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敲雪  ①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也许,外面下雪了,我想。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睁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敲雪  ①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也许,外面下雪了,我想。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睁开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敲雪
  ①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也许,外面下雪了,我想。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睁开眼,天亮了,透进屋的亮光,冷冷地泛着朦胧。
  ②好久没见过雪了!我顾不上睡觉,一骨碌爬起来,小跑着跨出门。屋檐下,我极目远眺,整个世界全是一片白,白得晃眼。慢慢收回目光,我就看见了父亲。
  ③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我知道,托着雪的,是密密麻麻的树枝。每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出一堆一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一片花的海洋。花一天一天地谢了,青涩的果子藏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下。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丫,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出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家雀跃着向全家人报喜;后来,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本”。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他收入,读书全靠它。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样落下的果子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好价钱。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书。所以,只要我们目不转睛盯着父亲担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桃呀的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的头说:“馋了吧?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我们一起点头:“想读!”“还想吃吗?”“不想!”我们一起咽口水,狠狠摇头。从此,我们就把那些杏呀、李呀、桃呀叫书本了。
  ④可是,这不是果树开花、结果的季节呀,父亲看那些雪树做啥呢?我很是不解。
  ⑤走到父亲面前,父亲看了看我,说:“星期天,多睡会吧?”
  ⑥我不回答父亲的话,不解地问:“你看这树干嘛?春天还早。”
  ⑦“真的还早么?快了快了!可是——”父亲顿了顿,脸上露出了忧郁,“这雪太大了,你看,树枝压断了好多。”
  ⑧我细细一看,真的,一些断枝落在地上或是横在树上,全被雪掩住了,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⑨“回去拿根竹竿来吧。”父亲沉吟了一阵,对我说。
  ⑩我怔了怔,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于是,忙不迭地回家找来一根稻田里赶鸭子用的长竿。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几十棵果树,父亲整整敲了一个上午。父亲回家,头上、脸上、身上,全是雪。给体温融化的雪水,湿透了父亲的衣服。我连忙烧起一堆旺旺的柴火,父亲骑在火上,还在瑟瑟发抖。
  这天晚上,父亲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
  “下呀,老师说‘瑞雪兆丰年’,下得越大越好!”我说。
  “我娃儿有长进了,好,那就下吧!”父亲抚摸着我的头,频频颔首。
  晚上,果真又下起了大雪。父亲怎么也睡不着,他耳朵支棱着,听着外面的风吹草动。“睡呀,你怎么了?”母亲不耐烦了。“你懂啥?这叫听雪!”父亲的声音很大,传进篱笆墙另一边的我们的耳里,我和弟弟就吃吃地笑,笑父亲不会用词,雪,是能听的么?
  半夜,父亲突然翻身跳下床,惊醒了我们。我们问他怎么了,父亲说:“我听到树枝又断了,一声连一声,我得敲雪去。”我们说这么远,听不到,你那是幻觉,睡吧睡吧。可是父亲不理会我们,拖着竹竿,打着手电就出了门。我们穿了衣服撵出去,在屋檐下看见的已是一束在树下晃来晃去的亮光了。看了一会,冷得不行,我们只得跑进了被窝。
  天亮,父亲回家,把我们全都摇醒,高兴地说:“一根树枝也没断,你们又能上学了,又有书本了;”父亲的牙齿咯咯直响,磕得不听使唤。
  第二天,父亲就病了。
  冬天完了,春天来了,夏天也来了,杏呀、李呀、桃呀,比哪一年都大,都红。父亲的病却一直不见好转。我挑了两个又大又甜的桃,捧到父亲床前,说:“爸,您尝尝,好甜呢!”   
  父亲挣扎着撑起身子,劈手打掉我手里的桃,怒气冲冲地吼:“谁叫你们吃?这是你们的书本哪!不想读书了?”
  “想!”我哭着说,“我们没吃,只想您吃一个,您的口味不好!”
  父亲叹了口气,拉过我,给我擦了一把眼泪,说:“拣起来吧,我吃一个!”
