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年①春,帝亲祀南郊。礼毕,曰:“朕可方汉之何帝?”喟然问隶校尉刘毅对曰:“桓、灵。”帝曰:“何至于此?”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②;陛下卖官,钱入私

(一)三年①春,帝亲祀南郊。礼毕,曰:“朕可方汉之何帝?”喟然问隶校尉刘毅对曰:“桓、灵。”帝曰:“何至于此?”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②;陛下卖官,钱入私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一)
三年①春,帝亲祀南郊。礼毕,曰:“朕可方汉之何帝?”喟然问隶校尉刘毅对曰:“桓、灵。”帝曰:“何至于此?”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②;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③不如桓灵也。”帝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朕有直臣,固为胜之。” 
(选自《资治通鉴·晋纪》)
(二)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④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⑤之。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⑥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予,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旦盟羞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主宣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三年: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三年。 ②官库:公家的库房。 ③殆:几乎。④适:到……去。 ⑤罢:了结。⑥讲:和解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帝亲南郊 (祭祀) B.然问隶校尉刘毅 ( 感叹)
C.二国皆怒而 (回去) D.使乐羊伐中山 (派、派遣)
小题2:下列句子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使翟璜召任座而之经纶世务者,窥谷忘
B.桓、灵之世,不此言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
C.韩借师魏以伐赵兴复汉室,还旧都
D.朕可方汉何帝使翟璜召任座而反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以此言之殆不如桓灵也。
②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小题4:读了上文以后,你觉得晋武帝和魏文侯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C (3分)
小题2:A D(4分,各2分)
小题3:①凭这一点来说,陛下您大概还不如桓帝、灵帝了。
②我听说君王仁义臣下就正直,刚才任座的话坦率直爽,我因此知道您仁义。(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小题4:晋武帝:贪财昏庸,但还是能听从下属的直谏;魏文侯:信守诺言,能搞好与邻国的关系,善于接受臣下的意见。(4分,分析2分,结论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去”是个古今异义字。古义:离开的意思;今义: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所以C项解释错了。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2:试题分析: A项中前后两个划线“反”都是通假字,都通“返”,“返回”的意思。B项中划线的“闻”,前一个是“听说”的意思,后一个是“答应”的意思。C项中划线的“于”,前一个是“从、在”的意思,后一个是“到”的意思。D项中划线的“之”,前后两个都是“助词,不译”。所以本题选A、D两项。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①句中的关键词有“以(凭借)”“此(这一点)”、“言(说)”、“殆(几乎)””;②句中的关键词有“则(那么)”、“直(正直)”、“向(以前,此处指刚才)”、“之(的)”、“直(坦率直爽)”、“是以(因此)”、“之(仁义)”。最后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4:试题分析:从(一)文中“晋武帝”和“隶校尉刘毅”的对话中“刘毅说:‘桓帝、灵帝出卖官职的钱都进了官府的仓库,陛下出卖官职的钱都进了个人的家门,凭这一点来说,大概还不如桓帝、灵帝了。’晋武帝大笑道:‘桓帝、灵帝的时代,听不到这样的话,现在朕有正直的臣下,已经胜过桓帝、灵帝了。’”我们可以看出晋武帝:贪财昏庸,但还是能听从下属的直谏;从(二)文中共写了三件事,从这三个故事说明了,魏文王信守承诺,重情重义(一个君王在大雨的时候还能记起和臣下的约定,而且不管风雨多大也要亲自和猎场官员说明),善于搞好邻国关系(韩国邀请魏国出兵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与赵国,是兄弟之邦,不敢命。”赵国也来向魏国借兵讨伐韩国,魏文侯仍然用同样的理由拒绝了。后来两国得知魏文侯对自己的和睦态度,都前来朝拜魏国),善于听取大臣正确的意见的良好品质(派翟璜去追任座回来,还亲自下殿堂去迎接,把他奉为上客)。
点评:概括人物形象,要根据文章内容、主题、人物的言行等进行整体感知。有时,抓住关键的语句也是很重要的。
举一反三
面对一朵花
刘少鸿
在初冬的旷野里散步的时候,他发现了那朵并不显眼的小花。淡蓝色的花瓣,在暖暖的阳光下谦卑地开放于破损的篱笆墙边,无声无息,没有一点故作的姿态。但是它的温柔与含蓄,它的淳朴与恬静,它的从容与自然,却使它充满了一种神圣的荣华。他静静地望着它,从内心涌出一种真诚的赞叹。这一时刻,刚刚从充满浓厚的功利色彩的都市环境中脱身出来的他,似乎从它的每一绺叶子、每一片花瓣上都能感受到一种超乎所有贪欲等卑下的人类情感的东西,那是一种十分纯净而崇高的境界。他静静地注视着它,内心蕴含着一种异常深邃却难以名状的感动。他无法把它表达出来,也不想用任何概念化的意象来冲淡这种神秘与感动。
这时,他的朋友从后面赶上来了。顺着他的视线,朋友也看到了那朵小花。那花儿并没有多少引人注目之处,引发朋友强烈兴趣和疑问的,是他那异常专注的神情。而面对朋友的关注,他却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
