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18分)在一片蛙声中失眠⑴杭州有个小区,一到晚上,蛙声一片。业主投诉这些青蛙扰人清梦,要求保安履行职责进行驱赶。这可苦了保安,青蛙在暗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18分) 在一片蛙声中失眠 ⑴杭州有个小区,一到晚上,蛙声一片。业主投诉这些青蛙扰人清梦,要求保安履行职责进行驱赶。这可苦了保安,青蛙在暗处,保安在明处,这黑灯瞎火的要把青蛙赶跑,哪有那么容易。 ⑵我发现城里人的神经越来越敏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曾是古诗词里的一种令人怡然自乐的意境,但现在却成了被人投诉的噪音。不是现在的青蛙鸣叫声大了,而是我们的心态出现问题了。 ⑶中国的道家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其中一层意思是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试图去改变自然规律。自然界并不是一个安静的世界,早晨鸟儿啼鸣,夏天中午有蝉长鸣,晚上又有虫儿的啁啾……这就是大自然最原始的“生态”。 ⑷但城市把自然割裂了,它独居一隅,自成一体。在城市的生活小区里,有隔音、隔热的洋房,地上铺的是坚硬的花岗石,裸露不多的泥土种上了草皮和树木,园林工人每隔一段时间会来给这些植物修剪和打药;城里鲜见小动物,也极少听到小动物的声音。人们以为“安静” 才是最自然的,也是最宜居的。 ⑸可是,“安静’”并不是大自然的特质,真正的大自然往往是“吵闹”的。人们择水而居,水终年流淌,或叮叮咚咚,或奔腾咆哮;人们喜欢与绿树为伴,树欲静而风不止,树或轰鸣发声,或浅吟低唱;人们还喜欢居在山间,山间万籁并非无声,而是像数万个乐队,在暗处演奏…… ⑹一个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绝对不可能为几只青蛙的呜声而失眠,除非他已经离开自然好久好久了。 ⑺久居上海的亲戚去浙江天目山疗养,准备小住半个月,谁知住了3天,就打道回上海了。他告诉我,晚上山风吹过,宾馆外面万亩树林发出的声音似有千军万马,实在无法入眠。有朋友告诉我,他家就在小区的水景边,人造小溪流水淙淙,声音单调而枯燥,他已与物业交涉多次,要求停止放水;还有北京的一位编辑朋友到杭州来旅游,住在西湖边,却忍受不了知了的鸣叫,要求旅行社换房,最好住到树木较少的市中心去…… ⑻其实,我也像他们一样,进城20年,是一个被城市“戕害” 已久而且已经丧失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然”判断的人。平时我们总是吵着嚷着要回归自然,但是真正进入自然,却发现自己竟然适应不了,而那个被我们诅咒的人工建造出来、与自然背道而驰的城市,才是自己的“最爱”。我们睡在用钢筋混凝土建造起来的房子里,关上双层玻璃的窗户,打开低分贝的空调,如果外面有噪音,就会向物业和城管投诉……我们只有在一个没有噪音的环境里,才有可能拥有一份好睡眠。 ⑼但是我的童年、少年却不是这样的。屋前是小溪,终年水长流,音则轰轰然;屋后有涌泉,水从泥壁上冲下,音又咕咕;屋前屋后有竹林、树木,风吹过,会演变出雄浑的旋律;漫山遍野有小虫儿鸣唱,只有三九严寒才会消停;雨会落在瓦上,沙沙沙……还有雨滴索性会从瓦缝里溜进来,掉在你的脸上。 ⑽这就是当年的大自然,我从来没有为此失眠过。 ⑾现在,当我为午后的一只知了的聒噪感到心烦意乱时,我愕然发现,自己离童年真的已经太远,走进这片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太深太深。 (选自2011年第11期乡村版《读者》,有改动) 小题1:人们为什么“在一片蛙声中失眠”?(4分) 小题2: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人们择水而居,水终年流淌,或叮叮咚咚,或奔腾咆哮;人们喜欢与绿树为伴,树欲静而风不止,村或轰鸣发声,或浅吟低唱;人们还喜欢居在山间,山间万籁并非无声, 而是像数万个乐队,在暗处演奏…… 小题3:结合文章第⑼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作者童年、少年的生活状态。回忆这段时光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小题4:文章第⑶节提到中国道家的“天人合一”,用以说明什么道理?请结合所学课文(如《苏州园林》《于园》《都市精灵》等)谈谈这种哲学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又有何现实意义?(6分) |
答案
小题1:城市生活中出现蛙鸣导致心烦意乱,无法入睡,(2分)然而一个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绝对不可能为几只青蛙的鸣声而失眠,失眠是因为 已经离开自然好久好久了,走进这片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太深太深。(2分) 小题2:比喻、拟人、排比。(2分,答到2个给满分)生动形象地凸现真正的大自然往往是“吵闹”生动的。(2分) 小题3:自然的、真实的,亲近自然、拥抱自然。(2分,意思对即可)与现实作对比,突出作者不能回到过去的痛惜和对现实生活不自然的无奈之情。(2分) 小题4:道理: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试图去改变自然规律。(2分) |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第一段揭示了直接原因即:蛙鸣导致心烦意乱,无法入睡.后面的文章揭示了深层的原因"不是现在的青蛙鸣叫声大了,而是我们的心态出现问题了""人们以为“安静” 才是最自然的,也是最宜居的。可是,“安静’”并不是大自然的特质,真正的大自然往往是“吵闹”的""一个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绝对不可能为几只青蛙的呜声而失眠,除非他已经离开自然好久好久了""真正进入自然,却发现自己竟然适应不了""走进这片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太深太深"综合这些语句可知,失眠是因为"已经离开自然好久好久了,走进这片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太深太深".不能再适应自然了. 点评:结合文章的内容,揣摩其中的原因,运用得体的全面的语言作答。一般原因不难揣摩,关键是语言的表达要全面简洁。组织语言的能力要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不断积累。 小题2: 试题分析:"人们择水而居……人们喜欢与绿树为伴……人们还喜欢居在山间"可以知道是排比的修辞,"像数万个乐队,在暗处演奏"是比喻 拟人的修辞.结合内容加以赏析可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安静并不是大自然的特质,真正的大自然往往是吵闹的”,表达了作者对真正的大自然的了解和喜爱. 点评: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其中有修辞的句子要首先选择修辞。修辞的表达效果在拟答时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修辞方法 效果关键词 内容与情感. 小题3: 试题分析:根据"但是我的童年、少年却不是这样的。屋前是小溪,终年水长流,音则轰轰然……现在,当我为午后的一只知了的聒噪感到心烦意乱时,我愕然发现,自己离童年真的已经太远,走进这片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太深太深"可知,回忆者童年、少年的生活状态,是为了与现在形成对比,突出自己及许我城市里的人们"离童年真的已经太远,走进这片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太深太深"的悲哀。 点评:此类题目在做答中要注意,既要理解该部分文章大意,又要寻找明显的语言标志,如文中的"我的童年、少年却不是这样的""现在……"等就是明显的语言标志。 