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安静(12分)①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②当然,安静不是静止,不是封闭,如井中的死水。我刚离开学校时,被分配到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丰富的安静(12分) ①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 ②当然,安静不是静止,不是封闭,如井中的死水。我刚离开学校时,被分配到一个边远山区,生活平静而又单调。 ③后来,时代突然改变,人们的日子如同解冻的江河,又在阳光下的大地上纵横交错了。我也像是一条积压了太多能量的河,生命的浪潮在我的河床里奔腾起伏,把我的成年岁月变成了一道动荡不宁的急流。 4而现在,我又重归于平静了。不过,这是跌荡之后的平静。在经历了许多冲撞和曲折之后,我的生命之河仿佛终于来到一处开阔的谷地,汇蓄成一片浩渺的湖泊。我曾经流连于阿尔斯山麓的湖畔,看雪山、白云和森林的倒影伸展在蔚蓝的神秘之中。我知道,湖中的水仍在流转,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静如镜。 5我的日子真是很安静。每天,我在家里读书和写作,外面各种热闹的圈子和聚会都和我无关。我和妻子女儿一起品尝着普通的人间亲情,外面各种寻欢作乐的场所和玩意也都和我无关。我对这样的日子很满意,因为我的心境也是安静的。 6也许,每一个人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是需要某种热闹的。那时候,饱涨的生命力需要向外奔突,去为自己寻找一条河道,确定一个流向。但是,一个人不能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托尔斯泰如此自述:“随着岁月增长,我的生命越来越精神化了。”人们或许会把这解释为衰老的征兆,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即使在老年时,托尔斯泰也比所有的同龄人,甚至比许多年轻人更充满生命力。毋宁说,惟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逐步朝精神化的方向发展。 7现在我觉得,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泰戈尔曾说:“外在世界的运动无穷无尽,证明了其中没有我们可以达到的目标,目标只能在别处,即在精神内在世界里。在那里,我们最为深切地渴望的乃在成就之上的安宁。在那里,我们遇见我们的上帝。”他接着说明:“上帝就是灵魂里永远在休息的情爱。”他所说的情爱应是广义的,指创造的成就,精神的富有,博大的爱心,而这一切都超越于俗世的争斗,处在永久和平之中。这种境界,正是丰富的安静之极致。 8我并不完全排斥热闹,热闹也可以是有内容的。但是,热闹总归是外部活动的特征。而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主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为其目标,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我对一切太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它们总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小题1:阅读本文后,请你概括一下什么是“丰富的安静”?(3分) 小题2:下面句子里加点的词可以删去吗?说说理由。(2分) 我并不完全排斥热闹 小题3:试分析第2段画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4分) 小题4:当一个人没有自己的中心思想时,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干扰,容易被表面的热闹和繁华遮蔽双眼。阅读本文后,你有什么启示?(3分) |
答案
小题1: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创造的成就,精神的富有、博大的爱心,而这一切都超越于世俗的争斗,处于永久和平之中。这种境界正是丰富的安静之极。(意思对即可) 小题2:不能删。“完全”是对“排斥”的限制,表明作者一般情况下是排斥热闹的,只是在极少数情况下不排斥。删去后,意思就变成了不排斥,与作者表达的愿意相反,体现了本文用词准确严密。(意思对即可) 小题3:比喻。把“平静而又单调的日子”比喻成“一口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边远山区生活静止和封闭的特点。(意思对即可) 小题4:略 |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抓住第⑦段的“精神的富有,博大的爱心,而这一切都超越于俗世的争斗,处在永久和平之中。这种境界,正是丰富的安静之极致。”内容进行概括,提炼出要点,对安静进行解释: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小题2:先定性,不能删。对“完全”进行解释,完全是对“排斥”的限制,表明作者大多数情况下是排斥热闹的,只是在极少数情况下不排斥,但并不是全部都排斥,删去后,意思就变成了不排斥,与作者表达的愿意相反。体现了议论文用词准确严密性。 小题3:“如井中的死水”是比喻的修辞,主要是写边远山区生活静止和封闭的特点。 小题4: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自己的看法或疑惑,即可。 点评:阅读议论文要理解作者的观点,和作者用以支撑观点的论据、论证方法等,还要注意理解一些重点语句。 |
举一反三
