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浮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幕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一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王子猷(yóu):名徽之,字子猷,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五儿子。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③左思:字太冲,西晋文学家。所作《招隐爵》旨在歌咏隐士清高的生活。③戴安道:即戴逵,安道是他的字,裱国(今安徽省北部)人。学问广博,隐居不仕。⑤剡(shàn):指剡县,古县名,治所在今浙江嵊(shèng)县、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月色入户 (   )            (2)念无与为乐者(   )
(3)盖竹柏影也(   )            (4)经宿方至  (   )
小题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C.盖/竹柏影也D.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共7分)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2分)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分)
③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3分)
小题4: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夜寻张怀民的原因是什么?而王子猷为什么会想起雪夜去访戴安道?(2分)
小题5:从文中看,苏轼是个怎样的人?王子猷又是怎样的人?(2分)
答案

小题1:户:单扇的门,泛指门。念:想,想到。盖:表示推测。方:才。(2分)
小题1:A  (2分)
小题1:①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2分)
②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2分)
③我本来就是趁着有兴致而来的,兴致消退了就回去,何必要见戴安道呢?(3分)
小题1:苏轼夜寻张怀民一是月光美好,唯张怀民可与之共同赏月,引为知音,二是两人都有着被贬的共同遭际;王子猷雪夜想起访戴安道因为兴趣使然,兴之所至。(2分)
小题1:苏轼在文中自称是“闲人”,既是指政治上不得志的闲人,也是有闲情雅致的人,同时文中还展现出他在困苦境遇中乐观豁达的心态;而王子猷则是一个随性旷达(或性情潇洒)的人。(2分)
解析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A不正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能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内容,提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结合语段做具体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及《师说》选段,完成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注释] ①道:学问,道理。   ②庸:岂,难道。     ③其:大概。
(节选自韩愈《师说》)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4分)
(1)无从书以观 (2)礼愈 (3)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4)吾从而
小题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C.古之学者/必有师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小题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小题4:甲文中作者选择“德隆望尊”的“先达”和“硕师”为师,乙文中韩愈认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关于“择师之道”,两位作者都有独到的见解,请结合文段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经历简要说说你对“择师之道”的看法。(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与朱元思书   (吴均)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非亭午夜分
B.水缥碧,千丈见底若空游无所依
C.蝉千转不穷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D.经纶世务,窥谷忘反马之千里,一食或尽粟一石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寒暑易节,始一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里遂先帝以驱驰
C.鸟相鸣,嘤嘤成韵读书,不求甚解
D.奇山异水,天下独佛印类弥勒
小题3:对以上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写出了小舟随江流飘荡的情形,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心情。
