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燕①饮,皆令诸大夫论己。或言君仁,或言君义,或言君之智也。至于任座,任座曰:“君不肖君也。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文侯不说,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魏文侯燕①饮,皆令诸大夫论己。或言君仁,或言君义,或言君之智也。至于任座,任座曰:“君不肖君也。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文侯不说,知于颜色。任座趋而出。次及②翟黄,翟黄曰:“君贤君也。臣闻其主贤者,其臣之言直。今者任座之言直,是以知君之贤也。”文侯喜曰:“可反欤?”翟黄对曰:“奚为不可?臣闻忠臣毕③其忠,而不敢远其死。座殆尚在于门。”翟黄往视之,任座在于门,以君令召之。任座入,文侯下阶而迎之,终座以为上客。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燕:通“宴”,宴请。②次及:依次轮到。③毕:竭尽。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4分) (1)皆令诸大夫论己( ) (2)文侯不说( )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而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像个君王。 | B.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像个君王。 | C.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是个贤明的君王。 | D.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而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是个贤明的君王。 | 小题3:本文中任座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为 和 两个字。(请用原文回答) 小题4:请具体分析一下“或言君仁,或言君义,或言君之智也”这句话对于塑造任座或翟黄形象的作用。 |
答案
小题1:(1)评定(2分) (2)同“悦”,喜欢,高兴(2分) 小题2:C(3分) 小题3:忠;直(2分) 小题4:这句话主要写群臣谄媚之态,用以反衬任座和翟黄两人。 |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1)“论”为“评论”的意思,不能理解为“议论”等意思。(2)“说”为“通假字”,同“悦”,是“高兴”的意思。 小题2:翻译这个句子,注意“以”是“把”的意思,“而”是“转折”的作用,“肖”是“贤明”的意思。根据这几个关键字的意思,应该选C项。 小题3:任座的人物形象通过翟黄说的两句话,间接的表现了出来。可以用“忠”和“直”来概括其人物形象。 小题4:答案①要点:这句话通过写群臣的阿谀奉承来反衬出任座的耿直。说明答案②要点:这句话通过写群臣的只知阿谀奉承反衬出翟黄巧借赞美魏侯之名救下任座的机智。写到反衬或对比,概括出任座或翟黄的形象,概括出群臣形象。 点评: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是“浅易”的,对“浅易”的理解应当是:文中多数字词属于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即使有少数生僻字词,或选文中出现不常见的典故,也会安排注释以降低难度,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
举一反三
阅读《鼎湖山听泉》中的几段文字,完成问题。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高,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 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 小题1:文中所描写的泉声有什么独特的美? 。 小题2:“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这别有的“滋味”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 小题3:“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中的“融”和“滤”用得好不好,请选择一个进行分析。 。 小题4:下面一段文字描写瀑布,与上文描写泉水相比较,它们在写法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请作简要分析。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朱自清《绿》) |
文言文阅读。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令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齐威王召阿①大夫,语之日:“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②,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③,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④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⑤,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①阿:古地名。②辟:开垦。③鄄(juan):古地名。④烹:煮。