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题。《风筝》  ⑴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以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

阅读题。《风筝》  ⑴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以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题。《风筝》
  ⑴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以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
  ⑵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是: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⑶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糊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⑷“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的笑着说,就象听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记不得了。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⑸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1、语段⑴中加粗的“不幸”应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段⑴中“对于精神的虐***的这一幕”应具体指前文的那些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产生忏悔之意的契机是什么?忏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段⑶—⑸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段⑶“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一句中的“生”应如何理解?加上引号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语段中⑸“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看了书后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拆风筝是对弟弟精神的虐***,从而使“我”自责、后悔,受到了心灵的惩罚。
2、将心灵手巧的小兄弟偷做的风筝粗暴武断地撕破踏扁踩坏。
3、看了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步入中年后真正领悟到生存的艰辛(或者亲情、自责之类)。
4、对比。“我”深深地悔意和失落。
5、“生”一指脸上的条纹的形状像“生”的字形;二指生活的艰辛体现在了“我”的脸上。引号起强调作用。
6、小兄弟对过去的事情全然忘记,连怨恨的理由都没有,我还怎么能得到宽恕了?
举一反三
阅读。 小学同学
  ⑴现在我仍记得起那个得肺病的孩子,那个苍白瘦弱身体发软的小学同学。他坐在我的座位的后边,那个位置使他的脚经常穿过课桌的空当踩到我。上课的时候我听得最多的不是教师讲课的声音,而是他咳嗽的声音、吐痰的声音。因为他的肺病,班里的孩子都拒绝跟他玩,拒绝跟他讲话,所以我总记得他一个人坐在那个角落里,目光散漫而空洞。
   ⑵但是他每天都要找我一起上学,他把我看成是朋友。我们居住的地方实际上相距很远,但他总要绕道去我家喊我上学。走在去学校的路上,他一边尖着嗓子很用劲儿地说话,一边不停地往地上吐着痰。他背着一只蓝花布制的书包,里边装着几本书,分量并不重,但他总是塌着腰,不住地咳嗽,一副力不能支的样子。
  ⑶人多的时候我就有点不喜欢他了。因为很多人都不喜欢他。我顺势而行,也故意和他拉开了一点儿距离,他却不能觉察,依然热情地靠近我,执着地诉说着什么,但那时我已觉得是聒噪了。
  ⑷有时我看见他吐出的痰里有血丝,有时吐出的又干脆是血,他总是把那些东西吐到从作业本上撕下来的一页纸上。老师不允许随地扔果皮和纸屑,所以他的课桌里堆满了那种纸。
  ⑸大家都觉得他脏,嫌恶地看待他,很少有人愿意接近他,他总是处于很孤独的境地。
  ⑹一个群体对一个个的疏远孤立是可怕的,它让人丧失正常的认知能力和判断力。那时我很清楚地看到一个群体对个体拥有的那种权威优势和主宰力量,看到个体在这种力量的威压之下的胆怯和软弱、自卑和无助。在学校,他像一只幼鼠一样惶惶不可终日。
