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罗烨的《醉翁谈录》一文,完成小题。眉、眼、口、鼻四者,皆有神①也。一日,口为鼻曰:“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

阅读罗烨的《醉翁谈录》一文,完成小题。眉、眼、口、鼻四者,皆有神①也。一日,口为鼻曰:“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罗烨的《醉翁谈录》一文,完成小题。
眉、眼、口、鼻四者,皆有神也。一日,口为鼻曰:“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吾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吾上?”眉曰:“吾也不能与诸君厮争得,吾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哪里?”
【注】① 神:灵性。② 厮:相互。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吾位居汝上(       )         ②居汝上也(     )
③若,则眉有何能(       )     ④吾居眼鼻之下(     )
小题2:与所给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吾若居眼鼻之下
A.而忘操之(《郑人买履》)B.故时有物外之趣 (《幼时记趣》)
C.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记》)D.观之正浓(《幼时记趣》)
小题3: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吾 能 别 香 臭 然 后 子 方 可 食 故 吾 位 居 汝 上 。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答案

小题1:①所以 ②应当 ③这样 ④如果
小题1: B
小题1: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小题1:⑴你有什么能力(能耐),位置却处在我上面?
⑵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
小题1:在现实生活中,不要过分强调自己(个人)的能力,只有把自己(个人)置于
群体之中,在团结和谐的集体中才能发挥个人应有的作用。
解析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题1:B与例句都是结构助词,的。
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阐述的生活哲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2分)
(1)其奇者:(   ) (2)乘御风:(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山川美春冬B.引凄异美池桑竹之
C.哀转久避秦时乱来此D.未复有能与奇者 如土石何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实是欲界之仙都。
小题4:甲乙两文都抓住了景物特点写出了山川之美,宛如一幅幅清幽秀丽的山水画,在两文中作者都不约而同的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了山的  特点和水的  特点。(2分)
小题5:两文都写山水的秀丽,请你体会在文中作者所蕴含的感情有何不同之处?(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小题。(10分)
甲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2分)
①未尝识书具  书具:        ②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       
小题2: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借旁近蒙论议B.邑人奇 大兄何见事晚乎
C.蒙乃始学 自是指物作诗立D.结友而三日
小题3:甲文向我们讲述了仲永天资聪慧,但由于       ,最终“泯然众人”; 乙文则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学有了惊人的进步。两篇短文都说明了       的重要性,给人以深长的思考。(2分)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小题5: 由仲永和吕蒙的故事,你想到更多的是什么?请简单谈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下边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2分)
(1)肉食者:(   ) (2)战长勺:(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克三里B.何天下之所顺
C.大王惠弗敢D.小未孚必以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小题4:甲文记载了庄公与曹刿的对话,最终庄公在曹刿的启发下认识到要想打胜仗只能依靠“    ,     ,   。”的做法。这种做法所体现的思想恰好与乙文中强调的战争三要素之一“        ”思想是一致的。(2分)
小题5:两篇文章都不约而同的体现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请写一句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诗文。(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 中的意思:(2分)
(1)朝夕阴,气象万千(     )        (2)日出而林霏(   )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小题3:下面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异二者之为 而长烟一空          B不物喜   醒能述文者
C然则何时而耶 游人去而禽鸟也    D后天下之乐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小题4:<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2分)
小题5: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和“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分别是题岳阳楼和醉翁亭的名联,请根据对联内容并联系课文,说说范仲淹和欧阳修的忧乐有何不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三峡》和《与朱元思书》,回答文后问题。(15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
小题1:解释下列两组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常有高原长啸,引凄异 (         ) (2)随乘御风,不以疾也(             )
(3)予作文以记之      (         )(4)猛浪若        (              )
小题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重岩∕叠嶂,隐天∕蔽日。B.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C.每之晴∕初霜旦,林寒∕涧肃。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 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小题4: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3分)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         
小题5:两文中分别表现作者对山水景色热爱的句子是                               和                                       。总结三峡或富春江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天高地厚华夏情。(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