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道之行也(8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

(二)大道之行也(8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二)大道之行也(8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4分)
①选贤能     (     ▲   )       ②故人不独其亲(    ▲   )
③男有分,女有(     ▲   )       ④是谓大同     (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2分)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小题3:.“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举例说明(3分)
答案

小题1:(4分)①通“举” ②以……为亲 ③女子出嫁  ④指理想社会
小题1:(2分)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
小题1:(2分)有。《桃花源记》其实就可以看作是是“大同”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就体现出文中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解析

举一反三
(三)教学相长(6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①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②。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
【注释】①旨:美味   ②困:不透彻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2分)
(1) 有至道(  ▲      )                   
(2)弗学不知其也(   ▲     )  
小题2:.翻译句子。(2分)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小题3:.请用原文填空。(2分)本文论述了   ▲        ▲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       的道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三)桃花源记(15分)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4分)
①欲其林 穷:                   ②便还家 要:                
来问讯 咸:                     ④欣然往 规: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初极狭,才通人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小题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小题4:.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3分)
                  ;②                   ;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二)小石潭记(12分)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心之。乐:                 (2)见小潭。下:                     
(3)水尤冽。清:                 (4)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题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二)课内文言阅读(8分)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选自《童趣》)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6分)
(1)项为之                   (2)出神:              
(3)之别院:                   (4)如鹤唳云端:           
⑸ 喷以烟:                     ⑹首观之                      
小题2:.作者从平常的景物中获得了“物外之趣”,可谓情趣盎然,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三)课外文言阅读(6分)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等。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
【注释】 ①齐宣王:战国时代齐国的国君。②竽(yú):古代的一种乐器。③南郭处士:南郭先生。④说:通“悦”,喜欢、高兴。⑤廪(lǐn)食(sì)以数百人等: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廪食,官府供给的粮食,待遇。以数百人,按(那)几百人(的标准)。⑥湣(mǐn)王:齐国国君,宣王死后继王位。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2分)
⑴齐宣王使人吹竽:             ⑵一一听之:         
小题2:.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2分)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小题3:.现在“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什么呢?(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