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犯 日 忌  柳宗元永有某氏者,畏日①,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

文言文阅读       犯 日 忌  柳宗元永有某氏者,畏日①,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       犯 日 忌  柳宗元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 ,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注释】①畏日:怕犯忌的日子。②椸(yí):衣架,晾衣竿。③盗暴:盗吃食品、糟踏物品。④阖(hé)门:关闭门户。⑤僮:仆人
小题1:对下列每组句中划线字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爱鼠,不猫犬。(畜:饲养,喂养)B.僮罗捕之。(购:购 买)
C.以为己生岁子。(直:通“值”,遇到,碰到)D.何以至是乎哉?(且:究 竟)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仓廪庖厨,悉恣鼠不问。悉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
B.饱食无祸。长跪谢之曰
C.夜窃啮斗暴。登斯楼也,有去国怀乡。
D.弃之隐处,臭数月已。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永州某氏之所以对老鼠“恣鼠不问”,任由老鼠妄为,是因为他出生于鼠年。
B.后来居住的人千方百计捕***老鼠,是因为他认为老鼠是盗吃食品、糟踏物品的坏家伙,必须彻底消灭。
C.某氏时,他家的老鼠“饱食而无祸”;后来,它却落得“***鼠如丘”的下场,这是采用对比的写法,意在告诉我们放纵猖獗、祸害别人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D.这是一则寓言,作者借老鼠喻“祸害他人的人”,其寓意是:让我们对那些危害百姓的坏人坏事决不能姑息纵容妥协,一定要坚决打击。
小题4:翻译句子  (6分)
①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上文《犯日忌》)
②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孟子二章》)
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4分)①哎!那些老鼠以为那种吃饱喝足而又无灾无祸的日子是可以永远过下去呢!②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亲戚朋友都要背叛他。
解析

小题1:B中购是“雇佣”。
小题1:C二者都是“就”。
小题1:A中“拘忌异甚”导致“恣鼠不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抓“以”“恒”一字1分;抓住“至、畔”字一字1分
举一反三
《核舟记》与《士人画鼠》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小题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佛印绝弥勒   (    )       ②卧右膝,右臂支船(     )
举轴         (    )       ④令之,黎明物色 (     )
小题2:下列句中的“之”与“左臂挂念珠倚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无丝竹之乱耳C.持就火炀之D.至之市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4分)
⑴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2分)
⑵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2分)
小题4:甲乙两文同是表现艺术的精湛,但表现手法不同,说说乙文是怎样表现画作的逼真的?(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神寒骨,悄怆幽。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
【乙】道洲城西百余步,有小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①,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②木异竹,垂阴相荫③。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元结《右溪记》,有删节)
【注释】①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②休:美好。③阴:树荫。荫:遮蔽。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⑤裨(bǐ):使。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⑴凄神寒骨(       )              ⑵从小丘西行(          )
⑶不可名状(         )             ⑷悄怆幽邃(           )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字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潭西南子敬先亡B.为怅然心乐
C.之怅然坻,为屿D.其境过清全石为底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分)
⑵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2分)
小题4:【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3分)
                          ②                      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两个文段,完成小题。(共11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安定。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4分)
(1)便还家:                          (2)来此绝境
(3)来问讯                            (4)不可缺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小题3: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请你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共15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俄而百千人大呼( )(2)中力拉崩倒之声( )(3)屋许许声 (    )         
小题2:翻译句子(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4分)
小题3:全文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依次可概括为三个方面(1)     (2)    
(3)     (3分)
小题4:文中除正面描写口技人表演外,还运用哪些侧面描写?结合文意说说这些侧面描写有何作用?(4分)
小题5:下面哪个词语用来形容上文描写的口技表演最恰当?(  )(1分)
A.栩栩如生B.惟妙惟肖C.足以乱真D.生动逼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桃花源记》一文,完成下面题目。(12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②便还家(             )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④便扶路(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3: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2分)
逢桃林→                          
小题4: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