果然,朋友一伸手,将那花连根带草拔了下来。朋友将它凑近眼前,细看了一会儿,说,我还是叫不上它的名字,不过会搞清楚的。朋友将那花草装进了小包。他有个熟人是研究生物的,弄清楚这个问题并不困难。朋友就是这么样的一个人,对他所注意到的东西,他一定得说一些什么,他一定得把他自己的具体经验抽象出来,理顺排列了,再展示于人,不然他会坐立不安的。
第二天,朋友兴冲冲地跑来找他,要告诉他关于那朵花的有关问题。一进门,朋友却呆住了。朋友发现他正在面对着一幅刚刚完成的图画沉思默想。画上画的,正是那朵恬静柔美的小花。画面非常简洁优美,淡淡的花瓣间,似正洋溢着一片幽微而神秘的光焰。他们交往几十年,但从未见他作过画,也从未听说过他会作画。
“我对它的生物属性并不了解,但它那鲜活的姿容却那么鲜活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它已在我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它也会永远地留在我的心中。”他平静地面对着愕然而立的朋友说,“面对一朵花,你没有感情的深度,你全然是智力的、理性的行为。你太想了解它,掌握它,因而你用屠杀与分解的方法去研究它,你把它拔下来,弄清楚了它的名称、属性,以及与它相关的一切知识,但是你没有顾及到它的生命,你谋杀了它,从而也失去了它!”
朋友默然了。他凝视着那画上生机勃勃的花儿,再看手中已经枯萎了的花朵,顿觉兴味索然。他无法说清,自己手中的花和画中的花,究竟哪个更为真实,更有价值,更具有生命的意义。
小题1:根据全文,用几个恰当的词语或短语概括花的特点。(4分)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4分)
(1)淡蓝色的花瓣,在暖暖的阳光下谦卑地开放于破损的篱笆墙边,无声无息,没有一点故作的姿态。
(2)画面非常简洁优美,淡淡的花瓣间,似正洋溢着一片幽微而神秘的光焰。
小题3:文中将画上的花和手中的花朵作对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4分)
小题4:文章结尾说,“他无法说清,自己手中的花和画中的花,究竟哪个更为真实,更有价值,更具有生命的意义。”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默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小题1: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数十,驱之别院(用鞭子打)B.能张目对日,察秋毫(看清)
C.妻始时答言“见”(永恒)D.不能复分别(分辨)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两组是(  )(  )(4分)
A.徐喷烟  叶自鄣B.心所向   昂首观
C.遂树下仰取叶 又留蚊素帐中D.以土砾凸者邱舌一吐而二虫尽所吞
小题3:翻译下列的句子。(4分)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②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小题4:结合文章分析(4分)
①(甲)文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乙)文中楚人真的能隐形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成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历史著作            
小题2: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骈死于槽枥之间B.时时而间进又何间焉
C.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D.皆以美于徐公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①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小题4: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______________
小题5: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而文中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却痛快地接受了。邹忌的讽谏有何高明之处?生活中,我们见过这样的场景:小A热衷于“课桌文化”,经常利用课桌与同桌无声交流,干净的桌面因此变得面目全非。如果你是小A的老师,请你借鉴邹忌的讽谏技巧,说几句话让他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意见。
__                                                                     ______
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共13 分)
幼时记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 4 分)
① 项为之(      )         ② 怡然称快(           )
③ 凹者为(      )         ④ 数十(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 分)
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小题3:第三段中“                   ”最能表现作者观察时神情专注,“           
          ”概括出作者快乐的心情。(2 分)
小题4:课文记叙了哪三件趣事?你认为作者幼时是怎样获得物外之趣的?( 5 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白杨礼赞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小题1:文中“坦荡如砥”形容的对象是高原的___________________(空旷、辽阔、平坦)。
小题2:第二段描写高原的景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3:文中第二段的第一个和第三段破折号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小题4:你怎样理解第三段?“普通”和“不平凡”这两者在文中是怎样统一起来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