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
题型: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看电影事件中作者共写到哪几种中国人?讲堂中的“我”和电影中的中国人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的“偏”和“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与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我”经历的事情和“弃医从文”的选择,对你有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这句话是对日本“爱国青年”对中国国民歧视的反击,表现作者的极为愤慨的思想感情;同时看到当时中国现状,也有着身为弱国子民的悲哀。 2.给帝国主义效劳的中国人;闲看枪毙犯人的麻木的中国人;有着深沉爱国情感的中国人;(鲁迅)我——面对现状寻求救国的出路;电影中的中国人——无视中国现状苟且偷生。 3.对其麻木不仁的痛恨。 4.匿名信事件:写日本青年寻衅是为突出藤野先生的品格做反面衬托;由藤野先生订正讲义而来。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以上意对即可) 5.“略”。 |
举一反三
阅读《藤野先生》,回答问题。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贵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A)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B)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C)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D)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选文第一自然段中“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中“这事”是指什么?请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中加粗的四个“他们”,所指对象与其他三个不相同的一项是( ) 3.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表明作者何种情感?试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 A.日本青年无视社会公德,“我”十分气愤。 B.日本青年那一声叫得特别大,影响了“我”观看时事片的情趣,所以觉得特别“刺耳”。 C.日本青年为了报复“我”上次匿名信事件的失败,故而大吼大叫,因此“我”十分厌恶。 D.日本青年看到枪毙中国人,幸灾乐祸,严重地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故而“我”觉得十分“刺耳”。 5.从选文来看,造成作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与_______这两件事。(每一道横线上不超过6个字) |
文段阅读训练。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些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上段文字选自《春》,作者_________,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段文字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与画横线的话语相照应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将上文分成四层,并各用四个字概括各层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段写花的文字中表明描写顺序的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写蜜蜂、蝴蝶的作用是什么?一个“闹”字写出了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段阅读训练。 梨花开了,又勾起了我对童年的思念。 梨园是我童年的摇篮,我在故乡滹沱河边的梨园里度过了纯真的童年。 记得,故乡的滹沱河在春天里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它似一条绿色的飘带束在梨园的腰际。水是透明的,映着蓝天;花是洁白的,散发着清香。春到梨园,花绽枝头,是故乡最美丽最动人的季节,也是我童年的小伙伴们最快乐的日子。 一夜春风花千树。梨花繁花似雪,滹沱河的清流中也浮动着白色的花瓣,碧水香溪载着梨园的天使向远方流去,也流在我和小伙伴们的心里! 梨花最洁白,最纯真,她从不用娇艳的色彩修饰自己。她蔑视一切虚伪和矫揉造作的货色。 也许正因为梨花洁白无暇,才孕育了一颗芳心,才能结出最甜最美的果子吧! 1.这篇文章统领全文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的一句话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描绘梨花时,抓住了梨花的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中不仅赞美了梨花,还赋予了梨花一定的象征意义。在文中,你觉得梨花象征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古诗文中, 含有“梨花”的名句不少。请将你所知道的写几句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段阅读训练。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凉的废墟,使雪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全都由他精心指挥。 他慷慨公正。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不管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还是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你一分半秒。你珍惜他,他就在你身后长出绿荫,结出沉甸甸的果实。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失得无影无踪。 1. 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全文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 摘出表示下列内容的相关语句: A.他“ 神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他“无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他“慷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他“公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自己概括全文的中心意思,不超过2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根据你的积累,写出有关文中“他”的名言或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内阅读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酌,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作用。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的第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画出三个比喻句(标上序号),并依次说明分别是比喻中的哪种,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段除了比喻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举出例句说明,并谈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生动地描述“清国留学生”梳辫子的细节,在辫子上大做文章?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 A.男人梳辫子不伦不类,作者看不惯。 B.社会已发展到20世纪初,男人留辫子显得太陈腐落后。 C.日本男人不留辫子,中国留学生应入乡随俗,否则给中国人丢脸。 D.当时剪不剪辫子是反不反清朝、革命不革命的标志。这些留学生舍不得剪掉辫子,说明他们是清王朝的驯服奴才,他们想回国后凭着一条辫子表达对主子的忠心,以便升官发财,所以鲁迅对他们给以辛辣的嘲讽。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