  ⑺但他功课却是极好,各科均在前列,几何学这门被我们认为最头疼的课程他学起来如鱼得水。数学老师每次发问,他总是率先举手,答案总令老师满意。他是试图以此建立自信,以此赢得他人的善意和友爱的。但是这样做的结果使更多的同学敌视他,他发言完要坐下时,凳子就被人从后边抽出去,结果他跌到地上,引来满堂的哄笑,笑声中充满报复的快感和阴谋得逞时的狂欢。
  ⑻人很容易就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实际上我并不怎么反感他,但在人群中我对他的态度就变得暖昧不清,我虽然知道一个人在艰难时刻对友谊的需要,一份友谊对他是一种怎样的支持和温暖呵,但我就是不能当众给予他这一份友谊,我甚至当众也参与对他的起哄、攻击和迫害,参与拍手和哄笑。我冷漠甚至残忍地看着他受伤害以后那绝望的目光。
  ⑼他是班里缺课最多的同学,有时上午的课程还没完,他就背书包走了,下午就不来了,有时则是好几天不来,老师也很不满意,他来了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指责他,那些语言的利器不容躲闪地飞向他。这种时候他也不解释,垂着头发稀黄、面色苍白的脑袋,那细弱的脖子如同秋天枯萎的瓜秧。
  ⑽那时候没有一个人能站出来帮助他。我们依附和顺从在一个群体的意志中,我们被训练得没有个人意志,没有个人情感,没有个人立场,甚至没有爱,没有真诚。老师指责他最凶的那一天,下午他没再找我上学。我一个人去学校,上课铃响过他也没来,然后一连好几天也没能见到他。大家都习以为常,没有人关心他的缺席,甚至没有人过问。
  ⑾第二天,他的姐姐送来了请假条,说他住院了。
  ⑿几天以后就传来了他病逝的消息。他死了,彻底地远离了我们。大家这才懂得流泪,在去他家看望他母亲的时候,面对他的遗像,面对那沉浸在丧子之痛中的母亲,许多孩子都哭了。
  ⒀再后来,我渐渐明白,我们对人的麻木和冷漠一向是通过死才得以震醒的,仿佛只有死才换得良心的发现。
1、你从这孩子的哪一举动中能看出他把我看做“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⑶段中“热情”“执着”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⑹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群体”在文中特指_____________,“个体”在文中特指______________,“让人丧失正常的认知力和判断力”是指____________,“个体在群体压力之下的胆怯、软弱、自卑和无助”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⑼段中“那些语言利器不容躲闪地飞向他”中“飞”一词强调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他”有怎样的性质特点?请结合具体事例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10题。仙人球小记
  (1)圆圆的,绿色的大肉球,从花盆里伸出来;又笨拙,又滑稽。我对它所知,只知道多浇水,便猛涨;不浇水,亦不死。是艰苦地方磨练出来的老疙瘩,只想活不想死的赖皮。倾服它的魅力,我愈是不会养花,愈是指望养它。但所见都是别人的。想讨,难以启齿——揣度别人也像我一样爱它。
  (2)有一天下班回来,见门前台阶边有一珐琅铁碗,碗内盛土,一个绿盈盈以棕色硬刺的小东西,它即是仙人球。惊喜不跌,连忙询问来由,却是母亲从垃圾堆里拾得。 
   (3)于是赶忙浇水。天天工余都要看上一会,希望快长。然而它不慌不忙,慢条斯理地,半年才张了一丁点。早晚天冷,把它拿到厨房里,出太阳的时候, 又拿出来接受光合作用。这么每日搬来搬去,不厌其烦。
  (4)有一天,球而飞。估计可能是晒太阳时,被谁家的小孩子拿去玩了。丢就丢了吧,想也无益。盆土也不倒掉,也许妈妈会在垃圾堆里再拾来一个。
  (5)春节大扫除,妻负责厨房清理,伸手掏一处间壁夹缝。大叫,被什么咬着了。他估计是小老鼠。于是我自告奋勇,一手举拖鞋,做出致命一级的姿势;另一手伸进去擒拿。很顺利。抓出来一看,却正是不翼而飞的仙人球!大约是“搬来搬去”的时期,无意间在厨房撞落,滚落在那儿,当时匆匆未察。它离盆两个月,也不见瘦,容颜尚好,刺儿硬着呢。于是请回原盆,依然浇水将养。
  (6)又过半年,有朋友提到,他的仙人球开了花,我过去不知道仙人球能开花,羡慕不已。问其球有多大?他双手合拢一比,比我的要小。于是断定,是因为品种不同。下了班,便对家中的劣种百般看不顺眼。
  (7)“喜新厌旧”的念头一生,便忍不住行动向那位朋友讨良种,恰巧他的球上萌生小球,才一个玻璃珠子大。便急不可,要回来,放在一个新买的陶盆里,郑重以待。失宠的那个,已经拳头大,不再浇水,并要丢弃。妈妈舍不得,毕竟是他老人家从垃圾堆里擢升起来的,且又是我的初相识——想及此,留下劣种也可以。
  (8)又过一年,朋友给我的那个宠儿,已经拳头大了,盛暑7月,还不见有花开。而原先那个劣种,却显出异象。妈妈连呼奇怪。我去察看,只见这球的侧边,一连生出4个毛茸茸的棕色东西,象粗毛笔头,不知将有何动作,很有点吓人。
  (9)又过5天,欣然从那毛里钻出4 个白色花蕾来!