  我看见父亲咬了一口桃,父亲的眼泪也一下子流了出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③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段中,父亲为什么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选文中加粗词的表达效果。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段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分析选文中“父亲”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文章结尾处补充一段能揭示文章主旨的议论性或抒情性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父亲为了保护好能为“我们”兄弟上学提供书费保证的杏树、李树、桃树而整夜去敲树上的雪,最后病倒了。(意对即可)
2.不能。第③段是插叙,交代父亲对这些杏树、李树、桃树的重视、喜爱、悉心照顾以及 这些树对“我”和几个兄弟读书的重要性,表现了父亲对“我们”兄弟几人读书受教育的重视和对“我们”的爱,为下文父亲半夜听雪、敲雪和训斥“我”摘桃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意对即可)
3.因为父亲怕晚上积雪会把树枝压折,影响收成,耽误“我们”兄弟几个交学费(上学)。(意对即可)
4.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敲雪时动作的小心翼翼,表现了父亲对这些树的细心与重视,表现了父亲对“我们”兄弟几个读书、上学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父亲对“我们”的爱。(意对即可)
5.景物描写;写出了杏、李、桃的丰收景象,体现了父亲的辛苦没有白费,表达了“我们”对父亲的爱和敬仰。(意对即可)
6.关爱子女,重视教育,坚韧,吃苦耐劳。
7.“略”。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毕淑敏
  童话,并不只是给儿童读的。
  我在成年之后,还常常读童话。每当烦心的时候,从书架上随手扯出的书,必是童话。比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我就读过多遍,它也被翻译成“人鱼公主”。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人鱼公主”这个名字。海的女儿,好像太阔大太神圣了些。人鱼呢,就显得神秘而灵动,还有一点点怪异。
  大约8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人鱼公主的故事。读完后泪流满面,抽噎得不能自已。觉得那么可爱和美丽的公主,居然变成了大海上的水泡,真是倒霉极了。从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看到湖面上河面上甚至脸盆里的水泡就有些发呆,心中疑惑地想,这一个水泡,是不是善良的人鱼公主变成的呢?看到风把小水泡吹破,更是分外伤感。
  大约18岁的时候,又一次比较认真地读了人鱼公主。也许是情窦初开,这一次很容易地读出了爱情。原来,这是一篇讲爱情的童话啊!你看,她之所以能忍受那么惨烈的痛苦,是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她忍受了非人的折磨,在刀尖样的甲板上跳舞,她是宁肯自己死,也不要让自己所爱的人死。这是一种多么无私和高尚的不求回报的爱啊!
  到了28岁的时候,我已经做了妈妈。这时来读人鱼公主,竞深深地关切起人鱼公主的家人来了。她的母亲在生了6个女儿之后去世了,我猜想这个女人临死之前,一定非常放心不下她的女儿,不论是最大的还是最小的。她一定是再三再四地交代给公主的祖母老皇后,要照料她的孩子,特别是最小的女儿。
  到了38岁的时候,因为我也开始写小说,再读人鱼公主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探讨起安徒生的写作技巧来了。我有点纳闷,安徒生在写作之前,有没有一个详尽的提纲呢?我的结论是——大概没有。似乎能看到安徒生的某种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当然了,大轮廓走向他是有的,这个缠绵悱恻一波三折既有血泪也有波折的故事,一定是在他的大脑里酝酿许久了。但是,连读了几遍之后,感到结尾处好像有点画蛇添足。
  现在,我48岁了。又读了几遍人鱼公主。这一次,我心平气和,仿佛天眼洞开,有了一番新的感悟。这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无论海底的世界怎样瑰丽丰饶,因为没有灵魂,所以人鱼公主毅然离开了自己的亲人。人鱼公主是顽强和坚定的,她选定了自己的道路就绝不回头,终于,她得到了自己终就一个灵魂的机会。在一个接一个严峻的考验之后,在肉体和精神的磨砺煎熬之后,她又踏上了寻找不朽灵魂的漫漫旅途。
  这个悲壮而凄关的寻找灵魂的故事,是如此地动人心弦,常读常新。于是想,当我58岁……68岁……108岁(但愿能够)的时候,不知又读出了怎样的深长? (原文有删节)
1.作者一生常读人鱼公主,感受常新。请你简要概括作者8岁、28岁时读出的内容。
8岁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岁时理解了这是一篇写爱情的童话;