小题4: 试题分析:"天人合一"的道理很易明白,即大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现实意义,我们可以结合各个园林的自然之美,分析出自然对我们的启示,如在园林艺术上的 建筑特色上的追求真实美 自然美等的启示,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运用和表现. 点评:对于课本上的课文,不能偏颇,大致内容和主题以及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还是应该心中有数的.更不能放弃课内只顾课外,本题就是一个很好的提醒.如果不了解《苏州园林》《于园》《都市精灵》等文章的内容及主题,不要说做题拟答了,连思路也可能没有呢. |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15分) 愚公移山(节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⑴固不可彻( ) ⑵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⑶何苦而不平( ) ⑷河曲智叟亡以应(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⑵甚矣,汝之不惠! 小题3:与 “以残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 B.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 小题4: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4分) |
阅读《晏殊初仕》 一文,完成文后题目。(14 分)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之阙下①,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僚择胜燕饮②。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③,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④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惟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节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释】①阙下:殿下。②择胜燕饮:择胜景之处宴饮。③各为燕集:各自饮宴欢会。④批除:御点上任。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 分) ①适值御试进士( ) ②执政莫谕所因( ) ③上益加其诚实( ) ④卒至大用(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荐之于朝廷A.行者休于树 | B.余将告于莅事者 | C.苛政猛于虎也 |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小题2: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惟 殊 杜 门 与 兄 弟 读 书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 ⑵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小题4:选文中的晏殊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分析。(2 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题目。 投舒丧命 王大将军①既亡,王应(王含之子)欲投世儒②,世儒为江州刺史。王含欲投王舒,舒为荆州刺史。含语应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如何,而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③,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及睹衰厄,必兴愍恻④。荆州守文⑤,岂能依意表⑥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沉含父子于江。彬闻应当来,密具船以待之,竟不得来,深以为恨⑦。 (节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 【注释】①王大将军:王敦。王应是王含之子,王敦无子,把王应过继为儿子。②世儒:指王彬。③江州当人强盛时:指江州刺史王彬在王大将军王敦强盛的时候。④愍(mǐn)恻:怜悯恻隐。⑤守文:谨守成法。⑥意表:意料之外。恨:遗憾。⑦恨:遗憾。 小题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A.世儒为江州刺史为:作为 | B.含语应曰语:告诉 | C.必兴愍恻兴:产生 | D.含不从从:听从 |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密具船以待之 A.深以为恨 | B.以君之力 | C.积芦灰以止淫水 | D.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 小题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含仅凭关系好坏决定投靠谁,而王应却能根据人品性格来作判断,比王含更有洞察力。 | B.王应谨遵父命,虽然心里知道投奔王舒是不理智的做法,但还是和父亲一起投靠了王舒。 | C.王舒谨守成法,毫无慈悲之心,他残忍地***害了没了靠山,希望能得到收留的王含父子。 | D.王彬为人仗义,很有同情心,虽然曾与王敦有过节,仍然不计前嫌,“密具船以待之”。 |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本文选自《 》,原著是由西汉( )汇编成书的。(1分)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形貌昳丽( ) ②孰视之( ) ③王之蔽甚矣( ) ④时时而间进( ) 小题3:由于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心理不同,所以回答邹忌问题时在语气和感情上有明显差异。请从原文中分别找出并说明各自不同的感情内涵。(3分) 小题4:全文生动入理,形象鲜活,请从两方面说说此次进谏取得成功的原因。(2分) 小题5: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说一说,邹忌讽谏这种劝说艺术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怎样的借鉴意义?(2分) |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5分)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谪①巴陵,愤郁颇见辞色。范文正②与之同年③,友善,爱其才,恐后贻④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⑤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 (摘自《过庭录》) 注释: ①谪:贬官。②范文正:即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其代表作是《岳阳楼记》。③同年:指同一年考中进士。④贻:遗留。⑤隙:时机。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罕受人言( ) ②其意盖在谏故人耳( ) 小题2:范仲淹与滕子京为同年进士,在滕子京“愤郁”之时,范仲淹有何反应。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小题3:范仲淹和他的《岳阳楼记》,以及文中那些光照千秋的经典名句已成为后代贤者志士的崇高追求和人生准则。从短文中你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一个人?(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