马说(13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2分) ⑴骈死于槽枥之间( ) ⑵不以千里称也(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本文作者借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者愤慨的情感。说说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策马者”分别比喻什么?(4分) 小题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3分)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没有历史的未来是一匹野马 于坚 1980年,我在一所20世纪早期创立的大学念中文系。大学的主楼是法国人设计的,位于一座小山的山顶。我们的教学楼,有着希腊式的圆柱和巴洛克风格的阳台,可以俯瞰整个城市,包括落日和新月。那时候青年知识分子谈论最多的就是未来,我们都是未来主义者。在那个年代,我们这一代人对未来充满着憧憬。这个未来正是在我们曾经历过的“文革”的黑暗里逐渐清晰起来的,“文革”那噩梦般的记忆让人不忍回首。诗人食指在《相信未来》里写道:“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记得有一天我和一群同学看“世界杯”直播,比赛之前的《新闻联播》中出现了一个东京大街被小汽车堵塞的镜头,大家发出了一阵惊讶羡慕的欢呼声。散场时,我们在路灯昏暗的街道上走,憧憬着未来。如果说,未来曾经虚无缥缈,只是一些标语口号的话,那个夜晚我们感到未来长出了双脚,正在大地上走过来——我们盼望着推土机。 如今,中国的街道已经跟我们在那个夜晚见到的大街一模一样,我们已经置身未来。未来就这么简单,让历史、故乡、记忆全部成为废墟。未来清楚、明白、实际得令人厌倦,令人惧怕,令人无奈。 未来不过是技术、物品、消费水平一次次的更新换代,不过是摩天大楼里的电梯速度更快,高速公路更长、更宽……而且是无休无止地更快、更宽、更长、更……这种物质世界的焕然一新几乎波及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被升级换代了,而且正在次第进入新一轮的升级换代。这个未来已经不能被拒绝了,不再是我们奔向它,而是它裹挟着我们呼啸前进——未来的快车已经没有刹车了。 我们曾经无限向往的未来,如今正在全面侵占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出某种橡胶轮胎和汽车废气混合而成的糊味、馊味。空气中到处悬浮着细小的颗粒物,雾霾让我们无法自由地呼吸。我们曾经憧憬的未来,如今正在侵蚀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生活废料、工业污染带来的大量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土壤毒化,危害着人体的健康。未来让我们无法安全地生存。 这个未来,就是我们几十年前欢呼的那一个吗?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曾经为之举手鼓掌。如果这个未来终于动摇了人们对未来的信心,那么每个人都难辞其咎。曾几何时,金钱和速度有着如此巨大的价值,使人们迷失在物质世界里,对物质的全民性的狂热追求,使我们的头脑没有为精神世界留下任何空间。我们的传统道德、精神家园已经被未来的推土机清除殆尽。我们只剩下一种知道结果却无法改变的无奈。 幸运的是,我们还在使用已经使用了五千年之久的汉语,这种农耕文明创造的语言沉淀着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曾养育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引领我们前行。应该让历史创造未来,而不是让未来自己去创造未来。没有历史的未来是一匹野马,任何力量都将无法驾驭。 我们曾经感叹“天地有大美”“世界美如斯”,这一美好历史还在我们的记忆里,还在我们的语言中。趁着还能记得汉字的这会儿,我们应该重新想想:我们从哪里来,要去何处?如今这个未来真的是我们向往的吗? 小题1:在那个年代,“我们”为什么对“未来”充满着憧憬?请依据第①段内容作简要概括。(4分)、 小题2:品读下面这个句子,说说它是如何巧妙地表达出“我们”当时的心情的。(4分) 如果说,未来曾经虚无缥缈,只是一些标语口号的话,那个夜晚我们感到未来长出了双脚,正在大地上走过来——我们盼望着推土机。 小题3:作者为什么认为我们已置身其中的“未来”是一匹野马?请根据④—⑥段内容分条作答。 小题4:作者在反思“未来”的过程中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
阅读《狼》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眈眈相向(chén) | B.狼亦黠矣(xié) | C.屠大窘(qiǒng) | D.止露尻尾(kāo) |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顾野有麦场( ) ②一狼洞其中 ( ) ③止露尻尾 ( ) ④屠自后断其股( ) 小题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目似瞑,意暇甚。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4:狼很狡猾,但最终自取灭亡,这则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3分) |
阅读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回答小题(共10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解释句中加线词。(4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 ②怀民亦未寝 寝: ③相与步于中庭 步: ④盖竹柏影也 盖: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原文: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小题3:文章描景写“月”,抒情写“闲”,你怎样理解它们?(4分) 答: |
阅读《白杨礼赞》节选,回答小题(共14分) 白杨礼赞(节选) 茅盾 ①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②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③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④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小题1: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表达作用。(4分)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答: 小题2:阅读第②段,从文中选择恰当词语填空。(4分) ①描写白杨树自然特征的词语有:笔直 挺立 ②表现白杨树拟人特征的词语有: 努力 力争上游 小题3:文中说白杨树是一种“极普通”又“不平凡”的树,这是否矛盾?做简要解释。(2分) 答: 小题4:阅读第四段,从文中选择恰当词语填空。(2分) ①伟丈夫的特点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 与挺拔 ②抗战军民的特点是:朴质,严肃, 小题5:放声诵读第④段后,你的内心感受是什么?(2分) 答: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