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11分)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

(一)《春》(11分)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一)《春》(11分)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②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③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都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小题1:、 这三段文字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3分)
小题2:、 文中引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个句子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3:、 文中“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3分)
小题4:、 “一年之计在于春”是什么意思?从第③段看,春天在人们心中代表着什么?(3分)
答案

小题1:春风、春雨、春天的人们(3分)
小题1:文中引用这个句子,更能表现出春风柔和的特点。(2分)
小题1:运用比喻和排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细密、闪亮、细长、轻盈的特点。(3分)
小题1:春是一年的开始,应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好。春在人们心中代表着希望和活力。(3分)
解析

举一反三
(一)《童趣》(13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 《童趣》节选自《           》 ,作者是清代的        。(2分)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①见藐小物(          )      ②项为之(          )
③徐喷烟(          )        ④一癞虾蟆 (          )
小题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②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4:、 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作者小时候为什么经常会有“物外之趣”?(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二)《画蛇添足》(6分)
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④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①祠:古代贵族每年四季祭祀祖先,各有名称,春祀叫做“祠”。 ②舍人:战国和秦汉时期,王公贵族的门客称舍人。③卮:古代盛酒的器皿。④画地:在地上作画。
小题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引酒饮之 (将要)B.数人饮之不( 够 )
C.我能为足 ( 的 )D.终其酒(丢失)
小题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小题3:、 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二)大道之行也(8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4分)
①选贤能     (     ▲   )       ②故人不独其亲(    ▲   )
③男有分,女有(     ▲   )       ④是谓大同     (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2分)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小题3:.“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举例说明(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三)教学相长(6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①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②。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
【注释】①旨:美味   ②困:不透彻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2分)
(1) 有至道(  ▲      )                   
(2)弗学不知其也(   ▲     )  
小题2:.翻译句子。(2分)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小题3:.请用原文填空。(2分)本文论述了   ▲        ▲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       的道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三)桃花源记(15分)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4分)
①欲其林 穷:                   ②便还家 要:                
来问讯 咸:                     ④欣然往 规: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初极狭,才通人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小题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小题4:.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3分)
                  ;②                   ;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