B.第②段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江水的清澈和湍急,显尽了富春江江水之“奇异”。
C.第③段划线句从侧面落笔,既强化了山水诱人之魅力,又表明作者对恬静闲适的大自然生活的向往之情。
D.全文重点写“奇山异水”之清幽秀美,也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之人的强烈谴责之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与狐谋皮
周人有爱裘而好珍羞者,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为少牢[注]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何者,周人之谋失之矣。                                       (选自《太平御览·符子》)
[注]牢:这里指宴席上的羊肉。
小题1:解释句中划线词。(2分)
①言未 卒:                    ②与羊谋其 羞:            
小题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 译文:                                           
小题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乎(说话)
B.人不知而不(生气,发怒)
C.不知为不知,知也(此,这)
D.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勇毅)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焉。
小题3: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四字成语。(3分)
小题4:选出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学与思的辨证关系。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说明了新旧知识的关系。
C.“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告诉我们应该有良好的修养和宽广的胸怀。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明人不必虚心求教,博取众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冬雨
⑴清晨,拉开门迈入楼道,就听到楼顶的木制盖板上“沙沙”“吧嗒”“乒乓”的声音。
⑵北国的冬天不本是下雪的季节吗?在这“大雪”的节令,在一场瑞雪之后,竟然下了一场小雨!听惯了西北风的呼啸,忽然听到这雨声,让人觉得严冬已过去,又置身于春风春雨中了。那雨声不禁使我联想起广东音乐,“沙沙”声宛然《沉醉东风》中轻缓细切弹拨乐,“吧嗒”“乒乓”的大雨点儿声,多像《雨打芭蕉》演奏到一处小高潮之际那美妙的韵律。
⑶楼外,雨小,雾大。雨,淅淅沥沥,如丝如缕,东飘西洒,悄无声息,要不是偶有几个大雨点,你就看不见它。冬雨虽然似乎来错了季节,却也有情,落在你的脸上、脖子里,并不给你寒意,也不让你产生淋漓之苦,只是凉丝丝的,你会顿生一种特殊的轻柔、清新和亲切感。
⑷冬雨会躲进雾里,跟你捉迷藏,神秘兮兮的。雾蒙蒙,隐住村镇,裹住树,笼着一个神秘的世界。近处,雾中房屋、树木、电杆,朦朦胧胧,影影绰绰,似海上若隐若现的山岛,又如烟波中耸着桅杆的船舰。雾也有情,好似跟你逗戏,给你“画”个“圈”,你往前,她就后退,你退回来,她又悄悄地追过来,你喝喊,声音似落进大海里,杳无回音。
⑸雾缓缓消退,树木从雾的纱幔里走出来。杨树虽已落尽了叶子,然而,那擎在树头的绛褐色的苞头,经雨水润泽,有些鼓胀,像初春欲放的苞蕾。远眺小溪旁那一排排一丛丛年轻的柳树,尚存几许绿色或淡黄的叶子,乍一看还真有几分柳枝鹅黄泛青、“依旧烟笼十里堤”的韵味呢。
⑹雨更小了,人们立在雨中谈笑,小孩子们蹲在如镜的小水洼边,和自己的影子相视而笑,指点着,戏逗着。不少人打了伞,红的、黄的、草绿的、天蓝的……饰着各种图案,远看,仿佛翩翩的彩蝶。此时此景,在许多人的眼中、心中,花伞已远非遮雨的工具,而是艺术品,是生活的装点,是美的一部分,似乎也寄寓了对春的渴望。
⑺应该说,在北国,冬雨总该是不正常的,而这“不正常”却也令我别有情愫,启发了我的新思维,让我体味到造物主的“不拘一格”、变化无穷。冬雨不是老皇历,老皇历有些页码念不得了。不是吗,这几年,在不少发愤图强、追求高远境界的人们的心里,严寒的冬在缩短着,温暖的春提前着,炎热的夏和灿烂的秋似乎在延长着。
⑻一位诗人说过,冬天已经来临,春还会远吗?
⑼冬雨,你该是春的急先锋、春的精灵,你勾起我对春的向往和呼唤,让我早早地盼春来。你牵着我的思绪超越了一个严寒而没有绿叶和鲜花的季节,让我似乎看到一个个万紫千红的季节已经早早来临。
小题1:下列对本文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⑴⑵⑶段依次从听觉、触觉、视觉写冬雨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
B.第⑷⑸⑹段分别写雨中的雾、树木和人,充满了诗情画意。
C.第⑺段“冬雨不是老皇历,老皇历有些页码念不得了”中的“老皇历”是指北国的冬天本是下雪的季节。
D.“老皇历有些页码念不得了”的特殊含义是陈旧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生活实际了。
小题2:第⑵段“在一场瑞雪之后,竟然下了一场小雨”中的“竟然”二字是针对文中哪句话而言的?(3分)
小题3:第⑷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描写雨中的雾?请各举一例说明。(4分)
小题4:本文和《济南的冬天》都是描绘我国北方冬天景色的,一是写冬天的雨,一是写冬天的雪。但二者所表达的感情又有所不同。请指出其不同之处。(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