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刘义庆的《丑女》一文,完成小题。(14分)许允妇①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②,允无复入理③,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

阅读刘义庆的《丑女》一文,完成小题。(14分)许允妇①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②,允无复入理③,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刘义庆的《丑女》一文,完成小题。(14分)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注】①妇:妻子。②交礼竟:婚礼结束。③无复入理:没有再进入新房的打算。④语:告诉。⑤故:本来,自然。⑥裾(jū):衣襟或袍袖。⑦士:男子。                      (选自《世说新语》)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允有客至     (          )   ②见妇   (         )
③新妇所乏容尔 (          )   ④允有惭(          )
小题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卿宜察之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B.何陋之有(《陋室铭》)
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D.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夫 百 行 以 德 为 首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然士有百行,君有几?
译文:                                                                  
⑵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译文:                                                                  
小题5:试说说文中许允和许允妇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2分)
答案

小题1:①适逢,正赶上②已经,以后③只,只有(是)[或:仅,仅有(是)]④脸色
小题1:C
小题1:夫/百行/以德为首
小题1:⑴然而男子有各种好的品行,您有几种?⑵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小题1:不能以貌取人,要看重人的德行(或:知错能改)(1分);要自尊自重,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例句中和C句中的“之”都是“代词”。
小题1: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注意句首语气词后面必须要停顿。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来谈启示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贾平凹的《落叶》一文,完成小题。(20分)
①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②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
③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片落去。法桐就瘦削起来,寒伧起来,变得赤裸裸的,惟有些嶙嶙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④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想: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片收去呢?
⑤来年的春上,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我将历年收留的落叶拿出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⑥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窗台,与屋檐齐平。
⑦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原来法桐的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的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⑧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
小题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
小题2: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7分)
⑴简要说说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⑵第⑦段中划线的“往日的哀叹”具体指什么内容?(可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小题3:本文题为“落叶”,但作者却用许多文字描绘“春叶”,这样构思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全文所要揭示的中心意思,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的理解。(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乙)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①。其俗以男女质钱②,约不时赎,子本③相侔④,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观察使⑤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⑥,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柳子厚墓志铭》节选)
【注释】①顺赖:依顺信赖。②以男女质钱:用子女抵押换钱。③子本:利息和本金④侔:相等。⑤观察使:官名。唐代后期出现的地方军政长官。⑥穷:困窘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4分)
(1)哀而之:                         (2)寒暑:                 
(3)恂恂而起:                         (4)其大人: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2)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小题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   )
A.甲文中以乡邻们被悍吏来乡逼索租赋闹得不得安宁,跟蒋氏“弛然而卧”作对比,突出了文章主旨。
B.蒋氏自述的这段话,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
C.“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是岂不足为政邪!”中的“岂”“是”意义相同。
D.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听到刘禹锡被贬到播州,主动请求朝廷将他们二人所贬之地对调,写法上先叙后议。
小题4:根据甲、乙两段提供的信息,请你概括柳宗元具有哪些政绩和品性?(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0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小题1:下面“以”的用法与另外三项不同的是(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B.计日以还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俯身倾耳以请
小题2:翻译句子(2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_____________                                       __
小题3:回答问题(4分)
①“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4:这则短文赞扬了宋濂怎样的精神?(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0分)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板桥曾任范县令,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爱民如子。迁①潍县,值岁荒,人相食。板桥开仓赈济,或阻之,板桥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②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迁:指调动官职。      ②谴:责问、责备。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2分)
(1)我之  (         )   (2)去之日(         )
小题2: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此 何 时 若 辗 转 申 报 民 岂 得 活 乎 上 有 谴 我 任 之
小题3:联系上下文,“或阻之”的理由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小题4:文中的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未,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蒻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讪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自《核舟记》)
【乙】夏白眼,宣德间人。能于乌揽核上刻十六娃娃,每一娃娃仅米半粒大,而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鹭,其蟠曲飞走之态,成于方寸小核。求之二百余年仅一人耳。   
(节选自《清秘藏 遵生八笺》)
【注】①宣德:明宣宗的年号。 ②螭(chī):古代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 ③蟠曲:屈曲,环绕,盘伏。
小题1:用原文回答:甲文中“                  ”一句说明了核舟所雕刻内容的主题;乙文中用议论表明夏白眼雕刻技艺高超的句子是“                            ”。(2分)
小题2:解释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1)罔不势象形   因:                 (2)清风来   徐:             
(3)右臂支船     诎:                 (4)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         
小题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2)每一娃娃仅米半粒大,而眉目喜怒悉具。
小题4:今年是奥运年,小张同学搜集到了一个印有伦敦奥运会的会徽的钥匙链(右图为该钥匙链及伦敦奥运会的会徽)。请你观察图片,为这个钥匙链写一段说明的文字。(钥匙链两面图案相同,颜色可以自己想象,不少于80字)(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