  (10)于是大欣喜过望。赶忙连土从铁盆遣进陶盆,以示珍重,并放在书桌正中,以便在房间的任何角度,都能看到它的进展,只可惜他一年饱受“饥遇”之苦,体积并没见长。
  (11)晚上,4个花蕾偷偷开放了。开得那么美,一时像牙雕的少年手中的喇叭,一时又象美人身上的白裙。仿佛有音乐从中悠悠飘出,在灯的辉映下,在夜这么宁静的时候!
  (12)我欢欣不能自已。除了请妈妈和妻环坐赏玩以外,又赶快把邻楼的朋友拉来,一同高兴。拿一碟炒花生豆,两杯黄鹤楼老牌汉汾,与朋友对饮,互念祝酒词,也愿我们自己的生命开出花来。
  (13)平时并不爱看花的妻,今天也格外凑趣,在我身边坐着,看着我微笑。她显然是为我之乐而乐。“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一夜,在静静的灯光里,我陪了她很久,很久。为了明日有个好的工作精力,才并不情愿地睡下。
  (14)后查书,记载,仙人球不论大小,非得够了年头,才能吐蕾。我错怪了这所谓的“劣种”了。抚摸着花盆,心里有许多对不住它的话。 
1.《仙人球小记》这篇散文记叙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字里行间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仙人球开花或不开花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不是看其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因小球开花,大球而不再开花而断定良种和劣种,这种主观臆断违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文中划线短语中加粗字的解释写在括号内。
甚(  ) 翼(  ) 已(  ) 待(  )
4.把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两个词语分别用相同意思的两个词语代替。
“有一天,球不翼而飞。估计可能使晒太阳时,被谁家的小孩子拿去玩了。”
估计(  )可能(  )
5.“是艰苦地方磨练出来的老疙瘩……”一句中的“疙瘩”与上文中的(  )一词相呼应。
6.“毕竟是他老人家从垃圾堆里擢升起来的……”一句中的“擢升”一词,其原意是提升是提拔,结合句子意思,试分析一下在这里为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多处运用拟人手法,请摘录两句,并说说这些句子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晚上4个花蕾偷偷开放了”中“偷偷”一词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在文中摘录融合了想象、联想、比喻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了本文,你对仙人球有了哪方面的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访兰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培栽;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种,像要作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园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玩赏,父亲并不以此得意,而且倒有了几分愠怒;有时又进山去,便从此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几十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着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又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培栽,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类、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呢?”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清爽。“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元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培栽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是似乎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 种纯朴,悲痛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而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
  父亲拉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
1、文中最能体现野兰特性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揭示本文主旨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
3、父亲经过千辛万苦培植出一百多个兰草品种,“方园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父亲不引以为豪,反而“ 有了几分愠怒”,并“从此不再带回那 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画横线的文字属于何种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父亲说这句话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就有两个味儿”一句中的“味儿”应该如何理解?野兰和家兰味儿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想告诉我们怎样人生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东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1)刚进入台北师范艺术科的那一年。我好想家,好想妈妈。
