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lián)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lián)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lián)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曰:“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选自《聊斋·于成龙》)
[注]①按:巡视,巡行。②窬:yú,洞,窟窿。
小题1:对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巨绅家将嫁女  适:正碰上    B 又出示阖城户口各归第宅  谕:谕告
C乃嘱吏目   阴:狡猾          D 过午二人   得:抓获
小题2:下列句中的“而”与“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面山而居B.聚室而谋曰C.以待饥者而食之D.学而不思则罔
小题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刺史无术”反衬了于成龙破案如神,迅速破案又表现于成龙不仅机智而且勇敢的特点。
B.于成龙放出风声,第二天将在全城严加搜查。这是一招敲山震虎,也充分利用做贼人心虚的特点。
C.二人多次出城,本因有急事,却又不带行装,其实是欲盖弥彰。所以于成龙推断这两人应该就是铤而走险、急于转移赃物的盗贼。
D.盗贼将妆奁席卷而去体现其利令智昏、贪婪特点,而他们竟想到着女装出城足见其狡诈。
小题4:解释划线的词语(4分)
①***黑龙以冀州             济:                ②寒暑节        易:         
③从而焉                        谢:                ④以玉人        示: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
译:
(2)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译:
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①帮助 ②变换 ③辞谢 ④给……看
小题1:⑴如果有从城门中出出进进达到两次的人,就把他抓住。(①设:如果;②再:两次;)
⑵凭你这么大的岁数和剩下的力气,(你)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不能毁掉,又能把山上的土石怎么样呢?(①以:凭 ②反问语气:?)
解析
翻译:中丞于成龙,巡视部属来到高邮。恰逢一大富人家将要嫁女,置办的嫁妆很多,夜晚被强盗挖墙进去席卷一空。刺史对此束手无策。于成龙下令将其他城门全部关闭,只留一个城门让行人来往出入,派吏盯守,严格搜查装载的东西。又发出告示,让全城之人,各自回到家中,等候第二天查点搜寻,务必查出赃物的所藏之处。于是暗地里叮嘱守城官吏:如果有从城门中出出进进达到两次的人,就把他抓住。中午过后就抓得两人,他们除了自身外,身上并没有带着行装。于公说:“他们就是真正的盗贼。”二人不停诡辩。于公下令解开他的衣服搜查,见袍内还穿着两套女装,都是嫁妆衣物。原来是担心第二天大搜查,就急于转移赃物,可是物多又难以携带,所以就这样秘密地穿在身上多次出城。
举一反三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分)
⑴飞漱间(            )      ⑵多趣味(                )
引凄异(            )    ⑷渔者歌曰(             )
小题2:翻译句子 (4分)
⑴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小题3:文中划线的句子是写三峡什么时候的景象?其景象有何特点?(2分)
小题4:从全文看,结尾引用渔者的歌谣有何作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节选)和《桃花源诗》(节选),然后回答小题。(15分)
[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诗]…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注】①肆,尽力。②菽稷,庄稼。③靡,无。
④暧(ài),掩蔽。⑤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不足为外人道也(  ▲  )        (2)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
(3)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  ▲  )(4)日入从所憩(▲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小题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桃花源记》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
小题4:综合文句“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和诗句“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的内容,我们对桃花源有怎样的了解?(2分)
小题5: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片段,完成文后8—12题。(15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止,上哂(shěn讥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逼迫)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太平),路不拾遗,外户(大门)不闭,商旅野宿焉。  
(节选 司马光《资治通鉴》)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字。(4分)
(1)予求古仁人之心  尝    ▲  (2)微斯人。吾谁与? 归   ▲  
(3)请重法以禁止。  或    ▲  (4)朕当奢省费。     去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安用重法邪!
小题3:【甲】文中表达了作者“                        ”的政治抱负。(2分)
小题4:【乙】文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什么措施?(3分) ▲   ▲  ▲ 
小题5: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             
(用甲文中的语句填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习题。(10分)
⑴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⑵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A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B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小题1:.第⑵段的描写对象是          ,其特征是                  。(2分)
小题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此句中的“卧”字用得极妙,理由是。(2分)
小题3:.划线句A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水写得灵气、多情。句中“绿的精神”指的是:                                                   。(2分)
小题4:.划线句B是一个比喻句,其本体是                  ,喻体是               。你能否从语段中再找出其他的比喻句?(至少一例)(2分)
如: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冬天                的特点。(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习题。(10分)
山市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数年恒不一见(恒:         ) (2)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依稀: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⑴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⑵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小题3:.用课文原句回答:“山市”从开始到最后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的?
小题4:.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又称为“鬼市”?
小题5:. 课文如删掉“始悟为山市”一句,并不影响文中对“山市”描写的连贯性,为什么不能删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