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

阅读《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解释下面加线的词语(4分)
(1)权吕蒙曰(        ) (2)往事耳(         )
(3)及鲁肃寻阳(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小题2:下加线字的含义如今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当涉猎。
C.见往事耳                    D.卿言多务,若孤。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6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小题4:下面三句话各体现了说话人的什么语气?(3分)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小题5: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2分)
答案

小题1:(1)告诉(对……说) (2)了解(3)到(4)认清事物(4分)
小题2: D.(2分)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
(2) 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3)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小题4:(3分)(1)关心、期待(2)惊讶、赞叹(3)得意、自豪
小题5: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注意本题中字词的古今异义,“过”,古义是“到”,不是“路过”,“谓”是“对……说”,不是“称谓”,“见”一是“了解”一是“认清”,不是“看见”。
点评:本题不难,句意浅显,易于理解。解释古文字词时,解释文言字词,尽量将本义与句中的意思解释清楚,如果是活用,更要讲清楚转义,是多音节的,尽量以“字”为单位解释,一字一义。
小题2:
试题分析:A“博士”现在是特指“博士学位”,本文中是“知识渊博的学者”,B“但”现在是用作转折关联词,本文中是“只”,C“往事”现在是指过去的事情,本文中指“事物”,D“孰”表示疑问,古今相同。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对所学课文比较熟悉。古今字词的关系有三种情况,一是古今异义,这是大多数,二是古今同义,三是有的古今现在已经不再使用。
小题3:
试题分析:把句中主要的关键词解释清楚,如第一中的“治经”“博士”,第二句中的“三日”“刮目”,第三句中的“才略”“复”。
点评:本题不难,句意明确。翻译文言句子,一要解释清楚字词义,二要注意句式与现代语言习惯的差异,三要符合原意,不可有出入。
小题4:
试题分析:题干所说的“语气”不是指句式,而是人物的情感表达,理解句意,多几遍,体会人物语言的用意。
点评:本题不难,内容浅显,易于理解。理解人物的情感,可以从人物自身的言行表现来理解。人物的情感常常表现于其言谈举止的细微之处,所以阅读文章时也要关注人物描写的细节,作一分析。
小题5:
试题分析:从文章的内容即阿蒙的变化来理解即可作答,双方因“才”而结识。
点评:本题不难,文中有文字信息可供参考分析。解答此类问题,还是要从文章中的句子入手,找到相关的文字信息,反复阅读,体会文意。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7分)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晏子谏景公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
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我与     得:
(3)公狐白之裘         被:
(4)乃令出发粟         裘: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1分)
小题4: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又见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及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钓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duó):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小题1:下列加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月色入木兰当
B.终不若山空人静若听茶声
C.时风铎如泣幽咽
D.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后无问津者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
                                                                               
小题3:用“/”给下面文句断句,要求根据语意划出一处。(1分)
及 今 年 春 中 与 无 际 偕 访 仲 和 于 此
小题4:[甲]文作者苏轼与其父_______、其弟_______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文段末尾三句话抒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点睛之笔是“_______”二字,反映了他失意苦闷而自我排遣的心理活动。(2分)
小题5:将【甲】文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并赏析其妙处。(3分)
赏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农妇与鹜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注释]①鹜:野鸭子。
小题1:下列句子加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妇不忍之(卖)B.似哀鸣,视之(仔细)
C.频频之(点头)D.频频颔之,似(道歉)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疑受创也安求能千里也
B.河边拾薪不戚戚贫贱
C.日产蛋甚多盖余之勤艰苦此
D.熟视之,鹜也以衾拥覆,久而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意思。(4分)
(1)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
(2)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小题4:从这则短文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中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下面加线的词语(4分)
(1)可爱者甚(   )(2)亭亭净(  )(3)不不枝(    )(4)清涟而不妖( )
小题2:下加线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予菊,花之隐逸者也   权吕蒙曰      B.陶后有闻   芳草
C.可远而不可亵玩焉   其纹理皆有可者  D.未,寻病终 如鹤立云端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6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莲,花之君子者也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4: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3分)
                                                                        ,   
                                                                              
小题5: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①师之。时②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③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④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注释】①翕然:一致。②时:即杨时。③赴告:报丧。④游酢:人名,北宋文人。
(选自《宋史·杨时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送之(跑)B.书以观(得到)
C.翕然之(老师)D.以赴告同学者(信)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 藏书之家   见颢颍昌
B.乡先达    于熙、元
C.俟欣悦     归也
D.致书     书赴告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小题4:甲乙两文都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