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失梦边芹  儿子忽然提出要去圆明园。很多年没去了,最后一次去是十年前。  当时废墟已被围了起来,建起了门脸儿,正式收费了。不知为什么,20世纪80年代中期

圆明园失梦边芹  儿子忽然提出要去圆明园。很多年没去了,最后一次去是十年前。  当时废墟已被围了起来,建起了门脸儿,正式收费了。不知为什么,20世纪80年代中期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圆明园失梦
边芹
  儿子忽然提出要去圆明园。很多年没去了,最后一次去是十年前。
  当时废墟已被围了起来,建起了门脸儿,正式收费了。不知为什么,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北京很多机构都修起了大而无当、毫无美感、千篇一律的门脸儿,好像大就是美。圆明园也修了个门脸儿,自然是为了收费。但一下子把个与众不同的园子,完全改变了。记得那次去,不愿意去走那个修得堂而皇之的“公园大门”,为了不破坏大学时留下的印象,决定走园后穿林子的小路。林子依旧,小路依旧,正是夏季,荷塘青草,蜻蜓蜉蝣;薄暮后,只闻鸟声,不见人迹,凄美依旧。然而再往前走,走进被圈起来的圆明园,情景就不同了。静谧的福海,已变成了游湖,各种游船在上面穿梭往来。如果单单只是双桨小舟倒也不失其美,但为了赚钱,连小摩托艇也是马达声声。我们离开城市的喧嚣,是来寻找这新的热闹吗?
  圆明园的美在于它的野、荒、残;圆明园的意义在于它记载着我们的历史,我们的耻辱。你可以修一百个游乐城,但圆明园只有一个!
  这次带儿子去,我还是选择了那条林间小路。但一路走过去,已是满目疮痍。最触目惊心的是垃圾,到处是垃圾!荷塘已是荒草萋萋,水 面漂浮着塑料袋、包装纸。有的地方垃圾堆成了小山,阵阵腐臭。“美” 已无踪可寻。门票八元一张,但进入“园”内,一切均另要收费。高音喇叭在招揽游客去玩儿童赛车。到处建起了临时房子以售货。几处小废墟,大概是没有收益,倒真是荒废着,衰草丛生,雨水淤积。在如此庄严的废墟旁,出租古装照相,实在是很滑稽。我想,要不了多久,还会有更多的饭馆、商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沉默的废墟将在一片叫卖声中失去它的美,它的意义。
  为什么要修复圆明园?修复了,历史那沉痛的一页就能翻过吗?我们民族的耻辱就可以忘记吗?把历史留给历史吧。庞贝城能去修复吗?希腊人是否也应该把雅典的巴特农神殿修复?新可能是美,大可能是美,热闹可能是美,但旧、残、凄清不也是一种美吗?
  把圆明园“开发”成这样具有“商业价值”,这跟出卖文物去赚钱有什么两样
  几日后,我回南京省亲。每日在家陪父母。母亲问我要不要出去玩。我想到城市里整天是喧嚣,到处是灰尘,便说只想到一处有树有水的清静所在走走。我母亲说现在这种地方很难寻。我问雨花台怎么样?小时候每年清明节都去的。母亲说,现在也围起来要六元一张门票了。
  我不想再来一次“圆明园失梦”了。我问母亲附近有什么地方可以走走。她说有一个很小的郑和公园。于是在一个欲雨不雨、闷热的下午,我们去了。
  这原是个以郑和纪念馆为主,有小桥、流水、假山的旧式花园。但不幸的是,它也被改造得向商业娱乐园发展。原来的一片松林被砍掉,铺了一大片白煞煞的水泥平台,说是辟成了舞场。
  再往里走,郑和的故居(现为展览馆)却是一片残败。大概是从无人来参观,里面灯都懒得打开,冷清异常。大概此屋已成为看管人的半个家。可一转进后花园,嘈杂喧闹扑面而来。原来,回廊上支起了十几张麻将桌。我们正在失去我们的梦。
1.请根据第2、4段的内容,概括圆明园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对文中画线的句子作简洁的批注,就其表达的观点发表你的评价或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一句“我们正在失去我们的梦”中的“梦”指的是什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篇散文思路开阔,联想丰富,熔多种表现手法于一炉,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B.作者写林间小路上到处是垃圾,说明人们为商业利益所驱动,已经不再考虑保护这座历史遗址的环境,点明了重视环保的主题。
C.文章的标题是“圆明园失梦”,除了写圆明园外,还写了雨花台和郑和公园,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D.文章第5段连用几个反问句,强烈地表示了作者对修复圆明园的不满之情。
E.作者认为,野、荒、残是圆明园的一种美;新、大、热闹是它的另一种美。
答案
1.由沉默的废墟变成了热闹的游乐园;由一个教育人们不忘国耻的历史遗址变成了人们赚钱的现代“商场”。(意对即可)
2.表明观点,说明理由并言之成理。示例一:说得好,我们不能只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民族大义。示例二:不能这么说,适度地开发历史遗址的商业价值,才能更好地保护这些历史遗址,更好地发挥它们的教育作用。(意对即可)
3.“梦”指爱国的情感,民族进步的理想。含义:警策人们不忘国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意对即可)
4.BE
举一反三
