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相应的练习。(12分)孔子祭鱼孔子之楚,有渔者献鱼甚强①,孔子不受。献鱼者曰:“天暑远市卖之不售②,思欲弃之,不若献之君子。”孔子再拜受,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相应的练习。(12分) 孔子祭鱼 孔子之楚,有渔者献鱼甚强①,孔子不受。献鱼者曰:“天暑远市卖之不售②,思欲弃之,不若献之君子。”孔子再拜受,使弟子扫除将祭之。弟子曰:“夫③人将弃之,今吾子④将祭之,何也?”孔子曰:“吾闻之,务施⑤而不腐⑥余财者,圣人也,今受圣人之赐,可无祭乎?” 注释 ①甚强:非常恳切。 ②不售:卖不出去。 ③夫:表议论开始,无意义。 ④吾子:您。 ⑤务施:致力施舍。 ⑥不腐:不使腐烂。 小题1:“之”在文言文中有4种解释,请你在文中分别找出一个例句。(4分) ①代词: ②去,往: ③的 : ④助词,无意义: 小题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4分) ①思欲弃之,不若献之君子 ②今受圣人之赐,可无祭乎? 小题3:请根据文中孔子的话推断:在对待“余财”的问题上,孔子反对的是哪种人?(2分) 小题4: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说的话有不少流传至今,请你默写出两句孔子的名言。(2分) |
答案
小题1:(4分)之①代词(代它或代这件事):思欲弃之②去,往,到:孔子之楚③结构助词,的:今受圣人之赐④助词,无意义,不译:天暑远市卖之不售 小题1:(4分)翻译:①(我本)想把它扔掉,(可这样还)不如送给您。②现在我接受了圣人的赏赐,怎能不祭祀呢? 小题1:(2分)孔子反对肆意挥霍财物,浪费的人。 小题1:(2分)参考示例: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⑤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⑦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⑧敏而好学,诲人不倦。 |
解析
小题1:文言虚词“之”往往有四种理解1、“代词,代人或事”2、结构助词,的3、助词,没有实在意义4、动词,去、往;学生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例句,合理即可。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其中“思、祭”等重点词语要理解准确。 小题1:这是文言文中内容理解考点。学生能了解文本内容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内容要点,提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小题1:积累合理,书写正确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文后题目。(16分)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予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予,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2)余至扶风之明年 ( ) (3)既而弥月不雨 ( )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小题3:《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 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 有共通之处。(4分) 小题4:不管是苏轼还是欧阳修,他们为官一方,总能设法造福于民。其实这类关心人民疾苦的人,在历史上是很多的,请再写出一个,并简述其事迹。(4分)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8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来此绝境 (2)寻病终 (3)屋舍俨然 (4) 仿佛若有光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小题3: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3分)A.水陆草木之花 | B.何陋之有 | C.花之君子 | D.能以径寸之木 | 小题4: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小题5: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4分) |
阅读,完成文后题目(6分)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í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 (2分) 春往而冬反( ) 迷惑失道( ) 小题2:翻译(2分):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小题3:文中故事是成语___ 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 ______。(2分) |
阅读《古代寓言二则》,完成文后题目。(10分)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而置之其坐______________ ②及反_________________ ③遂不得履________________ ④遽契其舟_____________ 小题2:“先自度其足”与“吾忘持度”中两个“度”意思是否相同?请作说明。(2分)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是吾剑之所从坠”。(2分) 小题4:以上两则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却耐人寻味,请你说说从中获得的启示。(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①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②,不亦君子乎?”(选自《论语》) 【注】①说,同“悦”,愉快,高兴。②愠,恼恨,怨恨。 用现代汉语翻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