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①,克之;以封其子击②。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①,克之;以封其子击②。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注释①魏文侯:名魏斯,魏国的国君。“文”是其谥号。乐(yuè)羊:人名。中山:战国时代的小国,在今河北省定县。②封:帝王以土地、爵位、名号赐人。击:魏击,后继承君位,即魏武侯。③趋:礼貌性的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1分)
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克(      )  (2)向(      )  (3)反(      )
小题3:任座和翟璜各自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2分)
                                                                         
小题4:魏文侯对待任座态度前后有何不同?(2分)
                                                                         
小题5:从这则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2分)
                                                                         
                                                                         
答案

小题1: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
小题1:(1)克(攻下 ) (2)向( 先前 )  (3)反(通:返 )
小题1:任座:为人正直,敢于直言。翟璜:善于劝谏,也是正直的臣子。
小题1:以翟璜之言为转折点,之前是“怒”,对任座很生气,之后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礼待任座。
小题1: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当以正确的态度对之。对逆耳之言要有雅量,应虚心接受;听后要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文言句式进行断句。
小题2: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1)克(攻下 ) (2)向( 先前 )  (3)反(通:返 )返回.
小题3:分析人物的语言。任座:为人正直,敢于直言(“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翟璜:善于劝谏,也是正直的臣子(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小题4:以翟璜之言为转折点,之前是“怒”,对任座很生气,之后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礼待任座。
小题5:这是一件小事情,以魏文侯使乐羊取了中山国,然后将中山国与了其子的事情为引线,道出了帝王将相的生存之道。
 文侯“怒”是因为任座的直言进谏,由此可见,国君往往不愿听逆耳之言;文侯“悦”在于翟璜讲究了一点说话的技巧,由此可见,要取得好的进言效果,必须讲究言辞的技巧。(言之有理即可)。 
举一反三
(一)阅读《岳阳楼记》选文,回答8—11题。(10分)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1:.(2分)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薄 :                         景 :       
小题2:.(2分)下列四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开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B.忧居庙堂之高则其民
若夫日出而林霏谗畏讥
C.心予尝求古仁人之D.异或二者之
则有旷神怡                              渔人甚
小题3:.(4分)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4:.(2分) 选文描述了“迁客***人”的种种“览物之情”,“古仁人”为什么会“异二者之为”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则古文,完成17-20题。(共12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学而》)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里仁》)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选自《论语》)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尔而与之
为身死而不受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⑷贫与贱,人之所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⑵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小题3:.《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请你从甲乙两则文字中各找出一个最能体现“贫贱不能移”精神的句子。(2分)
小题4:.古人强调的“义”与当今人们追求的“利”有无矛盾?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乙】曾子①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依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人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无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注】曾子,即曾参。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4分)
(1) 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是:             
(2) 鲁君使人往致邑焉  使:               
(3) 曾其所不能  益:               
(4) 足以其节也  全:             
小题2:.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2分)
A.人则献之B.孔子闻之曰
C.委而去之D.宋何罪之有
小题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曾子衣敝衣以耕
小题4:. 曾子这样的生活,你能从【甲】、【乙】文中找出四条好处吗?(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请完成11—15 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4分)
(1) 心之(     )   (2) 络摇缀(       )
(3) 斗折行(        )     (4) 乃记之而(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题3:文章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2分)
小题4:“境由心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情?(2分)
小题5:为了发展永州旅游业,当地准备开发小石潭景点,结合课文,请你为该景点写一则50字左右的简介。(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10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小题1:.选段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3分)
小题2:.“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意在突出景物怎样的特点?(3分)
小题3:.从全文看,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感情发生了明显变化:原先_______和_______一直压在“我”心上,在繁花盛开的藤萝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感到_______和_______,最后“我”起来,“不觉加快了脚步”。(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