局,他已甜甜地进入了梦乡,睡得那么安详。这时只有风儿徐徐地吹,梧桐的叶子沙沙地应着……孩子渐渐地长大了,再也不央着外婆讲故事,故事的结局他不再关心。外婆也老了,走不动了,精神好时请人搬个藤椅坐在巷口等着孙儿回家。深秋的梧桐开始落叶了,枯叶乏力地随风飘零,落在了外婆的旧藤椅上。 ④出了小巷往南数步便是南园,菜畦蛙鸣豆棚瓜架,又是另一番田园景象了,这是孩子们亲近自然的所在。一帮顽童在南园上捉蟋蟀、捕蝌蚪、抓青蛙……然后将“猎物"投入邻桌小女生的书包里,一睹芳容失色尖声厉叫而后快。欢乐无忧的童年一去不返,现在回想起来只觉得好笑,那帮恶作剧的家伙有的竞也已为人父。不过,那时的孩子似乎都带几分少年老成,也许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吧。南园玩累了,几个知心的便坐在巷口的梧桐树下,大言不惭指点江山,似乎个个天将降大任于其肩。如今岁月的尘埃落定,同学相聚,谈起梧桐树下的少年意气往往一笑而泯,笑得有些无奈,有些羞愧,又多了几许世故。然而,泯却的情怀却是最可贵的。等到我们老时,巷口的梧桐树下可能又会聚起几个闲话秋月春风的白头人。人生或许就是如此。 ⑤是的,巷口梧桐依旧,而巷里的人呢?老宅已经拆迁了,那座园林也已改换门庭,正门修葺一新,每天送往迎来。黑漆漆的后门则紧紧地闭着,多年以前,这曾是园的入口,我怔怔地望着它……,突然,那门嘎吱一声打开了,外公、少年的我,还有那些小伙伴们走了进去,脸上挂着灿烂的微笑,外公喃喃地说,梧桐树好,梧桐令人清爽,不像桂花树香气太媚太俗,多闻了会得病的……一片桐叶落了下来,扣在了门环上,我蓦地惊醒。又是一个秋天。 小题1:第①段中写“时间愈长,那几株老桐愈清晰地成了家的意象”。为什么梧桐会成为家的意象? (3分) 小题2:故园常和童年联系在一起,通读全文,找一找文中写了哪些童年旧事,用概括的语言写出其中的三件。(3分) 小题3:文中“银黄色的月光,透过浓绿桐叶的隙缝泻在院子里”一句的“泻”字用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 小题4:文中划线的三句话对揭示主题和展开内容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5:文章多处用到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一例,简要分析。(4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