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2分)
①谈笑有鸿儒      鸿儒                    
②人不堪其忧      不堪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小题3:[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                   ,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2分)
小题4: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
答案

小题1:①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②无法忍受。
小题1: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课余(我)考查颜回私下里的言行,(发现他)也算得上能够充分发挥(我课上讲的内容),他并不愚钝。
小题1:托物言志  倾听、思考、记忆
小题1: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安贫乐道。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文章的写法以及内容的理解。结合对文章的理解来分析写法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结合文中对这两个人的描写来分析他们的性格特征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14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 ②俟sì:等待。 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④ 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4分)
(1)稍稍宾客其父(            )         (2)泯然众人矣 (             )
(3)主编《资治通鉴》(            )  (4)俟能讽诵乃(             )
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为一时之名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邑人奇之B.不能称前时之闻C.或以钱币乞之D.卒之为众人
小题3:翻译句子。(2分)
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小题4:画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2分)
余闻之也久
小题5: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14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乙]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弗之(      )                  (2)箧曳屣(        )
(3)四僵劲不能动(        )     (4)溥幼学(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者六七始已。
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余因得遍观群书
小题4:比较[甲] [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小题。(19分)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明万历年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欲食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无能为者也。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齕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见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注释】①阖:关闭。②逡巡:因顾忌而行动迟缓的样子。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的划线词。(4分)
(1)虎大骇,远  遁:         (2)驴不胜怒,之  蹄:          
(3)异国来贡狮猫  适:       (4)既而鼠跳掷渐迟  既而:        
小题2:下面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有好事者船载入   为且噬己也        B放山下   然后知猫向
C.往来视之         庞大物也          D.待惰也   益习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2)然后知猫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小题4:填空。(4分)
【甲】文中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        ”到“觉无异能者”,最后认为“        ”。【乙】文中“                ”这句话可见鼠害之重。(用文段中的原句填空
小题5:从驴或猫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刘义庆的《丑女》一文,完成小题。(14分)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注】①妇:妻子。②交礼竟:婚礼结束。③无复入理:没有再进入新房的打算。④语:告诉。⑤故:本来,自然。⑥裾(jū):衣襟或袍袖。⑦士:男子。                      (选自《世说新语》)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允有客至     (          )   ②见妇   (         )
③新妇所乏容尔 (          )   ④允有惭(          )
小题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卿宜察之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B.何陋之有(《陋室铭》)
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D.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夫 百 行 以 德 为 首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然士有百行,君有几?
译文:                                                                  
⑵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译文:                                                                  
小题5:试说说文中许允和许允妇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贾平凹的《落叶》一文,完成小题。(20分)
①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②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
③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片落去。法桐就瘦削起来,寒伧起来,变得赤裸裸的,惟有些嶙嶙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④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想: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片收去呢?
⑤来年的春上,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我将历年收留的落叶拿出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⑥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窗台,与屋檐齐平。
⑦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原来法桐的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的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⑧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
小题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
小题2: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7分)
⑴简要说说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⑵第⑦段中划线的“往日的哀叹”具体指什么内容?(可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小题3:本文题为“落叶”,但作者却用许多文字描绘“春叶”,这样构思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全文所要揭示的中心意思,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的理解。(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