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7分】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7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小题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斗折蛇行”中的“蛇”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 B.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 | 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 D.群臣吏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②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答案
小题1:C 小题2:①大约②逆流而上(共2分,每小题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有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小题3:①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②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乘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也不认为快)。(共3分,每小题1.5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A、B、D是词类活用,C是意动用法。 小题2:“可”“ 溯”都是文下注解里面的关键字,应有识记。 小题3: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则“备”“虽”,都是课本注解中的重点字,分别译为“这”“详尽”“即使”。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困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文因版本不同,文段的划分与标点符号有所不同,但内容相同)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劳其筋骨( )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3:简要分析选文第③段的论证思路。(2分) 小题4: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将如何面对?(2分)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7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②,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③粥不充,日昃④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再适:第二次出嫁,即改嫁。②世家:世代为官的人家。③饘:zhān,稠的。④日昃:太阳偏西。昃,zè。 小题1:解释加线的字或短语:(5分) (1)岸芷汀兰 ( ) (2)春和景明( ) (3)辄以水沃面( ) (4)巴陵胜状( ) (5)既长,知其世家(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译文: 小题3:【甲】文末节中“二者之为”指的是什么?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3分) 小题4:结合【甲】、【乙】两段文字的具体内容,说说范仲淹是个怎样的人。(5分) |
阅读《桃花源记》的语段,完成小题。(共13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 | B.问/今是何世 |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D.后遂无问/津者 | 小题2:对下面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 小题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 小题4:翻译句子(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5: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3分)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B.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C.往来而不绝者 天柱折,地维绝 | D.醒能述以文者 | 皆以美于徐公 小题2:请将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⑵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小题3: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这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
阅读《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 | B.所欲有甚(非常)于生者 | 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 | 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 | 小题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A.得之则生 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 B.舍生而取义 任重而道远 | 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D.二者不可得兼 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 | 小题3:指出翻译有误的一项( )A.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你给你吃 |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 D.贤者能勿丧耳:(只不过)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 | 小题4: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 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 | C.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获而丧失本心。 |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辟。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