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阅读《三峡》一文,完成小题。(共12分)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

文言文阅读。阅读《三峡》一文,完成小题。(共12分)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阅读《三峡》一文,完成小题。(共12分)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①沿阻绝(     )      ②乘奔御风(    )
多趣味(     )     ④哀转久(    )
小题2:.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               ”描写水势盛大,又用“        ”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2分)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小题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
                   ,天高地厚华夏情。
小题5:.课文结尾引用渔歌有何作用?(3分)
答案

小题1:(2分)(1)逆流而上 (2)即使 (3)确实,实在(4)断绝,消失
小题1:(2分)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小题1:(3分)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日月的。
小题1:(2分)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山峻水清三峡美等。评分标准:宽对即可得分,要在对联中体现三峡的特点。
小题1:(3分)渲染萧瑟的秋景,表现旅人的哀愁(侧面表现了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也可以这样答:说明猿声凄凉、悲哀,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的气氛。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筛选信息的能力。从文中找到适合要求的语句即可。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写对联的能力。写对联时要运用对偶,在对联中体现三峡的特点。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先理解文章,然后结合所在语段内容回答即可。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12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益其所不能。
③人过,然后能改;困于心,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曾:      (2)恒:         (3)衡:        (4)喻: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小题3:.文中第①段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迹,其共同点是(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2分)
小题4:.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2分)
小题5:.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共鸣?(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5分)
何为大丈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所谓大丈夫。”
——《孟子》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1分)
(1)往之家(      )     (2)贫贱不能(      )
小题2:.请用原文回答孟子所说的大丈夫在为人处世上有哪些具体体现?(2分)
小题3:.本文的思想对你的为人处世有哪些指导意义?(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领略先贤古诗文之精华。(12分)
客至①   [唐]杜甫   
舍②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③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④。 肯⑤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⑥尽余杯⑦。
注释:①客至:客指崔明府,明府,县令的美称。②舍:指家。③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④市远:离市集远。兼味:多种美味佳肴。旧醅:隔年的陈酒。樽酒句: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⑤肯:能否允许。⑥呼取:叫,招呼⑦馀杯:余下来的酒。   
(二)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又久之,命坐,果蔬不具,其人已心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
认真阅读上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小题1:、(A)材料一中客至是什么季节?(B)这是一首七言_______,(C)这种诗体颔联和颈联句式上有什么特点?(3分)
小题2:、仔细阅读材料一,我们会发现首联、颔联内容为客,颈联、尾联为 B客(各填一动词)。(1分)
小题3:、解释材料二中划线的字词。(3分)
小题4:、材料二末了说“公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2分)
小题5:、请在材料二中找出与“公取自食之”中的“食”意思相同的词。(1分)
小题6:、比较两则材料,说说杜甫和王安石各有什么传统美德?(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10分)
【甲】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乙】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词的含义。(4分)
①虽乘御风                          ②空谷传响          
③余一小舟                          ④与余舟一芥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句话。(2分)
小题3:、三峡第四段给读者的感受是    (1分)
A.莫名的惊恐与无尽的哀愁,具有凄婉美。
B.淡淡的烦恼与朦胧的伤感,具有幽怨美。
C.豪放而又洒脱,具有粗犷美。
D.细腻而又柔软,具有平和美。
小题4:、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10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李绅《寒松赋》
注释:①芊眠:茂密状。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③盘簿:牢固状。④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⑤叶:相合。⑥隆:高。⑦谅:确实。⑧固:鄙视。⑨取:取法。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②穹石盘簿埋根               
③不不枝                                ④甘冒霜而                
小题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
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小题3:、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小题4:、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