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伟
  ①我养在阳台上的朱顶红开花了,君子兰也开花了。
  ②花虽然不多,却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欢乐。自从发现碧绿的叶子中间挺出来亭亭的花茎,花茎上骄傲地托起小小的花苞,我的心里就溢满r渴望。每天都要去细细地观察花茎长高了多少,花苞长大了多少。有时禁不住抱怨长得太慢,让我等得太心焦。可也给了我足够的时间,让我想象花开的样子。朱顶红去年春天已开过一次,那六瓣的花形、艳艳的朱红,至今仍开在心窗之下;那馥郁的甜香似乎依旧留在唇吻之间,让我盼望重温旧岁的欣喜。君子兰却是第一次开花,以前又从未见过君子兰花,这几个花苞留给我太多的悬念,太多的想象与向往。
  ③在我的期盼之中,朱顶红和君子兰同时开放了,于是我也有了双重的快乐。朱顶红好似故友,未负佳期,如约相访,让我深感花的多情。体味着浓郁的花香,我心旷神怡。君子兰就是新交的知己,让我顿生相见恨晚之慨,她的花形有似朱顶红,但要玲珑得多,小巧得多,花色橘红, 花香幽微,恰如“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君子,称她为花中君子的确名副其实r。故友重逢的喜悦、心仪知己的快乐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心醉,让我醺醺然,陶然忘忧。
  ④沉浸在喜悦中的我,又常常害怕花期过后的萧条与寂寞,于是格外地珍惜花开的日子。李清照于海棠花开之时,在《如梦令》词中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多情善感的女词人惜花的心情我也一样有,于是每天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阳台上去看望故友与新知,轻嗅她们临风的花香,近观她们静处的娇姿。东坡亦有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豁达、粗犷如东坡尚且对花如此爱惜,害怕娇艳的花一朝零落,就是在夜晚也要点上蜡烛,欣赏盛开的花朵。更何况我也觉得灯下观花如灯下观美人,自当别有情调、别有韵味。于是在花开的夜晚,我也打开阳台上的灯,在幽幽的灯光下看花,花色似乎多了层次,花朵上仿佛也有点点珠粉映射出珠光。花更像戴了一层面纱的美人,多了一分朦胧,一分深邃。于是我深深地沉醉,深深地感叹古人的多情和浪漫。
  ⑤花开花谢是自然的规律,我们谁都无法让花永开不败。但一年里有r这几日的盛开,这几日的沉醉,就酬报了我三百多个日子的浇灌,三百多个日子的期盼。那开在灵魂深处的花,也足以为我抵挡人生夏日的骄阳、人生冬季的严寒,让我的心拥有人生夏日的清凉、人生冬季的温暖。(选自《思维与智慧》2009年第16期)
  注:①讷(nè):(说话)迟钝。②醺(xūn)醺然:酒醉的样子。
1.本文行文思路清晰。请结合各段内容填空,理清本文的思路。(每空只填一字)
  ①开花一②(  )花一③赏花一④(  )花一⑤议花
2.朱顶红和君子兰虽在“我”的期盼中同时开放了,但她们带给“我”的感受不完全相同。其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其语言极富有特色。试完成以下小题。
(1)文中运用了许多形式上两两成对的句子,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请按照示例从文中另举两例(引用的古诗词除外)。示例:“花色橘红,花香幽微”“轻嗅她们临风的花香,近观她们静处的娇姿”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边的句子写得很精妙,请揣摩并品析。
  自从发现碧绿的叶子中间挺出来亭亭的花茎,花茎上骄傲地托起小小的花苞,我的心里就溢满了渴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李清照和苏轼的有关诗词,对“我”产生了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最后一段话很富有哲理,其中“那开在灵魂深处的花”包含了哪些深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彩蝶树
秦牧
  ①人们常以赞美之笔,描绘南国的鲜花。可是,洋紫荆——原名 “羊蹄甲”的花,却常常被人所忽略,这大概是因为它既不是草本植物,又 不是灌木盆栽,而是生长在乔木上的缘故?是因为年宵花市上,从来没 有人摆卖这种花?是因为在广州,它不过是极为寻常的街道树?尽管如 此,洋紫荆仍不失为南国一种极为出色的鲜花。站在紫荆树下,但见一 树繁花,宛如千万彩蝶云集,好像走进了梦幻境界。 
  ②洋紫荆的花和叶长得十分有趣。它的花有五片花冠,四片对称 地分裂两侧,一片翘起在上方,布满色调颇浓的彩斑,很像兰花的花舌, 因此有人称它为“兰花树”。三色堇在南方被人叫做“蝴蝶花”,其实,这 顶桂冠戴在豆科植物洋紫荆的头上,也是合适的。
  ③不知道洋紫荆有几个不同花色种类的人,每每以为它们不断在 变幻着颜色,像被称做“娇容三变”的木芙蓉似的。他们哪里知道,这是紫荆树的家族,为了献出色彩缤纷的鲜花而进行着接力赛跑哩!你看,从隆冬到暮春,洋紫荆陆续开花,紫色、红色、粉红色,次第开放,要足足闹腾好几个月。最先开花的是紫色那一种,花期竟是在寒风凛冽的春节前夕,和炮仗花、梅花同时绽开花蕾。它着实可以称得上是南国的报春使者!
