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回答下列各题。(共9分)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回答下列各题。(共9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 树林阴翳 翳: (2) 太守谓谁 谓: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2分)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小题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太守的什么思想?(2分) 小题4: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
答案
小题1:(1)翳:遮盖 (2)谓:为,是 评分标准:(2分) 每题1分。 小题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评分标准:(2分)翻译正确,完整即可。 小题1:与民同乐。 评分标准:(2分) 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1:示例: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 在实际生活中,我每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他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评分标准:(3分)生活态度1分,联系实际谈看法2分。 |
解析
略 |
举一反三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下列各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阡陌: (2)向: 小题2:(2分)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填序号) ① 其中往来种作 ② 见渔人,乃大惊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③ 既出,得其船 ④ 设酒***鸡作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小题3:(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极狭,才通人。 (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小题4:(2分)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 |
爱莲说 ( 14分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⑴、陶后鲜有闻( ) ⑵、濯清涟而不妖( ) 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⑷、亭亭净植( ) ⑸、宜乎众矣( ) ⑹、花之君子者也(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小题3: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2分) 小题5: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请你为重庆市推荐一种花为市花,并说明理由。(2分)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溪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家喻户晓 | B.舜发于畎亩之中/后发制人 | C.管夷吾举于士/举世无双 | D.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忍无可忍 | 小题2: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小题3:第二段中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用课文语句回答)(2分) 小题4:下面对文章内容和结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 B.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练。 |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从国家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的层次显得清楚。 | D.本文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 |
|
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0分) 甲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文: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 小题1: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1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 ③吴既赦越 ( ) ④与百姓同其劳( )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2分) 女忘会稽之耻邪? 翻译: 小题4: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 。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其主要内容。(3分) 小题5: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 |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l2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者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③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④。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同“披”,披着,穿着。④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________ (2)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_ (3) 晏子入见,立有间_______ (4) 逸而知人之劳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小题3:文段【甲】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4: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