古代的一种酷刑。⑤饰诈:掩饰,欺诈。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今齐地方千里 (2)王之蔽甚矣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小题3:邹忌是怎样讽谏齐威王的? 小题4: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 |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不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乃记之而去(到……去) | B.犬牙差互(互相交错) | C.蒙络摇缀(覆盖、缠绕) | D.悄怆幽邃(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为了发展旅游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⑤成,水大至,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土寇:土匪。 ③角:战斗。 ④洫(xù):沟渠。 ⑤甫:刚。 小题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自谓可将兵十万 小题2: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走送之 走: (2)自谓可将兵十万 将: (3)会有土寇 会: 小题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 小题4:甲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 和 的学习经历;乙文中刘羽冲最终抑郁而死的原因是 和 。(2分) 小题5: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乙文中的刘羽冲是一个怎样的人。 |
晨读如沐 李丹崖 ①看《世说新语》,发现古代名士有两大习惯,一为晨沐,二为晨读。 ②晨沐很好理解,就是早晨洗个热水澡,冲走梦魇和惊悸,洗去美梦里的虚幻和不切实际,精神抖擞地走向崭新而美妙的一天。 ③那么晨读呢,也很好理解。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其实,对于某些“精神上的垦荒者”来说,半日不读书就架不住心灵的虚空和焦灼了,因此,就需要展卷阅读,让浓浓的墨香熏陶自己混沌的灵魂,让书里的警句激活自己的慵懒和困倦,精神饱满地去耕耘奋斗和打拼的心路。 ④看过无数个“偎雪夜读”的典故,听过了太多“头悬梁、锥刺股”的传说,“凿壁偷光”也在我们耳边回响了不知多少遍,还有“红袖添香夜半读”,我总觉得这些人要么把“阅读”弄得太苦情,要么把“阅读”弄得太煽情,要么把“阅读”弄得太矫情。真正理想化的阅读都不是这个样子,他们生错了时代,这不怪他们,但他们也选错了阅读的最佳时机。 ⑤阅读的最佳时机应该是早晨:耳根清净,满目鲜活,书卷在握,清风徐来,舒适惬意。沉进书里,或作吮指状,或凝神屏息;看到妙处,或拍案叫绝,或手舞足蹈;读到悲情,双目红润,泪眼婆娑;读出谐处,仰天大笑,喜上眉梢。真正的阅读就应该是这种禅定的状态,任尔东西南北风,手握册页,我自岿然不动。文字在精神的外围蒙上了一层金刚罩,管他外面风雨琳琅,翻开书,满目都是晴天。 ⑥现代人的起床方式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被嘹亮的鸡鸣叫起来;被闹钟叫起来;被书房叫起来。 ⑦被鸡鸣叫起来的人要么是辛苦的农人,要么是向往自然的隐士;被闹钟叫起来的人要么是重荷再肩的上班族,要么是累于生计的“穷忙族”;被书房叫起来的人就不同了,他们在心灵里无形中植入了一种习惯:每当太阳初升,大地复苏,他们不光知道喂饱自己的“肚子”,更懂得喂饱自己的“脑袋”。 ⑧我想,这也许就概括了当下人的三种生存状况吧:身生活,心生活,魂生活。这是生活在俗世里建造的金字塔,身生活在塔底,心生活在塔中,魂生活在塔尖。 ⑨站在塔尖的人最早感知生命里的第一缕曙光,最早接到宇宙里的灵光发给他们的信号,最早悟出生命的真正奥妙“不在透支,而在不断地储蓄”。 ⑩我向来喜欢“书”字,这个字单单从字形上看,就像是一架梯子,你看它右肩上的一“点”,多像是那最先登顶的勇士,总有太多的人羡慕他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却不去想想他从山脚出发的每一步。书海滔滔,那些潜泳的人总能最先找到深处的暗礁,巧妙地避开绕道,而那些不习水性或者是从不“让目光下海”的人,总是刚刚出发不久就撞沉了自己的“泰坦尼克号”! 11清晨推开窗,阳光就洒满了整个屋子;翻开了书本,智慧的光芒就溢满了整个心房。 12晨跑是锻炼身体的方式,晨读是砥砺心灵的长跑。 13如果说每一个文字都是一个脚步,那么,在我们打开书页的瞬间,我们距离梦的驿站岂不是又近了一程吗? 14如果说每一个文字都是一滴水,那么,在我们翻开一本书去读的时候,不就是在举行一场心灵的晨沐吗?还有什么能抵得上一场晨读?我还真想不出,想不出就继续读,我在晨读里亦步亦趋,逐渐领悟…… 小题1:阅读第③段,根据下面对晨沐的解说,写出你对晨读的理解。(4分) 晨沐就是早晨洗澡,冲走梦魇和惊悸,精神抖擞地走向崭新而美妙的一天。 晨读就是 小题2:文章的题目为“晨读如沐”,为什么第④段要举出勤奋夜读的诸多情形?(4分) 小题3:仔细揣摩第⑩段画线句,说说作者所说的是指生活中的哪两种人。(4分) 小题4:作者说,“在我们翻开一本书去读的时候,不就是在举行一场心灵的晨沐?”在以下初中生必读名著中,哪一部对你产生过精神的洗礼?请举出原著的某一个情节,结合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人生教益(50字左右)。(5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西游记》 《名人传》 情节: (3分) 教益: (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