  ④紫荆树的叶子也非常有趣,就像它的本名羊蹄甲所显示的那样,仿佛羊蹄一样,每片叶子都毫无例外,是由腰子形的对称的两面合成的,末端凹了进去,把它折拢起来,简直像是一只绿色的蝴蝶,又像两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于是有人又给紫荆起了一个诨名,叫做“朋友树”。
  ⑤在高纬度地方,人们大概是看不到这种洋紫荆的。我有一个朋友,由于喜爱这种花树,特意起了个带“荆”字的名字,抗日战争时期,他北上延安参加革命,后来牺牲了。他的妹妹回南方省亲的时候,特意采了洋紫荆的几片叶子和花朵,夹在书里带回北方,好让孩子们知道“荆” 字的来历,生命本应该这样地繁花似锦呵
  ⑥在紫荆盛开的时候,我很喜欢站在树下,闻闻它的幽香,端详它那一串串彩蝶似的花朵,观赏它那对称得出奇的羊蒂般的叶子。清风吹来,落英缤纷,花瓣撒满了头、肩,我也不想拂掉它,心中禁不住引起一串遐想:……在古老的年代,有这么一对侠义的朋友,一个为崇高的目标牺牲了。另一个也奋起斗争,用慷慨壮烈的死为人民纾难,为至友复仇。他们死后被葬在一起,埋骨的地方就长出这么一株紫荆树一一朋友树来,每片叶子都互相对称,五彩缤纷的蝴蝶也成群飞来凭吊,不愿离去。
  ⑦这样生死与共、肝胆相照的友谊,这样动人的故事,人世间,生活里是的确存在的,它值得讴歌,并且令人想到可以编出一个美丽的童话。
  ⑧站在满树蝴蝶的紫荆树下,我不禁想入非非了。(选自《文学随笔精品大展》,上海文化出版社,有删改)
1.作者主要写了彩蝶哪几方面的内容?彩蝶树是怎样的一种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第③段画线内容与下面语段比较阅读,说出它们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和内容上的侧重点。
  [链接]这是一树闪光的、盛开的紫藤萝。花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挨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宗璞《紫藤萝瀑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末尾“生命本应该这样地繁花似锦呵”有何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关于“彩蝶树”的传说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很喜欢”“常常被人所忽略”的彩蝶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雪野里的精灵
李存葆
  西定林寺中有一棵银杏树。它苍劲葱郁,主枝周逸旁出,状若硕大无朋的莲花。我第一次站在它下面时,顿被一种强大的生命光波所震慑,所征服,所溶解。它那腾游时空的气魄,吐纳古今的恢弘,剪裁春秋的博大,抽黄谢绿的顽强,都使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
  后来,我又多次拜谒它,每每都会对苏轼的话产生新的感悟。它的前句喻生命的短暂如蜉蝣,后句指生命渺小如沧海一粟。人类虽然可以嘲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但站在这棵古树前,仰望着无涯无际的时空,我们便会感到:在宇宙间,地球仅是一粒微尘,人生更如蜉蝣、朝菌,只不过俄尔一瞬,稍纵即逝。
  定林寺里的古银杏树无疑是一支巍峨峥嵘的生命进行曲。后来我在雪野中两次偶然所见,则又领略了弱小生命吟出的生的礼赞。
  那是70年代末的一个暮冬,我到崂山顶峰的驻军观察所采访。大雪后的崂山,峰若玉雕,石似晶铸。我与哨长扶石踏雪,拽枝腾挪,来到一向阳处的山坳。这时,我猛然发现,向阳的竹林边,竟有柔草 如茵,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在这银色的世界里,织出了一小片绿毯。 
  哨长在这绿毯边沿旁的一巨石前,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扒开雪层,并唤我过去观看。当我走至巨石下,呈现在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 花。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比肩争头。这些小花仅比米粒儿稍大,白的、紫的、蓝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星星点点。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韧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 起来。我惊异地看着这些小生命,它们也仿佛睁着深情的眼睛凝望着 我……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 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篷帆轻易降落。
  这些美的萌芽,是春的启明星,正在呼唤着春蕊的艳丽,春树的繁茂,春蚕的吐丝……
  前年元宵节前夕,我应长白山林场友人之邀,曾到雪国一游。一日下午,我和友人在莽莽的安睡的一片杉林里漫游。蓦地,有几点蓝色的彩光在雪地里闪动,一下跃入我的眼帘,燃亮了我的双瞳。我趋前蹲下细瞧,竟是几朵蓝色的小花。这蓝色的小生命,由纤纤的细茎挑着,那吹弹得破的花萼,显得那样稚嫩和孱弱。
  这雪国中的蓝色小生命,纤细里充溢着坚韧,孱弱里蕴藏着刚强,微小里含纳着博大;这小小的生命里,也浸透着星的璀璨,月的妩媚,日的明丽。它们以小小的蓝色火焰与巨大的寒流搏击,它们以火热的心律终 于鼓破了厚厚的冰窖,它们是这漫漫雪国里生命的精灵!友人告诉我,这蓝色的小花名叫“白头翁”。
  定林寺里的银杏树,崂山雪地里的小花小草,还有这雪国中的“白头 翁”,都是造物主无与伦比的杰作,都是生命的奇观……