  (2)虽然,母亲平日并不太和我说话,也不会对我有些什么特别亲密的动作,虽然,我一直认为她并不怎么喜欢我,平日也常会故意惹她生气;可是,一个十四岁的初次离家的孩子,晚上躲在宿舍被窝里流泪的时候,呼唤的仍然是自己的母亲。
  (3)所以,那年秋天,母亲过生日的时候,我特别花了很多心思做了一张卡片送给她。在卡片上,我写了很多,也画了很多,我说母亲是伞,是豆荚,我们是伞下的孩子,是荚里的豆子;我说我怎么想她,怎么爱她,怎么需要她。
  (4)卡片送出去了以后,自己也忘了,每次回家仍然会觉得母亲偏心,仍然会和她顶嘴,惹她生气。
  (5)好多年过去了。等到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才算真正明白了母亲的心,才开始由衷地对母亲恭敬起来。
  (6)十几年来,父亲一直在国外教书,只有放暑假时偶尔回来一两次,母亲就在家里等着妹妹和弟弟读完大学。那一年,终于,连弟弟也当完兵又出国读书去了,母亲才决定到德国去探望父亲并且停留下来。出国以前,她交给我一个黑色的小手提箱,告诉我,里面装的是整个家族的重要文件,要我妥善保存。
  (7)黑色的手提箱就一直放在我的阁楼上,从来都没想去碰过,一直到有一天,为了我一份旧的户籍资料,我才把它打开。
  (8)我的天!真的是整个家族的资料都在里面了。有外祖父早年那些会议的照片和札记,有祖父母的手迹,他们当年用过的哈达,父亲的演讲记录,父母初婚时的合照,朋友们送的字画,所有的纸张都已经泛黄了,却还保有着一层庄严和温润的光泽。
  (9)然后,我就看到我那张大卡片了,用红色的原珠笔写的笨拙的字体,还有那些拼拼凑凑的幼稚的画面。一张用普通的图画纸折成四折的粗糙不堪的卡片,却被我母亲仔细地收藏起来了,收在她最珍贵的位子里,和所有庄严的文件摆在一起,收了那么多年!
  (10)卡片上写着的是我早已忘记了的甜言蜜语,可是,就算是这样的甜言蜜语也不是常有的。忽然发现,这么多年来,我好象也只画过这样一张卡片。长大了以后,常常只会去选一张现成的印刷好了的甚至带点香味的卡片,在异国的街角,匆匆忙忙地签一个名字,匆匆忙忙地寄出,有时候,在母亲收到的时候,她的生日都已经过了好几天了。
  (11)所以,这也许是母亲要好好地收起这张粗糙的生日卡片的最大理由了吧。因为,这么多年来,我也只给了她这一张而已。这么多年来,我只会不断地向她要求更多的爱,更多的关怀,不断地向她要求更多的证据,希望从这些证据里,能够证明她是爱我的。
  (12)而我呢?我不过只是在十四岁那一年,给了她一张甜蜜的卡片而已。
  (13)她却因此而相信了我,并且把它细心地收藏起来,因为,也许这是她从我这里能得到的唯一的证据了。
  (14)在那一刹那里,我才发现,原来,原来世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容易受骗和容易满足的啊!
1.为什么作者一直认为母亲不喜欢自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2)自然段中对“花了很多心思”做的那张卡片并没有详细描写,在后来的行文中才具体描绘,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的句子。
3.作者在做生日卡片时把母亲说成是__________,是________,“我们”是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这里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
4.母亲去探望父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说“就算是这样的甜言蜜语也不是常有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曾寄给母亲许多贺卡,为什么母亲自保存“这一张”,并将它和家族的重要文件放在一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也许这是他从我这里能得到的唯一的证据”,句中“证据”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只会……不断地向她要求更多的证据,句中“证据”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为什么作者说“原来世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容易受骗和容易满足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最后一段写自己流泪,其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①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悲哀
  ②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黑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③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有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了下来,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9.第①段中加粗的“惊异”和“悲哀”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客观的风筝在“我”看来是“憔悴”、“可怜”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刻画小弟弟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 “惊呼”“跳跃”等词?表现了小兄弟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请描述一下小兄弟此时的内心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从选段中选出写“我”对儿童喜爱放风筝这件事的看法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我”不爱甚至嫌恶放风筝,鄙视甚至粗暴地制止弟弟放风筝。请结合课文简要评价一下文中的“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鲁迅先生曾为毁掉弟弟的风筝梦而深深自责过。生活中或许你遇到过类似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