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节选)(11分)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口技(节选)(11分)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口技(节选)(11分)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4分)
①: 宾客意少舒                  ②: 中力拉崩倒之声            
③: 屋许许声                  ④几欲先:            
小题2: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B.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C.满坐寂然,无敢哗者D.不能名其一处也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小题4:文章结尾“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作用?(3分)
答案

小题1:(1)松弛或伸展  (2)夹杂 (3)拉  (4)跑、逃跑    
小题1:D
小题1: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手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
小题1:不能删。①突出了表演道具的简单,衬托口技表演的精妙。②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1)舒:今义,舒服;古义,舒展、松弛等。(2)间:今义,中间;古义,夹杂。(3)根据具体的语境理解”曳“的意思为”拉“。(4)走:今义,一种动作;古义,跑、逃跑。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试题分析:A、扳,通“攀”。B、火,同“伙”。C、坐,同“座”。D、无通假字。
点评:辨别文言文中的通假字,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意思,最重要的就是在于平时的积累。在认读时,也要加以区别,必须要读所通的那个字的音。如:扳,读“pān”。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时,注意“虽是即使的意思,指是指出的意思”等重点字的意思。有时在翻译句子时,还要注意语序、省略成份等。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1:试题分析:结构上,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使文章首尾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内容上,点明主旨,进一步烘托出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点评: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可以从结构上与内容上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如:结构上,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使文章首尾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内容上,点明主旨,进一步烘托出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举一反三
北人啖菱(6分)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菱:即菱角,水生草本植物,壳内果肉可供食用及制淀粉。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2分)
①席上菱________          ②曰:“食菱须去壳。”_______
小题2:翻译句子: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2分)
小题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东坡食汤饼》 ,完成题目。(12分)
东坡食汤饼①  陆游
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②南迁③相遇于梧、藤间④。道旁有鬻⑤汤饼者,共买食之。恶⑥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⑦,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⑧而已。”
【注释】①汤饼:面条。②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③南迁:贬谪到南方。④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⑤鬻:卖。⑥恶cū:通“粗”。⑦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⑧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3分)
(1)恶不可____________    (2)徐黄门曰 ___________    (3)秦少游之  ___________
小题2:找出与例句中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例句: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
A.录毕,走送B.缘溪行,忘路远近
C.吾妻美我者,私我也D.辍耕垄上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句子。(3分)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小题4:从苏东坡的言行中.你可以看出他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8分)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
(1)负箧屣(     )         (2)持沃灌(     )
(3)皆绮绣(     )         (4)白玉之环(     )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3:请写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张无垢勤学(7分)
张无垢谪①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②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③北归,窗下石上,双趺④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注释】①谪:这里指被贬官。②昧爽:天将亮。③洎(jì):等到。④趺(fū):脚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2分)
执书立窗下  ②如者十四年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小题3: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孙权劝学(10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4分)
①蒙以军中多务。(      )   ②卿今当涂掌事(        )
③及鲁肃寻阳(         )    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小题2: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2分)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小题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分)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小题4:阅读短文,结合实际谈谈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