  人们惯常喜爱吟咏参天的大树,喜爱聆听它们博大生命的浩歌。但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浩歌是夏的宣言与旗帜,寂寞则是春的预告和序曲。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对憧憬着春天却不能轰轰烈烈、大红大紫的众多的小花小草,谁也没有权利去有意或无意地践踏它们…‘
1.选文所说的“雪野里的精灵”就是指在崂山和长白山看到的雪中小花,这两处小花有哪些共同特点?(用词语概括回答)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4)________(5)________(6)________
2.选文开头写定林寺的银杏树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提示,做圈点评注。
(A)我猛然发现,向阳的竹林边,竟有柔草如茵,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在这银色的世界里,织出了一小片绿毯。
(B)蓦地,有几点蓝色的彩光在雪地里闪动,一下跃入我的眼帘,燃亮了我的双瞳。
 [提示]在两个句子中任选一个你认为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然后解释该词语,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不熄的暖灯
赵丽宏
  ①听到冰心去世的消息,我很难过。冰心这个名字,代表着一个时代,她是20世纪中国新文学的高峰之一,她的那些洋溢着大爱心的优美文字,影响了中国的几代读者。
  ②在我的印象中,冰心老人是一位慈祥智慧的老人,想起她,我的心里总是荡漾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亲切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那是1990年12月9日的下午,我到她家里去看望她,冰心在她的书房里接待我。在见到她之前,我心里既激动又不安,唯恐自己打搅了她。见面时,她拉着我的手,笑着说:“久仰久仰,我读过你的文章。”我问她身体怎么样,她又孩子般调皮地一笑,答道:“我嘛,坐以待毙。”她的幽默驱散了我的紧张。
  ④冰心的书房很简朴,家里的陈设也极简单。她说:“有人建议,要我把家里弄得豪华一些,我不知道什么叫豪华。”说这些话时,冰心的脸上露出不屑的神情。我们谈到了社会风气,谈到了老百姓深恶痛绝的腐败,她用忧虑的口吻议论道:“古人说,大丈夫‘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前面一条,很多人做到了,后面一条,我看现在很多人做不到。”
  ⑤我们谈了一个多小时,一起议论了很多事情,老人兴致勃勃,谈笑风生。临走的时候,我把自己刚出版的一本散文集送给她,我在扉页上这样写:“敬爱的冰心老师,在风雪弥漫的日子里,你的正直和诚实为我们点燃了温暖的灯。”这些话发自我的肺腑。她仔细看了我的题字,微笑着说:“谢谢你写得这么好。”说罢,从书柜里拿出一本《冰心文集》第五卷赠我,并在扉页上为我题写了一句话:“说真话就是好文章。”
  ⑥我和冰心的会面,仅此一次,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她对我说的那些话,至今常常在我的心头萦绕。
  ⑦现在,这位可敬的老人已经离我们而去,然而,她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决不会随她的生命结束而消失,它们犹如一盏不熄的暖灯,映照在人类的道路上。
1.根据本文概括出冰心的三个特点并分别从文中归纳出相对应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文来看,标题“不熄的暖灯”所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回答问题。
(1)在第②段的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使上下文衔接自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⑦段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①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②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③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④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和“温和”“坚强不屈”“挺拔”都是赞美白杨树的词语,请指出这些词语中赞扬白杨树外在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扬白杨树内在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语段开头在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之前,先假说它“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是什么写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段中①②③④句是什么关系?作者运用这种关系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③④句中加划线的词如果都换成②中加划线的词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写楠木的目的何在?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