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张齐贤明察宋张齐贤,尝为江南转运使①。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件,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尔后张齐贤三为宰相,门下奴仆皆得迁,唯此奴不沾禄。奴乘间②再拜

文言文阅读。张齐贤明察宋张齐贤,尝为江南转运使①。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件,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尔后张齐贤三为宰相,门下奴仆皆得迁,唯此奴不沾禄。奴乘间②再拜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
张齐贤明察
宋张齐贤,尝为江南转运使。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件,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尔后张齐贤三为宰相,门下奴仆皆得迁,唯此奴不沾禄。
奴乘间再拜而告曰:“吾待相公 久矣,门下奴皆已得官,相公独遗吾也?”因泣下不止。
齐贤悯然曰:“予欲不言,尔则怨我。尔忆当年江南日,盗吾银器数件乎?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尔亦应知也。吾为宰相,进退百官,志在激浊扬清,安敢荐盗贼为官乎?念汝事我久,今予汝钱三十万,去吾门下,自择所安。”奴震骇,泣拜而去
(选自郑瑄《昨非庵日纂》)
【注释】①转运使:官职名称,主管水陆运输。 ②乘间:乘着空闲。③相公:古代对宰相的称呼。④进退:任免。 ⑤激浊扬清:揭露丑恶,发扬正气。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2分)
(1)尝江南转运使 为:             (2)汝事我久  念 :           
小题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奴震骇,泣拜而去。
小题3: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张齐贤这样处置奴仆的看法?(2分)
答案

小题1:(1)为:担任(1分) (2)念 :考虑,想到(1分)
小题1:仆人十分震惊,哭着叩拜离去。(2分)(1句1分)
小题1:示例一:“门下奴仆皆得迁,唯此奴不沾禄”,表现张齐贤坚持以德为主的用人
原则,知人善任。
示例二:“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 表现张齐贤的大度与宽容。
示例三:“吾待相公久矣”表明该奴仆只是偶尔犯错,但是张齐贤最后还是让他“去吾门
下,自择所安”,表现张齐贤铁石心肠,缺乏同情心。
示例四:“奴窃银器数件,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表现张齐贤没有及时指出仆人的错误,不与人为善。(结合原文1分,看法能言之成理1分。)
解析

小题1:(1)“为”(wéi)是动词,担任。注意“为”一词多义,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功能,读音也不同。(2)“念”也是一词多义,根据上下文应该是“考虑、想到”。
小题1:重点注意“震骇”和“去”的含义。
小题1:此题为开放探究题,要求考生根据文段内容,概括并评价人物的思想性格。考生必须根据文中提到的内容概括出张齐贤的性格特点,并作出简要评价。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
戴胄犯颜执法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眹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眹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小题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2分)
忿(     )狱(     )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
卿欲守法而使眹失信乎?
小题4: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
小题5: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 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 ③也!”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4分)
(1)鸣声上下              (2)游人而禽鸟乐也         
(3)前后如此            (4)时朝廷虽尝禁止         
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2分)
汝 记 吾 言 三 十 年 后 世 上 人 更 不 道 著 我 也!
小题3: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1)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也。
小题4:阅读【甲】【乙】两文,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甲文的几个“乐”在表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B.【乙】文欧阳修因看到别人诗文成就高而感到高兴,表现出他关心后辈人才,心胸开阔的品格。
C.【甲】文章运用层层烘托的方法,显得含蓄委婉,文章结构严谨,处处注意前呼后应,无懈可击。【乙】文在写法上采用侧面反衬的手法。
D.【甲】文和【乙】文都可以看出欧阳修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鲁人有好钓者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注释】① 错:镶嵌。 ② 纶:钓鱼绳。 ③ 是:正确。
小题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小题2: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发?(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说 虎
虎之力于人不啻(chì )①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②焉,别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③,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者,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注释:①啻(chì )只,仅。②又倍其力:它的力量又加倍了。③力之用一:力量的功用只有一点。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4分)
(1)以为且己也  (       )      (2)习其声  (         )
(3)驴不胜怒,之 (       )    (4)然虎之食人不见 (         )
小题2:辨析下列“之”的用法,和“放之山下”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B.驴不胜怒,蹄之
C.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
D.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
小题3:翻译句子(6分)
(1)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2)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3)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小题4:甲乙两文共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
[甲]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节选《包拯》)
[乙]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勉谕儿辈》
【注释】 ①费用:花费钱财。②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小题1:解释文中的划线的词语。(4分)
吏苛刻__________              ⑵饮食如布衣时__________
⑶若思之艰难__________          ⑷可粗衣几件__________
小题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⑵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小题3:[甲][乙]两文都有写主人公对后代的要求, [甲]文侧重对子孙在__________方面的要求是__________;而[乙]文侧重对儿辈在__________方面要求是__________。(4分)
小题4:[乙] 文中“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是一警句,若你要向别人推荐,能说出其中蕴藏的含义吗?(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