28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岁时热衷探讨写作技巧……
2. 48岁时,作者读出人鱼公主“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你认为这里的“灵魂”指什么?请结合文中你感受最深的词、句作一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文章的结尾,简要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突出的写作特点是巧用年龄阶段组织材料。你觉得这种方法巧在哪里?请从结构内容两方面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重读学过的课文,与作者一样,你也会有“常读常新”的感觉。请就《紫藤萝瀑布》的写作技巧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思想内容,谈谈你原有的认识和一点新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我的乐园
  直到现在,我还是常常想我的外婆家。
  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我又梦到了那座梅溪镇上的古老的屋子。曾经消磨了整个童年的那间“藤花书屋”,依旧没有改变一些样子,一种不知名的藤科植物,从窗槛外爬起来,带着那些绿得可爱的叶片,一直爬上了屋檐,窗外便好像张了一个绿色的帷幕;有时开出几条小小的淡红花来,更是美丽得叫人不忍离开。
  春天,书屋前面花坛上的大理花开了,红的、紫的、黄的、白的……一丛丛,把这朴素的院子,点缀成一问新娘的洞房似的,一群群的蜜蜂,从墙外飞来,盘旋在这些花上,不住地唱着颂歌。
  书屋后面,是一个大竹园,一竿竿的翠竹,不时发出飒飒的响声,仿佛它们在絮语着。当我们走进这林子去的时候,脚下踏着那永远照不着太阳光的泥土,软软地,真比踏着富人们厅堂上珍贵的地毯还舒服。夏天,我们常常摊下一条席子,带着一壶凉茶,躺在那里读故事书,要是沉沉地睡去了,不妨来一次“午倦抛书昼梦长”。
  墙外人家,尽有搭着瓜棚、豆架的,秋天到了,晚上明月如水,从那些棚架上的绿叶丛中,不断地送过络绎的歌声来,“沙沙!沙沙!……”很容易地,把我带进了甜蜜的梦中。
  冬天是最寂寞不过的,但是,在这书屋的火炉边,我曾经和表姊妹们烤过山芋吃;在这书房外的一片大雪中,我们曾经张起一个竹篱,捉过麻雀玩。
  一切的一切,在昨天晚上的梦中我又到过一次外婆家。
1.“藤花书屋”里有哪些值得作者魂牵梦绕的景物?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藤花书屋”和“三味书屋”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不过是一座古老的屋子,作者为什么那么向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童年的乐园是什么地方?请给它取个名字,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15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                                                                           阿长与《山海经》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用“|”线给选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联系上下文,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阿长把《山海经》买来给“我”时,我的心理活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5.请到图书馆查阅《山海经》联系自身感受,想想为何童年的鲁迅这么深爱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不是爱酒
张晓风
  读诗让我想到许多事。
  不是人人都耽酒的,白居易爱的是一个“晚来天欲雪”的黄昏,去邀一位故人来赴“红泥小火炉”的约会的情趣。那位叫刘十九的朋友或赴约,或不赴约,我们只读到千年前那一点点的闲情雅兴,那夜的酒早已挥发,不朽的是那一片情怀。
  而元曲中的刘致也用“瘿瓢,带糟”去舀酒的句子来刻画村酒的__________:一只疙疙疙瘩瘩的葫芦瓢,狠狠地伸入酒缸,连糟带酒,胡乱地舀起来就喝,自有一番金杯玉盏之外的豪情。
  而关汉卿的句子尤其迷人:“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那样的饮酒情趣又岂在饮?
  中国诗人好象都是如此。他们爱花,但爱的是花所能传递的隐逸、高洁或烂漫的意象;他们爱月有,但爱的是故乡的或故人的联想;他们爱玉,但永远不愿以克拉计算它的价值,因为它是被用来象征“君子之德”的;他们爱马,爱的是那种振鬣长鸣,万谷回应的雄风。   
  记得陶渊明吗?他幽默地给自己弄了一张无弦琴,并且题诗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他爱琴,爱的竟然是众弦寂然之后的“琴趣”。
  生命,何尝不是这样呢?所有的垂死者几乎都恋栈生命,但我们真正深受的,是生命中的什么呢?
