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庆历四年春,膳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刺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

(甲)庆历四年春,膳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刺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甲)
庆历四年春,膳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刺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守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 
【注释】①缣(jiān):细绢。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
小题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4分)
(1)前人之述备矣     (2)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
小题2: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兴(    )        (2)前人之述矣(     )
(3)或异二者之(    )      (4)衣缣一匹(    )
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小题4:《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4分)
答案

小题1:(1)前人之述/备矣     (2)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   
小题1:(1)通“俱”,全、皆(都)(2)详尽(3)轻视.看不起,看轻(4)每年,年年
小题1:(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小题1: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对孟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以天下为己任,用具体行动来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是难能可贵的。
解析

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这是一个互文修辞的句式,学生在理解时,应将上下文结合在一起进行理解。
小题1: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举一反三
省当世之弊,觅清欢之境。(15分)
                           
◆林清玄
①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阕词,非常喜欢。这阕词,写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篙、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所以能深记这阕词,主要是爱极了最后的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②那么,“清欢”是什么呢?
③清欢,不同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尽情欢乐,也不同于                           。当一个人感觉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看出路边的石头也许比钻石更有魅力,或者觉得聆听林间鸟鸣比提笼遛鸟更令人感动,或者体会了静静品一壶茶比吃一顿喧闹的晚宴更能清洗心灵……他就懂得了“清欢”。
④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领略过千百种人生。可是,享受“清欢”就难了!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
⑤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地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
⑥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不可得。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味精已经成为中国菜最大的特色。
⑦我们有时只想和朋友啜一盅茶,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约会的地方,即便是山中或海边。凡是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污秽和杂乱。
⑧生在这个时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  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  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  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  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油烟爆起的啤酒屋去吃炒蟋蟀,是到不见天日的卡拉OK厅去乱唱一气,是到胡乱搭成的乡间山庄去豪饮一番,是到狭小的房间里做重复摸牌的方城之戏……为什么现代人反而以浊为欢、以清为苦呢?
⑨清欢是不讲究物质条件的,它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我们拥有的物质世界愈大,清欢就愈容易失去。这使我想起东坡的另一首诗来: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⑩满城都飞着柳絮时,梨花也开了遍地,一株梨花却从深青的柳树间伸了出来,仿佛雪一样的清明,但是,人生看这么清明可喜的梨花能有几回呢?这正是千古风流人物的性情,正如清朝画家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中说的:“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即少一分高雅。”此言极是。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
【注】因命题需要,本试卷所选文段均有删改,特此说明。
小题1:请从文中选择适当的词语或句子为本文命题。(2分)
小题2:请参照前面的句子,在第③自然段的横线上仿写一句话。(3分)
小题3:请将下边句子中空缺的名词各归原位。(2分)
备选名词:
A.身B.鼻C.耳D.舌
句   子:生在这个时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  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  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  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  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
小题4:请用“清”组成三个不同的双音节词,来分别解释作者在第⑤⑥⑦段中所向往的“清欢”具体指什么。(3分)
“清欢”在第⑤段中具体指        ,在第⑥段中具体指        ,在第⑦段中具体指       。
小题5:清朝画家盛大士说:人“多一分机智”,即“少一分高雅”。难道说“机智”和“高雅”是彼此对立、互不相容的吗?请你说说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3分)
小题6:积累链接: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最后两句以飞旋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请你默写出这两句诗。(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A.遇其叱咄B.不幸而在穷僻之
C.又患无师名人与游D.若既不出
小题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小题3: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小题。
①好一个安塞腰鼓!
②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③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④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⑤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⑥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小题1:“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使用,有何表达作用?(3分)
小题2:好一个安塞腰鼓!”改为“安塞腰鼓好啊!”好不好?为什么?(4分)
小题3:第③段中运用了两个人称代词“你”,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小题4:联系上下文,说说以下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落 叶
落叶在春天纷纷而下,这是南国特有的奇观。北国的朋友也许以为怪异。因为,在北方,落叶在秋而不在春。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当陌上阡头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大野无边的青草被摇曳得株株枯黄的时候——当在这个时候,便是树木落叶的季节了。
北国的落叶,渲染出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落叶染作黄金色,或者竟是朱红绀赭。最初坠落的,也许只是那么一片两片,像一只两只断魂的金蝴蝶。但接着,便有沙沙哗哗的阵雨了。接着,便在树下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毯。而在这地毯之上,铁铸似的,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干和树垭,直刺着高远的蓝天和淡云。
南国的落叶却不是这般情景。落叶的颜色是浓重的苍青。在地上铺出苍青的织锦,而在树上,也是浓重繁密的苍青色,教你抬头看不见一点蓝天的影子。可是,在这浓蜜的苍青的树冠上,你看吧,春潮般地泛起来多少嫩绿的新叶的波浪!
这是万木争荣的季节。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威严地站立着的,已不是冷酷的冬。老叶不必作悲壮的自我牺牲来保护树木过那冷酷的冬。在这里,就连冬天的阳光也灿烂如碎金,雨水温润而充足,地表下有取之不尽的营养。万木在和风中一样做它们欢乐的梦。
时序如轮旋。秋天过去了。冬天过去了。司春之神于是欣然驾临。蜂蝶成群来起舞,百鸟结队来唱歌,杂花纷然披陈于枝梢上。氤氲的南国,这时已装载不下旺盛的勃发的生机。而这时,我走在无论哪一片林子里,无论哪一棵树下,都欣喜地看见,每一棵树上都蓬勃地
怒发出新叶。我看见新叶高标出老叶覆满的树冠军。我听见新叶在歌唱,唱它们新生代的歌。我听见新叶在呼唤,呼唤未来的鲜花和甘果。
于是,我看见老叶意识到自己历史使命的即将完成。
老叶沙沙哗哗而下了。然而,老叶没有悲戚。老叶也一样唱它们雄壮豪迈的进行曲。老叶融入春泥,化作甘露玉浆,滋润着大树上新叶的成长。
这是一幅多么伟大的充满希望的图画!
于是,无论在哪一棵树下,我都进入一种庄严的忘我的思考。
小题1:“我看见老叶意识到自己历史使命的即将完成”,联系上下文看,老叶的“历史使命”是什么?(3分)
小题2:为什么说北方的落叶是“悲壮”的?(3分)
小题3: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两幅落叶图。那么,北国落叶和南国落叶有什么不同?3分)
小题4:文章最后说“无论在哪一棵树下,我都进入了一种庄严的忘我的思考”,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有些什么样的“思考”呢?(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4分)
(1)至于负者歌于途                       (2)伛偻提携                 
(3)泉香而酒                           (4)者胜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分)
小题3:上文中第一段共四句话,每句话用三个字概括其内容。(4分)
答:(1)        ;(2)           ;(3)            ;(4)              
小题4:具体说说“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其乐也。”是用什么方法来突出 “太守之乐”的?(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