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16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16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16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则湍绿潭吴广爱人
B.清荣峻茂。多趣味家富马,其子好骑
C.空谷传响,哀转久夜久语声,如闻泣幽咽
D.常有高猿长啸,引凄异予作文以记之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一千二百里长的三峡两岸,高山对峙,怪石嶙峋,峭壁重叠,群山绵延不断。
B.夏天的三峡有许多险滩,过往的船只不论是顺行还是逆行,其航道大都被阻隔断绝。
C.每逢到了春冬之季,三峡江水变得缓慢安详,青翠群山静静倒映在碧绿清澈的潭面上。
D.在雨后初晴或秋霜初降的早晨,三峡的山林水涧又展现出清凉热闹的另外一番景象。

答案

小题1:C
小题2:(1)假如不是正午或晚上,是不能看见太阳和月亮的。
(2)到了夏天江水慢上山陵的时候。
小题3:B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A.则素湍绿潭 (白色的),吴广素爱人(向来)。B、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的确),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好)。C、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消失) 夜久语声绝(消失)。D、如闻泣幽咽 (连续)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小题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翻译(1)句时注意“自非”等字,还要注意到特殊的句式。翻译(2)句时注意“襄”字。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C、D、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举一反三
祁奚请老(4分)
晋大夫祁奚①老,晋君②问曰:“孰可使嗣?”祁奚对曰:“解狐③可。”君曰:“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晋遂举解狐。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④?”祁奚对曰:“午⑤可也。”君曰:“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
【注释】①祁奚:晋国的大夫,曾任中军尉。②晋君:指晋悼公。③解狐:晋国大夫。④国尉:春秋时,各国均在将军之下设国尉。⑤午:祁午,祁奚之子。
小题1: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孰可使(子嗣,后代)B.晋遂解狐(推举)
C.非之子(你)D.可以为国尉(谁)
小题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本文所表现的祁奚的品质(2分)
A.任人唯贤B.大公无私
C.坦率正直D.谦虚谨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醉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 (4分)
(1)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临:      
(2)之者谁     名:       
(3)云而岩穴暝 归:       
(4)佳木而繁阴  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有亭翼然临泉上者太守与客来饮
B.作亭谁水落而石出
C.山僧智仙也望蔚然而深秀者
D.年又最高若夫日出林霏开
小题3:请将文中画线句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小题4:请在这两段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2分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过江,每经危难,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注】①顾荣:字彦先,今属江苏人。②行炙人:端送烤肉的侍者。炙,烤肉。③同坐:同席的人。
小题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应人请尝:曾经B.因辍己焉施:给予
C.同坐之嗤:讥笑D.常有一人左右己左右:身边的人
小题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小题3:从顾荣身上你获得了什么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日:“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日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毕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选自《韩非子·喻老》)
小题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 (2分)
对日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①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②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魏公叔痤病》一文,完成小题。(14分)
魏公叔痤①病,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即不可讳②,将奈社稷何?”公叔痤对曰:“痤有御庶子公孙鞅③,愿王以国事听之也。为④弗能听,勿使出竞⑤。”王弗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亦悖⑥乎!”
公叔痤死,公孙鞅闻之,已葬,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秦果日以强,魏日以削。此非公叔之悖也,惠王之悖也。悖者之患,固⑦以不悖者为悖。
【注】①公叔痤(cu6):魏相。②即:如果。不可讳:意为不幸去世。③御庶子:家臣。公孙鞅:即商鞅。④为:如果。⑤竞:同“境”。⑥悖:糊涂、昏聩。⑦固:原来。
小题1:(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公叔痤曰  (    )      ②王以国事听之也(    )
③秦果以强(    )        ④悖者之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出而谓左右曰
A.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八则》)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 )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此非公叔之悖也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
(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予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题4:读史可以使人明智,文中的惠王之“悖”给了我们怎样的借鉴?(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