  如果生命是一瓮酒,我们爱的不是那百分之百的酒精成分,而是那若隐若现的芬芳。
  如果生命是花,我们爱的不是那娇红艳紫,而是那和风丽日是的深情的舒放。
  如果生命是月,我们爱的不是那些冷硬的岩石,而是在静夜里缓缓流下来的温柔的白丝练。
  如果生命是玉,我们爱的不是它的估价表,而是那暖暖柔光中所透露的讯息。
  如果生命是琴,让我们忘记那长达一百六十厘米或一百八十厘米的梧桐木,我们爱的是音符和节拍之上的音乐——也许别人听不到,但我们知道-,它在哪里。在一个小小划拨的动作里,可以触动多少音乐啊!
  如果我们爱生命,必必有什么是在这血、肉、脂肪、皮肤、毛发之外的美好。我这样说,你能同意吗?我不是说酒不够美,我是说美酒之外必然有什么饮趣。
  圣经上说:“看得见的是暂时的,看不见的是永久的。”我们喜欢自己这健康的、有弹力的身体,但我们更爱的是这身体之外的一种更动人的什么……(摘自《张晓风文集》)
1.似乎文人都是爱酒的,因而也诞生了很多与酒有关的名作。根据提示写出作者或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第三段中的提示,在文中横线处填一个能概括村酒特点的四字短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自己对生命的理解,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题说“不是爱酒”,文中又说“我们更爱的是这身体之外的一种更动人的什么……”,请你仔细揣摩一下,作者爱的究竟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本文语言充满了意境美、音韵美,洋溢着馥郁的诗意之芬芳。请你试从文中选取一点加以佐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与赏析。江南陶公柳
  ①早春二月,乍暖还寒,江南陶公柳率先从严冬中苏醒过来,最早报送春的信息。
  ②江南陶公柳,生长在鄂州城区环洋澜湖畔,宛如一条柔媚的绸带缠绕在几千米的长堤上。早春时节,柳芽初萌,星星点点散落在大小树枝上,嫩芽在蒙蒙细雨里舒展,弥漫着别样的柔情;初生的柳叶,色泽嫩黄,渐变渐浓,变成翠绿色;柳叶细长,犹如美人的秀眉;柳条轻拂,表达出绵绵的情意。
  ③漫步在陶公柳林间,沉醉在圣洁的山水中,我仿佛看到晋武昌(今鄂州)太守陶侃正向我们款步走来。他虽身居高位,但决不居功自傲、养尊处优,始终克勤克俭,以爱民和清廉流芳后世。他在征战生涯的41年中,有30年是在鄂州度过的。在鄂州期间,他曾带领官吏和百姓植树造林,在武昌城四周广植柳树。“陶公柳”、“武昌柳’’之名由此而来。唐代诗人钱起在《晚泊武昌》中云:“晚泊武昌岸,津亭疏柳风。数株曾手植,好事忆陶公。”孟浩然在《溯江至武昌》中云:“残冻因风解,新正度腊开。行看武昌柳,仿佛映楼台。”千百年来,陶公柳经南北隋唐之风,沐宋元明清之雨,绿染千年古城,焕发人文光芒。
  ④陶公柳,是坚韧的树木。它适应力强,不怕严寒酷热,不畏水涝干旱,即使被害虫咬光叶子,被烈焰烧焦树冠,甚至被雷电拦腰劈断,只要春风一吹,那深埋于地下的根须,便破土发芽。初春之际,冰冻刚解,春寒料峭,它顽强地吐露出芽苞,率先向人们报告春天来临的消息。
  ⑤陶公柳,是宽容的树木。在一棵棵、一排排陶公柳下,有草坪、月季、小黄杨等,它们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共同抗击严寒酷暑。
  ⑥陶公柳,是质朴的树木。它没有松柏之风、翠竹之节,也不像腊梅暗香浮动、牡丹婀娜娇艳。它质朴无华,恬静淡泊,不事张扬,默默奉献。它浑身是宝:枝条可制成柳篮、柳筐和柳箱等,树干可加工成桌、椅、床、柜等家具,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叶、茎、皮、根皆可入药,具有很高的医药价值;它可以净化空气,绿化环境,使青山常在、碧水长流,具有良好的环保价值。
  ⑦陶公柳,本是一种很普通的大众树木,但它早已融合到中华历史文化之中,历尽千年沧桑却依然美丽。
  ⑧陶公柳是鄂州的象征,我爱江南的陶公柳。
1.简述“陶公柳”这个名称的来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③段引用古人吟咏“陶公柳”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公柳”具有怎样的品格?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